石狮市姑嫂塔的介绍
福建泉州石狮姑嫂塔导游词_2

福建泉州石狮姑嫂塔导游词眼前这座黑压压的大岩石山叫宝盖山,你们看,它凌霄独立,身边没有其它山峰为邻,好像是别是显得特别孤单呢?因此,人们又叫它大孤山。
明朝一位闻名的诗人黄克晦在一首诗中这么说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
高踞山头的那座塔算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姑嫂塔。
它是一座用花岗岩建筑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
塔共五层,二十一米高,昨天大伙儿参观的泉州东西塔,东塔高48.27米,西塔高44.06米,尽管姑嫂塔还别脚东西塔的一半高,但是它依借山势,因此显得特别巍武。
如今我们来到姑嫂塔前,大伙儿请看,这塔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具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
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
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
第五层的外壁有一具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
明代苏紫溪有诗说: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
二妃环佩响,秋色正萧萧。
这首诗算是写姑嫂塔的。
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什么原因别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呢?《闽书》中有如此一段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别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在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还流传着更为传人的姑嫂塔的故事。
传说很久往常,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
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指望骨内亲人回家团聚。
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突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穷哥哥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
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人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这固然是传说,但它却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日子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历史的见证。
大伙儿知道,石狮市是举世闻名的闽南侨乡和与港台有紧密亲缘关系的地区。
【福建·石狮】六胜塔与姑嫂塔

【福建·石狮】六胜塔与姑嫂塔六胜塔与姑嫂塔都在福建石狮市。
两塔同为航标塔,1961年同入第一批省保,2006年又同时与石湖码头以及泉州真武庙、江口码头一起捆绑为“泉州港古建筑”列入第六批国保,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关连。
—————————————————————————————————————————————————六胜塔的具体位置是在石狮市蚶江镇石渔村石湖自然村的金钗山下。
从卫星图上看,它就在泉州湾入海口一个岬角的前端,其导航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六胜塔的旁边就是古代“石湖码头”的所在地。
作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这里早在唐代时便已开辟通航番国的“林銮渡”,宋元时期更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商贸大埠,清初曾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港对渡,如今则已建成现代化亿吨大港“石湖港”。
六胜塔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由檀越薛公素、僧祖慧、宗什募资兴建。
六胜塔之名,据说是由佛教的“六胜缘”而来。
《具舍论二》载,小乘教教派僧人有“舍多寿行”和“留多寿行”两种修行方法。
修行“留多寿行”者必须具备六个最佳(胜)条件:即人胜,解脱胜,修习胜、福田胜、依止胜、转业胜。
因建塔者祖慧、宗什乃小乘教派僧人,修“留多寿行”,故以“六胜缘”为所修之塔命名。
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六胜塔为元兵毁坏大半,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当地富商凌恢甫鸠资重建,历时四年始成,名为“万寿塔”。
或许是因为“万寿塔”之名太过普遍,故后世之人还是习惯称此塔为“六胜塔”。
塔为花岗岩石构,八角五层,通高约36米,底围约47米,须弥座,四面作台阶通四门,外观和形制与泉州开元寺双塔略同,只是整体结构更为严谨,细部更为繁复,雕刻更为精细。
由于同样采取了双塔筒结构,结构极为牢固,故建成至今,遭受多次地震,尤其是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泉州地区之八级地震,却安然无恙。
塔身转角立圆柱(第一层为通体式,其余各层为三截拼接),上坐莲台状栌斗,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均为双杪一下昂,柱头两侧、阑额之下浮雕雀替,每层双挑斗拱出檐,上盖扇形瓦纹石板,盖顶雕筒瓦及瓦当。
描写石狮美景姑嫂塔的作文

描写石狮美景姑嫂塔的作文哇,说到石狮的姑嫂塔,那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姑嫂塔是石狮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又有趣?其实啊,这个地方不仅有着非常美丽的景色,还有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呢!姑嫂塔,顾名思义,就是两座塔,一座叫姑塔,一座叫嫂塔。
哎,你可能会问,这两个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可多了去了!姑嫂塔这两个塔立在一起,像是两位慈祥的长辈守护着整个石狮。
古人说,这两个塔就像是家里的大妈和小姑妈,总是站在那里,给人一种安全感。
要说到这两个塔的外观,那真是别具一格。
姑嫂塔的设计非常讲究,塔身高耸入云,像是两根直插天际的长柱子,简直能把你眼球给炸出来。
塔身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仿佛是艺术家的杰作,细腻得让人惊叹。
尤其是塔顶的那些装饰,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感觉像是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一样,特别气派!说到这两个塔的历史,那就更有意思了。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两位很厉害的女士,她们不仅聪明伶俐,还特别能干。
她们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都觉得,这两个塔就像是她们的化身,象征着她们的智慧和勇敢。
其实,姑嫂塔的传说也是一部爱情故事哦。
传说中,姑嫂姐妹俩非常恩爱,虽然生活中有不少磨难,但她们总是互相帮助,最终在塔下许下了永恒的承诺。
哎呀,说到这里,我都快要感动哭了。
每到清晨,姑嫂塔周围的风景真是美得不像话。
太阳刚刚升起,塔身就被柔和的阳光染上了金黄色,整个塔看起来就像是镀了一层金,闪闪发光。
尤其是塔脚下的湖泊,那真是绝美的存在。
湖面上漂浮着些许荷叶,荷花开放,仿佛是在跟姑嫂塔打招呼。
这种宁静的美景,不禁让人放松下来,心情也跟着变得愉悦起来。
别看姑嫂塔在石狮的历史中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但它的魅力却一点也没有减退。
每当夕阳西下,姑嫂塔的轮廓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仿佛是穿上了一层紫色的纱裙,妩媚动人。
塔下的小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游客,他们有的拍照,有的在塔下散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美好。
如果你有机会到石狮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姑嫂塔。
福建石狮姑嫂塔导游词

福建石狮姑嫂塔导游词福建石狮姑嫂塔是闽南地区的一座古建筑,位于福建省石狮市的市区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楼阁式建筑。
这座古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建筑结构独特,时代感十足,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下面为大家介绍这座古塔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参观方式等内容。
一、历史福建石狮姑嫂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当年文学家苏轼巡游闽南时留下的遗址。
历经风雨洗礼,塔身虽然多次修复,但以其原貌保存至今。
这里的“姑嫂”二字,与当地民俗中“姑嫂之恩”有关,寓意着姑嫂之间应该相互关照、互相帮助,具有深远的人文内涵。
因此,这座塔也成为了当地人民对姑嫂情义与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建筑特点石狮姑嫂塔是一个六角形的楼阁式建筑,共有七层,高约23米。
每一层都有一个小巧玲珑的空间,中间是一排扶壁相连的檐柱。
塔身底部的海螺石雕以及上面石雕的飞天、龙凤等吉祥物,精美的雕刻工艺再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了当地的青砖、青石,草草构建而成,自然简朴。
但是,正是这种简朴的风格,反而对人们更加亲近。
三、参观方式参观石狮姑嫂塔需花费一些时间,建议在早上9:00到下午4:30之间前来参观。
门票价格为10元,游客可自由参观,还可以选择请当地的导游进行讲解。
在参观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建筑和景观,禁止攀爬和乱扔垃圾,做地球的好守护者。
总之,石狮姑嫂塔是福建省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迹,除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外,也成为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的热门景点之一。
即将到来的2022年福建省石狮市花鸟山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也将为石狮姑嫂塔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希望大家在游览时能够好好欣赏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遗产,顺带一起了解一下福建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感受这个美丽的地方的人文风情。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姑嫂塔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姑嫂塔姑嫂塔位于石狮市宝盖山上,又称“万寿塔”,它建于南宋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姑嫂塔背靠泉州海,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也称“关锁塔”。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
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姑嫂塔有个传说:在很早以前,石狮宝盖山下有一户人家,父母过世后,兄妹俩相依为命。
后来阿兄娶了妻子。
妻子非常贤惠,对小姑也非常好。
一家三口虽然生活清苦,却过得平平淡淡,没有缺少快乐。
一年干旱,天不下雨,五谷无收,自古闽南地区田少人多,遇到灾害人民无法谋生,就纷纷到南洋去了,姑嫂俩人决定留在家乡。
就在阿兄和村民出海时,吹来狂风,把船和人一同卷进了大海。
姑嫂俩人非常伤心,跳崖自尽了。
人们为了纪念她们,便在她们跳下去的`地方建了一座塔,并取名为“姑嫂塔”。
我喜欢姑嫂塔还有其它原因:现在的姑嫂塔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早晨和傍晚都可以见到很多人在运动。
我周末的时候也经常会和妈妈一起去爬山。
累了还可以吃路边的小吃。
要上塔顶,有两条路,一条石板路,一条是斜坡。
我都更喜欢斜坡,因为走斜坡非常刺激。
这就是我喜欢的姑嫂塔!。
福建导游词福建石狮姑嫂塔导游词范文3篇_0306

2020福建导游词福建石狮姑嫂塔导游词范文3篇_0306EDUCATION WORD福建导游词福建石狮姑嫂塔导游词范文3篇_0306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
《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
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
“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
”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
虽然志书记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
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为什么不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呢?《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在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还流传着更为传人的姑嫂塔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
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内亲人回家团聚。
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穷哥哥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
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入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2018年石狮,姑嫂塔-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石狮,姑嫂塔篇一:福建泉州石狮姑嫂塔导游词眼前这座黑压压的大岩石山叫宝盖山,你们看,它凌霄独立,周围没有其它山峰为邻,看起来是不是显得特别孤单呢?所以,人们又叫它“大孤山“。
明朝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克晦在一首诗中这么说“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
高踞山头的那座塔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姑嫂塔”。
它是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
塔共五层,二十一米高,昨天大家参观的泉州东西塔,东塔高48.27米,西塔高44.06米,虽然姑嫂塔还不足东西塔的一半高,但是它依借山势,所以显得特别巍武。
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
《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
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
“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
”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
虽然志书记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来到姑嫂塔前,大家请看,这塔的第一层西面开了一个拱形门,第二层以上各层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体梅花形,顶置护斗,塔身层层向上缩小,每层迭涩出檐。
每一层的塔身外都有围栏环卫四周;塔的里面有石阶直通塔顶。
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
第五层的外壁有一个方形龛,龛里有石刻二女像,传说这二女是姑嫂。
福建石狮姑嫂塔导游词(精选4篇)

福建石狮姑嫂塔导游词(精选4篇)福建石狮姑嫂塔篇1它背靠泉州湾,面临中国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
《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姑嫂塔真正的作用,是作为航标的。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
宋朝的吴自牧在《梦溪录》中说:“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出洋。
“为适应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处泉州港口的宝盖山上建造石塔,作为航标灯塔,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八闽志》就有这样的记载:“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
”这里说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
虽然志书记载只有廖廖数字,却十分明白地指出姑嫂塔在航海上起着指引商船抵岸的重要作用。
几百年来,人们都叫它“姑嫂塔”,为什么不叫它“万寿塔”或“关锁塔”呢?《闽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在闽南侨乡及东南亚华侨聚居地,还流传着更为传人的姑嫂塔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无法缴交财主的田租,被迫离别新婚的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还债。
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远眺大海归舟,盼望骨内亲人回家团聚。
转眼三年已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惊涛骇浪把穷哥哥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
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入大海……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这当然是传说,但它却是侨乡人民过去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见证,也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历史的见证。
大家知道,石狮市是闻名遐迩的闽南侨乡和与港台有密切亲缘关系的地区。
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地区的同胞有30多万人,侨眷侨属占石狮市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石狮市的旅外华侨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新加玻、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狮市姑嫂塔的介绍
石狮市姑嫂塔,又称伯嫂塔,位于中国福建省石狮市市区。
作为石狮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姑嫂塔是福建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石狮市的地标性景点。
姑嫂塔建于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至公元1274年),是一座典型的福建南方古塔。
塔高约23米,八角十三层,整座塔身以青砖砌筑,外观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塔身上刻有精美的浮雕和文字,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建筑艺术和文化特色。
姑嫂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元素,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姑嫂塔的名字源于传说。
相传,南宋时期,石狮市有一对姑嫂,姓孙,分别嫁给了两兄弟,一个嫁给了伯兄,一个嫁给了嫂弟。
嫂弟对伯兄的妻子心生爱慕,伯兄的妻子对此保持了高尚的品德和节操,坚决拒绝了嫂弟的纠缠。
后来,这对姑嫂因为伯兄病故而成为寡妇,但嫂弟仍然对伯兄的妻子念念不忘。
为了阻止嫂弟的纠缠,伯兄的妻子决定自尽,投身在石狮市的河中。
后来,为了纪念这位高尚的妇人,当地人民修建了这座塔,并以姑嫂塔的名字来纪念这对姑嫂的悲剧。
姑嫂塔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也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场所。
塔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塔外则有一座大型的钟楼。
每年
农历正月初一,石狮市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祈福。
姑嫂塔的周边环境优美,建筑群众多,是一个非常适合游览和拍照的地方。
塔的四周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公园,公园内有湖泊、花坛和休闲广场,供游客们休息和娱乐。
此外,姑嫂塔附近还有一些特色商业街区,可以购买到当地的特色产品和纪念品。
石狮市姑嫂塔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也是石狮市的地标性景点。
它展示了福建南方古塔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和祈福。
无论从建筑、历史还是文化角度来看,姑嫂塔都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