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电影《雨中曲》中的舞蹈叙事技巧 (2)

合集下载

浅谈《雨中曲》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浅谈《雨中曲》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浅谈《雨中曲》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浅谈《雨中曲》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摘要:从影像艺术发源开始直至今日,随着公众对电影艺术认识的深入,对电影中叙事系统的不同元素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正因电影艺术的传播,使我们对艺术有了更多追求。

本文将从音乐充当电影叙事成分的角度出发,逐一对电影《雨中曲》歌舞片段中的视听语言进行概括分析,对音乐作为表达媒介与叙事手段分别进行研究。

关键词:音乐电影情节叙事构建电影在诞生之初一直以单一的视觉方式呈现。

默片时代虽然涌现了很多优秀作品,但给观众带来的感官体验相对单薄,直到1927年,电影《爵士歌王》中主角开始说话,开始将声音引入电影,电影才真正进入有声时代。

本文针对音乐对电影叙事层面的介入,从电影所具有感染力的角度出发,深化主题并彰显意义。

当我们透过这个层面深入电影机体的内部,就会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电影音乐的起源1895年电影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伟大的哑巴”。

为了弥补“哑巴”的缺憾,人们想了很多方法。

最初,影院在放映的时候让演员站在幕后配音。

但这种方法在一段时间后就被淘汰了。

后来又想出一个办法:在放映现场加入音乐伴奏。

这个方法广受欢迎并流行多年,直到有声电影出现才完结。

毕竟这些方法只弥补了观众的听觉缺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观众对影片音色期待的问题。

于是有声电影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应时而生。

1927年10月,第一部有声故事片《爵士歌王》发行,由于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故以歌舞为主,从此歌舞片这一类型电影开始发展起来。

二、《雨中曲》中音乐的叙事方式《雨中曲》是一部典型的歌舞片。

其叙事形式就是将歌舞作为叙事的重心。

这是继有声电影出现后诞生的新类型片种。

其中的配乐一开始就展现出与众不同之处。

小至声音节拍旋律,大到音乐的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调整,贯穿整个故事发展的情节和始末。

《雨中曲》剧情简洁明快,又极富浪漫情怀。

下面以《雨中曲》为例,针对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之间的关系和所起的各种作用,多范围进行剖析和思考。

《雨中曲》之赏析

《雨中曲》之赏析

《雨中曲》之赏析看完歌舞片《雨中曲》后,仿佛自己也随着金.凯利在雨中欢歌热舞了一翻,感觉是那么的酣畅淋漓。

影片的歌舞与剧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再加上金.凯利等主要演员精彩的舞蹈使影片一气呵成。

《雨中曲》是金.凯利自导自演的一部好莱坞经典歌舞片,虽然在当年的奥斯卡上意外失利,但是在观众的心中这部片子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无疑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金.凯利作为一代舞王,他的绝妙舞技展示得酣畅淋漓。

快节奏的爵士乐,轻盈的踢踏舞,灵活的肢体语言,讽刺夸张的表情,这些都使这部歌舞片类型味道十足,但并不显得单调重复。

众所周知,在二十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世界经济面临一场巨大的浩劫,几乎在一夜之间,一切不安的因素充斥了整个社会。

崩溃的股市,失业的游民……然而作为奇迹的好莱坞电影却蒸蒸日上,处于崩溃边缘地人们需要电影来安慰,于是作为众多类型电影之一的歌舞剧诞生了,起初是百老汇的舞台剧,之后被拍成电影,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

它们华丽充满幻想,轻松愉快,有一种乌托邦式的自欺其人。

当然在当时的情形之下人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来给自己一点希望。

影片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片中要从无声电影改编成有声电影的《骑士歌王》的前期准备和幕后拍摄的过程及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线索展开的。

观众在看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的见证了一部电影的诞生,而恰好这又是一个歌舞片,使得观众对自己正在看的歌舞片也充满了认同感、亲切感。

讲述后台的发生故事是歌舞片普遍采用的剧情,因为观众都有一种猎奇的心理,渴望知道后台的拍摄过程及演员背后的事业成败、感情纠葛等细节。

在《雨中曲》中,我们看到了影片中的导演为琳娜安装麦克风时那令人捧腹的情节,看到了在默片时代,两个“情人”居然能在互相的谩骂中演出一场爱情戏,还看到了舞台上的灯光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火车运动的镜头是如何拍摄的等等细节,这都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使我们看的津津有味。

看完《雨中曲》可以说歌舞片比一般电影更具感染力,歌声和舞蹈远超越了言语的表现力,看似委婉的表达实则对心灵更具冲击力更加容易打动观众。

《雨中曲》:这不仅是时代的变换,更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

《雨中曲》:这不仅是时代的变换,更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

《雨中曲》:这不仅是时代的变换,更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雨,不过是大自然新陈代谢、循环往复的一种结果罢了。

说白了,雨是没有感情的,所谓雨的意境,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感情强加在它身上而已。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曾经描写过雨。

或是杜甫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或是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又或是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在一些人笔下,雨代表着希望和春天;但是在更多的人笔下,雨是浇灭生命之火的罪魁祸首,是仕途不顺时苍天的嘲笑,此时,雨不仅是天上的雨,更是心中的雨。

但是,总有人可以在雨中依然翩翩起舞,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冷静沉着。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歌舞剧的不朽篇章——《雨中曲》。

一、时代背景其实这个故事情节很俗套,一个声音不好的漂亮女星——琳娜、一个机智可爱的男星——唐,还有拥有着好嗓音的不知名女演员——凯茜,这三人之间的故事,不说大家也能明了,一对官方认证的银幕情侣,和一对真正的情侣。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这不仅仅是时代的变换,更是对人们的一种考验。

正如琳娜,她有着漂亮的面孔,在默片时代,她就是收视女王,可是时代在进步,即将从默片时代转化为有声时代,但是对于没有好嗓音的她来说,她话一出口,观众心中的“女神形象”可也许就会崩塌了。

唐也是如此,尽管他拥有很好的武打基础,但是对于有声电影来说,他们都是新人,在制造电影中出现很多笑话——重复的台词让观众笑掉大牙,甚至在电影上映后,观众对这一对红极一时的银幕情侣已经失望透顶。

科斯莫作为唐多年的好兄弟,为人十分爽朗且乐观,在他得知辛普森将制作有声电影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要失业了,然后又接着说,自己要出去另寻归处。

凯茜,一个默默无闻的舞台剧演员,拥有着极好的嗓音。

她曾经讽刺过唐——默片都差不多,你看过一个就等于看过全部了。

对于默片,她始终是把保持怀疑的,但是她对唐的爱情也让她愿意将声音“借”给琳娜用。

作为投资商的辛普森确实捕捉到了商机,他为之惊喜,但是主演两人都觉得有声电影不可能成为潮流,于是他们错过了一个巨大的商机,直到竞争对手发行第一部有声电影并且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他们终于决定要从中分一杯羹。

雨中曲 影评

雨中曲 影评

雨中曲影评电影《雨中曲》:寻觅爱与自我救赎的旋律作为一部深情而动人的电影,《雨中曲》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真实的情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触动。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爱情的美丽和脆弱,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自我救赎的力量。

首先,电影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情感描写,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

每一场雨中的相遇都成为了他们心灵深处的一次触动,彷佛雨水洗涤了他们的灵魂,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这种情感的传递让观众不禁被电影中的角色所吸引,与他们一同沉浸在爱情的喜悦和痛苦之中。

其次,电影中的音乐元素也是其亮点之一。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无需言语即可传达出深沉的情感。

《雨中曲》中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背景,更是主人公们内心世界的抒发。

每一首曲子都有着独特的旋律和情感,将观众带入到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中。

音乐与情感的交融,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雨水之中,感受着那种淋漓尽致的情感释放。

最后,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精彩。

主人公们都是那些在生活中受伤、迷失自我的人。

他们在雨中的相遇与交汇,不仅让他们找到了彼此,更让他们找回了自己。

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故事,他们的成长和改变让观众感到欣慰,也给予了观众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总的来说,《雨中曲》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情感描写、深情的音乐以及丰富的角色塑造,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爱情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也可以让人受伤;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我救赎,我们才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无论是在雨中还是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都需要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旋律,让它引领我们走向幸福和自由。

舞蹈名场面专业老师带你解读《雨中曲》,你真的了解踢踏舞么?

舞蹈名场面专业老师带你解读《雨中曲》,你真的了解踢踏舞么?

舞蹈名场⾯专业⽼师带你解读《⾬中曲》,你真的了解踢踏舞么?△《⾬中曲》电影⽚段《⾬中曲》可以说是⼀部开创歌舞⽚时代的巅峰之作,它以喜剧歌舞剧的⽅式展现了美国从默⽚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时代。

视频中边舞边唱的⾬中踢踏舞场⾯,不仅被称为“好莱坞歌舞⽚最精彩的时刻”,更是被很多有名的电影模仿致敬。

“尽管狂风暴⾬⼤作,路⼈惊慌逃散,来吧,⼤⾬,你藏不住我脸上的笑容。

”——《⾬中曲》⽚中除了恋爱中的男主兴奋的在⾬中跳踢踏舞的名场⾯外,还有很多同样精彩的美式踢踏舞⽚段。

△电影中踢踏舞⽚段这部1952年在美国拍摄上映的电影,将美式踢踏舞中华丽且轻松愉快的氛围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踢踏舞起源于美国下层民众,之后才逐渐被纳⼊百⽼汇舞台的表演形式。

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和美国风格的踢踏舞这两⼤分⽀。

那在这⾥就要问问⼤家了,美式踢踏和爱尔兰踢踏究竟有什么区别?踢踏舞还有什么独特的魅⼒呢?为了让⼤家更深⼊的了解踢踏舞这门舞蹈形式,国舞这期也特别邀请了踢踏舞领域的专业⽼师,为⼤家分享⼀些关于“踢踏舞”的专业硬核⼲货~国内顶尖踢踏舞舞者世界华⼈踢踏舞协会创始⼈⽅夜职业踢踏舞编导、教师与先锋艺术家,《⼴场踢踏舞》作者,国内⾸家专业踢踏舞⼯作室——⽅夜踢踏舞之家创始⼈,长年致⼒踢踏舞在国内的普及推⼴。

在踢踏舞艺术上⼒求创新,不断尝试与现代艺术的多元融合,以及不同⽅式的即兴表演。

超硬核踢踏舞专业⼲货①美国踢踏舞与爱尔兰踢踏舞的区别是?严格来说,美国踢踏舞和爱尔兰踢踏舞是两种舞蹈。

但这两种舞蹈确实是⼀脉相承的,在美国各种民族⼤融合的环境中,爱尔兰的IRISH DANCE、欧洲的CLOGGIN DANCE(⽊屐舞)和⾮洲⿊⼈的⾳乐舞蹈相结合,诞⽣了有美国特⾊的踢踏舞——TAP DANCE。

所以,某种意义上,爱尔兰踢踏舞有点像是美国踢踏舞的母亲。

美国踢踏舞Tap Dance受“⾮洲⿊⼈⽂化”影响重⼼向下,放松随意双脚⼤多左右分开站⽴双⼿⾃由摆动⾳乐以爵⼠乐为主爱尔兰踢踏舞Irish Dance源于“宫廷舞蹈”重⼼较⾼,挺拔向上双脚⼤多保持前后站位双⼿贴近⾝体,不许摆动⾳乐以传统爱尔兰⾳乐为主但随着踢踏舞的发展,从经典的《⼤河之舞》开始,爱尔兰踢踏舞已经开始加⼊很多⼿部动作,并且越来越多元化的加⼊不同的舞蹈元素。

影评《雨中曲》

影评《雨中曲》

影评《雨中曲》看完这部欢脱的歌舞片,我惊呆了,歌舞的表演太出色了,这帮演员们的动作真的是太到位了,一个长镜头下来的背后,他们不知道要苦练多久,演员真是太不易了。

然后忽然缓过神来,我的想法有些错误,不易的演员是这部电影的演员,想起某些光鲜亮丽的明星的演技,真的是呵呵了。

歌舞片顾名思义,重点则在歌舞。

我看到有一些网友评论说这部电影的剧情老套,有很多夯长而不必要的情节,但我认为相对于这部电影来讲都是其次的,而且欣赏这种电影也要站在时代的背景下来看,电影一如那个年代的经典叙事手法,现在这么拍电影一定是没有人愿意看的,但是不能光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就说这部片子不好,这是很片面的。

这部电影叫《雨中曲》,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雨中的那段独舞,但是实际上我倒是对这段雨中的独舞没有特别大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片子过于欢脱的原因,或者是体会不到那种雨中独舞带来灵感的感觉。

我反倒最喜欢的是男二号的那一段滑稽的独舞表演,我认为那里太出色了,一个长镜头下来,各种各样的幽默巧合衔接的刚刚好,而男二号的表演也着实唯秒唯俏,让我感觉这才应该是电影实际的主角。

这部电影应该给后世的电影很大的启发,我想起《爱乐之城》中米娅和塞巴斯汀在洛杉矶山头上的舞蹈以及电影临近结束时候的蒙太奇,莫名其妙的就和这部电影的某些画面联系了起来。

而我个人还是蛮喜欢歌舞片的,就喜欢那种有活力的,就算是有哀伤也要洋溢起来的感觉(想起周董拍的《天台爱情》,剧情真是渣渣,但是歌舞我还是蛮喜欢的)。

以上是对这部电影的全部评论。

也不知道怎么,今日晚上特别没有精力,倦意十足。

时时刻刻都想闭着眼睛打瞌睡一番,可能是今天用脑过度。

(不过今天还真的没有学到什么像样的东西)SO,写出来的影评也没有什么连续性,完全是想到什么了就写了什么,最后补充在一起,就成了这段简短的评价了。

今晚就到这里了,各位早休息,晚安。

电影歌舞片段中的镜头语言分析——以影片《雨中曲》为例


“剧中剧”片段分镜表
307 特写—远景 俯角 拉镜头
歌舞剧:舞会场面
12秒
(二)景别的选取
景别是画 面的重要造 型元素之一, 不同的景别 具有 不同的表现力。对整部影片的景别分析显示,全景是所有 景别中最多的,占到了30%,接下来依次是中景、综合景 别、近景、特写和远景。
不同的景别可以满足观众从不同角度、视距观看的心 理需求。“一般而言,中景是较重功用性的镜头,可以用 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对话镜头”。⑤同时,景别变
在综合运动镜头中,“雨中曲”片段多次使用了推拉 镜头。在歌舞片段中,推镜头大多是为了反映演员表情和 动作细节,而拉镜头便于体现全景、交代更多信息量。
2.歌舞片段中长镜头的使用及作用。“在1905—1915年 中,随着连贯性剪辑的出现,镜头越来越短。早期,一部 美国片中每个镜头平均长度大约是5秒钟。有声时代来临之 后,延长为十秒钟。”②而作为一部102分钟的有声电影, 《雨中曲》总共只有379个镜头。影片镜头数目比较少, 是因为片中除了对话片段外,大量的歌舞片段都用了长达 十几秒、几十秒甚至一分多钟的长镜头。长镜头能最大限 度地呈现歌舞的原始面貌,展现歌舞的独特魅力。与拍摄 对话不同,展现歌舞时,长镜头拍摄固定画面较少,而更 多是随着演员的舞蹈相应运动,多用跟镜头和综合运动镜 头等。“ 如果长镜头经 常取代剪辑, 它与镜头的运动 联 合起来不足为奇。如横摇、移动拍摄、升降或伸缩镜头就
―72 ―
影视传播 yings hi c huanbo
化也是体现造型意图和影片节奏变化的一种方式。而且, 不同景别画面之间的变换,可以体现导演意图,使得画面 叙述富有层次和重点。影片《雨中曲》歌舞片段的景别选 取和卡斯朗、凯西商 量之后,打算把失败的《决战骑士》改变成当时流行的歌 舞片。于是,就出现了唐纳给电影厂老板讲述剧情时,长 达5分15秒的歌舞片段(75分34秒—88分48秒,镜号271— 325)。在“剧中剧”的片段中,截取了以下一部分的分镜 表。在这个分镜表中可以看到,13个镜头几乎囊括了所有 的景别。

类型电影赏析

类型电影赏析——歌舞片《雨中曲》“I’m singing in the rain\Just singing in the rain\What a glorious feeling\I’m happy again\I’m laughing at clouds\So dark up above\The sun’s in my heart\And I’m ready for love……”每当听到这首歌,透过这浓浓的复古风,我仿佛又看到了电影中的男主角举着雨伞在雨中起舞的情景。

大雨滂沱,行人匆匆,唐却浑然不在意,他面带喜悦,时而欢乐地踏水而行,时而兴奋地撑着伞绕着路灯旋转。

歌曲与舞蹈融为一体,既不是为了歌唱而跳舞,也不是为舞蹈而唱歌,那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以至于唐又唱又跳,极其富于感染力。

当警察出现时,唐不慌不忙,依旧边唱边跳,并随手把伞给了路过的行人,这一情节又充满了喜剧色彩。

整个这一段情节是全片的经典,甚至是日后众多的影片的模仿对象。

是的,这就是《雨中曲》!它是如此传奇与不朽,以致整部影片被奉为歌舞片典范,从60年代至今,很多热门电影如《天台爱情》中都能看到《雨中曲》的影子。

《雨中曲》的故事较为简单明朗,讲的是男主角唐和好友科莫斯曾经是杂技舞蹈演员,唐从替身开始逐步成为著名默片演员,并且和琳娜成为了“荧幕情侣”。

春风得意的唐在邂逅了女主角凯西后对自己的演艺之路产生怀疑,并对有个性的凯西有了好感。

在唐对凯西深情告白后,两人走到一起。

这时有声电影开始风靡,唐和琳娜的无声电影《决战骑士》遭到挑战,凯西和科莫斯给唐出主意将《决战骑士》改为歌舞片《歌舞骑士》,凯西则给嗓音难听的琳娜配音。

《歌舞骑士》受到一致好评,众人一起破坏了琳娜妄想让凯西当自己的终身配音的阴谋,最终,唐和凯西终成眷属。

整个故事在现在看来相对简单俗套,善良正直的男女主角和大家一起解决困难,战胜了狡诈的默片女演员,走向“大团圆”结局。

然而,它的讲述方式又没有那么简单。

舞蹈雨中情的意境

舞蹈雨中情的意境【原创实用版】目录1.舞蹈雨中情的主题与背景2.舞蹈的表现形式与特点3.舞蹈的意境及其传达的情感4.观众对舞蹈的反应与评价5.结论:舞蹈雨中情的艺术价值正文【舞蹈雨中情的主题与背景】“舞蹈雨中情”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以中国古典舞为基础,融合了现代舞蹈的表现手法,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美丽、哀怨、凄婉的画卷。

该舞蹈作品的背景取材于我国古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舞蹈表现出诗人离愁别绪、思念之情的意境。

【舞蹈的表现形式与特点】舞蹈雨中情的表现形式独特,舞者以古典舞的身段为基础,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如身体的扭曲、折叠等,使舞蹈更具现代感。

舞蹈的服装、道具以及舞台布景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舞者的服装以淡雅为主,头戴古典的发髻,手持油纸伞,宛如古代仕女画中的人物。

舞台布景以雨为主题,通过背景的变换,表现出雨中世界的美丽与哀愁。

【舞蹈的意境及其传达的情感】舞蹈雨中情的意境深远,传达了诗人离愁别绪的情感。

舞蹈中,舞者犹如在雨中漫步,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低头看水,表现出对远方思念之情。

舞蹈的高潮部分,舞者将油纸伞扔向空中,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与无奈。

整个舞蹈充满了哀怨、凄婉的气息,使观众沉浸在舞蹈所营造的氛围中。

【观众对舞蹈的反应与评价】舞蹈雨中情自上演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

观众纷纷表示,舞蹈的意境深远,舞者的表现力极强,使他们仿佛置身于雨中世界,感受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同时,观众也认为,舞蹈的服装、道具以及舞台布景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

【结论:舞蹈雨中情的艺术价值】总的来说,舞蹈雨中情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以舞蹈的形式,成功地将古代诗人的离愁别绪表现出来,使观众沉浸在舞蹈所营造的氛围中。

同时,舞蹈的服装、道具以及舞台布景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

影评: 雨中曲

影评: 雨中曲
电影影评: 雨中曲
《雨中曲》是一部令人心动和感动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和爱情的故事,更是一部探索人性和成长的作品。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出色的表演,成功地传达了观众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首先,电影中的音乐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

每一首歌曲都融入了角色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观众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故事。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角色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当主人公在雨中弹奏钢琴时,音符伴随着雨滴的声音,仿佛打开了他内心的一扇窗户,让他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真正意义。

这种音乐与情感的交织,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

其次,电影中的爱情故事也令人难以忘怀。

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并不是那种矫情的浪漫,而是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

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相遇,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和默契让人动容。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的爱情却始终坚不可摧。

这种真挚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们相信,无论经历多少风雨,真爱都能够战胜一切。

此外,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都被刻画得非常细腻。

观众们能够从他们的表演中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喜悦和成长。

这些角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人不禁为他们的遭遇和成长而感到欣慰和激动。

总的来说,电影《雨中曲》是一部令人心动和感动的作品。

它通过音乐、爱情和角色的塑造,成功地传达了观众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观众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真挚的爱情以及人性的复杂和成长。

这部电影将让你在雨中找到自己的旋律,同时也会让你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电影《雨中曲》中的舞蹈叙事技巧【摘要】美国好莱坞的影片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但是他的类型片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非一朝一夕之功。

笔者认为,类型片的初步形成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而真正的音乐歌舞片是在《雨中曲》出笼后才真正形成的。

本文就《雨中曲》中的舞蹈叙事技巧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雨中曲》;舞蹈;叙事电影《雨中曲》的主人公是由吉恩·凯利饰演的男歌手唐和吉恩·哈根饰演的女星莱蒙,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默片时期,唐和莱蒙同为影星,也是一对恋人。

但是,有声电影的出现改变了莱蒙的命运,因为莱蒙有着性感的身材和迷人的脸蛋,但是她的声音特别难听,于是,莱蒙被迫只能让女演员凯西给自己配音,莱蒙也因此而无法保持自己以往的明星地位,最后只能出局,而配音演员凯西则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迅速崛起,成为一颗善良的新星,而且还与昔日莱蒙的男友唐结为夫妻。

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简单,但是充满了浪漫而欢快的气氛,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观众对电影中的音乐和舞蹈更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而整部电影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那段“雨中曲”,男歌手唐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收获了凯西的爱情,心中的喜悦难以言喻,于是,在蒙蒙的雨中,他翩翩起舞,用舞蹈来释放自己内心的激动。

凯利的表演非常到位,整个舞蹈流畅自然,展现出迷人的美感,本文将对这部电影中的舞蹈叙事技巧进行深入研究。

一、真实地反映了银幕生活男主角唐是一位典型的好明星,在刚刚出道时他也曾飘飘然过,但是凯西的话深深触动了他,他看清了自己的缺点,从而发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终于顺利闯过了由无声到有声电影的砍。

而莱蒙却恰恰与唐相反,她是一个典型的坏明星,影片中也充分展示了这点。

她虽然天生丽质,身材惹火,但是声音却尖利难听,而且她缺乏自知之明,待人尖酸刻薄。

当影迷对她的声音提出质疑时,唐几次抢断她的话头来为她掩饰。

影片首映终于大大获成功,莱蒙也因此而得意忘形,不顾劝阻要出台演说,结果适得其反。

唐在影迷面前为她掩饰说她是一位温柔体贴的淑女,而现实的莱蒙却一点都不知道收敛,唐向她问好,结果她却不屑一顾。

得知要与唐搭档拍片,她又开始讨好唐。

这时唐却对影迷说:“莱蒙和我以后将会最佳拍档。

”而最能体现莱蒙的傲慢的精彩片段是她与制片厂老板的斗法,凯西为莱蒙配音,所以她的名字会出现在片头,当莱蒙知道这件事以后愤愤不平,去找制片厂老板讨要说法,同时,与唐之间的爱情破灭也对她沉重打击,彻底破坏了她的完美形象。

于是,疯狂的莱蒙竟以合约来要挟老板辛普森。

当时的好莱坞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演员成名之后,经常会利用其社会影响力或者是合约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反过来要挟老板,而且有很多明星胜诉的案例。

然而在这个案件中,莱蒙傲慢的待人态度终于让唐和影迷们忍无可忍,唐略施小计就让莱蒙身败名裂。

最终,制片老板和观众抛弃了莱蒙,她成为一个毫无价值的人,而凯西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提高的演技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一位后起之秀。

二、影片的主线是寻找真实的自我年轻的男歌手唐阴差阳错地在一次影片首映式上遇到了美丽的凯西。

其实,凯西的出现是唐寻找真实自我的开始。

当时唐是有名的默片明星,而凯西一出场就针锋相对:“很多人喜欢电影,但是我不会被银幕上的人打动。

只是简单的一些默剧的表演,不说话也不会表演,根本没有意义。

”“作为演员,就要有台词,就要用精妙绝伦的语言来吸引观众。

”唐听到凯西的话,对她质疑自己的演员身份感到非常气愤,但是他深深记住了凯西的话,于是他静下来审视自己,对自己的演技和演员身份开始质疑,这时,有声电影出现了,对默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唐的演艺事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这让唐开始了新的思索。

唐的演艺事业彻底失败了,默片明星的唐已经不在,全新自我的唐将诞生。

经过不断的努力,唐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获成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在凯西出现之前,唐在大家心目中的看法是一样的,媒体、观众、演艺圈都认为唐是一位优秀的默片明星。

但是凯西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唐从凯西的质疑中开始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也开始寻找真实的自我。

而最为直接的寻找自我的方式,就是排斥有声电影然后到接触并拍摄有声电影,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他离开莱蒙并对凯西表白。

在凯西出现之前,他与莱蒙在银幕上是观众公认的情侣,虽然银幕背后的唐也许非常讨厌这位傲慢而势利的女人。

但是为了自己的演艺事业,他还是一直忍耐。

当凯西出现并对唐的演员身份提出质疑时,虽然唐很生气,但是却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女孩。

唐与凯西的每一次亲密接触,其实都是触碰自己内心最为痛楚的地方,凯西一次又一次地否定他作为明星的作态。

唐在影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雨中舞蹈片段,凌晨时分,唐向凯西求爱并获得成功,当凯西离开后,他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在雨中翩翩起舞,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清晨的雨中,满怀幸福的唐自由地徜徉,迷人的歌声配合他优美的舞姿,再与远处行人的脚步声和雨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欢快的奏鸣曲,也充分展现了此刻唐的心情。

唐终于在寻找真实自我的道路上取得了成果,在幸福和甜蜜的爱情充斥下的心灵是那么的温暖,再也不用披着明星的外衣伪装内心的寒冷。

影片以收获幸福的婚姻为结局,唐和凯西最终走到一起,这标志着唐真正寻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完成了这段艰辛的历程。

《雨中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映,当时正是好莱坞歌舞片风行的时代。

但是,二战后的和平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代逐渐变迁,歌舞片在发展也逐渐出现模式化和类型化,随着观众审美情趣的转移和电影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电影形式不断出现,歌舞片也在观众的视野中慢慢地销声匿迹。

但是歌舞片的淘汰并不代表舞蹈艺术在电影中的地位下降。

摆在当今电影制作人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就是如何整合舞蹈艺术,让歌舞片获得重生。

《雨中曲》这部经典的歌舞片,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是仍然不失其艺术魅力。

现代的电影制作人应该充分吸取经典艺术的精华,开拓创新,赋予歌舞片新的生命。

三、彻底打破了时空对影片叙事的局限《雨中曲》是一部经典的舞蹈电影,影片中舞蹈的场景非常多,不仅散发着幽默轻松的气氛,也展现了制片人犀利的反讽意味。

著名学者宗白华在其著作《美学散步》中曾说:“舞蹈永远代表了韵律的最高境界,也代表了生命最高的激情和动力,它不仅是艺术的最高形态,也是宇宙形成的象征,艺术家在舞蹈中抛开了创作的中心,开始在神秘的太空中行云流水般遨游。

”舞蹈是人类传递情感,表现自我的重要方式,它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舞蹈之所以能有如此魅力,是因为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去表达情感,展示内心世界,舞蹈可以轻松地实现历史的穿越,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电影中运用舞蹈艺术,对于叙事有着非常有利的作用,编导可以通过舞蹈自由地转换场景,衔接剧情。

例如在《雨中曲》的开头,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通过舞蹈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开始是小孩子在酒吧表演踢踏舞,然后是青年时期为了生存而在酒吧表演小丑式的双人舞。

电影通过舞蹈延续了剧情的发展,同时也将主人公的身份背景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这段含着泪水微笑的舞蹈中,观众深刻体会到了主人公艰辛的青年时代和坚强的内心世界。

而影片上映的时代,“二战”刚刚结束,唐在影片中所诠释的成长过程和转变过程,体现了“美国梦”的主题思想,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四、电影中独具特色的幽默色彩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好莱坞人一直潜心研究观众心里学并将之用到硬盘中,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能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个陈腐的故事加入曲折离奇的情节,然后通过波折的爱情和艰辛的事业,再到最后将这两方面合二为一达到整部影片的高潮。

就像在《雨中曲》中,那次随片登台表演大块人心,人们厌恶的女明星莱蒙在舞台上出尽了洋相,凯西最终收获了观众的欢迎。

如果实在不能添加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好莱坞人还会加入华丽的歌舞场景和幽默场景,你还没来得及对俗套的故事情节产生厌恶,幽默搞笑已经让你开心得欲罢不能了,你的眼神会随着银幕上绚丽的舞蹈而不断转动,耳边回响着优美的歌声。

此情此景,任何尖刻的评论家,任何高傲的观众都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欣赏。

这就是好莱坞电影的魅力。

就像《发条橘子》里那个喜欢听贝多芬的狂人音乐少年,却常常哼着《雨中曲》。

整部影片中最为精彩的片段莫过于主人公唐的优美舞姿,它是那么洒脱、那么欢畅,观众不知不觉地迷失在那沉醉、悠扬的歌声里,雨中翩翩舞姿感染了所有的人,让一切变得那么美好。

而唐纳德·奥康纳的MAKE FUN是这部影片中最具搞笑效果的片段,舞蹈设计得像丑角一样,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不停地摔倒和跳跃却让他表演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笑声之余有人不禁感叹他的惊奇。

为博观众一笑,舞蹈演员和电影演员在台下付出了多少辛苦和汗水。

而唐和奥康纳捉弄台词老师的片段是这部影片最有意味的片段,他们利用家具、灯具和窗帘等设计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舞台。

演默片出身的唐展现了他在歌舞杂耍方面的才能,所以台词老师理所当然地被捉弄了,后来,一些类似话剧的电影被他们改编成歌舞片并大获全胜。

很多时候,我们看电影只是为了娱乐,为了能赏心悦目。

这时再去回想《雨中曲》,仿佛看到了唐在雨中轻歌曼舞,轻盈而灵活的身影。

结论:音乐歌舞片是电影艺术发展到有声阶段的新型产物。

好莱坞歌舞片最初只是生搬硬套百老汇的歌舞剧,然后才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风格,成为类型片。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雨中曲》的上映标志着歌舞片类型真正意义上的形成。

《雨中曲》是好莱坞歌舞片的经典之作,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很多电影学院学生们的必修课。

《雨中曲》的出笼,好莱坞的歌舞片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本文深入研究了《雨中曲》中的舞蹈叙事技巧,旨在深入解读这部经典影片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1] 闻慧莲. 探究舞蹈电影的主题表现与叙事性[J]. 电影文学. 2009(21)[2] 杨绯,任雪娇,刘颖. 浅谈舞蹈与电影[J]. 电影文学. 2010(11)[3] 孙红星,邹伟铭. 以舞蹈为主要题材的全面型电影分析[J]. 电影文学. 2010(13)[4] 李丽宏. 试论电影舞蹈与舞台舞蹈的不同功能与作用[J]. 艺术教育. 2010(09)[5] 周爱之. 浅析电影主题与电影舞蹈及其欣赏[J]. 电影评介. 2006(17)[6] 耿文婷. 电视舞蹈的传播美学思考[J]. 文艺评论. 200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