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全套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全套ppt课件
包括预防、缓解、解决和利用等策略 。
冲突管理的原则
公正、公平、合理和合法。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包括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 格的两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 就动机理论等。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 动的心理过程,包括弗鲁姆的期 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和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01
02
03
04
直线型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形式呈直线垂直领导 ,特点是组织中各种职位是按 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各级行政 领导人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 能,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职能型组织结构
组织内按职能、专业来划分部 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各 职能部门往往只考虑局部利益 ,导致组织整体效率低下。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团 队凝聚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原则
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
冲突管理
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由于某种差异或对立而引起 的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组织内 部的紧张和不和谐。
冲突的来源
包括资源分配、目标不一致、角色和 职责不明确等。
冲突管理的策略
包括信息发送者、信息 接收者、信息内容、信 息传递渠道和反馈等。
有效沟通的原则
明确、简洁、具体、完 整、有逻辑性和情感性

沟通障碍
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 碍、组织结构障碍和心
理障碍等。
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的状态。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个体行为与管理
指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种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商人就会联想到奸诈,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文质彬彬,提起工人,总是以身强体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一听说对方是农民,就就认为是大老粗,土包子等等。
定型效应
从众理论
个体行为与管理
你看到了什么?
个体行为与管理
知觉与行为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感觉
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个体行为与管理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情景特征
知觉者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1
2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性心理特征 是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 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 它表明一个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气质 是人典型的、稳定的、的心理特征, 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
认知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 认知和理解。 基础
情感
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人 不公平
我讨厌我的主管!
我向任何愿意听我诉说的人抱怨我的主管! 我要换工作!
认知、情感、行为密切相关
对主管的消极态度
案例
接近律图1 相似性图2 闭锁性 连续性
适应性 对比性 敏感化 感受性降低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45张)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一、期望理论
• (2)感情调整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 对目标失去了兴趣,同时难度又比原先想 象的要大,此时V值和E值都发生了变化, V→V’,E →E’,M →M’。新的M’如果小于 M,则△M=M’-M等于负值,称之为感情挫 折。 △M=M’-M等于正值,称之为感情增 值。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内容型激励理论:集中研究室什么因 素激起人们的行为?它着重于对激励的原 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需要层次理论是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了心理过程的诸多要素,认定需要 是引发行为的源泉。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 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 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 在的积极因素。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 三、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德佛的 ERG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的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成就需要的高 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美国迪尔在1981年提出了以数学公式 表达的综合激励模式,弥补了期望理论之 不足。 • (一)理论要点 • 综合激励模式: • 工作激励水平=任务内在激励+任务完成 激励+任务结果激励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二)理论特色 • 1.任务内在激励是赫兹伯格所提出的与工作 本身有关的多样化.丰富性.成就.发展.责任 感……员工由工作任务中存在着这些内激因素而 感到欢乐,即乐在其中。 • 2.再以任务完成激励而言,它是努力导致的 第一级结果绩效,不通之处期望理论认为绩效只 是换取报酬的工具,而综合激励理论认为绩效本 身也有效价。 • 3.由报酬产生的外激励力量,它是以完成认 为前提。

第四章 团队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四章  团队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三节 团队过程管理
三、团队领导和决策 (一)团队领导的方式 共享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团队层面的概念,可以由团队成员共同执 行。近期研究明确提出,领导权可以在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之间共享,当 团队成员在某一方面拥有关键知识、技术和能力时,就可以在该方面进行 领导,这种工作模式可以促进领导者与下属成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共同承担 责任,并激发下属成员的主动性。
二、团队效能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二)团队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 一方面,团队绩效比组织绩效更容易将产出与员工的努力联系起来,员工 对团队绩效(而非组织绩效)能直接影响和控制;另一方面,团队绩效评 价及基于团队绩效的薪酬对员工有更强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团队主动提升 绩效。团队的绩效评价不仅有利于提升绩效,也有利于促进组织协调与团 队合作。 团队绩效评价方法相较于个体绩效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差别: 首先是绩效指标的依据,团队绩效主要根据团队的产出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而科层组织主要根据个体的工作投入进行评价; 其次是绩效导向,团队要对明确的市场绩效负责,而科层组织的团队主要 以任务为导向评价绩效; 最后是绩效衡量,团队主要通过市场确认绩效,更容易观察与衡量,而科 层组织主要通过管理者评价团队的绩效,不能准确反映团队的贡献。
团队的网络化是指以自主经营的团队作为网络组织的节点,实 现团队间的联系。团队网络化运营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方面:一 是团队间的网络连接,包括组织内团队间的联系和组织内团队 与组织外团队间的联系;二是以团队为基本经营单元形成的网 络组织形成一个资源整合平台,为各团队提供资源、信息、机 制和文化等支持,促进战略协同与整合。
人们缺少足够的信任,各自为政 缺少合作和团队的训练 一般群体 个人化领导 个人权威 技术的随机性
团队 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 团队有共同责任,成员为共同责任负责 团队任务是组织目标的一部分 明显的文化特征和成员身份,较明显的边界特征 每个人都能公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人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第六章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六章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2)事业部制结构设计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企业管理专家小斯隆在担任美国通用汽车 公司副总经理时,研究设计出了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人称“斯隆模型”。 主张分权的事业部制,其基本管理原则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
6.2.5 组织结构设计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示意图
6.2.5 组织结构设计
3)矩阵型组织结构设计 这种矩阵型结构是一种组织类型叠加在另一种类型的组织结构之上, 从而构成了对员工个人的两套指挥系统,它特别适用于各类技术人员密 集的大规模的特殊工程项目,有利于把组织的各项活动分隔成在人才与 资源分配上彼此竞争的项目。绩效方面均能获得较好的平衡。尽管矩阵 组织头绪繁多、运行复杂,在领导关系上具有双重性,往往会发生一些 矛盾,但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相当流行
6.2 组织设计 6.2.1组织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 力和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6.2.1组织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它具体应包括以下要点: (1)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在一定组织中建立最有效相互关系的一种合理化的、 有意识的过程。 (2)这个过程既包括对组织外部要素的协调,又包括对组织内部要素的协调。 (3)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结构。 (4)组织结构的内容包括工作职务的专门化、部门的划分,以及直线指挥系 统与职能参谋系统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组合;建立职权、指挥系统、 控制幅度和集权分权等人与人相互影响的机制;开发最有效的协商手段等。
6.2.3 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
1)组织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部门化
2)职权与责任 ⑴职权 在传统的观念中,一个合法的中心职权能赋予某个上级以指挥别人的权利, 并使下级人员有服从其上级命令的义务。职权就是以其正式职位和对奖惩的 控制为基础的、要求下级服从的权利,它是非人化的。 ⑵责任 责任是一个下属人员执行其职责和按照既定政策行使职权的义务,它与职权、 职责相联系。

OrganizationalBehavior组织行为学 ppt课件

OrganizationalBehavior组织行为学 ppt课件
动作 与 角 色
10
What Do Managers Do ?
2020/12/27
11
管理者的工作和角色
管理的功能观
管理的角色观
1. 计划 2. 组织 3. 领导 4. 控制
2020/12/27
• 人际角色
➢ 头面人物 ➢ 领导者 ➢ 联络者
• 决策者
➢ 创业者 ➢ 混乱处理者 ➢ 资源分配者
➢ 谈判者
• 信息传递角色
➢ 传播者
➢ 发言人
技能观 1. 技术技能 2. 人际技能 3. 概念技能
12
Managerial Activities
传统 的管理
社会交往
传统 的管理
13%
沟通
11% 19%
48%
28%
11%
26% 44%
社会交往
人力资源管理
202S0/u12c/2c7essful managers
2.
个体水平变量
2. Group-level variables
群体水平变量
3. Organization-level variables
组织水平变量 缺勤率
2020/12/27
The dependent
1. 生产率 2. Turnover 流动率 3. Absenteeism
4. Job satisfaction 22
7
第一章 绪论
2020/12/27
8
Learning Objectives 学习目标
➢ 了解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框架
➢ 确认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 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C
Çé Ð÷¼¤¶¯
E
Ç« Ðé ˳ ´Ó
F
ÑÏ Ëà Éó É÷
G
ȨÒË · ó ÑÜ
H
ηËõ ÍË ÇÓ
I
Àí ÖÇ × Å ÖØ ʵ ¼Ê
L
ÐÅ Àµ Ëæ ºÍ
M
ÏÖ Êµ ¡¢ ºÏ ºõ ³É ¹æ
N
̹ ° ×Ö±ÂÊ ¡¢ Ìì Õæ
O
²°Ïê ³Á × Å ¡¢ ÓÐ × Ô ÐÅ ÐÄ
20
对大五个性的主要研究结论
责任意识与个体工作绩效相关性最高(Barrick & Mount, 1991; Mount & Barrick, 1995) 就服务业而言,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对工作绩效的 预测效度为0.50( McDaniel,1994)
21
个性与职业生涯
职业倾向(career orientation) 霍兰德(John Holland)认为,个性是个人进 行职业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跨学科性 系统性 科学性 应用性
8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 人群关系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9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模型
人的输出
(生产率、缺勤、流动、满意度、组 织承诺等)
组织层面
群体层面
人的输入
个体层面
10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新挑战
知识与知识型员工管理 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智力资本管理 组织创新与创新行为管理 网络组织及其员工管理 全球化与跨文化管理
7
× Ô ÓÉ ¡¢ Åú ÆÀ ¼¤½ø
5
× Ô Ö÷¡¢ µ±»ú Á¢ ¶Ï
4
Öª ¼º Öª ± Ë ¡¢ × Ô ÂÉ ½÷ÑÏ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课件
缓解策略
在冲突发生时,采取妥协、折中或调解的方式缓 解冲突,减少冲突的负面影响。
解决策略
在冲突无法缓解的情况下,采取正式的解决方式, 如协商、仲裁或法律手段解决冲突。
05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内容型激励理论
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动机, 强调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 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模式
计划式变革
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来实现有组织的 变革。
自发式变革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压力而自然引发的 变革。
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组织发展 的必然趋势。
灵活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将更加灵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 境。
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2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
机械式组织结构
01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层级分明,决策权集中于高层管理者。
有机式组织结构
02
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组织层级较少,决策权下放给基层管理
者。
混合式组织结构
03
结合机械式和有机式组织结构的优点,既有明确的分工和层级,
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目录
• 组织行为学概述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 • 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 • 组织激励与员工发展 • 组织变革与发展趋势
01
组织行为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特点
组织行为学具有跨学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关注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 1.20世纪30年代 ❖ 2.20世纪60年代 ❖ 3.20世纪80年代
6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
其相关学科关系
❖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和行为规律理论模式
❖ (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200907简答)
❖ (二)影响组织中的人和行为的因素
❖ (三)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
❖ 一、组织的概念 ❖ (一)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 (二)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 (三)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 (四)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 (五)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
第十七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第十八章 组织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 ❖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
关系
2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1
❖ 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 二、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 三、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 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 五、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 六、对未来的预见性
9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
❖ 一、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 ❖ (一)观察和实验 ❖ (二)分析和评价 ❖ (三)预测和推断 ❖ (四)检查和验证 ❖ 第一、二步,首先是观察、分析与评价这位新职员的行为 ❖ 第三步预测推论 ❖ 第四步检验 ❖ 二、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 1.确定研究课题 ❖ 2.研究理论和模式 ❖ 3.形成假设 ❖ 4.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 ❖ 5.实地观察和实验 ❖ 6.说明研究结果
❖ 二、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 (一)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
❖ (二)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
❖ (三)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
❖ 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
❖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 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 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和性格
❖ 三、心理测验法
❖ 四、调查法(201004多选)
❖ (一)面谈法(200907名词)
❖ (二)电话调查法
❖ (三)问卷调查法(200807名词)
❖ (1)选择法;(2)是否法;(3)计分法;(4)等级排列法;
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 (六)组织是物的系统、人 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 二、行为的概念 ❖ 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201104名词) ❖ 36.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具体涵义。(200807简答)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范围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的
25 231 00152 组织行为学4加考
2000年版 主编/孙彤
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 个体行为与管理
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管理;
第四章 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
第五章 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和管理
第三编 群体行与与管理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 第七章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 (四)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
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 (五)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
理者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 (六)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
❖ 组织的亚文化(200804名词)
❖ (四)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与组织行为学
7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 ❖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
8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
❖ 26.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包括 (200904多选)
3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2
❖ 四、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 ❖ (一)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
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 (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 (三)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
10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一、案例研究法(200904名词)
❖ 二、观察法(201104名词)
❖ 第一种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 参与观察法两类、(参与观察法201207名词)
❖ 第二种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两类
第八章 群体的人际关系;
第九章 群体间互动行为;
第四编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第十一章 领导理论;
第十二章 领导的决策行为;
第五篇 激励理论与应用
第十三章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第十四章 激励理研究;
第十五章 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
第六篇 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
第十六章 组织结构;
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4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
❖ 26.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学科性质有( 200907多选) ❖ 一、边缘性 ❖ (1)多学科相交叉性。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
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上所组合而成的新学科 ❖ (2)所谓交叉性学科是包括多学科相交叉性与多层次相交切性 ❖ (3)多层次相交切性 ❖ (4)个体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 (5)群体是第二层次 ❖ (6)组织是第三层次 ❖ (7)外部环境是第四层次 ❖ 二、两重性 ❖ (1)首先是多学科性决定的 ❖ (2)其次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 (3)再次次是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的 ❖ 三、应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