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干燥
化工原理下干燥-1

r
t t as ( H H )
as
c
as
H
tW
t
kH rW h
(HW
H)
(1)共同点:
① 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都不是湿气体本身的温度, 但都和湿气体的温度和湿度有关,都表达了气体入口 状态已确定时与之接触的液体温度的变化极限。
② 对于空气和水的系统,两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
空气和水的系统,
湿物料中的水分的质量 X 湿物料绝干物料的质量
换算关系
X w 1 w
w X 1 X
kg/kg干物料
9.3.2 水分在气、固之间的平衡及干燥平衡曲线
温度一定,对于一定的湿物料,长时间接触湿空气,达平 衡状态时:
平衡蒸气压:平衡状态下湿物料表面的蒸气压。 平衡含水量:平衡状态下物料的含水量。
④ 绝热饱和(冷却)线(等湿球温度线)
H as
H
c H
t t r
as
as
示意图
⑤ 湿比热容线
c c c H 1.011.88H
H
a
V
示意图
⑥ 比体积线
干空气比体积线 0.773 273 t
a
273
饱和湿比体积线 (0.773 1.244H ) 273 t
▲ 恒定干燥条件 空气的状态恒定及与湿物料的接触状态不变。 少量湿物料与大量湿空气相接触。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过程一般是间歇操作过程
▲ 干燥曲线及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曲线: X ~ τ 关系。 干燥速率曲线: R ~ X 之间的关系
注意:干燥曲线或干燥速率曲线是在恒定的空气条件下 获得的,对指定的物料,空气的温度、湿度不同,速率曲线的
化工原理-干燥-讲稿汇总

pw 100% ps
相对湿度代表湿空气的不饱和程度,Ф愈低,表明该空气 偏离饱和程度越远,干燥能力越大。φ=1,湿空气达到饱 和,不能作为干燥介质。
2019/2/25
pw pw 100% 代入 H 0.622 将 P pw ps
273 t 1.013 105 0.772 1.244 H 273 P 4、比热容 c H
常压下,将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及相应水汽的温度升
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湿比热。
2019/2/25
cH cg Hcv
cH 1.01 1.88H
2019/2/25
一、湿空气的性质
1、湿度H( humidity)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的质量之比 ,又称湿含量。
nw M w 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 H 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 n g M g
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
18 nw 0.622n w H 29 ng ng
2019/2/25
缺点:热利用率低。
5、联合干燥
2019/2/25
三、对流干燥的传热传质过程
对流干燥中,传热和传质同时发生
1、传热过程
干燥介质 Q 湿物料表面 Q 湿物料内部
2、传质过程
湿物料内部 湿分 湿物料表面 湿分 干燥介质
2019/2/25
第5章 干燥 Drying
第二节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焓 图
一、湿空气的性质 二、湿度图及其应用
nw pw ng P pw
pw H 0.622 P pw
H f P, pw
化工原理--干燥

三、干燥过程应用实例
1.人参的冷冻干燥法研究
人参在加工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日晒、水蒸汽蒸、高 温干燥等受到影响而大大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并影响其 外观色泽以及成品率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人参的 加工质量,王贵华研究了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人参的方 法,为商品人参提供了一个新的加工工艺。
2.喷雾干燥法生产田七粉
干燥速率过快不仅会损坏物料,还会造成临界含水量的增 加,反而会使后期的干燥速率降低。 (4)干燥操作条件 干燥操作条件主要是干燥介质与 物料的接触方式,以及干燥介质与物料的相对运动方向和 流动状况。介质的流动速度影响干燥过程的对流传热和对 流传质,一般介质流动速度愈大,干燥速度愈大,特别是 在干燥的初期。介质与物料的接触状况,主要是指流动方 向。流动方向与物料汽化表面垂直时,干燥速度最快,平 行时最差。凡是对介质流动造成较强烈的湍动,使气—固 边界层变薄的因素,均可提高干燥速度。例如块状或粒状 物料堆成一层一层地、或在半悬浮或悬浮状态下干燥时, 均可提高干燥速度。 (5)干燥器的结构型式 烘箱、烘房等因为物料处于 静态,物料暴露面小,水蒸汽散失慢,干燥效率差,干燥 速率慢。沸腾干燥器、喷雾干燥器属流化操作,被干燥
二、干燥方法
1.气流干燥
气流干燥是指利用湿热干燥气流或单纯的干燥气流进 行干燥的一种方法。气流干燥的原理是通过控制气流的温 度、湿度和流速来达到干燥的目的。 气流干燥器具有下列特点: (1)干燥强度大 (2)干燥时间短 (3)占地面积小,投资省 (4)热效率高 (5)成本低 (6)操作连续稳定 (7)适用性广
化工原理下册课件第5章 干燥(湿物料的性质)

影响降速阶段的因素: • 干燥速率主要决定于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大小
(水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速率)。而与空气的性质 关系很小。
三、临界含水量
临界含水量=f(物料的性质、厚度、干燥速率、干燥器 的种类、干燥操作条件)
无孔吸水性材料XC>多孔材料XC 厚度增加 XC 分散越细, 干燥面积 XC 恒速段干燥速率 XC
定时测定物料的质量变化,并记录每一时间间隔D内 的物料的质量变化DW及表面温度q,直到物料的质量
恒定为止。此时物料所含的水分即为该条件下的平衡 水分。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AB和A’B的区别:AB段是在物料初始温度小于空 气的湿球温度,而A’B段则是物料的初始温度大于 空气的湿球温度
• AB(或A’B)段: AB为湿物料不稳定的加热过程。 该过程的时间很短, 将其作为恒速干燥的一部分。 X下降,θ增加至空气的湿球温度。
生产中为保证产品质量,降低XC 措施:减小物料的厚度
非结合水分:包括机械地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水分,如 物料表面的吸附水分、较大孔隙中的水分等。
特点:物料中非结合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弱,其蒸汽 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干燥过程中除 去非结合水分较容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强调:
物料的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的划分只取决于物料
本身的性质,而与干燥介质的状态无关;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则还取决于干燥介质的状态。
二、结合水分(bound water)与非结合水分(unbound water)
划分依据:根据物料与水分结合力的状况 结合水分: 包括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物料内毛细 管中的水分、及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于固体物料之中 的水分等。
(整理)化工原理—干燥.

第九章干燥本章学习要求1.熟练掌握的内容湿空气的性质及其计算;湿空气的湿度图及其应用;连续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计算。
2.理解的内容湿物料中水分的存在形态及其;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干燥器的热效率;各种干燥方法的特点;对干燥器的基本要求。
3.了解的内容常用干燥器的主要结构特点与性能;干燥器的选用。
* * * * * * * * * * * *§9.1 概述干燥是利用热能除去固体物料中湿分(水分或其它液体)的单元操作。
在化工、食品、制药、纺织、采矿、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常常需要将湿固体物料中的湿分除去,以便于运输、贮藏或达到生产规定的含湿率要求。
例如,聚氯乙烯的含水量须低于0.2%,否则在以后的成形加工中会产生气泡,影响塑料制品的品质;药品的含水量太高会影响保质期等。
因为干燥是利用热能去湿的操作,能量消耗较多,所以工业生产中湿物料一般都采用先沉降、过滤或离心分离等机械方法去湿,然后再用干燥法去湿而制得合格的产品。
一、固体物料的去湿方法除湿的方法很多,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有:1.机械分离法。
即通过压榨、过滤和离心分离等方法去湿。
耗能较少、较为经济,但除湿不完全。
2.吸附脱水法。
即用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硅胶)等吸去湿物料中所含的水分,该方法只能除去少量水分,适用于实验室使用。
3.干燥法。
即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湿分气化而去湿的方法。
该方法能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除湿彻底。
干燥法耗能较大,工业上往往将机械分离法与干燥法联合起来除湿,即先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湿物料中的大部分湿分,然后再利用干燥方法继续除湿而制得湿分符合规定的产品。
干燥法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如原料的干燥、中间产品的去湿及产品的去湿等。
二、干燥操作方法的分类1、按操作压强分为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
真空干燥主要用于处理热敏性、易氧化或要求产品中湿分含量很低的场合。
2、按操作方式分为连续操作和间歇操作。
夏清《化工原理》(第2版)(下册)章节题库-第10章 干 燥【圣才出品】

章节题库第10章干燥一、选择题1.对于一定干球温度的空气,当其湿度越大,湿球温度就()。
A.越低B.越高C.不变D.不确定【答案】B【解析】湿球温度可反映空气的状态,空气湿度越高,湿球温度越接近干球温度。
2.对于恒速干燥阶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干燥速度与物料种类有关B.干燥速度与气体的流向有关C.干燥速度与气体的流速有关D.干燥速度与气体的性质有关【答案】A【解析】恒速干燥阶段主要除去的是非结合水,干燥速率主要取决于空气的状态,与物料自身结构关系不大。
3.对流干燥过程,恒速干燥阶段,液体的蒸发速率与()有关;降速干燥阶段,液体的蒸发速率与()有关。
A.被干燥固体性质B.干燥介质的流量C.干燥介质的流量、性质D.都有关【答案】CA【解析】恒速干燥阶段与空气的流动状况有关,与物料自身结构关系不大(表面汽化控制阶段);而降速干燥阶段蒸发速率与物料自身的特性有关(物料内部扩散控制阶段)。
4.用相对湿度100%的空气干燥湿物料,干燥推动力为(),此时干球t、湿球和露点温度的关系为();若将此空气预热后,干燥推动力为(),此时干球t、湿球和露点温度的关系为()。
A.0B.>0C.D.【答案】ADBC【解析】相对湿度为100%,干燥过程无推动力。
预热后,相对湿度减小,w d t t t >>,推动力大于零。
5.在恒速干燥阶段中,在给定的空气条件下,对干燥速率正确的判断是:A.干燥速率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B.干燥速率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极小的差异C.各种不同物料的干燥速率实质上是相同的D.不一定【答案】B【解析】恒速干燥阶段,速率主要取决于空气状态,与物料自身结构关系不大。
二、填空题在总压为101.33kPa下,将饱和空气的温度从t1降至t2,则该空气的下列状态参数变化的趋势是:相对湿度φ,湿度H,露点t4。
【答案】不变降低降低【解析】因为是饱和空气,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不变,但由于有冷凝水出现导致湿度减小,露点随湿度的降低而降低。
化工原理下册 干燥-3

W ( I 2 I1 ) Wc W1 QD q H 2 H1
(Wc w1 QD ) :外界补充的热量及湿物料中被汽化水分
带入的热量;补充热
q :热损失及湿物料在干燥室获得的热量。损失热
即:△=补充热﹣损失热
2018/9/10
1)等焓过程:
I 2 I1
Gw
rw
(t t w )
rw
(t t w )
2018/9/10
影响恒速干燥的因素
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晴天比雨天干得快 有风比无风干得快
t (t t w )
H ( H w H )
U C (U )
u , k H
2018/9/10
UC的来源:
2018/9/10
二、固体物料的干燥机理
当湿物料(其含水量大于平衡含水量)与干燥介质 (热空气)接触,其表面水分汽化,形成表面与内部的湿 度差,水分由内部向表面扩散。在干燥的不同时期,其控 制机理不同:
1.表面汽化控制:表面汽化速率内部扩散速率
内部水分能迅速到达表面,物料表面足够湿润,其表面温 度可取tW,干燥速率受表面汽化速率控制,此类干燥操作
令
Qp L(I1 I 0 )
Q QD L( I 2 I 0 ) q Wc w1 QD
L( I 2 I1 ) Wcw1 QD q
L( I 2 I1 ) W ( I 2 I1 )
H 2 H1
W ( I 2 I1 ) 则有: Wc w1 QD q H 2 H1
X ,U
C点:临界点 XC:临界含水量 E点:平衡点 X*:平衡水分
化工原理下干燥习题1

(1)蒸发水分量qmW(kg/h),干空气消耗量qmL(kg 干空气/h)及进预热器前的空气流量(m3/s)
(2)预热器加入的热量(kw)(预热器热损失忽略)
附:湿比容、湿比热及焓的计算式:
H
(0.7731.244H )
273 t 273
m3/kg干空气
CH (1.01 1.88H )kJ/kg干空气 K
I (1.01 1.88H )t 2490 H kJ / kg干空气
解: ① 水分蒸发量
qmW qmC ( X1 X 2 )
G2 qmC (1 X 2 )
2 H1
kg/s
关于H2, 按理想干燥过程计算, 则有:
I I
1
2
(1.01 1.88H1)t1 2490 H1 (1.01 1.88H2 )t2 2490 H2
用一常压气流干燥器干燥某种物料,要求其干基含水
量从X1=0.15kg水/kg绝干物料降到X2=0.01 kg水/kg绝 干物料,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1000kg/h(以干燥产品
计);空气进入预热器的温度为 t0=15C ,湿含量为 H0=0.0073kg水/kg干空气,经预热器升温到t1=90C, 空气出干燥器温度为t2=50C,假定按理想干燥过程计
③ 进预热器前的空气流量(m3/s)
qV qmL vH m3湿空气/h
④ 预热器加入的热量(kw)
P qmL (I1 I o ) qmL (1.011.88H0 )(t1 t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PS↑→φ↓,但H不变 (在没达到饱和之前无水凝出) 所以空气预热可提高载湿能力.
计算: 空气向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湿纱布中水向空气的传质速率为 :
因湿球温度处的热量达平衡状态: 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 等于水分汽化所需的热量,即:
而当
P=101.33 kPa t≥100℃时 Ps≥P φ= Pw/P ,Pw= φP ∴ H = 0.622 Pw/(P-Pw) = 0.622 φ/(1-φ)
此时φ只取决于 与温度无关,
H,
此时φ值均等于t=100℃时
的φ值,所以t>100℃后
的φ线⊥向上,与H线平行。
∵ 30℃时,PS = 4.25 kpa ∴ HS = 0.622 pS /(P - pS) = 0.622×4.25 /(101.33-4.25) = 0.0272 kg/kg φ = pw /pS = 2.33 / 4.25 = 0.548
(2)50℃时,PS = 12.33 kpa H不变 φ= pw /pS = 2.33 / 12.33 = 0.189 Q = IH50℃ - IH30℃ =[( 1.01+1.88H ) t50+ r0H ] - [(1.01+1.88H) t30+ r0H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湿空气在温度308K和总压 1.52Mpa 下,已知其湿度H为 0.0023Kg水/Kg绝干空气, 则其比容υH应为多少? 解: υH = (0.772+1.244H) ×(T/273)(1.013×105/P)
=(0.772+1.244×0.0023) ×(308/273)(1.013/15.2) = 0.0583(m3湿气/Kg绝干空气)
只要有非结合水存在,物料中 水的平衡蒸汽压Pe不变, 总等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s, (因为此时物料中含的水相当 于纯水),非结合水除完,平 衡蒸汽压Pe下降。 测此曲线可知非结合水含量
用φ代替Pe, 平衡曲线随温度变化较小。 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困难, 可利用平衡关系外推得到。 不同物料平衡曲线不同
=(1.01+1.88H )(50-30) = 20.74 KJ
2、在101.33 kpa 压力下,测得 湿空气的露点为20 ℃, 求此空气的湿度。 解:20 ℃下,PS=2.34 kpa ∴HS = 0.622 pS /(P - pS) = 0.622×2.34 /(101.33-2.34) = 0.0147 kg/kg 此时空气湿度 H = HS
第十四章
固 体干燥
干燥是生活中
最常见的单元操作
如:洗衣服(脱水→凉晒)
工厂中颗粒物料的凉晒、 木材干燥等
气流干燥输送机
微波干燥杀菌设备
物料的去湿方法分类: 1、机械去湿: 离心过滤(去除大量水)
2、吸附去湿: 干燥器中硅胶(去少量水)
3、热能去湿: 对流(本章讲,常用) 辐射(红外等) 介电(微波炉)
Pw随H变,读右端纵标。
湿空气性质课小结 一、湿空气性质:9个 H = 0.622 Pw/(P-Pw) =0.622φPs(P- φPs) HS = 0.622 Ps(P- Ps)
φ= Pw/PS ( PS≤P ) = Pw/P ( PS>P ) CH = Cg+ CvH=1.01+1.88H υH=(0.773+1.244H) T /273 I=(1.01+1.88H)t+2500H t、tw、tas、td
1、已知: P = 101.33 kpa t = 30℃ ,pw= 2.33 kpa 求: (1)H,HS,φ (2)将此湿空气加热到50℃, 其湿度、相对湿度为多少? 1kg干空气需加入热量多少?
解:(1)30℃时, H = 0.622 pw /(P - pw ) =0.622×2.33 /(101.33-2.33) = 0.0146 kg/kg
在一定t下,由实验测定的某物 料平衡曲线,将该平衡曲线延 长,与φ=100%相交,交点以下 为该物料的结合水,其蒸汽压 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 压。交点以上为非结合水,其蒸 汽压等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根据物料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 其中所含水分能否用对流干燥 方法除去来划分,可分为: 平衡水分 自由水分 平衡水是指定空气状态下的干 燥极限,推动力:Pe-Pw
如:已知Pw或H及t确定状
态点,沿等H线向下与 t=100℃相交确定φ值。 例: H=0.032,t=120℃ 求:φ 解:按上面步骤得φ=5%
φ<100%为不饱和区
(对干燥有意义)
φ>100%为过饱和区 (此时湿空气呈雾状,是
干燥应避免的)
5、水蒸气分压线:
一、表面汽化控制 如纸、皮革等,其内部水能迅 速地达到物料表面,因此为表 面汽化控制。 只要物料表面潮湿,其温度为 空气的湿球温度。此类干燥操 作,完全由周围干燥介质的情 况而定。
二、内部扩散控制 如木材、陶土等,表面干燥后 内部水不能及时扩散到表面, 因此蒸发表面向内移动。 这种情况,必须设法增加内部 扩散速率,或降低表面的汽化 速率。
解:Pw
→H ,沿等湿线向 上交t = 50℃ 为状态点
6、已知:
I ,tw 能否确定状态点? 7、已知:H ,td 能否确定状态点?
t升高, P不变,pw不变,H不变, φ减小,表明湿空气接纳水 汽的能力增强。
第三次课作业
6、
思考题:7、8
为了更清楚的反映各参数间 的关系绘制了湿度图,即: 在P一定时,将湿空气的各个 参数关联起来的图。 两个独立的变量即可在图上 确定一个状态点。 根据目的和使用,可选择不同 坐标,所以湿度图的形式不同。
如:H-T(湿度-温度)图 I-H(焓-湿度)图 I-H图用的多,也较方便
令其与25℃,φ=50%
的空气
接触,
则该物料的:自由含水量
为__Kg水/Kg绝干料,
结合水含量为
___ Kg水/Kg绝干料, 非结合水的含量为__ Kg水/Kg绝干料。
2、
木材与t=25℃,φ=0.6的湿
空气接触,由平衡曲线查得 X*=0.117kg水/kg干若: 木材的含水量为X=0.3, 是什么过程?推动力?
I-H图介绍 此图在1atm的总压下绘制 (P不同,图不同) 纵轴为I,横轴为H,为避免线 条太拥挤,采用了斜角坐标, 即纵、横轴夹角为135° 图上共有5条线
1、等湿线:平行纵轴
(H相同,状态点不同的湿
空气有相同的td) 2、等焓线:平行真正横轴 (I相同,状态点不同的湿 空气有相同的tas或tw)
二、四个温度的关系
tW≈tas(等I冷却→φ=1)
(湿物料表面温度) td (等湿冷却→ φ=1) φ<1,t>tW(tas)>td φ=1, t=tW(tas)= td
三、湿空气性质的求取
计算、查图 1.总压一定,两个独立变量 确定一个状态点→查图 2.利用定义式→计算
例:晒衣服,阴天晒不干 (平衡水含量高)
1.
已知在常压及25℃下水 份在某湿物料与空气之间 的平衡关系为: φ=100%时, x*=0.02 Kg水/Kg绝干料;
φ=50%时,
*=0.008Kg水/Kg绝干料; x
现该物料含水量为 0.25Kg水/Kg绝干料,
提问: 1、空气预热时,其H和φ如何变化? 2、 φ=99.8%时,四个温度的关系? 3、 φ=100%呢? 4、t=50℃,td=30℃能否确定状态点? 5、 t=50℃,tw=35℃能否确定状态点? 6、H=0.02,pw=3 kPa 能否确定状态点?
干燥是湿空气和湿物料之间的传热 传质过程,所以讨论完湿空气的性 质,接下来要讨论湿物料的性质, 即:湿物料中的水是以何种方式与 物料结合的。 根据物料与水分结合状况可将物料 中所含水分为: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
确定状态点: 1、已知:t=60℃,tw=45℃ 求:H,I,φ,td 解:tw=tas=45℃→φ=100% 相 交,沿等焓线I与t=60℃ 相交的交点为状态点, 由此点查所需值
2、已知:
t=100℃
,tas=35℃ 求:H,I,φ,td 解: 同1
3、已知:t=100℃,td=20℃
饱和湿度:
绝对湿度H 只表明含水量的多少, 看不出空气的吸湿能力, 而干燥关心的正是吸湿能力φ。
在一定温度及总压下, 湿空气的水汽分压pw 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 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 用符号φ表示
原因: φ=1时,湿空气饱和,PW=P, 即空气中全是水气, 但此时温度高,PS>P, 如按φ=PW/PS计算,φ<1不合理
第一次课作业 1、2、3、 思考题1、2、3
从对流干燥流程可见:
湿空气既是热的载体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