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

合集下载

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

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

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萤火虫的知识点总结萤火虫是一种常见且神秘的昆虫,以其夜晚发出的独特的闪光现象而闻名。

这篇文章将对萤火虫的生物特征、生命周期、闪光机理以及其生态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一、生物特征1. 外观特征:萤火虫属于硬翅目昆虫,一般体形小巧,长约1-2厘米。

其身体呈椭圆形,有柔软的短毛覆盖,通常呈黑褐色或黄褐色。

萤火虫的头部特征鲜明,有突出的复眼和长长的触角。

2. 翅膀特征:萤火虫具有两对膜质翅膀,呈透明状,且前后翅片不相连。

翅膀上分布着黑色或深褐色的斑点,这些斑点是萤火虫夜间闪光的主要器官之一。

二、生命周期1. 卵期: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卵期一般持续2-4周,萤火虫的卵一般会被母虫产在植物叶片的表面上。

卵通常呈圆形,外表白色。

2. 幼虫期:幼虫期是萤火虫的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持续时间为1-2年。

幼虫期内,萤火虫通过捕食其他昆虫和蜘蛛来获取营养,同时也利用化学物质合成闪光素,以备将来化蛹。

3. 蛹期:幼虫发育成熟后,会进入蛹期。

在这一阶段,萤火虫将在土壤中或其他隐蔽的地方准备蛹室。

在蛹期中,萤火虫的幼虫体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形成昆虫的基本结构。

4. 成虫期:蛹期结束后,幼虫会羽化成为成虫。

成虫的寿命通常较短,只有几周至几个月不等,其目的是繁殖后代。

成虫期内,萤火虫会通过闪光的方式进行求偶,以吸引异性。

三、闪光机理1. 闪光器官:萤火虫的闪光是由其特殊的器官——光器产生的。

萤火虫的腹部内,具有一种叫做光器的组织,其主要由氧化酶、昆虫酶等成分组成。

2. 发光原理:萤火虫的闪光原理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

当萤火虫处于休息状态时,其体内的氧化酶会催化空气中的氧气与体内的活化物质反应,产生能量释放。

同时,萤火虫的光器组织会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可见的光。

3. 闪光节律:萤火虫的闪光存在着一定的节律。

闪光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种类及其环境因素。

有些萤火虫的闪光呈间歇性,如亚洲地区的同步闪光现象,而有些则呈连续性闪光。

萤火虫简介

萤火虫简介

萤火虫简介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

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

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

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

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

头狭小。

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

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

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

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

世界上已知萤火虫有2000多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约54种,各地皆有分布,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

1、生活史萤火虫属于完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一蛹成虫4个阶段,水生萤火虫通常4个月便可以完成1个世代,1年有2个世代。

而陆生萤火虫则1年才能完成1个世代,幼虫从卵孵化到蛹要经过6次蜕皮,蛹历期因种类而不同,最长的可达40多d。

成虫野外寿命一般为3-7d,但也有长达20-30d者。

2、生活习性栖息环境: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个大类,前者占大多数。

陆栖萤火虫幼虫多栖于遮蔽度高,草本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地方,水栖萤火虫每一虫态都有不同的生态栖位;蛹期在水旁边度过。

成虫则以雄虫及雌虫分为水上方开阔水域及水边的植物上,卵产于岸边。

3、活动时间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的时间,由18点至清晨3点、4点都有。

昆虫记萤火虫中的昆虫知识

昆虫记萤火虫中的昆虫知识

昆虫记萤火虫中的昆虫知识
萤火虫,俗称萤火虫、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火虫中俗称的发光昆虫。

已知有2000多种,分属于8个亚科,92个属和亚属。

萤火虫习性及特点:
1.萤火虫喜欢在夜间出来活动。

2.萤火虫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3.萤火虫是以允吸动物的肉为生,萤火虫最喜欢允吸的是蜗牛的肉,萤火虫把蜗牛的肉允吸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空壳在里面。

4.萤火虫对生长环境中的水源质量要求较高。

5.萤火虫雌雄特点:雌性萤火虫没有翅膀。

雄性萤火虫生有翅膀,会飞。

6.萤火虫有六只短短的脚,还有斑斓的色彩,身体栗棕色,胸部呈红色,环形服饰边缘上还点缀着一些红艳的斑点。

7.萤火虫最鲜明特点: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叫尾灯,在夜晚能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黄绿色、绿色等多种颜色的荧光。

8.它们尾部的发光器官初步确定是氧化反应的结果。

萤火虫ppt课件

萤火虫ppt课件

休闲旅游
萤火虫聚集的地区成为人们休闲 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为当地带来
经济效益。
教育价值
萤火虫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帮助 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04
萤火虫的保护
萤火虫面临的威胁
栖息地破坏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 ,萤火虫的栖息地逐渐 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
重破坏。
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排放等 污染源对萤火虫生存环 境造成威胁,影响其繁
萤火虫发光涉及到一种特殊的化学 反应,该反应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 式释放出来。
03
萤火虫的生态价值
萤火虫对环境的贡献
生态平衡
萤火虫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捕食其他小昆虫,控制害 虫的数量,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改良
植物授粉
部分萤火虫成虫能够进行植物授粉, 有助于植物繁殖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
02
萤火虫的光
萤火虫的光的性质
01
02
03
生物光
萤火虫的光是生物发光现 象,不同于物理发光和化 学发光。
冷光
萤火虫的光不产生热量, 是一种冷光。
颜色与亮度
萤火虫的光色主要为黄绿 色,亮度因种类而异,有 的暗淡,有的明亮。
萤火虫发光的原因
通讯
萤火虫发光可以用于求偶 、交配和标识领地等通讯 行为。
样性。
观赏价值
萤火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保护它们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
赏它们的美丽。
科学研究
萤火虫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保护它们有助于科学研究的进
行。
萤火虫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萤 火虫的栖息地,防止栖息地被

萤火虫

萤火虫

3.萤火虫的应用领域
• 萤火虫的研究不仅包含有昆虫生物学方面 的一般知识,而且在萤火虫的发光机理和功 能及其仿生学研究,萤火虫的生态学和生态 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将有广泛的意义。
3. 1 仿生学的应用
• 萤火虫发光的效率非常高,几乎能将化学能 全部转化为可见光,是现代电光源效率的几 倍到几十倍;萤火虫发出来的光虽亮但几乎 没有辐射热量,也不产生磁场,是一种非常理 想的灯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模拟萤 火虫发光的原理创造出了日光灯(荧光灯) 。 另外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根据萤火虫发光原 理和机制,提出了电子转移反应原理它可以 解释腐蚀现象、光合作用等,并导致了激光 器的开发和利用。
• 萤火虫成虫依种类不同,活动的时间也有差 异,白天和夜晚各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 萤火虫幼虫在夜晚出现的时间大抵和成虫 相仿,但它们却可以整夜活动。
1. 2. 3 食性及捕食行为
• 水栖萤火虫的幼虫吃螺类,贝类和水中的小 动物,而陆栖的萤火虫幼虫则以蜗牛、蛞蝓 为食物,有些种类会捕食蚯蚓和昆虫等小动 物。
3. 3 生态学和生态环境的应用
• 萤火虫的幼虫以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 物为主,是这些农作物害虫的重要天敌。通 过种群的恢复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此害虫的 危害。此外,萤火虫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 种,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 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而水质污染、植 被破坏则会严重制约着萤火虫种群的生存 和繁殖。
2 .萤火虫发光机制
• 萤火虫的发光是生物发光的一种。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 萤火虫有专门的发光细胞,在发光细胞中有两类化学物质, 一类被称作荧光素(在萤火虫中的称为萤火虫荧光素 (Firefly luciferin)),另一类被称为荧光素酶。荧光素能在 荧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 ,并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中 产生激发态的氧化荧光素,当氧化荧光素从激发态回到基 态时释放出光子。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几乎全部以光的形式 释放,只有极少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反应效率为95%, 甲虫也因此而不会过热灼伤。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制 造出如此高效的光源。 • 在虫的腹部下部有着很多白色斑块。其实是它的甲壳中对 光透明的部分。在内部有一块白色的膜,可以反射光。所 以在日间这个部位呈现白色。

昆虫记中萤火虫介绍

昆虫记中萤火虫介绍

昆虫记中萤火虫介绍【原创版】目录一、昆虫记中萤火虫的特点二、萤火虫的种类三、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四、萤火虫的发光原理五、萤火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正文昆虫记是一部描绘昆虫生态的文学作品,其中对萤火虫的描述极其生动。

本文将从昆虫记中萤火虫的特点、种类、生活习性、发光原理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昆虫记中萤火虫的特点在昆虫记中,萤火虫被描绘为具有六只短短的脚和斑斓的色彩。

它们的身体通常呈栗棕色,这种独特的色彩和形态使得它们在夜晚能够更好地捕食和避敌。

二、萤火虫的种类萤火虫分为水生、半水生和陆生三大类。

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大多生活在终年有水、水质清澈的山间小水涧或底层为泥浆的水田里,包括黄缘萤、黄胸黑翅萤及条背萤。

半水生萤火虫的幼虫在清澈溪水流过的潮湿驳坎或岩壁上栖息,红翅萤的幼虫是唯一的半水生萤火虫。

陆生萤火虫的幼虫通常栖息在阴凉、地面略微湿、山区的落叶间或小草上,有些则在开阔的草地上生活,包括台湾窗萤、红胸黑翅萤、纹萤、橙萤、拟纹萤、梭德氏脉翅萤等萤火虫。

三、萤火虫的生活习性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

幼虫和成虫均捕蜗牛和小昆虫为食,喜栖于潮湿温暖的草木。

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通过闪烁的光芒进行交流,吸引配偶进行繁殖。

四、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由于其体内含有一种名为萤光素的物质,当萤火虫需要发光时,萤光素与酶结合发生反应,产生光能。

这种发光方式使得萤火虫能够在黑暗中照亮自己,同时也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现象。

五、萤火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萤火虫在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们作为食物链的一环,为许多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另一方面,萤火虫的发光现象也为生态系统增添了独特的美景,成为人们观赏和研究的对象。

《萤火虫》课文原文

《萤火虫》课文原文

《萤火虫》课文原文《萤火虫》是一篇经典的中学语文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教育意义。

以下是关于《萤火虫》课文原文的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介绍课文《萤火虫》是1980年代后期国内中小学高年级的必修课文之一,由著名作家张爱玲所作,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夏淳安及其父母的故事。

文章以萤火虫作为细节和象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亲情、友情、教育等问题的思考,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章。

第二步:全文原文全文原文如下:“晚饭后,她无聊得很,便到后院里,独自望着墙外。

天色愈暗,她圆睁的眼睛更清楚地窥见墙外那昏黄的光,其中时时有奇异的变化。

也许是因为歇着了,她觉得这一切深无所获,便踱回屋里,由一间房间走进另一间房间,慢慢地把房间里所有的萤光都若隐若现地点燃了,然后坐在屋子中央,看着这些光,又想着莫名其妙的事情,过了好一会儿。

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了,突然间醒来,发觉房屋已黑上了。

她还是坐在原处,张大了嘴巴,想喊叫一声。

可是她又变得很冷静,说不出话来。

这个想法冷静得像一坨冰,使她只有睁着眼睛,看着灰色的萤光,逐渐逐渐地熄灭,直到屋子整个黑下来了。

夏淳安等了良久,忽然想到:父母早就睡了,可能已经不但因失去了她的踪迹而苦恼,还以为她已经半夜出门去玩得不知去向呢。

她便蹑手蹑脚地从这边的屋正往那边的屋里走去,这是一个在南京城的老式四合院里的两间有亲戚居住着的独立住宅的后面走廊上,只是转过一弯儿,前面就不是房间了,而是一片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因为有暴风雨的缘故,空地上大概还能看见一些零星的萤火虫。

夏淳安在空地上站了一站,想到这是自己可以挣第一笔钱的地方,便微笑着。

直到后来她的父母都死去,房子也不复存在,她还老是在想,这些萤火虫干嘛不赚钱呢。

这是她回忆过去时,最后一次见到了灯会,看到萤火虫,以及看到自己。

”第三步:文章分析首先,文章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通过对小女孩夏淳安的情感描写和细节刻画,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萤火虫

萤火虫

关于萤火虫的故事
囊萤夜读: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 他酷爱学习。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 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 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 蜡烛。他利用萤火虫光刻苦学习.最后官 拜吏部尚书,成为了一位有大学文的 萤火虫之墓:日本动画片,描写在战争中受害一 对兄妹的故事, 作品出色地再现了由饥饿萌生的各样的爱憎感情和对人的不信 任。再现了那种已看不到的那个 时代的氛围。作品直接对死亡正 面攻击,认真的直视死亡。
萤火虫天生具有浪漫气息,夜空 中一闪一闪的光令人遐想,中国的七 夕情人节恰逢萤火虫出没的时节,漫 山飞舞的萤火虫总是能为七夕的夜晚 增添神秘与浪漫。所以恋人们都钟情 与她,到田间,小树林间,草丛里捕 捉她,并许下美丽的心愿。萤火虫以 爱情的名义祝愿他们,为他们飞舞, 为他们的生境
萤火虫常生活在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我国各地均有, 尤以南部和东南沿海各省居多。都市化及土地开发对萤火虫的 栖地及生态都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久而久之,萤火虫的数量因 而逐渐下降,渐渐消失在来了人们是视线里。 在很久以前,夜幕降临,萤火虫漫天飞舞,点缀在幽暗的 夜空里,更添夜色的光彩。但随著照明设备的发明与人类的开 发,房屋稻田取代了树林与草丛;一盏盏的路灯取代了月色星 光,萤火虫也渐渐地失在我们的四周,它曾是我们的儿时最梦 幻的玩伴,如今想看看它们,可得跋山涉水 ,远赴深山野地, 才能一赌它们的风采。
造成萤火虫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因素: 1.栖地遭到破坏,栖地环境的稳定是萤火虫赖以生存 的根本。人类大量开发土地,改变或破坏原本萤火虫所栖 息的环境,使得萤火虫的族群大大的减少。 2.人工光源带来的冲击,在有光污染的情况下,萤火 虫无法靠发光寻找异性,严重影响萤火虫的繁殖。 3.农药、化学药剂污染 4.水污染 5.生活垃圾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作者由自然现象入手,进而引出
人们对其探求过程(成因、意义、 作用等)的说明。 ●好处:这样写符合人们认识事物 的规律。
请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 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萤火虫
你微小 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亲人
配对题
1、孙敬 2、苏秦 3、车胤 4、孙康 5、匡衡 A、映雪 B、囊萤 C、悬梁 DΒιβλιοθήκη 刺股 E、凿壁偷光了解作者:
•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 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 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 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字的作品。自 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 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 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 写科学小品:同时编写了多种动植物 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 作。
请找出课文结构标志性句子
• “幼年时暑假期间在乡间纳凉时所见 的情景” • “萤火虫是怎样发生的?” • “萤火是从哪里来的?”
划分课文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 (1-3段)描写幼时夏夜在乡间所见到的萤火虫, 以及与萤火虫有关的游戏。 • (4-5段)介绍萤火虫是怎样发生的。 • (6段)介绍萤火的来源和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 (7段)介绍荧光的应用。 • (8-9段)由萤火虫写到对故乡的情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