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古建筑ppt课件
合集下载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PPT幻灯片PPT

• 镜面是房屋的正立面, 也叫秀面, 是最重要的也是 最必须装饰的。
• 镜面装饰的做法有彩绘, 雕饰( 透雕, 砖雕, 圆雕,砖 雕) , 交趾陶等等。
精品文档
砖雕和石雕
精品文档
屋顶
• 房屋的正脊中间低两头高,两 端的翘尾处有美丽的燕尾。这 是闽南人保持了祖先从中原南 迁时带来的中古时期的建筑风 格。
精品文档
• 闽南民居最具特色的应该是石材和 红砖的利用,大局部是先用石条建 齐胸的基座,再砌上红砖,稳重大 方。
• 泉州惠安是石雕的故土,闽南民居 也少不了石雕,形象栩栩如生,也 为房子增加了几分特色。
精品文档
砖雕和石雕
• 装饰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地方特色, 是不同地区间建筑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
• 1) 出砖入石: 这是最具有 闽南特色的砌墙方式。它 利用形状各异的砖、石、 瓦砾的交织堆叠, 粘以糖水 灰, 构筑墙体, 具有环保、 经济、巩固等成效。用这 种方法砌成的墙不仅巩固 防盗、冬暖夏凉, 而且古朴 美观。
精品文档
• 2) 人字砌石墙: 又称人字躺。 将大小相近的石块,左右倾 斜45度交织叠砌, 形成人字, 这种的施工砌法困难度较高, 但整体构造性较好。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精品文档
闽南传统建筑的特点
• “红砖白石双坡曲, 出砖入石燕尾 脊, 雕梁画栋皇宫式, 土楼木楼还 有中西合璧。〞这很形象的再现 了 闽南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 造 型朴素, 色彩和谐明亮, 空间层次 明确, 石材与片砖插花砌筑的墙体, 山花与 入口的红砖贴面, 形成强 烈的色彩比照和质感比照。
• 3) 斗砌砖墙: 用大块扁形的红 砖, 以竖立及平放的方法组立 成盒状, 内部再填塞, 土石碎料。 这种做法的墙体, 很厚实, 又可 以节省砖材, 外观形成宽窄相 间的分隔, 在阳光下显得特别 红艳, 散发着传统建筑的魅力。
• 镜面装饰的做法有彩绘, 雕饰( 透雕, 砖雕, 圆雕,砖 雕) , 交趾陶等等。
精品文档
砖雕和石雕
精品文档
屋顶
• 房屋的正脊中间低两头高,两 端的翘尾处有美丽的燕尾。这 是闽南人保持了祖先从中原南 迁时带来的中古时期的建筑风 格。
精品文档
• 闽南民居最具特色的应该是石材和 红砖的利用,大局部是先用石条建 齐胸的基座,再砌上红砖,稳重大 方。
• 泉州惠安是石雕的故土,闽南民居 也少不了石雕,形象栩栩如生,也 为房子增加了几分特色。
精品文档
砖雕和石雕
• 装饰能充分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地方特色, 是不同地区间建筑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
• 1) 出砖入石: 这是最具有 闽南特色的砌墙方式。它 利用形状各异的砖、石、 瓦砾的交织堆叠, 粘以糖水 灰, 构筑墙体, 具有环保、 经济、巩固等成效。用这 种方法砌成的墙不仅巩固 防盗、冬暖夏凉, 而且古朴 美观。
精品文档
• 2) 人字砌石墙: 又称人字躺。 将大小相近的石块,左右倾 斜45度交织叠砌, 形成人字, 这种的施工砌法困难度较高, 但整体构造性较好。
闽南传统建筑特色
精品文档
闽南传统建筑的特点
• “红砖白石双坡曲, 出砖入石燕尾 脊, 雕梁画栋皇宫式, 土楼木楼还 有中西合璧。〞这很形象的再现 了 闽南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 造 型朴素, 色彩和谐明亮, 空间层次 明确, 石材与片砖插花砌筑的墙体, 山花与 入口的红砖贴面, 形成强 烈的色彩比照和质感比照。
• 3) 斗砌砖墙: 用大块扁形的红 砖, 以竖立及平放的方法组立 成盒状, 内部再填塞, 土石碎料。 这种做法的墙体, 很厚实, 又可 以节省砖材, 外观形成宽窄相 间的分隔, 在阳光下显得特别 红艳, 散发着传统建筑的魅力。
泉州名胜古迹PPT

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 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位于市 区西街。
泉州清源山有“闽海蓬莱第一 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 之一。老君岩被列为全国重点 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 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黄金海岸
• 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的石狮永宁镇, 包括闽南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 城隍庙、镇海石、古卫城遗址等。 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 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 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 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我省十大重 点旅游景区之一。
洛阳桥
• 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 入海口,又名“万安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 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 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 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郑成功史迹
• 它们是位于石井镇的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纪念馆· 碑林和位于 水头镇的郑成功陵园。郑成功纪念馆位于石井镇的鳌峰山上, 占地3000余平方米。歌颂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坐 落在南安水头覆船山处的郑成功陵园,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凡来泉州者,几乎都要到郑成功史迹走一走。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 “东湖荷香”遗址。曾三次获省 “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 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 夜景”。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 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 百家中国名园。
西湖公园
西湖繁花锦簇,与清源山自然相接, 清源山翠绿的山色与西湖浮光荡漾的 美景相得益盛,湖光山色浑然一体, 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 环境的湖上园林。
组长:辛昀璐
小组成员:苏宗宝,陈河,陈锦涛,罗 莉虹,洪诗吟,杨芳莲
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ppt

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
弥陀岩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 弥陀岩,位于左峰山腰“一啸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构石室,面宽5.6公尺,门额刻“阿弥陀佛”。 室后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高5公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外有“一线天”、“云台”、“连心石”、“泉窟观瀑”、“泓一法师舍利塔”等景观。
清源天湖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伊斯兰圣墓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壁上浮雕三世尊坐像,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上方为上碧霄,有平台,崖刻“寿”字,4公尺见方。从台湾迎回的广钦法师的灵骨也埋在碧霄岩边,并建石塔,以供瞻仰。
清源洞
清源洞,亦名纯阳洞,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清源洞位于清源山顶峰,系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十人称之为"第一洞天"。进山门顺石阶而上左侧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068年)纪德碑一方,上刻:"泉山之句载于汉书,故以名州清源是也。
风动石and龟岩——清源山的两大怪石
弘一法师墓塔
弘一大师(1880-1942)姓李,名文涛,字叔同,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一生精通诗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篆刻,并重兴佛教南山律宗,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
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
弥陀岩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 弥陀岩,位于左峰山腰“一啸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构石室,面宽5.6公尺,门额刻“阿弥陀佛”。 室后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高5公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外有“一线天”、“云台”、“连心石”、“泉窟观瀑”、“泓一法师舍利塔”等景观。
清源天湖
"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伊斯兰圣墓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壁上浮雕三世尊坐像,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上方为上碧霄,有平台,崖刻“寿”字,4公尺见方。从台湾迎回的广钦法师的灵骨也埋在碧霄岩边,并建石塔,以供瞻仰。
清源洞
清源洞,亦名纯阳洞,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清源洞位于清源山顶峰,系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十人称之为"第一洞天"。进山门顺石阶而上左侧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068年)纪德碑一方,上刻:"泉山之句载于汉书,故以名州清源是也。
风动石and龟岩——清源山的两大怪石
弘一法师墓塔
弘一大师(1880-1942)姓李,名文涛,字叔同,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一生精通诗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篆刻,并重兴佛教南山律宗,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
泉州著名景点ppt实用资料

东溪大峡谷
东溪大峡谷,座落于呈祥乡境内,永春县最高山峰雪山之腹,是泉州
市母亲河晋江东溪的源头。峡谷全长3800米,山高水秀,悬崖高耸,急瀑 飞挂,奇石林立,树木苍翠,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峡谷景观。
千年古刹——泉州开元寺
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 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建于唐垂拱 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莲花寺,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 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
安溪龙门森林公园
地处闽南金三角,泉州与厦门交界处的安溪志闽大龙门旅游景区有着天
独厚的交通便利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当您沐浴于环境优美的安溪龙门森
林公园之中;便能享受着集休闲、竞技、游玩、挑战、团队拓展为一体的
泉州武陵生态休闲农场位于泉州市风景名胜区——清源山的东坡中下部,属丰泽辖区的环清源山文化产业带内,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
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 时急,落差大,沿溪而下,惊涛骇浪,有惊无险。 地处闽南金三角,泉州与厦门交界处的安溪志闽大龙门旅游景区有着天 当您沐浴于环境优美的安溪龙门森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
魅力泉州
级财金2班陈超平
泉州著名景点简介
➢泉州清源山 ➢泉州武陵生态休闲农场 ➢泉州清水岩 ➢东溪大峡谷 ➢牛姆林 ➢千年古刹——泉州开元寺 ➢安溪龙门森林公园 ➢石龙溪橡皮艇漂流
泉州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 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 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 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 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 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 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 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 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 “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老君造 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 艺术瑰宝。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赏析PPT课件

35
❖ 林路厝是一排四座红砖大厝,气势恢宏。它的特色 在于增加了楼层,左右护厝均为二层八角形。二层 和八角建筑是林路从西洋移植过来的,当时也是先家花园
❖ 黄家花园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建造的,在当时被称为 “中国第一别墅”。他由三栋独立的别墅和一个广 阔的花园构成,整个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 墅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场。 ——《中国国家地理》
——司空小月《中国国家地理》
21
厦 门 中 山 路 骑 楼
接下来欣赏在厦 门拍的一组照片
22
金瓜楼
23
24
富有闽南特色的
25
林语堂故居
26
27
28
29
30
31
32
结束语
❖ 总的来说,闽南建筑是包容万象, 从古代的传统四 合院大厝开始,就反中国传统,大胆使用学西洋使 用红砖。而近代的华侨建筑“番仔楼”则更加体现 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自成一派。
但有文献资 料是这样说
4
❖ 明朝时,闽南海贸发达,多到菲律宾和台湾。当时,西班牙 在菲律宾建立殖民政府,并于漳泉私商贸易。而西班牙在殖 民地留下过很多红砖建筑,有的至今犹存(如台北的红毛 城),给闽南商人留下深刻印象。
❖ 但红色建筑是封建皇宫才有的,而闽商人的性格张扬,虚荣, 讲究排场,注重乡族观念,蔑视法规和主流意识形态。在菲 发财后荣归故里,逾越礼制。在家乡大量学习西班牙的红砖 建筑,中西合璧,建造了大量红砖建筑,富丽堂皇。
旅外的闽南华侨们,衣锦还乡,把西方的建筑特点与 家乡的红砖大厝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番仔楼”。 张扬的同时也为闽南增添了异域的风情。典型的代表 有陈嘉庚、黄奕住、林路等。
14
1、“嘉庚风格”
❖ 提到闽南华侨建筑首先就得想起——陈嘉庚。他建 的不是自己的住宅,而是校舍。包括厦门大学和集 美大学等,集美学村的主要建筑都出自他的手。
❖ 林路厝是一排四座红砖大厝,气势恢宏。它的特色 在于增加了楼层,左右护厝均为二层八角形。二层 和八角建筑是林路从西洋移植过来的,当时也是先家花园
❖ 黄家花园是印尼华侨黄奕住建造的,在当时被称为 “中国第一别墅”。他由三栋独立的别墅和一个广 阔的花园构成,整个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 墅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据说是中国最早的足球场。 ——《中国国家地理》
——司空小月《中国国家地理》
21
厦 门 中 山 路 骑 楼
接下来欣赏在厦 门拍的一组照片
22
金瓜楼
23
24
富有闽南特色的
25
林语堂故居
26
27
28
29
30
31
32
结束语
❖ 总的来说,闽南建筑是包容万象, 从古代的传统四 合院大厝开始,就反中国传统,大胆使用学西洋使 用红砖。而近代的华侨建筑“番仔楼”则更加体现 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自成一派。
但有文献资 料是这样说
4
❖ 明朝时,闽南海贸发达,多到菲律宾和台湾。当时,西班牙 在菲律宾建立殖民政府,并于漳泉私商贸易。而西班牙在殖 民地留下过很多红砖建筑,有的至今犹存(如台北的红毛 城),给闽南商人留下深刻印象。
❖ 但红色建筑是封建皇宫才有的,而闽商人的性格张扬,虚荣, 讲究排场,注重乡族观念,蔑视法规和主流意识形态。在菲 发财后荣归故里,逾越礼制。在家乡大量学习西班牙的红砖 建筑,中西合璧,建造了大量红砖建筑,富丽堂皇。
旅外的闽南华侨们,衣锦还乡,把西方的建筑特点与 家乡的红砖大厝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番仔楼”。 张扬的同时也为闽南增添了异域的风情。典型的代表 有陈嘉庚、黄奕住、林路等。
14
1、“嘉庚风格”
❖ 提到闽南华侨建筑首先就得想起——陈嘉庚。他建 的不是自己的住宅,而是校舍。包括厦门大学和集 美大学等,集美学村的主要建筑都出自他的手。
泉州的古建筑ppt课件

4
泉州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 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 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 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 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安平桥全长2255米, 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 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 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 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 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 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 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 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架。 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 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泉州的古建筑
泉州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 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 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 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 目前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 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 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 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 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
12
5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 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 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 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 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仍屹然挺立,表现了
宋代泉州 石构建筑和
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
泉州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 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 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 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 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安平桥全长2255米, 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 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 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 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 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 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 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 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架。 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 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泉州的古建筑
泉州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 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 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 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 目前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 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 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 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 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
12
5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 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 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 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 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仍屹然挺立,表现了
宋代泉州 石构建筑和
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
泉州安平桥五里桥介绍宣传PPT内容型模板古代桥梁建筑

侧,南安市东侧,东 起兴安路,上跨安海水头海 湾上,西至水头街、)),由僧人祖派主持、黄护 与僧智淋捐款倡建跨海石桥安 平桥,但因工程浩大,而未能 完成;绍兴二十一年(公元 1151年),泉州郡守赵令拎到 主持续建安平桥,黄逸响应续 建; 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 年),安平桥全桥竣工投入使 用。
建筑设计参数PS:图片来源于安平桥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 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3种不同形式,单 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 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 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上筑憩亭, 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围 保存历代修桥碑记,亭前伫立护桥将军,头戴盔, 身着甲,手执宝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 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 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 侧的水中筑有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圆塔。桥的 入口处筑有白塔,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现代建设历程
1964年6月30日,安平桥修复 竣工,发现多做了个桥墩,增 加了个孔位, 10号和第11号 两个桥墩,都没有在原位置上 修建 ,因此,改变了安平桥 第8号和墩至12 号墩之间段历 史面貌。1965年11月,在一次 特大海潮冲击下,发生了冲塌 安平桥桥身一墩孔的严重事故, 此后又架设木便桥,以供通行。
通 , 千 秋 控 带 海 若 宫 。
直 槛 横 栏 翔 虚 空 。 马 舆
若 鬼 丽 且 雄 。 玉 梁 千 尺
有 南 公 。 伐 石 为 梁 柳 下
中 。 孰 锐 为 力 救 厥 凶 ,
怒 涛 上 潮 生 广 天 风 , 舟
两 间 道 所 从 , 坐 令 往 来
濒 厥 封 , 余 波 面袭击,安平桥靠中亭段被冲 垮囚墩台八个孔,长达45.5米, 桥面交通完全中断,安平桥没 有及时重修,往来交通都靠安 海群众自发建置的几艘木船摆 渡, 暂时解决两岸人员来往 问题。
建筑设计参数PS:图片来源于安平桥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 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3种不同形式,单 边船形一端成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 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于排水, 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上筑憩亭, 东端为水心亭,西端为海潮庵,中部的中亭周围 保存历代修桥碑记,亭前伫立护桥将军,头戴盔, 身着甲,手执宝剑,雕刻形象威武,系宋代石雕 艺术品;在三亭中间,还有2座雨亭;桥面两侧 有石护栏,栏柱头雕刻狮子、蟾蜍等形象;桥两 侧的水中筑有对称的方形石塔,还有圆塔。桥的 入口处筑有白塔,平面呈六角形,空心。
现代建设历程
1964年6月30日,安平桥修复 竣工,发现多做了个桥墩,增 加了个孔位, 10号和第11号 两个桥墩,都没有在原位置上 修建 ,因此,改变了安平桥 第8号和墩至12 号墩之间段历 史面貌。1965年11月,在一次 特大海潮冲击下,发生了冲塌 安平桥桥身一墩孔的严重事故, 此后又架设木便桥,以供通行。
通 , 千 秋 控 带 海 若 宫 。
直 槛 横 栏 翔 虚 空 。 马 舆
若 鬼 丽 且 雄 。 玉 梁 千 尺
有 南 公 。 伐 石 为 梁 柳 下
中 。 孰 锐 为 力 救 厥 凶 ,
怒 涛 上 潮 生 广 天 风 , 舟
两 间 道 所 从 , 坐 令 往 来
濒 厥 封 , 余 波 面袭击,安平桥靠中亭段被冲 垮囚墩台八个孔,长达45.5米, 桥面交通完全中断,安平桥没 有及时重修,往来交通都靠安 海群众自发建置的几艘木船摆 渡, 暂时解决两岸人员来往 问题。
泉州古民居简介23页PPT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泉州古民居简介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泉州古民居简介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 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 一。位于洛阳口,距福建 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 五年至嘉佑四年 (1053~1059年)由泉州知 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 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 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 其"筏型基础"、"种蛎固 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 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 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的非凡智慧。
泉州的古建筑
泉州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 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 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 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 目前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 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 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 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 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
7
• (
976-981 )
地 集 点位
区 宋 文于
最 、 物福
。大 的 文 庙
建 筑 群 ,
建 筑 风
格 在 全 国
现 存 孔
庙 中 罕 见
元 、 明 、 清 四 朝 代 的 建 筑 形 式
的 孔 庙
建 筑 群
, 为 东
南
年
移 建 今 址 。 其 历 史 悠 久 , 规 模 宏 大 , 殿 宇 壮 丽 , 是
仍屹然挺立,表现了
宋代泉州 石构建筑和
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
标志和象征。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泉州开元寺
千年古刹开元寺坐落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7号(从前的西城 外),是于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由黄守恭开创,是一座由1300多年 的唐代古刹。这里莲宫梵宇,焕彩鎏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荫,是我国 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更是古往今来泉州佛教丛林之冠。
6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1] 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 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 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国防教育基地”。[2-3] 同时,崇武还有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
4
泉州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 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 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 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 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安平桥全长2255米, 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 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 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 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 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 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 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 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架。 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 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5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 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 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 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 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保 护 单 位 。 始 建 于 唐 开 元 末 , 北 宋 太 平 兴 国 初
公 元
建 省 泉 州 市 鲤 城 区 百 源 川 池 畔 , 又 名 府 学 , 是 全 国 重
泉 州 府 文 庙
8
安溪清水岩
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相传是清水祖师所建。从宋至今,维修、重建、 改建20多次。依山而建,相传曾有99间,均为明清建筑。外观似"帝"字形,分三层, 一为昊天口,二为祖师殿,三为释迦楼。殿后宋代真宝塔为清水祖师埋骨处。四周富 于神话色彩,文物古迹众多,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朝拜。清水 祖师谢世后,先后四次得到朝廷的敕封。说明清水祖师信仰在南宋时期得到地方官府 的扶植和朝廷的承认,也说明清水祖师去世后,成为闽南百姓心目中的重要神灵。
1
泉州东西塔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
仁寿塔的合成,是中
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
塔。镇国塔始建于唐
咸通六年(公元865年),
仁寿塔,始建于五代
梁贞明二年(公元916 年)。东西塔历经风雨
侵袭,地震摇撼,仍
屹然挺立,表现了宋
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
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
瑰宝。东西两塔历经
风雨侵袭,地震摇撼,
9
泉州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初名"圣友之寺",到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由耶路撒冷人阿 哈玛出资重修。 2008年,由阿曼苏丹国王全额捐资,在寺东边添建新礼拜堂。 清净寺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门、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 泉州清净寺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 兰教四大古寺。 如今中国的东南沿海清真寺除了这座清净寺,其他寺都汉化成了标准的中国殿式建筑。因为中国的建筑一般喜欢土 木结构,但雕梁画栋不过三四百年,经过数代改建重修,很多庙宇与最初之形式已经大相径庭,而清净寺为石构建 筑,石构建筑的特点是石头的耐久性不易腐朽,所以能保存千年,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
10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 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 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 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 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 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 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 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 播海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 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 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 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 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 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 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 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 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是古 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之 一。位于洛阳口,距福建 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 五年至嘉佑四年 (1053~1059年)由泉州知 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 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 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 其"筏型基础"、"种蛎固 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 造桥技术创举,充分显示 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 的非凡智慧。
泉州的古建筑
泉州西街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 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 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 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现在 目前西街片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 计20多处,分属古建筑、古遗址、石刻 等多种类别,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 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拥有开元寺、 东西塔、肃清门等景点。
7
• (
976-981 )
地 集 点位
区 宋 文于
最 、 物福
。大 的 文 庙
建 筑 群 ,
建 筑 风
格 在 全 国
现 存 孔
庙 中 罕 见
元 、 明 、 清 四 朝 代 的 建 筑 形 式
的 孔 庙
建 筑 群
, 为 东
南
年
移 建 今 址 。 其 历 史 悠 久 , 规 模 宏 大 , 殿 宇 壮 丽 , 是
仍屹然挺立,表现了
宋代泉州 石构建筑和
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
标志和象征。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泉州开元寺
千年古刹开元寺坐落在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7号(从前的西城 外),是于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由黄守恭开创,是一座由1300多年 的唐代古刹。这里莲宫梵宇,焕彩鎏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荫,是我国 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更是古往今来泉州佛教丛林之冠。
6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1] 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 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为抗 击倭患,在万里海疆修筑的60多座卫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福建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国防教育基地”。[2-3] 同时,崇武还有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的崇武海岸。
4
泉州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是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 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 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 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 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之一。安平桥全长2255米, 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 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 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 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成尖状, 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 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成尖状,便 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 要港道。桥面用 5~8条大石板铺架。 石板长5~11米,宽0.6~1米,厚 0.5~1米,重4~5吨,最大则重25吨。
5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 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 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 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 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保 护 单 位 。 始 建 于 唐 开 元 末 , 北 宋 太 平 兴 国 初
公 元
建 省 泉 州 市 鲤 城 区 百 源 川 池 畔 , 又 名 府 学 , 是 全 国 重
泉 州 府 文 庙
8
安溪清水岩
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相传是清水祖师所建。从宋至今,维修、重建、 改建20多次。依山而建,相传曾有99间,均为明清建筑。外观似"帝"字形,分三层, 一为昊天口,二为祖师殿,三为释迦楼。殿后宋代真宝塔为清水祖师埋骨处。四周富 于神话色彩,文物古迹众多,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朝拜。清水 祖师谢世后,先后四次得到朝廷的敕封。说明清水祖师信仰在南宋时期得到地方官府 的扶植和朝廷的承认,也说明清水祖师去世后,成为闽南百姓心目中的重要神灵。
1
泉州东西塔
泉州东西塔是镇国塔、
仁寿塔的合成,是中
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
塔。镇国塔始建于唐
咸通六年(公元865年),
仁寿塔,始建于五代
梁贞明二年(公元916 年)。东西塔历经风雨
侵袭,地震摇撼,仍
屹然挺立,表现了宋
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
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
瑰宝。东西两塔历经
风雨侵袭,地震摇撼,
9
泉州清净寺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初名"圣友之寺",到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由耶路撒冷人阿 哈玛出资重修。 2008年,由阿曼苏丹国王全额捐资,在寺东边添建新礼拜堂。 清净寺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门、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 泉州清净寺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 兰教四大古寺。 如今中国的东南沿海清真寺除了这座清净寺,其他寺都汉化成了标准的中国殿式建筑。因为中国的建筑一般喜欢土 木结构,但雕梁画栋不过三四百年,经过数代改建重修,很多庙宇与最初之形式已经大相径庭,而清净寺为石构建 筑,石构建筑的特点是石头的耐久性不易腐朽,所以能保存千年,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
10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 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 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 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 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 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 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 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 播海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 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 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 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 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 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 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 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 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