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专项训练题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30周年试题及答案

改革开放30周年试题及答案

改革开放30周年试题及答案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C )。

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C.和平与发展 D.科技与教育2.我国的经济特区有( C )A.深圳上海汕头珠海海南B.深圳厦门海南珠海浦东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D.深圳上海厦门汕头珠海3.以( B )为标志,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A.粉碎“四人帮”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D.党的十四大4.( B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A.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C.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D.完善的医疗机制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 C )收入”。

A.灰色 B.劳动 C.财产性 D.资源性6.( A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精神文明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D.公民道德7.( D )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A.收益权 B.经营权 C.所有权 D.产权8.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十七大“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 C )选举人大代表”。

A.较大人口比例 B.差别人口比例 C.相同人口比例 D.相同人口数量9.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D )A.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B.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C.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D.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C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D.统筹兼顾,协调发展11.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 B )A.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第( D )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不可忽视。

下面是一些与改革开放相关的练习题,供初二历史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时间是:A. 1949年B. 1966年C. 1978年D. 1989年2. 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提出者是:A. 邓小平B. 毛泽东C. 周恩来D. 林彪3. 改革开放的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 恢复封建社会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 改革开放政策的重点领域是:A. 农业B. 工业C. 金融D. 教育5.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A. 封闭型B. 自由贸易型C. 平等互利型D. 超前型二、填空题1. 改革开放政策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

2. 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

3. 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次引入了____________制度。

4. ____________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5.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带来了中国经济的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 简述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举例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重要成就。

3. 你认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如何应对?四、案例分析某村庄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座繁荣的小镇。

请你根据这个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 改革开放对该村庄带来了哪些变化?2. 这个村庄是如何利用改革开放的机遇实现发展的?3. 除了经济发展,这个村庄还从改革开放中受益了哪些方面?总结: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回顾改革开放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题目对改革开放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知识竞赛测试卷(5种类型题目含答案)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知识竞赛测试卷(5种类型题目含答案)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项知识竞赛测试卷(5种类型题目含答案)单位: 姓名 : 得分:题目类型选择题50题填空题20题判断题10题简答题5题论述题1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50题, 每题1分)1.改革开放, 是( B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A.1949年10月B.1978年12月C.1976年8月D.1982年2月2.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978年11月, (C)实行“分田到户, 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 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A.河南省临颖县南街村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3.1979年7月15日, 中央正式批准..)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A.广东、福....B.广东、江.C.广东、上海4.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A.马克思B.列宁C.邓小平5.1980年9月,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肯定了.. )的社会主义性质。

A.人民当家作.......B.包产到户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到1983年初,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A.人民当家作.......B.包产到户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1984年10月, . . )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8.. . ), 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

《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

改革开放史测试题

改革开放史测试题

以下是我为您准备的改革开放史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到您:1. 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是什么?A. 1978年B. 1987年C. 1978-1987年D. 无法确定2. 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 推动农村改革C. 扩大对外开放D. 加强国家干预3.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A. 促进了经济发展B. 改变了社会结构C. 改变了国际地位D. 导致了环境污染4.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A. 农业B. 工业C. 科技D. 金融E. 交通和通信F. 教育G. 文化H. 政治体制改革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什么?A. 1997年B. 2007年C. 2008年D. 不确定6.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A.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 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C.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D. 外贸出口增长迅速E. 以上都是7.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B. 鼓励创业和创新C.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D.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E. 以上都是8.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发生了哪些变化?A. 对外贸易量增加B. 对外投资增多C. 技术交流增加D. 对外合作加强E. 以上都是。

以下是我对改革开放史的个人总结:改革開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最初的农村改革,到后来的全面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对外开放也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同时,改革开放也促进了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现代化的国家。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第七章 改革开放 试题

第七章 改革开放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 B ),为浙江省解决自身难以克服的瓶颈和障碍提供了难得契机,机遇千载难逢,抓住机遇就能赢得战略主动。

A、全面复兴战略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强国战略D、全面开放战略2.(C)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解放思想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B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4、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A )A、改革开放B、坚持党的领导C、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5、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 C )旗帜。

A、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B、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C、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D、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6、全面深化改革,应以( B )理论为指导。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D、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 B )。

A、改革开放B、全面深化改革C、经济体制改革D、政治体制改革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是( C )A、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D、加快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9.(A)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A、深化改革B、加快改革C、坚持改革开放10、党的( A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改革开放练习题

改革开放练习题

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人民公社化运动
2、“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xxB.xxC.xxD.xx
3、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A.1978年B.1985年
C.1992年D.2000年
4、阅读下列材料: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2D 3B
4、(1)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xx、xx、xx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玉枕纱厨,帘卷xx,半夜凉初透。

人比黄花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专项训练题
改革开放专项训练试题
一、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小莲同学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题为:在解放思想的新起点上——全国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学术研讨会巡礼(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条资料发布的时间是()
A.1978年
B.1988年
C.1998年
D.2008年
2、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这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3、邓小平同志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居主导地位
B.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迟缓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受压制
D.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召开
4、促成毛泽东和邓小平先后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历史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遵义会议
B.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C.中共七大、中共八大
D.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A.完成了土地改革 B.加入了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富水平、实现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路是指()
A.实行包产到户
B.实行人民公社化
C.参加生产合作社
D.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7、我国城市的改革仍然是对内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及最早改革的重点是()A.1978年国有企业 B.1985年国有企业
C.1985年私有企业
D.1992年私有企业
8、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B.农民缺少生产的自主权
C.农民辛苦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较低
9、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广大农民首创精神的事例包括()
A.遵义会议
B.土地改革
C.土地改革
D.小岗村“大包干”
10、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
D.增加农民的收入
11、某档案馆有一份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农民收入的抽样调查统计表,观察下表,你认为1978年——1982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1982
收入(元)**************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1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15、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16、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17、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8、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
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9、拨乱反正秉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特色道路。

下列描述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奠基础
B、一五计划
C、经济特区显活力
D、经济转型新机遇
20、我对外开放30年来形成了多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其中闽南三角区位于()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海南省
D、浙江省
二、材料题
21、材料一建国初,党和政府采取重大措施,结束了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历史;1978年,安徽农民创造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作为政策在全国推广.
材料二目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比为
1:3.22; 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口不到40%,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农村尚有年收入低于924元的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约7500万人……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五十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
(1)材料一中的“重大措施”、“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各指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目前存在的哪一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6分)
(3)请你谈谈怎样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2分)
22、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
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l978年12月18 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简要概述该运动的主要内容。

(6分)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分)
23、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

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6分)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3分)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4分)
24、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⑴材料中“老人”是谁?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

(3分)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4分)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4分)
25、填写下表(6分)
时期政策意义
1950~
1952年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农业生产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