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配伍规范
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

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化疗药物的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是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一、患者信息核对1.提供患者的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与患者或就诊卡进行核对,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二、医嘱核对1.护士进行医嘱复核,确认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频次等信息是否与医生开具的医嘱一致。
2.若发现医嘱不规范或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核实。
三、药品准备1.根据医嘱,准备所需化疗药物。
一般情况下,准备过程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洁净和安全。
2.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如发现药品过期或包装有损坏,应立即汇报给主管护士或药剂师,重新准备药品。
四、药品配置1.根据化疗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配置。
常见的配置方式包括溶解、稀释等。
2.针对不同的药物,配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剧烈振荡的药物应轻轻旋转容器摇匀。
b.粉末溶解后应用过滤器过滤以去除沉淀。
c.稀释后的药物应轻轻旋转容器摇匀。
d.纯化水、生理盐水等配置药剂时,要使用灭菌或高纯水,注意水质的清洁度。
e.药物配置完成后,应标明药品的名称、浓度、配伍情况、配置日期、操作人员等信息。
六、核对和签名1.配置完成后,进行核对和签名。
2.护士进行自我核对,确认所配置的药物与医嘱一致。
3.药剂科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第二次核对,以确保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完成核对后,护士应在相关记录单上签名,完成药品配制的流程。
以上是化疗药物配置的规范流程,通过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可以确保化疗药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整个配置过程中,护士还需注意防护措施的使用,避免药物对自身产生危害。
药品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药品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1、为贯彻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规定,严格管理处方药,规范药品处方调配操作,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正确、合理,特制定本制度。
2、处方调配人员须经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岗位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处方审核人员应具备执业药师资格或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发放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经处方审核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和发放,调配或发放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二年备查。
4、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发放,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和发放。
药品发放人员不得更改处方内容。
①药品发放人员应将收到的处方交处方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②处方审核员收到处方后应认真审查处方中的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剂量及医师签章、处方单位,如有药名书写不清、药味重复,或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超剂量等情况,应向患者说明情况,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章后再调配,否则拒绝调配;
③处方经审核合格并由处方审核员签字后,交由调配人员进行处方调配;
④调配处方时,应按处方逐方、依次操作,调配完毕,经核对无误后,调配人员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交由处方审核员审核;
⑤处方审核员依照处方对调剂药品进行审核,合格后交由发放人员发放;
⑥发放人员发药时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药剂数量,同时向顾客说明服法、用量等注意事项。
静脉药物配置操作规范

静脉药物配置操作规范静脉药物配置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以下将详细介绍静脉药物配置的操作规范。
一、操作环境要求1、配置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净化处理。
温度应控制在 18 26℃,相对湿度应在 40% 65%之间。
2、配置室应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
洁净区包括一更、二更、调配间等,非洁净区包括接收区、脱包区等。
不同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标识和分隔。
二、人员要求1、从事静脉药物配置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门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
3、操作人员在配置前应洗手、消毒,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手部接触非无菌物品。
三、药品与物料准备1、药品的领取和核对从药房领取药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等信息。
检查药品的外观,如有无破损、变色、沉淀等异常情况。
2、物料的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输液袋(瓶)、一次性无菌过滤器、溶媒等。
检查物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过期。
四、操作流程1、摆药与核对将药品按照医嘱准确摆放在操作台上。
再次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确保无误。
2、消毒与开启对药品的瓶口、安瓿颈部等进行消毒。
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启药品包装,避免污染。
3、抽取药液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抽取药液时应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抽取药液的量应准确无误。
4、药液混合将抽取的药液按照医嘱依次加入输液袋(瓶)中。
混合药液时应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5、过滤与排气配置好的药液应经过一次性无菌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和微生物。
排出输液袋(瓶)中的气泡。
6、贴签与核对在输液袋(瓶)上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剂量、配置时间等信息。
再次核对标签内容和药液的准确性。
7、包装与传递将配置好的静脉药物进行包装,确保无菌。
及时传递给病房护士,并做好交接记录。
五、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用药准确无误。
中药安全配伍标准

中药安全配伍标准
中药安全配伍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领域,涉及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药安全配伍的基本原则:
1. 相须配伍: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
例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2. 相使配伍: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种药物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例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两药配合,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作用。
3. 相畏配伍: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抵消。
例如,生姜就能减轻或抵消生半夏、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
4. 相杀配伍: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例如,生姜与生半夏或与生天南星合用时,能使生半夏、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减轻或消除。
5. 相恶配伍:一味药的某种或某几种治疗效果会被另一味药削弱或消除。
例如,生姜能温肺、温胃,黄芩能消肺、清胃,二药合用于肺寒证或胄寒证,则生姜的温肺温胃的治疗效果会被黄芩削弱,即生姜恶黄芩。
6. 单行配伍:对于病情比较单纯的病证,往往选择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独参汤。
请注意,这些原则并非绝对,且不同的药物组合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中药配伍时,必须遵循专业医师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
同时,对于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确保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方式。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操作规范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群众,,服务于人民。
中医院中药饮片调配操作规范【审方】1、接到处方后,处方审核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查,包括处方的医生,开方的时间;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剂量;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缺药,错写药名;错抓、漏抓等。
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
(1)审查处方有无医师签字。
项目不齐或字迹辨认不清的,审核人员将处方交还患者,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补齐或书写清楚。
(2)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销售,审核人员将处方返还患者,并告知患者需经原处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和销售;(3)处方所列饮片药房没有的,审核人员将处方交还患者,并告知患者找开方医生更换其他药品。
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处方中的药品。
2、处方审核合格的,处方审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名,将处方交调配人员。
【调配】1、调配人员依照审核人员签名的处方核算药价。
患者交款后,处方交调配人员调配。
2、调配人员根据处方内容逐项调配。
调配处方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药品,配方时,调配人员应认真、细致、准确。
(1)调剂过程中如有疑问,调配人员立即向处方审核人员咨询。
(2)调剂过程中必须按处方从上至下,从左到右进行调配。
(3)调剂过程中认真计算剂量、重量,不得缺斤少两。
(4)调剂过程中注意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毒麻药,需要单独调配。
3、调剂完成后,调配人员在处方上签全名,将处方与饮片交处方审核人员复核。
【复核】1、处方审核人员按处方对照药品逐一进行复核。
如有错发或数量不符,处方审核人员立即告知调配人员予以更正。
2、复核无误的,审核人员在处方上签全名。
将中药饮片交付给患者。
【发药】1、发药的同时,向患者交待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
如服药前后次序、服药时间、对某些药物服用后应作的检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等,对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幼儿等的用药应作特殊交待。
药品配伍禁忌表

药品配伍禁忌表1、青霉素肌注时,应以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且每80万u青霉素应以不少于2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不能以Nacl注射液为溶剂。
2、青霉素滴注时,应以0.9%Nacl注射液为溶剂,而不能以5%GS或10%GS或5%GNS为溶剂,以避免引起过敏反应。
3、青霉素滴注时,输液速度不应过快,应控制在40~50分钟以上,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4、青霉素不能与川芎嗪连用。
5、青霉素不能与奥硝唑连用。
6、头孢类不能与左氧连用。
7、头孢类不能与阿昔洛韦连用。
8、头孢类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液等含有钙的溶液中使用。
头孢类与含钙剂或含钙产品如葡萄糖酸钙合并用药有可能导致致死性结局的不良事件。
头孢曲松钠遇红霉素、血管活性药(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也会出现浑浊,应分开使用,以免发生不良事件。
9、头孢呋辛应以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不能以Nacl注射液为溶剂。
10、若伊诺舒(盐酸氨溴索)与博清(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连用,在加药时应先加伊诺舒再加博清。
11、抗生素与丹参连用时,中间需换管或加组液体。
12、冠心宁与典沙连用时,中间需换管或加组液体。
13、维生素B6不能与炎琥宁连用,连用时,中间需换管或加组液体。
14、炎琥宁与奥硝唑不能连用。
15、痰热清不能与任何药连用,中间需换管或加组液体。
16、左氧氟沙星类两瓶不能连用。
17、阿昔洛韦不能加入10%的葡萄糖中。
18、克林霉素使用时,应以生理盐水或5%GS为溶剂,避免使用5%GNS注射液,以免发生反应。
19、诊所不注射疫苗类,硫普罗宁,胸腺肽,刺五加。
20、尽量避免使用需中间换管的药品配伍。
执业药师的药物配伍与稳定性

执业药师的药物配伍与稳定性药物配伍与稳定性一直是执业药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药物配伍指的是将两种或更多的药物合并使用,以提高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
而药物的稳定性则是指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是否会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变化。
为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化学稳定性,从而合理地进行药物的配伍和储存。
一、药物配伍原则1. 相容性原则:相容性指的是不同药物在混合使用时是否会发生反应或产生物理性改变。
执业药师在药物配伍时,需要根据药物特性和要达到的疗效来评估相容性。
如果两种或多种药物在混合后相互影响,可能导致溶解度降低、药物析出、颜色变化或产生有害物质等问题。
2. 物理性特征原则:药物的物理性特征包括溶解性、电离性、沉淀特性等。
在进行药物配伍时,执业药师需要考虑药物的物理性特征,以避免因不同药物之间的物理性差异导致配伍不稳定。
3. pH值原则:药物的pH值是决定其溶解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溶解度改变,甚至产生沉淀。
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pH值,以确保合理的药物配伍。
二、药物配伍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 不兼容现象:某些药物在混合后可能产生不兼容现象,例如药物颜色改变、溶解度降低等。
执业药师需要查阅药物资料,确认不兼容性,并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方法。
2. 化学反应:一些药物在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的疗效或产生有害物质。
执业药师需要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避免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
3. 药物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与其溶剂的选择和浓度有关。
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溶解度,合理选择溶剂和浓度,从而确保药物有效溶解。
三、药物稳定性的评估和保证1. 环境因素:药物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线等。
执业药师需要储存药物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避免药物因环境变化而发生不稳定性问题。
2. 药物储存和包装:正确的药物储存和包装可以有效地保护药物的稳定性。
执业药师需要遵循储存要求,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容器,避免药物受到空气、光线或湿气的影响。
外购药品配置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外购药品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外购药品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调配、监测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外购药品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药品采购、使用和储存。
(二)安全有效原则:确保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三)经济合理原则:合理选择药品品种,降低药品成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四)公开透明原则:加强药品采购、使用、调配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外购药品应当通过公开招标、询价、谈判等方式进行采购。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供应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流程、审批权限、责任追究等事项。
第七条医疗机构外购药品采购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药品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具有合法的生产批文、产品合格证、注册证书等证明文件。
(二)药品价格合理,不得高于市场价格。
(三)药品包装完好,标识清晰。
(四)药品运输、储存条件符合药品储存要求。
第三章验收管理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外购药品验收制度,明确验收流程、验收标准、验收人员等事项。
第九条外购药品验收应当由专人负责,按照药品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第十条验收内容包括:(一)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与采购合同相符。
(二)药品包装完好,标识清晰,无破损、污染、变质等情况。
(三)药品数量与采购合同相符。
(四)药品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第十一条验收不合格的药品,应当及时退回供应商,并做好记录。
第四章储存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外购药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储存条件、储存期限、储存责任等事项。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外购药品储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药品储存环境符合国家药品储存要求,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配伍规范
药物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药品配伍规范是药物治疗的基础。
药品配伍规范是指制定与确定药物组合应用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药物组合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长期的药物治疗中,不同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因此,药品配伍规范非常重要,必须严格遵守。
1. 药物性质与药品配伍原则
药物性质是指药物所具有的各种药理学特性。
药物配伍应当根据药物性质相应的原则,目的在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反应。
1.1. 相似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是指将与药物性质相同的药物合并应用。
例如,抗生素与抗生素之间、激素与激素之间等。
这种合并应用不仅可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还可以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例如,金菊黄合并使用易造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重患者的病情。
1.2. 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是指将具有互补作用的药物合并使用以达到治疗效果。
例如,抗生素和维生素C的合并使用,可以通过加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对比原则
对比原则是指将药理学作用相反的药物合并使用。
例如,使用解热药物和降温药物,同时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4. 控制原则
控制原则是指维持药物浓度、生理状态特异性等方面的平衡。
例如,肾上腺素和心脏保护剂的合并应用,需要对药物浓度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对心脏的不良影响,还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药品配伍管理的内涵与方法
药品配伍管理是指对药品配伍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少的不良反应。
药品配伍管理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2.1. 建立诊疗方案
诊疗方案是指对疾病进行详细分析,综合多种因素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建立诊疗方案是药品配伍管理的基础,这样才能避免治疗中不必要的药物使用,更好地实现治疗效果。
2.2. 提高药品配伍技能
药品配伍技能是指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药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技能。
提高药品配伍技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药物配伍原则,更好地实现药品配伍管理。
2.3.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指针对患者的疾病,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采取非药物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采取绿色疗法、膳食治疗等。
非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疾病,降低药物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药物负担,还可以减少药品配伍中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2.4. 强化药物监测
药物监测是指对患者进行不断的监测,以保证用药全程的安全。
例如,监测药物浓度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强化药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轻患者的药物负担。
3. 药品配伍管理的重要性
药品配伍管理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证治疗效果
药品配伍管理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3.2. 避免不良反应
不同药物之间会有相互作用,部分药物之间的配伍会产生不良反应。
药品配伍管理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
3.3. 减轻患者药物负担
在药品配伍管理过程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轻患者的药物负担。
3.4. 经济和社会效益
药品配伍管理可以实现药物的最佳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药物浪费,提高社会效益。
同时,情节严重的配伍错误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
结论
药品配伍规范是药物治疗的基础,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少不良反应的重要保证。
药品配伍管理是药品配伍规范的实施和落实,是一项全过程的管理,必须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遵守和执行。
只有在严格遵守和执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少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