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卫星地图制作教程
图解大比例等高线地图的制作

一、背景知识1、地球椭球体又称“地球椭圆体”和“地球扁球体”。
代表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数学曲面。
以长半径和扁率表示。
因它十分迫近于椭球体,故通常以参考椭球体表示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
椭圆绕其短轴旋转所成的形体,并近似于地球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即用相对于参考椭球体的偏离来表示。
通常所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实际上就是以参考椭球体的半长径、半短径和扁率来表示。
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推荐的数据为:半长径6378140米,半短径6356755米,扁率1∶298.257。
通俗地说就是将大地体绕短轴飞速旋转所形成的一个表面光滑的,规则的地球形体。
是对地球形体的描述,是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测图工作的需要而定义的。
2、WGS-84坐标系WGS-84坐标系(World Geodetic System)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
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协议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
这是一个国际协议地球参考系统(ITRS),是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大地坐标系。
GPS广播星历是以WGS-84坐标系为根据的。
WGS84坐标系,长轴6378137.000m,短轴6356752.314,扁率1/298.257223563。
WGS-84地心坐标系可以与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等参心坐标系相互转换。
3、UTM投影UTM投影全称为“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是一种“等角横轴割圆柱投影”,椭圆柱割地球于南纬80度、北纬84度两条等高圈,投影后两条相割的经线上没有变形,而中央经线上长度比0.9996。
此投影系统是美国编制世界各地军用地图和地球资源卫星像片所采用的投影系统。
使用航空摄影进行大范围地图制作的步骤

使用航空摄影进行大范围地图制作的步骤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航空摄影技术在地图制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航空摄影,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并将其制成精确的地图。
本文将介绍使用航空摄影进行大范围地图制作的一般步骤,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步,确定制图区域。
在开始航空摄影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制作地图的具体区域。
这个区域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
确定制图区域的目的是为了让摄影师和地图制作人员有一个明确的工作范围,并且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分配资源和时间。
第二步,选择适当的飞行高度和航线。
在进行航空摄影时,飞机的高度和航线的选择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较低的飞行高度可以获得更详细的地理信息,但覆盖的区域相对较小;而较高的飞行高度可以覆盖更大的区域,但地理信息的细节程度较低。
根据制图的需求和地形的复杂程度,需要选择适当的飞行高度和航线,以确保获取到清晰且准确的地理数据。
第三步,安装航空摄影设备。
航空摄影设备通常包括摄像机、GPS定位系统等。
在安装设备之前,需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能够准确地记录摄影时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后期地图制作人员对摄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第四步,进行航空摄影任务。
在确定了制图区域、飞行高度和航线之后,航空摄影任务就可以开始了。
摄影师会在飞行过程中按照预定的航线和时间进行连续拍摄。
同时,GPS定位系统会记录下飞机的位置和时间信息,以便后续的地图制作工作。
第五步,处理航拍数据。
在完成航空摄影任务后,需要对航拍数据进行处理。
这包括筛选和调整照片,以及将照片的地理位置和时间信息与实际地理数据进行匹配。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航拍数据,为后续的地图制作提供基础。
第六步,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
在完成航拍数据的处理后,地图制作人员会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地图制作工具和技术,将航拍数据转化为精确的地图。
同时,还可以对地图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更多有用的地理信息,比如土地利用情况、交通网络等。
使用卫星图像进行地图制作的方法

使用卫星图像进行地图制作的方法引言:画地图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项重要活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能够利用卫星图像来制作地图,这给地理信息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利用卫星图像进行地图制作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提高地图制作精度和准确性方面的潜力。
一、卫星图像获取与处理1. 卫星图像获取借助先进的遥感技术,我们能够从卫星上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球表面图像数据。
现代遥感卫星通常配备了多个传感器,能够以各种波段(如可见光、红外线等)捕捉地球不同特征,提供多样化的图像数据。
2. 卫星图像处理卫星图像获取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和处理步骤,以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校正变形和增强图像质量。
常见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图像滤波、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
处理后的图像将成为地图制作的基础数据。
二、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数字高程模型是地图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卫星图像进行处理,我们可以推导出海拔信息,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
DEM能够提供地表的高程数据,为制作等高线、地形分析和三维可视化等工作奠定基础。
三、图像分类与特征提取为了更好地进行地图制作,卫星图像需要进行分类和特征提取。
这意味着对图像中的不同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地理特征。
图像分类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来辅助自动或半自动地进行。
四、地图制作与更新一旦完成图像分类和特征提取,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地图。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图层和符号系统,安排地理特征的位置和比例,并根据需要添加文字和图例等元素。
与传统地图制作相比,使用卫星图像进行地图制作更具灵活性和高度可视化,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地图制作之后,我们还需要不断进行地图的更新和维护。
卫星图像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获取地理数据,并可用于更新地图上的特征和信息。
通过定期采集和分析卫星图像,我们能够及时更新地图,反映出地球表面的变化。
五、卫星图像制作地图的潜力和挑战使用卫星图像进行地图制作的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高精度地图制作的流程和方法介绍

高精度地图制作的流程和方法介绍地图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地理位置,规划路线,了解周围环境。
然而,传统的地图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准确性不高,更新不及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精度地图的制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地图制作的流程和方法。
一、数据采集高精度地图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街景车等。
这些数据采集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获取数据。
数据采集的目标是获取尽可能准确的地理信息,包括道路、建筑、地形等各种要素。
二、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图准确性和可用性。
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图像拼接、特征提取、数据清洗等。
图像拼接是将多个采集到的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图像。
特征提取是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提取图像中的道路、建筑等特征。
数据清洗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修正,去除错误和冗余的信息。
三、地理信息提取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需要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提取的目标是将复杂的地理环境转化为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数据。
这一步骤需要用到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
例如,通过图像分割算法可以将道路和建筑物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出来,通过文本识别算法可以从图像中提取出道路名称和建筑物名称等信息。
四、地图生成地图生成是高精度地图最关键的一步。
在地理信息提取的基础上,需要将提取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可视化,生成最终的地图。
地图生成的过程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构建、地理信息的符号化和排版等。
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将提取到的地理信息进行组织和存储的结构,可以用来快速检索和更新地理信息。
符号化是将地理信息转化为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识,使得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排版是将符号化的地理信息进行布局和组织,使得地图看起来更加美观和易读。
五、地图更新高精度地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定期进行更新。
如何使用卫星图像进行大规模地图制作

如何使用卫星图像进行大规模地图制作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图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其中之一就是大规模地图制作。
通过使用卫星图像,我们可以准确地绘制出整个地球的地形、地貌和地理分布,为各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参考和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地使用卫星图像进行大规模地图制作,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要进行大规模地图制作,我们首先需要获得高质量的卫星图像。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卫星图像提供商可以选择,比如Google Earth、DigitalGlobe等。
这些提供商通常会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及一些专业化的工具和软件,帮助用户进行地图制作。
此外,还可以利用开源的卫星图像数据集,如Landsat卫星数据集,来获得更多的数据。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卫星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影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校正,消除图像中的畸变和噪声。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卫星图像进行分类和分割,分析地表覆盖类型、地形特征等。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自动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地物,如建筑物、植被、水体等。
在地图制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卫星图像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叠加和融合,以提高地图的精度和可视化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将卫星图像与地形数据、城市规划数据等进行融合,绘制出更加立体和精细的地图。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卫星图像来进行地表变化监测和时序分析,比如通过对多期卫星图像进行比对,可以观察到城市扩张、冰川退缩等现象,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大规模地图制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它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图像,我们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状况,了解城市发展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卫星图像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
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分析,我们可以监测和评估土地退化、森林砍伐、气候变化等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卫星图像还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
使用航空摄影进行大范围地图制作的步骤

使用航空摄影进行大范围地图制作的步骤航空摄影是一种利用航空器进行拍摄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
通过航空摄影的方式,我们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地貌图像和准确的地理空间数据,从而帮助我们进行大范围地图的制作。
以下是使用航空摄影制作大范围地图的一般步骤:1. 确定地图范围和目标:首先需要确定你要制作地图的范围和目标。
例如,你可能希望制作一张包括整个城市的地图,或者特定的农田分布图等。
确定范围和目标有助于为制作地图的后续步骤做好准备。
2. 选择适当的航空器和摄影设备:根据地图制作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航空器和摄影设备。
一般而言,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是当今最常见且成本效益最高的方式。
选定适当的航空器和摄影设备可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和地理信息。
3. 进行航空摄影任务计划:在进行实际航空摄影拍摄前,需要进行详细的任务计划。
计划包括确定航线、飞行高度和拍摄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要考虑到目标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摄影需要,以确保获得准确、全面的图像数据。
4. 执行航空摄影任务:按照任务计划,执行航空摄影任务。
在航空摄影过程中,要确保摄影设备的正常运行,并根据任务需求采集图像。
飞行期间需要保持航线的稳定和用相机拍摄的平稳。
同时,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可以考虑采用覆盖率较高的航线规划。
5. 图像后处理:在航空摄影任务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后处理。
这个过程包括图像校正、拼接和色彩调整等。
图像校正是为了纠正摄影过程中的形变和畸变,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拼接是将多张图像拼接在一起,形成连续的大范围图像。
色彩调整是为了保持图像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6. 地理信息提取和地图制作:在图像后处理完成后,可以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地图的制作。
地理信息提取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
提取的信息包括地物分类、地物面积等。
地图制作则是将地理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通常包括地物符号、比例尺、坐标轴等。
7. 质量控制和地图发布:在地图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环节。
大规模地图制作的过程

大规模地图制作的过程地图是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展现地理位置、边界和地貌,还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人们导航、规划旅行、了解环境等。
而大规模地图在城市规划、军事部署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制作一张准确、详细的大规模地图,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大规模地图制作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数据采集与处理制作大规模地图的第一步是收集并处理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卫星图像、航空影像、GPS测量数据、地面调查等多个来源。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去噪、校正和整理,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特定数据的提取和分类,如道路、建筑和地形等。
第二步:地理信息系统(GIS)建模在数据采集和处理后,地理信息系统(GIS)建模将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以便进一步生成地图。
GIS建模可用于绘制图层、创建地形模型、计算距离和面积,并将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组织和关联。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并为后续的地图制作奠定基础。
第三步:地图符号化与图层设计地图符号化是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图形和符号的过程。
制作大规模地图时,需要设计合适的图层和符号,以标示出道路、建筑、水域等要素,同时还要考虑颜色、形状和大小等因素。
符号化的目的是通过简洁明了的图形语言传达地理信息,使得用户能够轻松读取和理解地图。
第四步:地图编辑与排版设计在完成地图符号化之后,需要进行地图编辑和排版设计。
地图编辑包括对地图的各个元素进行精细调整和确认,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排版设计则是将地图元素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使地图的布局美观、整洁,同时遵循地图制作的规范和标准。
第五步:地图输出与发布当地图编辑和排版设计完成后,可以进行地图的输出和发布。
输出格式可以是打印版的地图纸质副本,也可以是数字版的电子文件。
现代技术还使得地图能够以交互式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发布,供用户随时访问和使用。
地图发布的方式取决于制作地图的目的和用户的需求。
自制地图基础操作方法

自制地图基础操作方法
制作地图的基础操作方法如下:
1. 确定地图类型:首先,确定你想制作的地图类型,例如世界地图、国家地图、城市地图等。
2. 收集地理数据:收集与你要制作的地图相关的地理数据,如国界、河流、山脉、道路、城市等。
这些数据可以在地图样本、在线地图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地方获取。
3. 选择地图投影方式:根据所需地图类型和数据,选择适用的地图投影方式。
地图投影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地图上的过程。
4. 绘制地图框架:使用绘图软件(如Adobe Illustrator)或手绘工具,绘制地图的基本框架,包括地图边界、经纬度网格、比例尺、图例等。
5. 导入地理数据:将收集到的地理数据导入到绘图软件中,并将其与地图框架对齐。
根据数据的属性进行分类和标记,如使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来表示不同类型的地理要素。
6. 修饰地图样式: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添加标签、渐变、阴影等修饰效果,以增强地图的可视化效果。
7. 设置地图布局:根据地图的尺寸和用途,调整地图布局,包括调整图例的位置、添加标题和边注、调整元素的大小和比例等。
8. 导出地图:完成地图制作后,将其导出为常见的图像格式(如JPEG、PNG 或PDF),以便在不同的媒介上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地图的制作还涉及许多高级技巧和工具,如图层叠加、地图符号学、地图修边、数据编辑等。
这些方法在更复杂和专业的地图制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大卫星地图制作教程
前文没耐心的人可以直接略过,以下是我实测可行的方法,并且在别的机器上也尝试了,win7、xp都稳定可运行,并且不需要安装Google Earth 程序。
以雅典为例,介绍操作流程。
Step1.下载安装谷歌地图下载器
提供V11学习版,稍稍收点U币。
支持正版软件请去/sggs/够买。
谷歌卫星地图下载器.rar(3.39 MB, 下载次数: 209, 售价: 5 U币)
Step2.在地图浏览窗口找到雅典
Step3.框选需要的范围,调整选框大小
Step4.双击选框,新建下载任务
如果需要道路名称等标注,则选标签选项,个人认为有标签的比较好看。
在下面的层级选项中,选择10M-100M的比较好,小了不清晰,大了图片文件可能不方便使用,譬如才开始使用这软件时,我贪心花了很长时间下了一个19级的巴黎全市地图(此处的任务显示大小是232M),最终的一个TIF格式文件达到2.3G(这么惊人的偏差可能跟格式、叠加了标签层等等有关),看图软
件都不能打开,压缩软件也不能运行,只能去photoshop里切割了几份再压缩,最后还是因为使用不便丢弃了。
18级的巴黎全市地图则是704M(此处的任务显示大小是59M),再使用压缩软件就压成了一个80M的JPG格式文件,方便收藏和使用。
Step5.观察下载映射区块
鼠标滚轮选择层级,我之前选择的是19级、20级,图上所示的是20级的情况。
绿色的小方块表示下载完成,黄色表示正在下载,如出现红色不要紧张,表示下载失败,全部下载好软件会自动再次尝试下载读取失败的图块。
如果是蓝色的话,说明Google Earth的卫星没有收录该层级的地图,一般比较偏僻的地区,层级较高(20级以上)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遇到蓝色块的话只能降低一级到清晰度低一点的层级尝试下载。
Step6.观察下载结果
该软件提供下载结果浏览,同样需要用鼠标滚轮选择你下载的层级才能看到图像,图示为19级地图。
Step7.拼接和导出图片
全部下载完成确认无误后,点击导出/拼接图片。
Step8.输出,并叠加标签层
Step9.等待导出图片
我勾选的是19、20层,所以会跑两次才会全部完成。
Step10.压缩图片(可选)
大家会发现TIF文件超级大,卫城19级地图174M,而20级地图高达702M。
从节省硬盘、提高运行速度来说,压缩一下是非常必要的。
直接去photoshop里另存成jpg可以压缩成1/3的体积。
可是觉得
还是很大。
于是推荐一个软件Caesium Caesium 1.3.1 星空汉化版.7z (7.45 MB, 下载次数: 111, 售价: 2 U币)
,可以把图片有效压缩体积,同时几乎不损失观感清晰度。
如图,压缩成了原图的十分之一。
Step11.地图调色(可选)
有的地区地图灰蒙蒙的看上去很没精神,有的地区对比强烈很美观,在对原真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一些处理,推荐软件Dynamic-Photo HDR。
可以把一张图片匹配成另一张图片的风格,具体不不再赘述。
图为梵蒂冈风格的维也纳场景。
梵蒂冈地区真实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