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 (29)

合集下载

《桥》教案

《桥》教案

《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山洪暴发、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狞笑、拥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及与洪水相关的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洪水灾害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播放洪水暴发的视频片段,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揭示课题,板书:《桥》。

提问:“桥”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座桥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随即板书关键词语,如:山洪暴发、狂奔而来、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等。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洪水来临时,村民们是如何反应的?老共产党员又是怎样做的?划出关键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和英勇献身精神。

以下是一个示例:(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将老汉比作山,表现了他坚定、沉稳的形象,以及在洪水面前的冷静和从容。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句话通过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展现了老汉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品质,即使面对自己的亲人,也坚决要求他遵守纪律,排在后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

《桥》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桥》这篇课文是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黎明的时候,洪水肆虐,村民们惊慌失措,党支部书记以自己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不徇私情,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本课有27个自然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为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为第1-6自然段,主要写了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村民们惊慌失措,奔向背面那座窄窄的木桥;第二部分为7-23自然段,写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第三部分为第24-27自然段,写老支书和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在山洪暴发时,村民们慌不择路,老支书如山般站在桥前,形成第一次冲突:老支书用自己的威信镇住村民的慌乱,为顺利逃生赢得先机。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两次矛盾中:当众人排队过桥时,老支书因党性原则,“揪”出抢在队伍中的一个党员小伙子;当只剩下老支书和小伙子未过桥时,两人为推让对方过桥而再次冲突,但都不幸遇难。

这一个个矛盾都让读者心中充满疑问。

直到小说的结尾写了“老妇人”祭奠的情节,才解开所有的疑惑:原来,老支书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

这一悬念在最后一刻揭开,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被共产党人高尚品格所震撼,被父子之间无言的亲情所震撼,这样的品格和情感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这也正是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之处。

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和人物,本文很显著地突出了小说的特点。

一是环境描写。

文章共五百多字,其中一百多字都在进行环境描写。

例如:开头用五个自然段描写故事发生的环境,“像泼。

像倒”“像一群受伤的野马”“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等,这些环境描写营造出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人物形象的渲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是人物刻画。

小说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感染读者的,本文主要刻画的是老支书的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_部编语文六年级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_部编语文六年级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_部编语文六年级《桥》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题是《桥》。

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认真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根据对教材特点的把握,我将《桥》的说课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们弘扬的。

2.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说教法和学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讲授法、点拨法运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 1.利用提示性谈话,提出阅读要求:边读课文边用笔勾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

努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或词语,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体会洪水的可怕。

3.通过多媒体情境展示,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并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抓重点词,感悟群众我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慌乱的词语,并适时板书: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相机教学“咆哮、狞笑、揪、瞪”等重点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师板书: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你们也去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提个醒,你可以抓时间、主要人物、事件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2-3人,(评:概括能力不错,概括得很准确)师随机板书:老汉村民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板书:人物)3.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板书:环境)三、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洪水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

(评:找得真准)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

)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PPT,呈现课文题目“桥”,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授(3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写出生字并造句。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三、感悟(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令人感动的地方。

2.让学生思考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课文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3.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巩固(1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2.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桥和相关情境。

五、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2.写出本课所学生字的笔画和读音,造句。

1.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2.学生要注意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3.学生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感情。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出示课题“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1.学生自学课文,轻声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生字,正确识记字形。

3.学生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讨论。

【精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桥》公开课优质课件

【精品】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桥》公开课优质课件
坚持原则 不徇私情
4
发挥想象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老 汉可以喊,他会说些什么?
5
五天以后, 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 被人搀扶着,来 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 个人。
她丈夫和她 儿子。
6
想一想: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 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以“桥” 为题。
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 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自己的血肉 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 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 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 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第12课
பைடு நூலகம்
部编本·六年级
1
老汉
木桥前,没腿深
的水里,站着他们的
党支部书记,那个全 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
着雨水。他不说话,盯
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
一座山。
2
②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 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 后边!”
坚决果断 先人后己
这是一个 无畏、英勇 的党员!
3
老汉突然 冲上前,从队伍里 揪 出一个小伙子, 吼 道: “你还算是个 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 只豹子。
7
一座永恒的生命的桥!
8
作业:
1.摘录课文中表达有特 色的句子,写在积累本上。
2.收集感人的故事,讲 给同学或家长听。
9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很实用)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很实用)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桥》是语文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围绕“微小说”这一单元主题,作者用简练的语言记叙了老支书在生死攸关之际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有序逃生,最后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他的光辉形象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永不塌陷的桥。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表达方法别具特色:1、故事情节构思新颖独特,设置悬念,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2、用生动又不失简练的语言来渲染气氛,烘托老汉形象;3、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基础,也有一定的品味语言、感悟情感的能力。

但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对于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凸显的忠于职守、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理解可能不够到位,对题目“桥”的深刻含义更是难于概括。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品读,自主感悟故事内容,自主发现文本在表达上与众不同的特点,感悟老支书的伟岸形象,实现与文本的精彩对话。

【教学目标】1、学会评价人物,抓住描写老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感受老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如山一般临危不乱、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理解文题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2、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及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微小说这种文体中通过环境烘托、对比衬托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学习设置悬念的表达手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读领悟老汉举动的内驱力与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短句、短段”、“令人顿悟的结尾含蓄照应的方式”、“环境衬托”、描写人物细节来烘托人物品质等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理清人桥之故事1、走近英雄,设置悬念。

2、概括故事,理清关系。

【设计意图:创设主人公与文题的矛盾,以悬念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其兴趣盎然地探究“所以然”。

】二、走近山洪,体会洪水之猖狂(一)浏览课文,找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朗读感受山洪的步步紧逼。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桥》优秀教案13桥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心触摸文句,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把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

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4、借助文本唤醒真情,关注生活,感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词句,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要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村庄和一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板书课题: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识字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
拥戴清瘦揪出
请你来,你读的很准确!大家看这个字“肆”,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呢?这个字主要用在票据和钞票的记录上。

这个字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释“放肆”中应该选哪一个呢?
2、写字
在预习中老师发现“肆”字比较难写,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字哪个笔画比较多?注意看老师板书,(强调横的间距均匀),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单上写两个(提醒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写完的同学请坐好!刚才看到同学们的字写得都很规范,相信课文预习的也不错。

三、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概括的很全面,很准确,咱们在概括文章大意时也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


四、研读感悟
(一)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1.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洪水,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找生汇报,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投到屏幕上,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个句子最令你触目惊心呢?
谁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说是洪水来势凶猛。

这种凶猛的感觉,你是从哪几个词语中体会到的呢?泼,倒。

那你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两个字呢?泼水,倒水。

嗯,我要问你,如果是“一滴水”可不可以用泼,倒呢?那的是?我听明白了。

也就是说泼和到的时候是水量很大,水势很猛。

在这里是来表现雨水的大而猛啊!(你很注意体验生活!)
现在,你能不能读出雨水大而猛呢?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来势汹汹的情景。

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两句话,不仅描写出了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

同学们看,有时候短小、精炼的句子,往往更能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这也是本文语言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板书:语言精炼)。

2.继续交流感受
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请你再读。

恩,我体会到了洪水的凶猛。

可你觉得这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请把这种恐怖的感觉带给大家。

请你再来读,恩,我仿佛看到死神的步步逼近。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这种笑声使人毛骨悚然。

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作者就是用这字字千钧,凝重洗练的语言向我们呈现出了大洪水凶猛可怕(板书)的场景,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再来读这几句话。

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

我们看到村民,(出示描写村民逃生的句子)读。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惊慌失措、混乱不堪、)的村民。

是啊!当死亡的威胁越来越近,逃生的本能使人们失去了理智,人们惊慌失措,但有一个人是那样镇定自若,他是?。

在惊恐不安的村民眼里他像?。

(二)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比较:看到山,你想到哪些词?把清瘦的老汉比作了一座山,这不矛盾吗?为什么?生说,他有威严,有威信,受村民拥戴。

你是怎么知道的?威信如山!
联系村民逃生的慌乱。

他就是救命的靠山!你很会读书。

通过联系上下文就有助于我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板书:沉着镇定。

面对着凶猛可怕的洪水,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却是那样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让我们再一起感受老汉如山的形象。

2、出示: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通过你们的读,一个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的老汉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

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15-27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句子。

谁来读一下?你找到哪句?生读。

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这几句描写了老汉,小伙子哪些动作?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把小伙子揪到死亡的边缘。

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
可以看出?(突然,冲)从“揪”这个字你体会到老汉的?请你读出老汉的。

这真是果断地一揪、坚定地一揪!
结合当时的环境,你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个豹子。

我们能够看到当时情况已经.....,老汉已来不及犹豫,这一揪更能表现老汉果断坚定的形象。

同学们,这就是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环境衬托(板书)
我们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这两句:
出示: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此时的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

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

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
3、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才明白老汉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这样结尾你想到了吗?不得不说作者的构思巧妙。

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我们就更能理解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出示:15-27自然段
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板书: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等)
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忘初心,忠于职守,他是无悔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他就是那座引领村民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

(补充板书)
五、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你就是被救村民中的一员,当你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老汉墓碑前,此时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的手中笔记录下对老汉的怀念。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六、作业
1.《伦敦地铁大火灾》
2.《诺曼底号遇难记》
板书设计:
16.桥

无私无畏语言简练老汉沉着镇定环境衬托
不徇私情构思巧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