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地质特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矿区内出露有上震旦统及下寒武统。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岩系中赋存有镍钼多元素矿化层,该层是开展钼矿找矿的目的层。
(1)震旦系上统灯影组()
岩性以灰白色白云岩为主,节理较发育。
底部为薄层破碎泥质白云岩,下部为鲕状、假鲕状白云岩,中部为砾状白云岩,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一粗粒结晶自云岩,顶部为含硅质白云岩;白云岩顶面可见到侵蚀坑洼和白云岩与上覆磷块岩之间的微角度不整合以及上覆岩层超覆等现象,局部可见到褐铁矿的透镜体。
厚320~400 米。
(2)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
①含矿层(),厚2~6 米。
a.磷块岩层:浅灰至黝黑色,薄层状或块状构造,质坚性脆,局部夹白云岩透镜体。
矿物成分主要为胶磷矿,次为泥质、硅质及白云石等。
呈透镜状分布,局部有尖灭现象。
与下伏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
b.鳞片状黑色页岩:鳞片状结构,性软易成鳞片,层理不发育,鳞片多具亮黑色,疏松易成粉末,富含磷质硅泥质、黄铁矿等多种结核及金属硫化物条带,层厚1~10 厘米,一般l~3 厘米,大部分只有一层,局部可见2~3 层,断续分布,极不连续。
岩石的主要成分为水云母,次为炭质、有机质及黄铁矿。
局部夹薄层硅质岩层,该层为主要的铝矿层。
c.页片状炭质页岩夹薄板状炭质页岩透镜体。
d.鳞片状高炭质页岩。
②黑色页片状炭质页岩():间夹硅质团块和硅质粉砂质页岩,风化后呈书页。
岩石分类

1、大理岩(ML) 岩性描述隶属变质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Hm=3,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主要矿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滑石、透闪石、斜长石、石英等。
通常以白色或灰色大理岩居多,其中,质地均匀、细粒、白色者,又称汉白玉。
在Ⅱ矿区F17以东40-52行,大理岩主要为含镍超基性岩体的下盘围岩,在接触界线附近往往有蚀变现象,主要为透闪石化、透辉石化、蛇纹石化,蚀变范围和程度极不相同。
2、混合岩(Mi)隶属变质岩,粒状结构,块状构造,肉红-红黑色,由于混合岩化作用(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形成。
由浅色花岗质(脉体)和暗色镁铁质岩(基体)两部分组成,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在Ⅱ矿区F17以东40-52行,混合岩主要产出于含镍超基性岩体的上盘及F17断层附近。
3、斜长角闪岩(Am-P)隶属变质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绿黑色-黑色。
主要由角闪石及斜长石组成,含少量石英、黑云母、辉石等。
部分斜长角闪岩伴有局部绿泥石化,常穿插在大理岩中。
4、花岗闪长斑岩(γδπ)隶属岩浆岩,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角闪石,与矿体呈突变过渡关系,该套岩体作为夹石带在Ⅱ矿区F17以东48-50行间侵入穿透整个超基性岩体。
5、特富矿(S-A)黄-黄绿色,致密块状构造,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为主。
矿体呈块状、半块状产出。
常发育于超基性岩体与围岩接触和内接触带的边缘裂隙中。
6、超基性岩型硫化镍富矿石(SN-A1)黑色,金属硫化物呈2-4mm的集合体,紧密充填于橄榄石颗粒中间构成了海绵晶铁状构造,约占总量的15-30%,金属硫化物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为主。
脉石矿物以橄榄石为主,次有辉石。
含矿母岩为二辉橄榄岩,暗绿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橄榄石含量>60%。
7、超基性岩型硫化镍贫矿石(SN-A2)黑色,金属硫化物为他形粒状呈0.5-2mm的集合体,以星点状稀疏充填在橄榄石和辉石颗粒之间构成了星点状和局部半海绵状构造。
岩性描述

1、板岩:黄褐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炭质等,结晶程度差,尚保留较多泥质成分,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多呈薄层状,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锈染较严重,强风化;2、千枚岩:银灰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细粒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在片理面上有小皱纹构造,呈薄层至中厚层状,质地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3、砂岩:棕、黄色,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胶结物为硅质,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弱风化;4、灰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它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等,碎屑结构(晶粒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弱风化,锤击声脆,岩质较硬,未见有溶蚀现象;5、片岩:灰白-灰-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薄层状(层厚3-50mm)构造,岩石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质地较硬,弱风化;6、白云岩:灰白色,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细粒或中粒结构,块状、角砾状、砾状结构,性脆,硬度小,用铁器可划出擦痕,岩石表面可见刀砍状痕迹,节理裂隙发育,锈染较严重,弱风化;7、辉绿岩:深灰、灰黑、灰绿色,由辉石、基性长石组成,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粒度较小,节理裂隙发育,有石英岩脉填充,呈碎块状,弱风化;8、花岗岩:黄色带粉红、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半自形粒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致密,节理裂隙较发育,弱风化9、泥岩: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结构极细粒,肉眼无法辨认颗粒,层理不如页岩发育,节理裂隙发育10、砾岩:红褐色,30%以上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碎屑组分主要为岩屑,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等,粒径2~10mm,泥钙质胶结,圆棱-浑圆状,磨圆度较差11、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风化面灰色, 新鲜面灰褐色, 细粒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石英, 无色透明, 他形粒状, 粒度<1mm, 含量80%左右;绢云母, 鳞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色,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50%左右;绢云母, 鳞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35%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 左右, 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绿色,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45%左右;绿泥石, 细小鳞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25%左右;绢云母, 鳞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20%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左右, 含量<10%.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白色,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45%左右;白云母, 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25%左右;黑云母, 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20%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左右, 含量<10%.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白色,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45%左右;白云母, 片状, 片径<1mm, 含量25%左右;黑云母, 片状, 片径<1mm, 含量20%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左右, 含量5%左右.见有特征矿物十字石, 多呈半自形短柱状, 年夜小不等, 多在5mm左右, 含量约5%.褐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褐灰色,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白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50%左右;白云母, 片状, 片径<1mm, 含量35%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左右, 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灰色厚层黑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色, 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 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50%左右;黑云母, 片状, 片径<1mm左右, 含量35%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左右, 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灰绿色厚层绿泥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绿色, 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粒度细小的绿泥石、石英、长石及少量绢云母组成.绿泥石, 细小鳞片状, 片径<0.1mm, 含量70%左右;石英, 他形粒状, 粒度<0.1mm, 含量15%—20%;长石, 他形粒状, 粒度<0.1mm, 含量5%—10%;绢云母及其他矿物约占5%.灰色浅灰色厚层绢云绿泥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浅灰色, 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千枚状构造, 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粒度细小的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及少量长石组成.绿泥石, 细小鳞片状, 片径<0.1mm, 含量60%左右;绢云母细小鳞片状, 片径<0.1mm, 含量25%左右;石英, 他形粒状, 粒度<0.1mm, 含量10%;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紫褐色绢云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紫褐色, 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粒度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及少量长石组成.绢云母细小鳞片状, 片径<0.1mm, 含量65%左右;绿泥石, 细小粒状, 粒径<0.1mm, 含量20%左右;石英, 他形粒状, 粒度<0.1mm, 含量10%;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青灰色钙质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青灰色, 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粒度细小的绢云母、石英碳酸盐岩矿物及少量长石组成.绢云母细小鳞片状, 片径<0.1mm, 含量40%左右;石英, 他形粒状, 粒度<0.1mm, 含量30%;碳质成分含量25%左右;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灰紫色绢云石英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紫色, 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粒度细小的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及少量长石组成.石英, 他形粒状, 粒度<0.1mm, 含量60%;绢云母细小鳞片状, 片径<0.1mm, 含量25%左右;绿泥石, 细小粒状, 粒径<0.1mm, 含量10%左右;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黑灰色碳质千枚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黑灰色, 显微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千枚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粒度细小的绢云母、石英、碳质成分及少量长石组成.绢云母细小鳞片状, 片径<0.1mm, 含量45%左右;石英, 他形粒状, 粒度<0.1mm, 含量40%;碳质成分含量10%左右;长石及其他矿物约占5%.灰白色中薄层状白云石年夜理岩:—1mm, 二者含量95%左右;石英及其他矿物含量在5%左右.灰白色厚层糖粒状白云石年夜理岩:风化面灰色、灰黑色, 新鲜面灰白色, 中粒粒状结构, 块状构造, 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石英等.白云石、方解石均呈他形粒状, 粒度2—3mm, 二者含量95%左右;石英及其他矿物含量在5%左右.灰白色厚层细粒硅化白云石年夜理岩:—1mm, 二者含量75%—85%;岩石硅化较强, 多呈团块状, 部份呈细小脉状, 含量15%—25%.灰白色硅质条带状白云石年夜理岩:—1mm, 二者含量65%——3mm, 长10mm—20mm左右, 含量25%—35%.灰白色致密块状年夜理岩:—1mm, 二者含量95%左右;石英, 粒状, 粒度0.5mm, 白云母, 呈细鳞片状零星分布, 二者含量在5%左右.灰白色薄层条带状年夜理岩:—1mm, 二者含量95%左右;石英及其他矿物含量在5%左右.灰白色中薄层透闪石年夜理岩:—1mm, 二者含量75%—80%;透闪石多呈乳白色, 放射状集合体, 含量15%—20%, 石英及其他矿物含量在5%左右.浅灰色白云母绢云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浅灰色, 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白云母、绢云母、石英、长石等组成.绢云母, 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35%左右;白云母, 白色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25%;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30%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0.5mm左右, 含量<10%.灰色绢云绿泥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色, 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绿泥石、绢云母、石英、长石等组成.绿泥石, 鳞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35%左右;绢云母, 白色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25%;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30%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0.5mm左右, 含量<10%.灰绿色绿泥绢云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浅灰色, 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等组成.绢云母, 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35%左右;绿泥石, 片状, 片径0.5mm左右, 含量25%;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30%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左右, 含量<10%.灰色二云片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灰色, 细粒粒状鳞片变晶结构, 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白云母、黑云母、石英、长石等组成.白云母, 片状, 片径<1mm, 含量35%左右;黑云母, 片状, 片径<1mm, 含量25%;石英, 他形粒状, 粒径<1mm, 含量30%左右;长石, 粒状, 粒径1mm左右, 含量<10%.凝灰岩:风化面灰褐色, 新鲜面灰绿色, 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主要由晶屑、玻屑及火山微尘组成.分选性差.晶屑:主要为石英及斜长石, 石英:灰白色, 他形, 粒状, 粒度0.5mm-2mm, 含量5%.斜长石:白色-黄白色, 半自形板柱状, 年夜小为0.5mm-2mm, 含量5%.玻屑:呈黑色, 形态不规则, 年夜小为0.5mm-1mm, 含量5%.填隙物为火山微尘, 呈灰绿色, 粒度细小, 含量85%.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风化面褐色, 新鲜面紫色, 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主要由岩屑、晶屑及火山微晶组成.分选性差.岩屑:多为闪长岩, 呈棱角状, 年夜小一般为1mm-2mm, 含量5%.晶屑: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及黑云母, 石英:灰白色, 他形, 粒状, 粒度0.5mm-2mm, 含量10%.斜长石:白色-黄白色, 半自形, 板柱状, 年夜小为0.5mm-2mm, 含量10%, 黑云母:黑色, 片状, 年夜小一般为0.5mm-2mm, 含量小于5%.填隙物为火山微尘, 呈紫红色, 粒度细小, 含量年夜于70%.安山质凝灰岩:风化面褐色, 新鲜面紫红色, 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主要为火山微尘, 含有少量晶屑、玻屑.晶屑:斜长石:黄白色, 半自形, 板柱状, 年夜小1mm-2mm, 含量2-3%.玻屑:黑色、不规则、年夜小为0.5mm-1mm, 含量2-3%.其余为安山质火山微尘, 呈紫红色, 粒度细小, 肉眼难以识别.流纹质凝灰岩:风化面黄褐色, 新鲜面灰绿色, 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碎屑成分:主要由火山灰尘及少量晶屑组成.分选性差.晶屑:石英:灰白色, 他形, 粒状, 粒度0.5mm-2mm,含量10%.斜长石:灰白色, 半自形, 板柱状、粒状, 年夜小为0.5mm-2mm, 含量10%, 黑云母:黑色, 片状, 年夜小一般为0.5mm-1mm, 含量5%.晶屑分布不均.其余为流纹质火山灰尘, 呈灰绿色, 粒度细小, 肉眼难以识别.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灰绿色, 岩屑晶屑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主要由岩屑、晶屑及胶结物组成.岩屑:主要流纹质岩屑, 粒度0.5mm-1mm, 含量10%±, 晶屑:主要为长石、石英, 粒状, 粒度0.5mm-1mm, 含量35%±, 胶结物为长英质火山灰, 粒度极细, 含量55%±.含火山角砾岩屑凝灰岩:风化面灰色, 新鲜面青灰色, 含砾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火山碎屑物有岩屑、极少量晶屑及胶结物;岩屑:主要为安山岩, 次为长英质岩屑, 粒度一般0.5mm-2mm, 含量55%±, 岩屑个别年夜于2mm为火山角砾, 含量15%±.长英质岩屑含极少, 粒度0.5mm-2mm, 含量2%-3%, 胶结物为长英质火山灰, 含量30%以下.熔结凝灰岩:风化面土黄色, 新鲜面浅黄色, 熔结凝灰结构, 假流动构造, 火山碎屑物为玻屑, 已完全脱玻化, 定向分布, 粒度0.5mm-2mm, 含量40%±, 晶屑主要为长石, 次为石英, 粒度为0,1mm-0.5mm, 含量10%, 含少量岩屑, 胶结物为极细的长英质, 绿泥石质火山岩灰.含岩屑玻屑凝灰岩:风化面灰绿色, 新鲜面灰绿色, 岩屑玻屑凝灰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由岩屑、玻屑及胶结物组成;岩屑:由安山质、流纹质岩屑, 少量花岗质、硅质岩屑组成, 粒度一般0.5mm-2mm, 个别年夜于2mm, 构成火山角砾, 含量20%.玻屑:呈弯曲状, 及各种不规则状, 含量35%±, 胶结物为长英质火山灰, 含量45%.凝灰熔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碎屑结构,流动构造,碎屑: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晶屑组成.晶屑:斜长石:灰白色, 半自形板柱状, 粒度0.5mmX1mm, 含量3%左右;钾长石:浅肉红色, 半自形柱状, 粒度0.5mmX1mm, 含量2%;石英:无色, 它形粒状, 粒度0.5mm, 含量3%左右;黑云母:黑褐色, 片状, 粒度0.5mmX1mm, 含量2%左右;胶结物:由熔岩物质组成, 主要由隐晶质及火山灰组成.含量肉眼分辨清洁清.英安质角砾熔岩:风化面浅褐色, 新鲜面紫色, 碎屑结构, 角砾状构造.碎屑:主要由长石、石英晶屑组成;晶屑:长石:灰白色, 半自形柱状, 粒度1mmX2mm-2mmX4mm含量5%左右, 石英:无色它形粒状, 粒度1mm-3mm, 含量5%左右, 胶结物为熔岩物质组成, 主要由长英质组成.玄武岩:风化面褐色,新鲜面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斑晶主要为斜长石, 灰白色, 自形-半自形, 板状, 粒度1mm×2mm-2mm×4mm, 含量5%.基质为隐晶质, 呈灰黑色.气孔状玄武岩:风化面褐色,新鲜面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斑晶主要为斜长石, 灰白色, 自形-半自形, 板状, 粒度1mm×2mm-2mm×4mm, 含量5%.基质为隐晶质, 呈灰黑色.气孔呈圆形、椭圆形, 年夜小为2mm-10mm, 约占5%-10%.安山岩:灰色, 灰黑色, 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 斑晶由斜长石、角闪石组成.斜长石:灰白色, 自形-半自形板柱状, 粒度1mm×2mm-3mm×6mm, 含量10%左右, 角闪石:黑色, 长柱状, 粒度1mm×2mm-2mm×4mm, 含量5%左右, 基质为隐晶质, 由斜长石、辉石、角闪石组成.流纹岩:××1mm, 含量2%, 基质为隐晶质.英安岩:×1mm, 含量15%左右, 基质为隐晶质.紫红色页岩:风化面紫红色、蛋青色、黄绿色, 新鲜面紫红色, 泥质结构, 水平纹层状构造, 碎屑成分主要为泥质、粘土矿物组成, 肉眼分辨不清.泥质岩(泥岩):风化面土黑灰色, 新鲜面黑灰色, 泥质结构, 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肉眼分辨不清.灰绿色含砾粘土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灰绿色, 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主要由少量的砾石和粘土矿物组成, 砾石含量10%左右, 粒径一般为2mm-5mm不等, 成分主要为长石和石英等, 粘土矿物, 粒度极细, 成分肉眼分辨不清.含硅藻粘土:颜色灰白色, 泥质结构, 层理构造, 碎屑成分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硅藻:白色, 含量20%左右, 干燥后呈灰白色, 手触成粉末状, 胶结不紧密.粉砂质页岩:风化面土青色, 新鲜面蛋青色, 含粉砂泥质结构, 水平纹层构造, 碎屑成分:粉砂碎屑, 粒度一般0.06mm-0.03mm, 分辨不清, 含量20%左右, 其它为泥质碎屑组成, 含少量粘土矿物.黑色炭质页岩:风化面土黑色, 新鲜面黑色, 泥质结构, 水平层理构造, 碎屑成分主要为泥质、粘土矿物组成, 另外, 含炭质:黑色, 手触污手.硅藻土:颜色为灰白色、乳白色, 生物碎屑结构, 水平纹层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硅藻组成, 含量75%-91%, 主要为硅藻死亡后聚积而成, 干燥后呈白色, 手触成细粉状.硅藻粘土:颜色灰白色, 泥质结构, 层理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硅藻:白色, 含量45%以下, 干燥后呈灰白色, 手触成粉末状, 胶结不紧密.粉砂岩:风化面土褐色, 新鲜面土黄色, 岩石具粉砂状结构, 水平层理构造, 单层厚20-400cm.碎屑物颗粒粒度极细, 肉眼分辨不清.凝灰质粉砂岩:风化面土灰色,新鲜面灰色,凝灰质粉砂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长英质碎屑和火山灰组成.细砂岩:风化面土褐色, 新鲜面土黄色, 粉砂状结构, 水平层理构造;碎屑成分:石英:无色, 粒状, 粒度0.25mm-0.006mm, 含量60%左右, 长石:灰色, 粒状, 粒度0.25mm-0.006mm, 含量20%左右, 岩屑:粒状, 粒度0.25mm-0.006mm, 含量20%左右, 碎屑颗粒磨圆度较好, 分选较好, 颗粒支撑, 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为硅质, 胶结物紧密.岩屑杂砂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浅灰色, 中粒砂状结构, 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岩屑:粒状, 粒度0.25mm-0.5mm, 含量60%左右, 石英:无色, 粒状, 粒度0.25mm-0.5mm, 含量10%左右, 长石:灰白色, 粒状, ,粒度0.25mm-0.5mm, 含量10%左右, 杂基为泥质和粉砂, 含量占20%左右, 碎屑颗粒支撑, 孔隙式胶结, 胶结物为硅质, 胶结紧密.碎屑磨圆度较差, 呈次棱角状, 分选差.石英砂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灰白色, 中细粒砂状结构, 层理构造, 碎屑成分:石英:无色,粒状,粒度一般0.25mm-0.5mm, 含量92%左右;长石:灰白色, 粒状, 粒度一般0.25mm-0.5mm含量3%左右.其它为泥质.石英、长石颗粒磨圆较好, 分选一般, 颗粒支撑, 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为硅质.长石石英砂岩:风化面土灰色,新鲜面灰白色,中细粒砂状结构, 层理构造,碎屑成分:石英:无色,粒状,粒度一般0.25mm-0.5mm,含量70%左右;长石:灰白色,粒状,粒度一般0.25mm-0.5mm 含量20%左右.石英、长石颗粒磨圆较好, 分选一般, 颗粒支撑, 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为硅质.岩屑石英砂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灰白色, 中细粒砂状结构, 层理构造, 碎屑成分:石英:无色, 粒状, 粒度一般0.25mm-0.5mm,含量80%左右;岩屑:灰色, 肉红色, 主要为花岗岩组成, 粒状, 粒度一般0.25mm-0.5mm含量15%左右.石英、岩屑颗粒磨圆较好, 分选一般, 颗粒支撑, 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为硅质, 胶结紧密.鲕状赤铁矿层:风化面褐红色, 新面砖红色, 鲕状结构, 块状结构, 矿石矿物:赤铁矿、伴生磷、锰矿化, 含量30%.脉石矿物:长石、石英等, 长石:灰白色, 中粒状, 粒度0.25mm-0.5mm,含量5%左右, 石英:无色, 粒状, 粒度0.25mm-0.5mm, 含量65%左右.凝灰质细砂岩:风化面土灰色,新鲜面灰色,凝灰质细砂结构,层状构造,碎屑:主要成分为石英:无色, 粒状, 粒度0.06mm-0.25mm, 含量50%左右, 长石:灰白色, 粒状, 粒度0.06mm-0.25mm, 含量40%左右, 其余为火山灰, 含量10%左右, 颗粒支撑, 孔隙式胶结, 磨圆一般, 次棱角状, 分选差.晶屑岩屑凝灰质粗砂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凝灰质粗砂结构, 层状构造, 碎屑:石英:无色, 粒状, 粒度0.5mm-2mm, 含量40%左右, 长石:灰白色, 粒状, 粒度0.5mm-2mm, 含量30%左右, 晶屑:主要为石英、长石晶屑组成, 含量5%左右, 岩屑:主要由花岗质岩石组成, 粒度0.5mm-2mm, 含量5%左右, 胶结物为火山灰, 含量20%左右, 颗粒支撑, 孔隙式胶结, 磨圆度较差, 呈次棱角状, 分选差.含磷砾砂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暗灰色, 砾状砂状结构, 层理构造, 碎屑:砾石:砾石年夜小纷歧, 粒度一般2mm-8mm, 含量30%左右, 砂屑:主要为石英、长石组成, 粒度一般0.5mm-0.25mm, 含量60%左右, 含磷矿, 磷含量5%左右, 颗粒支撑, 接触式胶结, 杂基含量5%.变长石石英砂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灰白色, 变余中细粒砂状结构, 层理构造,矿物成分:石英:无色, 粒状, 粒度一般0.25mm-0.5mm, 含量70%左右;长石:灰白色, 粒状, 粒度一般0.25mm-0.5mm含量20%左右.石英、长石颗粒磨圆较好, 分选一般, 颗粒支撑, 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为硅质.变石英砂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灰白色, 变余中细粒砂状结构, 层理构造, 矿物成分:石英:无色,粒状,粒度一般0.25mm-0.5mm, 含量92%左右;长石:灰白色, 粒状, ,粒度一般0.25mm-0.5mm含量3%左右.其它为泥质.石英、长石颗粒磨圆较好, 分选一般, 颗粒支撑, 接触式胶结, 胶结物为硅质.微晶灰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深灰色,晶粒结构, 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灰泥组成.粒度细小, 肉眼难以识别.结晶灰岩:风化面灰色, 新鲜面深灰色, 晶粒结构, 层状构造.矿物成分:方解石:灰白色, 粒状, 板状, 粒度0.25mm-0.5mm, 含量95%.白云石:白色, 粒状, 粒度0.25mm-0.5mm, 含量5%.泥灰岩:风化面灰白色, 新鲜面浅灰色, 泥状结构, 块状构造, 块层状构造, 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碳酸岩矿物组成.粒度极细, 肉眼分辨不清.滴盐酸后, 多有暗色泥质残余物.碳酸盐岩矿物含量>75%以上.泥质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黑灰色, 泥状结构, 泥晶结构, 块层状构造, 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粒度极细, 含量80%±, 白云石含量少5%±, 其余为泥质, 含量15%±,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泥质物质有时在岩石概况呈斑状形成“豹皮状灰岩”.粉砂质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泥晶结构, 薄层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灰白色, 呈泥晶状, 含量80%, 含有少量白云石5%±, 粉砂屑:粉砂:主要为石英、长石组成, 粒度极细, 含量15%±.深灰色灰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深灰色, 泥晶结构, 块层状构造.主要为方解石, 质纯, 粒度极细, 含量95%±, 其余含少量白云石, 含量5%±.碎屑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碎屑结构, 泥晶结构, 块层状构造;碎屑主要为碳酸岩矿物组成, 碎屑呈细粒状, 粒度0.5mm-1mm, 含量50%以上, 其它为泥晶方解石组成.生物碎屑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生物碎屑结构, 块层状构造, 生物碎屑:主要三叶虫屑、贝壳屑组成, 含量25%.其余为泥晶碳酸盐岩矿物, 主要为方解石, 其次为少量白云石, 两者含量75%.角砾状灰岩:风化面灰色, 新鲜面灰色, 泥晶结构, 角砾状中厚层状构造.角砾:主要由碳酸盐岩矿物组成, 年夜小不等, 一般1cm-5cm, 排列无顺序, 其余为泥晶方解石, 含少量白云石, 总体方解石含量95%±, 白云石含量5%±.硅质条带灰岩:风化面灰色, 泥晶结构, 条带状构造, 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由碳酸盐岩矿物组成, 方解石呈泥晶状, 含量75%±, 白云石:泥晶含量5%±, 石英:无色, 呈条带状, 有时呈结核状、串珠状、燧石结核等形状, 含量20%±.灰色亮晶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亮晶结构, 中厚层状构造, 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呈亮晶填隙物, 含量60%±, 其余泥晶方解石组成, 含量40%±.沥青质灰岩:风化面土灰色, 新鲜面灰黑色, 泥晶结构, 中薄层状构造, 主要为泥晶方解石, 含量80%±, 含少量泥晶白云石5%±, 碳酸盐岩矿物粒度极细, 含有沥青质成分, 含量15%±, 有沥青味.白云质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白色, 泥晶结构, 中薄层状构造, 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粒度极细, 含量75%±, 泥晶白云石, 粒度极细, 含量25%±.泥晶鲕状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深灰色, 鲕状结构, 块层状构造, 鲕粒:为亮晶方解石胶结而成, 呈椭圆形及透镜状, 其长轴一般0.2mm-0.5mm, 最年夜者2mm, 长轴略具方向性排列, 鲕体呈同心环状构造, 其核心多为石英颗粒, 鲕体以方解石胶结为主, 为基底式胶结, 其它为碳酸盐岩矿物组成, 主要为方解石组成.竹叶状灰岩(碎屑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砾状碎屑结构, 中薄层状构造, 砾石形状似“竹叶”, 砾石年夜小不等, 一般长2cm-12cm, 成分单一, 多为泥晶方解石组成, 含量60%±.胶结物为微晶方解石, 含极少量白云石, 两者含量40%±.叠层石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泥晶结构, 叠层构造, 叠层石:在平面上是水平层状或呈波状起伏, 常向上拔起;剖面上呈年夜小纷歧的馒头形状或相互平行的掌状体, 亦有球状体.内部具平行的细纹层.主要为蓝绿藻群体组成.其余为泥晶方解石组成, 粒度极细.蠕虫状灰岩:风化面浅灰色, 新鲜面灰色, 泥晶结构, 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由泥晶方解石组成, 含量85%±, 含少量白云石10%±.灰岩概况见有蠕虫状方解石小细脉, 方解石脉宽1mm-5mm, 长2mm-10mm.白云岩:风化面浅灰白色, 新鲜面灰白色, 泥晶结构, 中薄层状构造, 主要由碳酸盐岩泥晶白云石组成, 粒度极细, 含量95%±, 含有少量泥晶方解石, 含量5%±.紫红色粉屑泥质白云岩:风化面紫红色, 新鲜面紫红色, 粉屑结构, 中薄层状构造, 碎屑:主要粉屑, 粒度极细<0.06mm, 主要为白云石, 含量15%±.泥质:含有泥质, 含量25%±, 其它为泥晶白云石, 含量55%±, 泥晶方解石, 含量5%±.砂屑白云岩:风化面灰白色, 新鲜面浅灰色, 碎屑结构, 中薄层构造, 砂屑:主要为长石、石英, 中粒状, 粒度0.25mm-0.5mm含量25%±, 其余为泥晶白云石, 含量70%±, 含有少量泥晶方解石, 含量5%±.角砾状白云岩:风化面灰白色, 新鲜面灰红色, 碎屑结构、泥晶结构, 角砾状构造, 碎屑:主要由角砾状白云石组成, 碎屑年夜小不等, 一般2mm-10mm, 含量25%±, 胶结物为白云石、方解石, 白云石含量70%±, 方解石含量5%±.硅质岩:风化面灰色, 新鲜面灰白色, 隐晶质结构, 层状构造、结核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卵白石, 卵白石呈蛋青色, 隐晶质, 含量75%±, 混入有海绿石:浅绿色, 粒状, 粒度0.1mm-0.5mm, 含量5%±, 碳酸盐岩矿物方解石, 细粒状, 粒度<0.06mm, 含量5%±, 粘土矿物, 含量10%±, 赤铁矿砖红色, 细粒状, 含量5%±.花岗片麻岩:风化面灰白色、土黄色, 新鲜面肉红色, 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压碎结构、重结晶结构及节状结构, 片麻状、眼球状构造.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矿物组成, 见少量石榴子石.石英:无色透明, 他形粒状, 年夜小纷歧, 年夜者8mm, 小者0.1mm, 含量25%.石英大都颗粒被压碎, 呈压碎结构, 压碎后年夜都已重结晶呈他形齿状变晶.钾长石:他形粒状, 概况光滑, 一般粒径1-4mm年夜者1cm, 含量55%-60%.斜长石:乳白色, 半自形板状, 他形粒状, 具明显的聚片双晶,多在2mm左右, 含量10%—15%.黑云母:多蚀酿成绿泥石, 呈鳞片状,分布不均, 边部常有金属矿物析出.呈半自形片状, 片径0.2-0.8mm, 含量5%左右.次生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并见有极少量石榴子石.片麻状二长花岗岩:风化面灰白色、土黄色, 新鲜面灰—灰白色, 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压碎结构、重结晶结构, 片麻状、眼球状构造.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石英:无色透明, 他形粒状, 年夜小纷歧, 年夜者8mm, 小者0.1mm, 含量30%-35%.斜长石:乳白色, 半自形板状, 他形粒状, 具明显的聚片双晶, 晶体年夜小纷歧, 年夜者6mm, 小者0.5mm, 含量35%-45%.钾长石:肉红色, 他形粒状, 年夜小纷歧, 多在4mm左右, 含量15%-20%.黑云母和角闪石:略具定向性, 多蚀酿成绿泥石、绿帘石, 晶体边部常有金属矿物析出.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 片径0.2-0.8mm, 晶体边部常呈弯曲状;角闪石为淡黄绿色粒状, 边缘常呈港湾状.二者含量5%-10%.次生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并见有极少量石榴子石.云英闪长岩:风化面灰白色、灰黑色, 新鲜面灰色, 粒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石英, 无色透明, 他形粒状, 粒度2mm左右, 含量15%左右;斜长石, 乳白色, 半自形板状, 他形粒状, 粒度4mm, 含量60%左右;钾长石, 肉红色, 他形粒状, 多在3mm左右, 含量5%-10%.;角闪石为淡黄绿色粒状, 粒度1mm左右, 含量10%, 左右;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 片径1mm, 含量5%—10%.斜长角闪岩:风化面灰黑色, 新鲜面黑绿色, 粒状变晶结构, 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角闪石, 半自形—它形粒状, 粒度。
常见岩性描述

土层
1、素填土:黑褐色,主要成分为泥、砂岩碎石、粉质粘土。
稍湿-干,松散,块径5-110mm,硬物质含量约40%,表层含少量建筑垃圾,堆积年限为小于5年。
2、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状,切口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3、块石土:黄灰色、主要由灰岩块石和粘性土组成,块石粒径为30-200mm,含量55%,呈棱角状,稍湿-干,呈中密。
4、卵石土:灰白色,稍湿、中密,母岩成分为灰岩、石英岩,粒径10-110mm,磨圆度较好,呈次椭圆状,级配较差,卵石间充填灰白色中粒状砂土,卵石含量65%。
岩层
1、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质重。
其中孔深-5.20m为强风化,岩质较软,岩心破碎,呈碎块状。
其下为中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岩心呈短柱-柱状,节长5-40cm。
2、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其中孔深-5.20m为强风化,岩质较软,岩心破碎,呈碎块状。
其下岩体完整性较好,岩心呈柱状,节长10-18cm,为中风化。
3、灰岩:浅灰色、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溶蚀裂隙发育,孔深-17.20m段岩质极软,岩心呈碎块状,为强风化层,其下岩心多呈柱状,节长7-18cm,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为中风化层。
4、页岩:黄绿色,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页理发育,孔深-6.75m段岩心破碎、呈碎块状,岩质极软,为强风化层。
其下岩心多呈短柱状,节长2-4cm,为中风化层。
矿区岩性文字描述

都龙矿区岩性文字描述一、片岩类灰色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夹变粒岩。
岩心:块状至碎块状。
灰白色含钙质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偶见斑点状黄铁矿。
灰白色含钙质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偶见斑点状黄铁矿。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块状。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底部为硅化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屑状。
灰-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岩。
岩心:碎屑状、碎块状。
灰色钙质二云石英片岩,顶部矽卡岩化,局部偶见斑点状、细脉状黄铁矿、磁黄铁矿。
岩心:碎块状、碎屑状。
灰色、褐红色时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25.64米见木楂,估计打到老坑道;25.79米见铁闪锌矿团块,推测为老坑内废渣堆积矿石。
岩心:碎块状。
浅灰色、灰白色石英云母片岩。
见矽卡岩角砾,偶见黄铁矿。
浅灰色矽卡岩化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372.65-375.97、385.71-392.47米见黄铁矿、磁黄铁矿呈细脉状、散点状分布。
岩心:块状、碎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夹石英团块,局部见细粒黄铁矿。
岩心:块状、碎块状、碎屑状。
灰色矽卡岩化片岩,局部见黄铁矿、磁黄铁矿、铁闪锌矿。
其中55.51-57.01米为乳白色石英脉。
岩心:块状、碎块状。
浅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岩心:极为破碎。
浅灰色矽卡岩化片岩,局部见有铁闪锌矿、黄铁矿。
岩心:破碎呈粉土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117.75-118.26米为乳白色石英脉。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其中138.75-140.65、144.20-147.35米见少量铁闪锌矿及黄铁矿;153.14-155.64米为泥土状,见少量铁闪锌矿;179.19-180.43米为灰绿色绿帘石、绿泥石矽卡岩,见少量斑点状铁闪锌矿。
岩心:极为破碎呈粉状、泥状、碎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
岩心:柱状、块状。
灰色石英云母片岩,夹少量石英团块。
其中524.45-525.55米为灰色弱矽卡岩化大理岩。
岩心:块状、碎块状。
二、大理岩类灰绿色方解石化石榴石、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偶见星点状黄铁矿。
局部夹矽卡岩化细晶方解石大理岩。
岩性描述(地质从业人员必备)

岩性描述(地质从业人员必备)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示范1、强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2、弱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3、微风化灰岩(泥灰岩、粉砂质灰岩、燧石灰岩)年代:T、P、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燧石),XX胶结,偶见节理裂隙,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洞、溶槽、溶沟)?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XXcm,锤击声脆,岩质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4、强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较脆,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5、弱风化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年代:T、C、D、OXX色,隐(显、粗)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含泥质、粉砂质)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间有XX充填,方解石脉发育?有溶蚀现象(小溶孔)?岩芯多呈XX状,锤击声脆,岩质较新鲜,岩芯采取率约XX%,回次RQD=XX~XX%。
(完整版)各种岩性描述(130种)

(完整版)各种岩性描述(130种)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对各类岩浆岩的观察和描述,要从以下方面入手:l.颜色岩浆岩的颜色大致可分为浅色、中色和暗色几种。
观察时,应分出原生色(即新鲜面的颜色)及次生色(即经过次生变化后风化面的颜色)。
原生色可反映岩石的成分及形成环境,次生色可反映岩石的经历过程。
深成岩的颜色深浅,是暗色矿物含量和浅色矿物含量比率的反映。
辉长岩、撖榄岩为深色;闪长岩为中色;花岗岩、霞石正长岩为浅色。
浅成岩的颜色深浅,多受矿物拉度大小。
结晶程度的影响,如微晶和隐晶质岩石比相同成分的深成岩颜色深。
喷出岩的颜色深浅,则受到岩石成分、次生变化、结晶程度等方面的影响。
此外,还受到强烈氧化燃烧作用的影响。
通常玄武岩类多呈黑、黑绿色、蚀变后呈中绿~浅绿色;安山岩类呈深灰、暗紫~紫红色;流纹岩类呈浅灰~粉红色。
描述岩石颜色时,应分出新鲜面(原生色),风化面(次生色),分别加以描述。
2.结构显晶质岩石,其主要造岩矿物粒度大致相等时,应写出粒度与习惯用结构名称。
如中粒辉长结构、粗粒花岗结构、中粒二长结构、粗粒半自形结构等;隐晶质至玻璃质岩石,应写明隐晶质结构或半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具隐晶质至玻璃质的岩石,以及其它显微结构的岩石,只有在岩石薄片鉴定的情沉下,才能定出其具体结构。
3.构造最常见的岩浆岩构造的种类不多,只须准确描述即可。
侵入岩多具块状、斑杂状、条带状构造;喷出岩则多具气孔、杏仁、流纹构造等。
4.矿物成分对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矿物名称、物性特点、粒度大小、百分含量等。
对显晶质等粒结构的岩石,应描述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次生矿物。
描述时应按含量多的先描述,含量少的后描述,即“先多后少”的顺序。
对矿物特征的描述应包括以下几方面:颜色、形态及鉴定特征(包括可反映岩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粒度、目估百分含量等。
岩石具斑状或似斑状结构时,应首先指明斑晶矿物在整个岩石中的目估百分含量,然后以斑晶矿物含量“先多后少”的顺序描述其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矿区各类岩性特征简述(仅供参考)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1、白云质灰岩: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多见灰色、灰白色,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方解石含量达到75-50%,白云石含量达到25%-50%)。
2、泥灰岩:通常指由粉砂及泥级碳酸盐与粘土矿物混合组成的一种松、软、易碎的较新的沉积岩。
常呈灰、黄、绿等色,也有深色的,,泥状结构,纹层状构造。
按重量碳酸盐成分占30~70%,粘土矿物达到25%-50%,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文石少见,菱铁矿更少。
粘土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不常见。
副组分有石英、海绿石、长石、磷灰石族、铁矿物、有机质等。
有时全无陆源碎屑。
显微镜下可见方解石,为碎屑状。
海相的常有有孔虫壳及颗石碎片。
细密,宏观上一般不显层理,成岩后可呈次贝壳状断口。
分布广泛的海相泥灰岩常含原地生成的化石和微体化石的残体,说明其沉积于安静海盆,有些还远离大河入海口。
与三角洲有关的从其中生物来看,水深不大。
湖相的属安静浅水环境产物。
可作水泥辅料及土壤肥料。
3、灰岩:一种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灰色,灰、灰白色、灰黑色、硬度不大与稀盐酸有反应,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构造分类一般有鲕状构造、竹叶状、团块状构造等,矿物成分多以方解石为主含量达到95%以上。
按石灰岩的类型可分为:颗粒石灰岩常成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者块状,岩石中颗粒含量大于50%,颗粒可以是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粒径最大可到漂砾级,最小可到粉屑级。
他们的填隙物可以使灰泥杂基或是亮晶胶结物,或两者均有。
颗粒的分选和磨圆度可以因搬运磨蚀程度而明显不同,潮上活礁前形成的颗粒石灰岩颗粒多成棱角状碎屑,浅水波浪环境的颗粒石灰岩中的颗粒分选磨圆度良好,风成沙丘活海滩上的颗粒石灰岩分选磨圆度特别好。
泥晶石灰岩一般称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层为主,岩石主要有泥晶方解石组成其中颗粒含量小于10%或不含颗粒,这类石灰岩中时常发育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育水平虫迹,层内可见生物扰动构造。
纯泥晶石灰岩常见有光滑的贝壳状断口。
这类岩石中颗粒含量很低但颗粒的类型尤其是生物碎屑的种类为判断岩石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总之泥晶石灰岩主要发育于基本没有簸选的低能环境,入浅水潟湖、局限台地或较深水的斜坡和盆地环境。
生物礁石灰岩主要是由造礁生物骨架及造礁生物粘结的灰泥沉积物组成的石灰岩。
根据造礁生物骨架及造礁生物粘结的灰泥沉积物的相对含量等生物礁石灰岩,障积岩、骨架岩、粘结岩。
晶粒石灰岩这是一类特殊的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晶粒组成。
其中较粗晶的晶粒石灰岩大都是重结晶作用或交代作用的产物。
这类岩石的原始沉积结构和构造,可以通过阴极发光法等方法识别。
4、泥质灰岩:泥质灰岩成分方解石成分在75-50%、泥质成分25-50%薄至中层状。
微晶、细晶结构,土黄色。
表面具有大量突出的横纹。
这类石灰岩中通常发于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于水平虫迹,层内见生物扰动构造,少量的泥质灰岩可见有贝壳状断口。
沉积岩粉砂岩类5、细粉砂岩:粉砂岩是由0.1-0.01㎜粒级(含量大于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
按颗粒大小又分为粗粉砂岩及细粉砂岩,前粒级范围是0.1-0.05㎜后者是0.05-0.01㎜。
从外貌上看粗粉砂岩很像是砂岩一类,可以作为油气的储集岩,而细粒粉砂岩尤其是富含粘土物质的细颗粒粉砂岩,都或多或少具有粘土岩特性,可以成为生油层。
粉砂岩的碎屑岩质中,稳定组分较多成分较单纯,常以石英为主,长石较少,多为钾长石次为酸性斜长石,岩屑极少或不存在,常含较多白云母,多为钙质和铁质胶结物。
重矿物含量比砂岩多,可达2%-3%,多为稳定性高的组分,如锆石,电气石、石榴石、磁铁矿、钛铁矿等。
磨圆度不高,和砂岩相比,在相同的搬运条件下,粉砂碎屑具有更低的磨圆度,特别是细粉砂多成悬浮负载,故几乎总是棱角状的。
分选性一般较好。
常见有薄的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交错层理较少,多为小型的,且斜层倾角比相邻的砂岩小的多。
粉砂岩包含水以后易于流动,故常见水平滑动所形成的包卷层理等变形构造。
在肉眼下它与泥质岩的区别是断口较泥质岩粗糙,不显贝壳状,不易被水泡软,无可塑性。
常有因颗粒粗细或泥质含量多少不同而显现的水平纹理或微波状层理,而泥质岩的水平纹理多是因颜色和成分不同而显现的。
可根据其胶结物成分和颜色命名,如深灰色泥质粉砂岩或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等。
沉积岩6、页岩: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
含铁的呈褐红、棕红等色,还有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
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粒状结构,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
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矿物成分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
物理特性,页岩的硬度一般为普氏硬度系数1.5~3,结构比较致密的,其普氏硬度系数可以达到4~5,有的硬质页岩的硬度更高。
页岩的颗粒组成与它的自然颗粒级和成岩原因有关,颗粒组成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从而影响页岩的其他性能。
根据形成岩石时沉积情况的不同,页岩的塑性指数范围在5~23,有的页岩的塑性指数甚至超出了这一范围。
故有的页岩实际上是不能作为烧结砖的原料的。
页岩原料的干燥敏感性的高低,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通常用干燥敏感性系数来衡量,它的范围一般在0.4-1.6之间,对于有些塑性非常高的页岩来说,它的干燥敏感性系数可能更高。
页岩的干燥线收缩率,根据其种类不同也有很大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在2.5%-10%。
化学特性:不同的页其化学成分指标也是不一样的,自然界存在的页岩,其化学成分含量变化也是比较大的。
一般隋况下,页岩的Si02,含量在45%~80%之间波动,A12O3量在12%-25%之间波动,Fe2O3含量在2%-10%之间波动,CaO含量在0.2%-12%之间波动,MGO含量在0.1%-5%之间波动。
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划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
其中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工业方面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可以提炼石油;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
多呈红色或灰绿色。
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在一定得条件下可以成为铁矿石;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基性岩类7、玄武岩:一种基性喷出岩,其成分与辉长岩相当,多呈现黑色、灰黑色、黑绿色,风化后呈暗红色或黑褐色。
常为细粒至隐晶结构,也可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及基性斜长石也可由橄榄石,肉眼观察基质为隐晶-微晶,致密块状,多具气孔和杏仁构造。
水下喷发者具枕状构造。
柱状节理普遍发育。
肉眼观察有时可见到斜长石的细小晶体,辉石则不易鉴别。
若出现橄榄石,则多呈较大的斑晶或包裹体。
其中按结构构造分类:粒玄武岩、杏仁玄武岩、玻璃玄武岩或玄武玻璃岩;按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为两类:钙碱性玄武岩,其中sio2含量较多平均50%,在矿物成分上表现得是辉石较多,橄榄石无或少量,长石偏基性。
碱性玄武岩sio2少于47%,橄榄石含量多,斜长石多偏于中性。
玄武岩可按其所含斑晶矿物成分划分为下列种属:1、橄榄玄武岩:斑晶成分主要为橄榄石,若橄榄石已变为伊丁石则称为伊丁玄武岩。
2、辉石玄武岩:斑晶主要为辉石的玄武岩。
3、斜长玄武岩:斑晶主要为斜长石组成。
此外,玄武岩也可根据结构构造不同命名,如玻基斑状玄武岩、玻璃质玄武岩、气孔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等。
8、辉长岩:辉长岩是一种基性深层侵入岩石,常为灰黑色,多辉长、辉绿结构和中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常见块状构造,有时具条带构造,矿物组成成分为辉石(普通辉石、透辉石、紫苏辉石等)和基性斜长石,两者含量近于相等。
次要矿物为橄榄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正长石和铁的氧化物等。
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含量近乎相等,前者略偏高点,因此颜色多为深色。
辉长岩遭受蚀变时斜长石经常发生纳黝帘石化,辉石常发生假象纤闪石化。
当辉石全为斜方辉石时,根据辉石含量“少前多后”的命名原则,分别成为苏长辉长岩和辉长苏长岩。
辉长岩可形成独立的岩体,也可与超镁铁质岩、斜长岩形成层状侵入体,岩体下部为超镁铁质岩,中部为辉长岩、苏长岩,上部为斜长岩或闪长岩,岩体子底部到顶部成明显的垂直分带。
9、辉绿岩:矿物成分和辉长岩相当,即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其不同点是斜长石自形程度较好呈长条状,辉石则为他形粒状,且多数为普通辉石或贫钙的易变辉石,斜方辉石少见。
结构常见呈细粒结构,或呈辉绿结构。
所谓辉绿结构,是由自形—半自形的长条形斜长石(肉眼观察时呈细针状)构成网格状骨架,在骨架空隙中充填着大致等粒的辉石颗粒。
岩石常因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而呈暗绿色。
辉绿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基性侵入岩;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岩盘产出,它既可以单独产出,也可以同辉长岩、基性喷出岩共生。
具有斑状结构的辉绿岩成为辉绿玢岩,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
中性岩类10、英安岩: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与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相当的火山岩。
其特征是色浅:灰色或灰白色。
斑状结构,斑晶多为中性斜长石,碱性斜长石较少,有时含少量石英。
石英斑晶亦为高温型双锥晶体。
暗色矿物斑晶(如辉石、角闪石、黑云母)较少,基质为细粒的长石、石英等。
通常为玻璃质结构、玻基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
有的具流纹构造。
英安岩常与流纹岩、粗面岩和安山岩等共生,组成巨厚的火山岩系。
与英安岩有关的矿产有高岭石、蒙脱石、明矾石、叶蜡石、黄铁矿、萤石等。
11、石英黑云母角闪二长岩:灰色,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次为角闪石、黑云母,再次为石英等,灰色,二长结构,块状构造,一种侵入岩。
二长岩一种中性侵入岩。
碱性长石和斜长石含量大致相当,为正长岩向闪长岩或辉长岩过度的种属,前者斜长石为中更长石后者斜长石为中拉长石,且暗色矿物含量增多,(石英含量<5%)。
按主要暗色矿物成分,分角闪二长岩和云辉二长岩等。
深成相二长岩的特征结构是自形斜长石和自形、半自形暗色矿物被他形钾长石所包裹,称二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