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试题三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试题三1、配伍题属于致幻剂的是()属于兴奋剂的是()“冰毒”是指()属于阿片类的药物是()A.麦角酸二乙酰胺B.安定C.尼古丁D.哌替啶E.甲基苯丙胺(江南博哥)正确答案:A,E,E,D2、单选患者男性,22岁,诉全身骨骼、肌肉疼痛伴恶心1天前来就诊。
病人表现烦躁不安,体查见心率加快、流涕流泪、震颤、鸡皮疙瘩、瞳孔扩大,病人乞求医生注射哌替啶止痛。
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A.心理社会应激史B.药物滥用史C.家族史D.生长发育史E.有无脑外伤病史正确答案:B3、单选?一24岁女性,入院7小时后急起出现头痛、呕吐、腹泻、流泪、流涕、打哈欠、坐立不安,自称全身骨头痛。
对该患者如果予以盐酸吗啡10mg静注后,病人所有症状很快缓解甚至消失,则可基本确诊该患者有()A.阿片类物质依赖B.酒精依赖C.苯二氮ꯟ类依赖D.可卡因依赖E.苯丙胺依赖正确答案:A4、多选纳洛酮和纳曲酮是()A.阿片受体拮抗剂B.阿片受体的激动剂C.可用于解除阿片类中毒D.可用于解除早期的戒断症状E.具有一定的预防复发的作用,但主要取决于病人的合作性正确答案:A, C, E5、名词解释戒断综合症正确答案: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症候群,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物质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6、填空题酒精依赖者可发生Korsakoff综合征,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征。
正确答案: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7、判断题阿片类物质急性期的脱毒治疗中使用美沙酮和丁丙诺啡等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只减不加,先慢后快、限时减完。
()正确答案:错8、单选关于Wernicke脑病说法哪项不对()A.是由于维生素B缺乏所致B.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C.一部分病人转为Korsakoff综合征,成为不可逆的疾病D.往往伴有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E.大量补充维生素B可使眼球的症状和记忆障碍很快消失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Wem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一部分病人转为Korsakoff综合征,成为不可逆的疾病,大量补充维生素B可使眼球的症状很快消失,但记忆障碍的恢复较为困难。
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概述

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概述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是指与化学物质(如成瘾性物质)无关的一种成瘾形式,特点为反复出现的、具有强迫性质的冲动行为,尽管成瘾者深知此类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但仍然执意坚持,从而对躯体、心理健康甚至社会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成瘾行为包括赌博障碍(gamblingdisorder)、游戏障碍(gamingdisorder)。
自20世纪70~80 年代起,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家观察到,某些外界的刺激行为也会引发一些与成瘾核心症状类似的行为,表现为反复出现、具有强迫性质的冲动行为,学者们开始重新考虑成瘾的内涵,并提出“非药物成瘾(non-drug addictions)”“非物质相关性成瘾(non-substance-relatedaddictions)”“行为成瘾(behavioraladdictions)”或“成瘾行为所致障碍(disordersduetoaddictivebehaviours)”等术语来指代这些由环境线索诱发产生的类似物质使用所致障碍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如不可控制的赌博、进行网络游戏等。
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于1980年出版的DSM-Ⅲ提出“病理性赌博”的概念,将其归类于“冲动控制障碍”,后由于“病理性赌博”一词带有贬义色彩,在DSM-5中将其改为“赌博障碍”,并剔除了其中关于违法犯罪的条目(如曾有过伪造、诈骗、盗窃、挪用资金赌博等违法行为),归类于“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该诊断体系关于“网络游戏障碍”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因此,在DSM-5 中将其作为一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临床现象放在附录中。
ICD-10中只纳入了“病理性赌博”,归类于“冲动控制障碍”,并未纳入“游戏障碍”。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成瘾行为在神经生物学机制、共病、临床表现、自然病程等方面与物质使用所致障碍有着相似的特征,常表现出某种类似的问题性行为模式,如控制能力受损、社会功能损害、冒险行为等。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为第3版,其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经症、复发作躁狂症、同性恋等。
CCMD系统的分类原则为兼顾症状学分类和病因病理学分类,分类与诊断应继续向病因病理诊断的方向努力,有条件按病因病理分类者应按此分类,例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病类目前主要用症状学分类。
CCMD-3主要分类如下: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CCMD-3根据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对某些精神障碍暂不纳入,如ICD-10的F52.7性欲亢进、F64.2童年性身份障碍、F66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的某些亚型、F68.0出于心理原因渲染躯体症状、F93.3同胞竞争障碍等。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二)戒断反应 1、单纯性戒断反应 2、震颤谵妄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近记忆缺损、 遗忘、虚构和错构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2、酒精性妄想症 3、人格改变
四、治疗
(一)戒酒 (二)对症治疗 (三)支持疗法 (四)心理治疗 (五)预防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 临床上主要有两大类: • 巴比妥类(barbiturates) • 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 大麻吸食者往往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 • 大麻的药理作用: • 开始:陶醉状态,欣快、人格解体和视 觉敏锐 • 然后:全身松弛,可有时间和空间知觉 的歪曲
• 大麻中毒时的表现:
• 大麻中毒时有两个生理特征:脉搏加快 和结膜变红。 • 血压可能降低、也可能出现肌无力、震 颤等。 • 可导致一些精神和躯体症状。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 质所致 精神障碍
目的要求
• 1.掌握药物依赖、耐药性、精神依赖、躯体 依赖的概念; • 2.熟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抗焦虑药物与吗 啡类依赖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原则; • 3.了解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表 现。
第一节
概述
• 一、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 • 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 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 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 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二)非成瘾药物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 1、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 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有此引 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 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 变等。 • 2、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 3、病程标准:除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障碍之 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 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 4、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 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DSM-5

做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 也可用于定期随访 , 为监 测 患者病 情 变化提 供 定量 信 息 。 D S M一 5不 要求 像 D S M —I V一样 列 出 5轴 诊 断 , 而将 轴 I 、 I I 、 I I I 合并 , 轴I V仍采用 I C D一 1 0的方法 , 轴 V使用 WH O D A S 。 由此看来 , D S M一 5 要求列 出精神障碍名称、 障碍严
泛关注 , 是国际公认 并被很多 国家接受的精神疾 病 分类 和 临床 诊 断标 准 。 自 D S M —I V颁 布 后 , 美 国 精
神 病协 会 ( A m e i r c a n P s y c h i a t i r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 A P A) 就 开 始收集 、 整理并启动 D S M一 5( T h e 5 t h r e v i s i o n o f
重 程度 以及对 产 生影 响 的心 理 社 会 因 素 , 那 么对 精
如下三部分及 附录。第一部分为 D S M一 5基础 : 本 部分 相 当于 全 书 的概 述 , 对 D S M一 5的 目的 、 结构 、 内容及如何 使用进行 了简要 的介 绍。下设 三个 小 节: ( 1 ) 概述 ; ( 2 ) 手册 的使用 ; ( 3 ) D S M一 5应用 于 司法 鉴定 时 的 注意事 项 。第 二部 分包括 诊 断标 准 及 编码 。D S M一 5中列举 的精神障碍共有如下类别 :
中 国药 物 依 赖 性 杂 志 ( C h i n J D r t l R D e p e n d )2 0 1 5 。 2 4 ( 3 ) : 1 6 5—1 6 8
精神科诊断标准

精神科诊断标准
精神科诊断标准是指用于诊断精神障碍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制定了精神科诊断标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
DSM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目前最新版本是第五版(DSM-5),包含了各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和分类信息。
DSM-5将精神障碍分为22个类别,包括神经系统性疾病、精神发育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强迫症障碍、物质相关和成瘾性障碍、神经症等。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分类标准,包含了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类信息。
ICD-10是当前最新版本,将精神障碍分为11个主要类别,包括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和成瘾、精神发育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神经症、躁狂障碍、行为和情感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其他精神障碍。
精神科诊断标准是医生诊断精神障碍的重要依据,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诊断标准过于靠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同时也有人认为某些症状被过度诊断,导致人们被过度药物化。
因此,对精神科诊断标准的完善和改进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 1 -。
精神障碍常见分类

精神障碍常见分类但很多人还是对精神障碍都包括什么缺乏认识,所以我们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一、神经发育障碍指儿童从胎儿期到18岁心理发展成熟以前,各种有害因素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儿童认知、情感、行为、能力、性格等不能达到相应年龄阶段的水平。
主要包括:1.智力发育障碍2.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抽动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指以明显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运动性障碍及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为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主要包括:1.精神分裂症2.分裂情感性障碍3.妄想性障碍4.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物质/药物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紧张症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心境障碍指一种以心境或情感紊乱为主要改变,通常表现为低落或高涨,且其他症状多继发于心境改变的障碍。
主要包括:1.抑郁障碍2.双相情感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恶劣心境、环性心境障碍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焦虑障碍指以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为主,以及相关行为紊乱,并导致患者产生痛苦和(或)功能损害的精神障碍。
主要包括:1.广泛性焦虑障碍2.惊恐障碍3.场所恐惧障碍4.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5.特定恐怖症6.分离焦虑障碍注:这次不用“其实还有”了,焦虑这几类都挺常见的。
五、强迫及相关障碍指具有类似持续性、闯入性、非己所欲的强迫性思维、先占观念和反复的强迫行为的一类障碍。
主要包括:1.强迫症2.躯体变形障碍注:仅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其实还有囤积障碍、拔毛障碍、抓痕障碍等,相比上述疾病较少见,就不一一列举了。
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类与应激源(主要是精神创伤或精神应激)有明显因果关系的精神障碍,其发生时序、症状内容、病程与预后均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活性物质所致障碍

(四)耐受性(tolerance)
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 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精神病学(第8版)
一、基本概念
(五)成瘾
➢ 成瘾(addiction)被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与依赖基本同义。 ➢ 从行为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失控,具有以下特征:①成瘾者有做某种行为的强烈欲望,但其
➢ 给药途径及吸收:口服、注射或吸入等。口服时以非脂溶性形式存在于胃内,胃内吸收延缓, 大部分从肠道吸收。以非脂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但当吗啡被乙酰化 成为海洛因后,则较易透过血脑屏障。阿片类药物可分布到机体的所有组织,包括胎儿。
➢ 代谢:阿片类药物在由肾脏排泄之前,大部分由肝脏代谢。大多数阿片类药物的代谢较为迅 速;平均代谢时间是4~5小时,故依赖者必须定期给药,否则会发生戒断症状。
精神病学(第8版)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相关因素
(三)生物学因素
1. 脑内的“犒赏系统”(reward system)与药物依赖 位于边缘系统的犒赏系统是导致药物依赖的结构基础,单胺类等递质变化是精神活性物
质作用的直接后果,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受体和受体后变化是药物依赖行为产生的重要条件。 药物对犒赏系统的作用是产生精神依赖及觅药行为的根本动因。 2. 代谢速度
代谢速度的不同,对精神活性物质的耐受性就不同,依赖的易感性也不同。 3. 遗传学因素
第二节
阿片类物质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述
➢ 定义:阿片类物质(opiates)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 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Preoccupation /anticipation
Binge/ intoxication
Withdrawal/
Negative affect
终纹
状体
床核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激动μ、κ、σ、δ、θ受 体,抑制GABA受体, 抑制DA受体
头痛,肌肉酸痛:乙酰氨基酚 胃肠痉挛:解痉药物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 酒精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咖啡因 苯丙胺 可卡因
大麻 致幻剂
大麻(致幻作用)
麦角酸二乙酰胺 仙人掌毒素 苯环利定 氯胺酮
阿片类
海洛因 吗啡 鸦片 美沙酮 派替丁(杜冷丁) 丁丙诺啡
挥发性溶剂
丙酮 汽油 稀料 甲苯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所有成瘾物质(药物)都能直接激活大脑的犒赏系统,这些 系统强化行为,产生记忆,以至正常的活动被忽略。
赌博
网络成瘾 (游戏)
赌博行为激活犒赏系统产生的行 为症状与物质使用相似
行为特征复杂一些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物质相关障碍
物质使用的问题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4.说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相关障碍的临床处理原则;
5.列举由精神活性物质衍生的毒品种类。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精神活性物质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物质 成瘾物质 substances
药物 drug
定义: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 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精神活性物质 毒品
毒品 (社会学概念):指具有很强成瘾 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使用目的——取得或保持某一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与人类关系:
日常生活,如社交性饮酒,咖啡,茶 医疗目的,缓解疼痛,抗焦虑如镇静安眠药 非法使用,如大麻,苯丙胺,海洛因
戒断症状明显,渴求药物 强烈 不择手段
阿片类戒断症状特点及处理
• 出现时间:
海洛因:6-8小时,24-72小时达高峰, 72小时后开始缓解,5-7天大部 分消失,10-14天基本消失
美沙酮:1-3天,3-8天达高峰,1-2周后开始缓解
• 治疗处理:
自限性过程(住院,密切观察) 对症处理:焦虑:抗焦虑药物,恶心呕吐:止吐药
精神活性物质相关概念
依赖-- 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
认知 明知使用会 带来明显问
题
行为 继续使用 自我用药
结果 耐受性增加
戒断症状
强迫性觅药 行为
精神活性物质相关概念
• 滥用(abuse): 由于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对健康或 身体的损害和危险
依赖与滥用
依赖
Hale Waihona Puke 滥用强调用药的状态某种状
如耐受性增加,戒断状 态,渴求状态
氯胺酮
致幻剂
冰毒
甲基苯丙胺
苯丙胺
开心水
冰毒+摇头丸+氯胺酮
Opioids 阿片类
海洛因 吗啡 鸦片
美沙酮 派替丁 丁宾诺菲
吗啡 派替定
医疗目的:镇痛,镇静作用 抑制呼吸、咳嗽中枢
美沙酮 丁宾诺菲
医疗目的:替代治疗
海洛因 鸦片
非医疗目的
Opioids 阿片类
罂粟花 罂粟果
海洛因(吗啡加工)
阿片(大烟)
强调用药产生的不良后果
如躯体,工作和社会上的 法律问题
依赖
躯体依赖
躯体的病理性适应过程
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精神上愉快满足或欣快的 感觉
精神依赖
渴求状态 Craving
戒断症状
• 戒断症状(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 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所出现的 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也称戒断综合征 ( withdrawal syndrome)。
阿片类
抑制单胺重吸收转运体
可卡因
激动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
尼古丁
刺激单胺释放
苯丙胺
易化GABA受体功能, 抑制NMDA谷氨酸受体 功能
酒精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
遗传学因素
脑内的“犒赏系统” 与药物依赖
代谢速度 酶缺乏
易感基因 (直接 间接)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学习目标
1.定义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列举常见精神活性物质,区 分精神活性物质和毒品的不同属性;
2.描述大脑与“犒赏系统”有关的主要脑区,解释不同脑 区在耐受性、戒断症状、渴求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基础;
3.描述临床常见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相关障碍(依赖、滥 用、耐受性)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相关障碍(中毒、戒断 症状、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
• 机制: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反跳 (rebound)。
• 表现:1.不同药物戒断症状表现不一样 2.表现为所使用药物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依赖药物类型
药物类型 精神依赖 躯体依赖 耐受性
吗啡型 强
强
强
酒和镇静 较强 催眠药 可卡因型 强
大麻型 较强
强
较强
不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种类
物质所致的障碍 Substance-induced
disorders
依赖 滥用 耐受性
戒断症状 中毒 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相关概念
耐受性 tolerance
物质使用的问题
依赖 dependence
滥用 abuse
精神活性物质相关概念
耐受性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 用剂量方能达到所需的
效果
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 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吗啡(生物碱)
Opioids 阿片类
阿 片 类 使 用 障 碍
耐受性 依赖(躯体依赖 心理依赖)
滥用(强迫性觅药)
Opioids 阿片戒断症状表现
客观体征
血压↑,脉搏↑ ,体温↑ ,寒战, 瞳孔扩大,流涕,震颤,腹泻,呕吐
主观症状
临床特点
恶心,肌肉疼痛,骨疼,腹痛,食 欲下降,无力,喷嚏,发冷,发热
海洛因,吗啡,度冷丁,美 沙酮,镇痛新 酒类,苯二氮卓类,苯巴比 妥类 可卡因
北美大麻,印度大麻
苯丙胺型 强
次强 较强
苯丙胺,麻黄碱
尼古丁 强
不明显 不明显 香烟,烟草
用于非医疗目的的精神活性物质
名称
主要成分
属性
联邦止咳露*
可待因 麻黄碱
阿片类 苯丙胺
减肥丸 摇头丸 K粉
芬弗拉明 曲布西明
苯丙胺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 苯丙胺 苯丙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