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三语文大联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阳市高三语文大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二上·潮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为文玩。
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
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 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而‘玩’字既可作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
故而‘文玩’不同于_____________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____________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
”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文玩”之“文”,___________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
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B . 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也称文房杂器,又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C . 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为文玩。
D . 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 . 名词安贫乐道陶冶包含
B . 形容词声色犬马锻炼蕴涵
C . 名词声色犬马陶冶蕴涵
D . 形容词安贫乐道锻炼包含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
B . 都被赋予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均饱含着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
C . 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
D . 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下·云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从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
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德普勒的发现。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各项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B . 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C . 在没有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人们也可以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D . 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必须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来解释。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B . 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C . 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家靠榨取雇佣工人剩余价值获取利润的规律。
D .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 . “空白”一词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C . “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D . 作者从马克思的观点中总结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 (12分)(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斫琴心语
田金发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自力正直,巍巍德荣。
”
吟诵着久远的诗句,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跨过一条淡淡的小溪,那一排岩石后面,就是父亲种的两棵梧桐。
青绿色的树皮光润洁净,细直的树干像挺拔的腰杆。
春天,满树紫花,恍若云霞;夏天,浓荫蔽日,凉风飒飒;秋天,风吹叶落,满地金黄;冬天,墨枝披雪,遒劲沧桑。
“一棵是我师傅的,一棵是你的。
”
“你的呢?”
“我是这片石头,守着你们。
”
说话的是父亲,问话的是我。
父亲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家里穷,十几岁不得不出门学艺。
从没听说过古琴,到对古琴如数家珍。
从第一次选料做琴,到成为小有名气的斫琴师,父亲整整用了二十年。
靠着斫琴以及古筝等其他乐器的制作,父亲吃饱了饭,有了积蓄,成了家。
十五岁那年暑假,父亲让我学习斫琴。
一开始,父亲不让我动手,也不教也不讲,只是不住地使唤我搬木坯,打扫刨花和锯末,气得我一直嘟囔:不干了!可是想想父亲一台学习机的许诺,又把所有的气恼压回去。
一周后,父亲带我回老家。
我第一次见到这两棵梧桐树。
父亲取出古琴,对着大树弹起来。
曲罢父亲问我听出了什么?我摇摇头,父亲点点头。
“学贵乎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父亲看着梧桐树继续说:“那年我刚学艺,师傅外出。
附近邻居过来借刨花引火,我随手拿了块旧木头塞给他。
没想到竟然犯了大错。
”
“为啥?”我问。
“那块木料,是师傅的师傅留给他最珍贵的念想啊!”
父亲闭着眼睛,满脸泪水。
停了好久,才继续说道:“那块木料,师傅保存了很多年,每天看一眼,琢磨如何下手,做一张最好的古琴。
没想到我却有眼不识金镶玉,把它当柴火烧了。
”
“那后来呢?”我担心地问。
“我师傅气得整整病了一个月。
我生怕师傅把我赶走。
谁知他再也没提此事。
”
我长长地替父亲叹了口气。
父亲看我一眼继续说:“直到好多年后我准备出师才对我说:丢了木头事儿小,丢了心人就毁了。
记住:万物不可轻侮。
做琴如此,做人亦如此。
”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
话也就随风而逝。
随后的日子里,我上学、工作、结婚、生子。
本想着幸福的人生就这样走下去,谁知工作单位经营不善解散了。
经历了一系列生存挫折后,我又找到父亲开始学斫琴,不为别的,仅是为了养家糊口。
父亲对我更严格了。
“有的材料要先在水里泡半年,定型需要一到两年。
”
“灰胎要刮五六层,每一层胎刮完以后都要等干透之后才能打磨找平上漆。
”
“斫琴要刀到手到,心到眼到。
”
……
父亲一遍遍地说,我一遍遍地改。
我慢慢发现自己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斫琴,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斫琴,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因为对古琴有了更深的理解,听着父亲的话也感觉格外有道理。
父亲见我听话,反而唠叨少了。
那次我见完客户回来,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出图纸拿给父亲过目。
当时他正在吃饭,见我拿来图纸立刻停下给我指点。
这个怎么铲,那个怎么刨,连比划带说,唯恐不详细。
母亲端过来午饭,他赶紧递给我一碗。
我让他先吃再讲,他说我讲完再吃。
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想起第一次学琴时父亲对我的吆喝,再到如今平易近人,我突然笑了。
有一年,我独自回了趟老家。
两棵梧桐树越发粗壮,像两个巨人,笑看云淡风轻。
三天后,我伐下了其中一棵,带回作坊。
第一斧子下去梧桐发出的声音,仿佛惊动了什么似的。
我有强烈的预感,父亲的意愿成了!
板材晾了一年后,我开始斫琴。
此后又两年,我独自待在一个山脚下的作坊里,用这棵梧桐剖成的十张板子做面板做了十种琴。
挖槽腹、用梓木斫底板、披漆胎、罩面漆……两年时间,除了春天的风、冬天的雪,除了夏天的泉流和秋天的大雁,没人知道我在这里。
我自己坐在石头上,于夕阳余晖中看挂在墙上的尚未完工的琴坯。
没人跟我说话,但我能真切地听到万物说话的声音,每一声都真实而纯正。
父亲五十六岁生日那天,我把他带到琴房。
十张琴一字排列,整整齐齐。
父亲看了看琴,又看了看我,随手拿起一张弹起来。
琴声淡淡,朴实清新。
恍惚中我似乎听到斧凿丁丁,桨声欸乃,而青树绿荫里,一位老者正曲罢收琴,问小子曰:“薄木丝弦,其音何谐?”小子曰:“琴为心声,人琴合一。
”
(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09月03日)
(1)父亲种下两棵树,为什么要一棵给师傅,一棵给儿子?。
(2)文中“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
话也就随风而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标题为“斫琴心语”,根据文本,概括“心语”的具体内容。
(4)请结合文本,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4. (9分) (2018高一下·长沙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
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中国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规模预测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
为79.9%。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
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
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
”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
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
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 O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
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
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
”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中国智能移动设备正越来越普及化。
B . 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了160亿元,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达到了7.2亿人。
C . 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高,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上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
D . 我国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居高不下,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呈逐渐拉开距离之势。
B . 逛街或吃饭时,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这都说明了手机已完全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C . 无论是在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还是美食书店里人们边享受美食边领略阅读之美,这都是实体书店为了吸引顾客的创新之举。
D . 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是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E . 孙慧阳认为,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才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才能使传统阅读得以回归。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三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
生而失父,与祖母居。
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大散财货,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
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
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
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
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北方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
肃径迎之,劝备与权并力。
备甚欢悦。
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九》,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
去也/
B .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C .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D . 会祖母亡还葬东城/葬毕还曲阿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侨、札之分: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
后以此比喻朋友之交。
B . 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这里孙权说的是父亲离世,自己也就成了孤儿。
C . 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
《孟子》中就有齐宣王问询“齐桓晋文之事”,由此可见他也想要建功立业,称霸天下。
D . 吊:吊丧的意思,鲁肃要去悼念死去的刘表,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以借机行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肃为人不吝惜财物,愿以财物助人。
不只是得到乡里之人的赞誉,也得到身为居巢长的周瑜的认可。
B . 鲁肃在选择自己的出路时很有理性。
虽然袁术给了自己东城长一职,但认为袁术不会有大发展,所以带人向南投靠周瑜。
C . 鲁肃才华与众不同。
孙权与他初次相谈,就发现鲁肃对天下形势的客观分析与众不同,后来曹操有欲东之问,孙权更深感鲁肃的不可替代。
D . 鲁肃一心要帮助刘备。
因为刘备堪称天下的英雄,且拥有十分有利的荆州,所以他说服了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
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 . 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C . 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 . 全诗以豪景抒悲情。
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忠县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2019·广东模拟) 下面是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当,请分别作出修改说明。
尊敬的刘教授:
您好!
获悉下周日晚上19点,2008届同学将在学院礼堂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80寿辰,学生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祝福,并寄学生近期创作的一幅墨宝给先生,恳请先生雅正。
恭祝
安康
2019年6月7日
学生:张三
9. (5分)(2019·陕西模拟) 下面是某中学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提出的目标图,其中画圈的是最先需要培养的素质。
请就其中社会参与方面的要求写一段文字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三下·哈尔滨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5月份,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将“滴滴出行”推上风口浪尖,众多网约车司机骚扰乘客的事件也浮出水面。
网约车司机骚扰、威胁、殴打乘客,故意泄露乘客信息或以其他方式侵犯乘客隐私等各种新闻时有曝出。
很多人都有寒风中叫不到车、出租车师傳拒载、打到黑车的经历,而网约车的出现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网约车价格透明、叫车时间自由可控等等,让乘客享受到了便利。
同时,这种形式也增加了网约车司机的收入。
网约车在诞生之初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冠上“不合法”的标签,受到出租车司机排斥。
直到2016年7月,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