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五)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题【16-19】

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题【16-19】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努⼒备考,定会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2018年中考《语⽂》现代⽂阅读模拟题【16-19】》供您查阅。

【第⼀篇:母狼的智慧原⽂】⑴“仅次于⼈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的狼。

南⽅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

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的狼。

” ⑵⼀位⽼猎⼈,在⼤兴安岭蜂蜜般的黏稠的篝⽕旁,对我说。

猎⼈是个渐渐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

⑶我说:“不对。

是⼤猩猩。

⼤猩猩有表情,会使⽤简单的⼯具,甚⾄能在互联上⽤特殊的语⾔与⼈交流。

” ⑷“我没见过⼤猩猩,也不知道互联是什么东西。

我只见过狼。

沙漠和森林交界地⽅的狼,最聪明。

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猎⼈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⑸“狼带着⼩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只⼩狼,它会把它叼在嘴⾥。

若有好⼏只,它不放⼼⼀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会出什么事。

于是,狼就咬死⼀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了⽓,再⽤⽛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的好似⼀只⽪筏。

它把所有的⼩狼背负在⾝上,借着那救⽣圈的浮⼒,全家过河。

” ⑹“有⼀次,我追捕⼀只带有两只⼩崽的母狼。

它跑得不快,因为⼩狼脚⼒不健。

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座巨⼤的沙丘爬去。

我很吃惊。

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旺盛处兜圈⼦,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

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占便宜,但⼈⼀旦爬上⼭坡,就⼀览⽆余,狼就再也跑不了。

” ⑺“这是⼀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

我这样想着,⼀步⼀滑爬上了⾼⾼的沙丘。

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

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狼不见了。

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

那是我平⽣见过的跑得最快的⼀只狼,不知它从哪⼉来的那么⼤的⼒⽓,像贴着地⽪的⼀⽀⿊箭。

追到太阳下⼭,才将它击毙,累得我⼏乎吐了⾎。

” ⑻“我把狼⽪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

盐城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盐城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盐城市二○一八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卷面总分为15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共6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3.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

(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 ▲ _____。

(晏殊《浣溪沙》)(2)鬓微霜,又何妨▲ ____,___ ▲ 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不要人夸好颜色,______ _▲ _________。

(王冕《墨梅》)(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 ▲ 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_▲ _ ___ 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子曰:“_____ _▲ 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7)高贵的心灵总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运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会有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_▲”的沉郁悲怆,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 _ ▲ ___ __ ”的忠心耿耿;敏感的心灵总是将个人的悲喜投影到时光风物的描摹上,所以就会有刘禹锡“_______▲ 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叹。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5分)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早已传唱开来。

坚贞纯洁的爱情鸟丹顶鹤、活泼建壮的“四不像”麋鹿、五彩斑澜的中国第一花海郁金香、壮美广mào(▲)的沿海滩涂、清新绿意的森林、蓝天白云下的魅力新城……一个个盐城“元素”的画面依次闪亮登场,盐城以其独特的天然禀.(▲)赋、厚重的历史人文,凸显了盐城城市形象和品位。

向全国人民展示“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的美好形象。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平谷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一)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四月初,某学校组织初三学生参观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展了以“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 活动前,一位同学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了下面一段文字。

认真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孔庙前院大成门东西两侧,在古树浓荫掩映下,静静地【甲】着198 块进士题名碑。

这些石碑形态(gè)异:或微微倾.斜,或高高耸立;或透雕盘龙,或素朴无纹;或精美华贵,或大方简洁。

石碑上镌刻着元、明、清三代51624 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还记录国家、社会, 尤其是与科举考试有关的历史情况。

保卫北京的于谦,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心学”领袖王阳明,一代奸臣严嵩,戏剧大师汤显祖,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湘军统帅曾国藩,三代帝师翁同龢……科举制度使这51624人得以题名在碑石之上;反过来,这51624 名进士也(zhāng )显了科举制度、【乙】了科举制度。

石碑因文字而留存,文字因人物而生动。

进士题名碑因51624 名进士而闻名天下,它如一枚活化石,静默在孔庙里,向人们讲述历史。

行走在这片时间跨度达数百年的碑林中,轻抚斑驳的碑身,仰望碑面上已模糊的字迹,一个个名字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眼前一一回放。

一个人、一则故事、一段历史,回眸时不免让人发出无限感慨……(1)下列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A.倾.斜(qīng)形态个异章显B.倾.斜(qǐng)形态个异彰显C.倾.斜(qīng)形态各异彰显D.倾.斜(qǐng)形态各异章显(2)根据语意,从下列备选词语中分别选出一个,填入上面文段中的【甲】【乙】处。

【甲】_______(A.屹立 B.矗立)【乙】_______(A.延续 B.延伸)(3)根据文段的相关内容,解释文中画线的“活化石”一词的意思。

______(4)该同学认为选文结尾应写出“慨叹”的内容,根据相关内容,你认为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答案】(1). C(2). B(3). A(4). ①讲述科举考试及相关情况②讲述进士们的相关信息(5).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18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答案)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18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答案)

(每小题 1 分,错、漏、多 1 字扣 0.5 分,扣完为止。)
3. 3 D ABC 均是敬辞,只用于别人对自己。
4. 3 C( 搭配不当,“三艘军舰” 不能和“进行登舰检查等活动”搭配。)
5. 4 示例:(1)凭借青春,你可以开辟出一方属于自己的肥沃土地。
(2)拥有青春,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力量。
二 46
(一) 10
6.
3 (1)取名,命名 (2)昏暗 (3)背
7. 4 (1)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8.
3 B(“颓然乎其间”表现出的是太守的醉态可掬,这是愉快的最高境界。)
(二) 9
9. 3 D(离开)【A(告诉/明白)B(佩服/穿戴)C(降临/周到)】
一 24
1. 10 (本题共 5 小题,每句 1 分,每句错、漏、多 1 字扣 0.5 分,扣完该句分为止)
(1) 1 力尽不知热
(2) 1 一鼓作气
(3) 2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 4 (1)崎岖 (2)狼藉 (3)喜出望外 (4)豁然贯通
那人典当的四五件衣物拿出来,指着棉衣说:“这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说:“这你也拿
去为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是急用,可先留下来。”那人得了二件衣服,一声不哼地走了。然而,
当天夜里,这人却死在了别人家里,双方为此打官司有一年。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事先已服毒,
知道尤翁有钱,想讹诈,没达目的,就转移到别人家了。有人问尤翁:“你怎么能预先知道此事而
启迪。比如鲁迅的文章大都很晦涩难懂,但仔细研读却能让我们收 获颇多,他的《朝花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2018年)中招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踏.青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 ①,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8年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B.咫.尺(zhǐ)
蝉蜕.(tuì)
锲.而不舍(qì) 吹毛求疵.(cī)
C.胚.胎(pēi)
顷.刻(qīnɡ)
长吁.短叹(xū) 锐不可当.(dānɡ)
D.匀称.(chèn)
伎俩.(liǎnɡ)
风雪载.途(zài) 相形见绌.(zh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奥秘
2
2018 年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语文一模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
①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在广州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许多说不完道不尽、雅俗共赏的文化珍宝,从古色古香的西关大 屋,别具风情的东山洋房,到古朴旖旎的麻石街、精雕细琢的旧窗花,多姿多彩的老路牌……这些 老物件,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老广州的集体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 留心观察,便俯首可拾。 A.它们既是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B.它们不是现实生活的用具,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C.它们如是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D.它们虽然远离了现实生活,但是传承了传统岭南文化 6.根据下面的统计表,概括广州在校小学生数量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30 字。(4 分)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 分)
[说明:本题有 2 分附加分,加分后第 7 小题不超过 10 分。]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曾回到羌村探问妻儿,羌村父老薄酒相迎,告诉他土地无人耕种,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羌村三首(其三)》);投宿 石壕村时,遇上官吏夜晚抓人当兵,一老妇告诉差役,自已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只有一个儿子 苟且活着。这些诗篇都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中考】

山西省2018年中考试题语文一、读·书1. 中国书法历经演变而产生不同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说出其字体,并用楷体将“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隶书一寸光阴不可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以及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仔细观察这幅书法作品,发现字体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故判断出为隶书。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此题要注意“阴”“轻”的结构要安排好。

2.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3)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

(《破阵子》辛弃疾)(5)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陆游)(6)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惆怅。

(8)《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答案】(1). (1)在河之洲,(2). (2)报君黄金台上意(3). (3)杨花落尽子规啼(4). (4)弓如霹雳弦惊(5). (5)箫鼓追随春社近(6). (6)不知其二者多矣(7). (7)怀旧空吟闻笛赋(8). 到乡翻似烂柯人(9). (8)以中有足乐者,(10).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五)(全卷共6页,三大题,23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2)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5),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8)不宜妄自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9)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

(《论语》)(10)《桃花源记》中表现老少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有严格规定。

B.寓言是用夸张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体裁,如(蚊子和师子》。

C.《春》、《阿长与<山海经>》、《云南的歌会》都是我国近代著名作家的散文。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高尔基是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莫基人。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此刻,赏这件青花,看那如梦的情事,带着江南的风韵,在一声声的细语中,在一次次的凝m óu中,随着青丝的华彩,在釉色的渲染中, 甲 (A.描摹 B.勾勒)出水墨的留白,打开了华年的相思。

看那鬓上的牡丹,带着仕女的妩媚,如含苞的嫣然一笑,展开你初妆的美丽。

而这一件细腻、优雅的青花瓷,总会让我们想起那水做的江南,想起了那一弯拱桥,想起了那乙 (A.烟雨蒙蒙 B.和风细雨)的古镇,于是在桥头上就多了身着自底浅蓝花旗袍的一位女子,那可是青花瓷优雅,素洁,含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凝móu ②细腻.(2)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

(只填序号)(2分)甲:乙:(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4-5题。

(5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对上面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围绕“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B.“齐鲁青未了”一句运用了齐鲁的历史典故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C.“割”字写出了泰山以其高度将南北的阳光割断,突出其遮天蔽日的形象。

D.颈联两句诗生动地描述了泰山特有的景观,蕴藏着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5.“会当凌绝顶”中的“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17分)【甲】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 【乙】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此以莫不犓①羊牛,豢犬彘,洁为酒醴粢盛,以敬事天。

此不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以不欲人之相爱相利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曰:杀不辜者,得不祥焉。

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墨子》) 【注】①犓:饲养牲畜。

②粢盛: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6.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断四处)(2分)故日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再.拜( ) (2)不可谓知类..( )(3)天苟兼而有食.之( ) (4)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8.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此不为.兼而有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B.将以.攻宋以.敬事天C.宋何罪之.有皆天之.臣也D.宋无罪而.攻之学而.时习之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2)杀不辜者,得不祥焉。

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4分)甲文通过对话的方式体现了了墨子的精神,乙文则以论述的方式表达达墨子“”的思想。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14题。

(19分)做个阿尔卑斯山上的“山羊人晴空如洗,阿尔卑斯山的山峦间走来一群体型相当庞大的北山羊,它们是世界上生活海拔最高的哺乳动物。

羊群的后面跟着一个戴着头盔、装着假肢的奇形怪状的家伙,他像羊一样四肢着地行走,像羊一样吃草,但是,他的面容和身形暴露了他的身份一一人。

他就是“山羊君”一一托马斯。

现年34岁的托马斯是英国伦敦的一名概念设计师。

他认为,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变得超级聪明,觉得即便做个无忧无虑的动物也十分令人向往,于是决定尝试利用科学技术,把自己変成一只山羊。

为了实现这一奇思妙想,托马斯进行了大量系统而又细致的准备工作。

他分析山羊的行为,学习它们交流的方式,甚至请来了斯坦福大学的格林·希斯博士为他制作山羊的“四肢”。

经过一年的探索,托马斯最终戴上了特殊的假肢,让自己能像山羊一样行动。

2015年6月,托马斯定下了跨越瑞士阿尔卑斯山的目标,并找到了一位同意他与羊群共同生活的牧羊人。

托马斯经过几天的适应期后,开始了和山羊一样的行动。

然而,托托马斯很快就发现,像山羊那样生活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简单。

机械四肢让他感到疼痛,崎岖的山路很不好走,他会不断撞上岩石却没有正常用途的手来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他只能同山羊并驾齐驱一公里左右,便只能追着它们的屁股吃灰了。

不过幸运的是每次都能找到大部队。

当他找到它们的时候,它们多半是在悠闲地吃草。

很多次他累得瘫倒在草地上,除了了睁眼看蓝天之外,身体的其余部位仿佛已不再属于自己。

然而这种忘记自己的感觉,神思遐迩间,他感觉心灵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几乎可以与天地沟通。

托马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让羊群相信他也是它们中的一员。

一次,他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整个山坡的最高点,情不自禁放声歌唱,却注意到其他山羊停止咀嚼嘴里的草,都在盯着他。

托马斯猛然意识他表现出的人类行为模式,引起了羊群的敌意。

托马斯不知如何是好,一动也不敢动。

过了一会儿,一只和他的关系不错的母山羊走近他,轻轻触碰他的脸颊,由此缓和了紧张的气氛,羊群终于又低下头吃草了。

附近的一个牧羊人目睹了事情的经过,他告诉托马斯羊群已经接纳了他。

此时,托马斯终于成功地融入山羊群中。

他忘了自己戴着沉重的假肢,像一只真正的羊那样在山坡上漫步、嬉戏。

奇妙而又短暂的经历,让托马斯爱上了这种身心舒展的简单生活。

“做一只羊的经历,让我明白该怎样做一个人。

”他说。

2015年7月,托马斯在伦敦展出了他在这一项目中的摄影作品,他撰写的新书《山羊人:和人类不一样的假期》也即将出版。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当作为一只山羊的托马斯在阿尔卑斯山麓向上艰难跋涉的时候,寒风中的阳光、饥渴时的水草、疲劳时的休憩,使他无时无刻感恩自然然对生命的馈赠。

也许,当我们放下对过度聪明而复杂的生活的追逐,才能获得最高的自自由和快乐,这也是文明与进化的终极追求。

(摘自《意林)》2017年5月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托马斯为了能像山羊一样行动做了大量科学而细致的工作。

B.在模仿山羊行动的过程中,托马斯虽备感辛苦,心情却很愉悦。

C.托马斯认为所有人都十分向往做个无忧无虑的动物。

D.托马斯在体验山羊生活的过程中,时刻感恩自然对生命的馈赠。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他只能..追着它们的屁股吃灰了”一句中,加点词有什..同山羊并驾齐驱一公里左右,便只能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分)(2)“他忘了自己戴着沉重的假肢,像一只真正..的羊那样在山坡上漫步、嬉戏”一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3.文中画线句子写一只母山羊轻轻触碰托马斯的脸颊的举动,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14.托马斯所撰写的新书以《山羊人:和人类不一样的假期》为标题,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不一样”之处。

(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17题。

(12分)搞科研离不开“笨功夫”①“慧眼”遨游太空、C919飞天、海水稻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科技发展佳绩频出,许多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艰苦付出和坚守让人肃然起敬。

事实证明,搞好科研、做好学问需下“笨功夫”。

②时代日新月异,不进步就会落后,不争朝夕就要被淘汰,科技创新更是如此。

一国科技进步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如果没有下“笨功夫”的精神和“笨功夫”取得的成就,原始始创新就难以突破。

正是有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坐得了冷板凳...,经得起百般考验,才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可能。

③2017年,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运-20、C919、AG600蓝天聚首,殊不知这一成就来自于国内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10年的科研攻关,其中许多是需要下“笨功夫”的基础工作;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孜孜以求,五年磨一剑,完成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完的路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亩产超一千公斤的超级杂交稻,背后是数十年深入田间、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基础实验;诺贝尔奖得主、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87岁高龄仍认为“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④能下多少“笨功夫”往往决定着成就的高低。

发达国家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取得不了新成果;等着别人做了大量基础研究,我们再来做分析和决策,往往只能受制于人。

而如果是我们自己踏踏实实、敢啃硬骨,就能够取得先机。

⑤“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

”当前,科技创新环境良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

但是也要看到,浮躁风气、功利心也在不同程度侵蚀科研氛围,培养“冷板発坐十年”的科研精神更加不易,更为必要。

⑥对此,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有清醒认识,掌声和鲜花只代表对过去成绩的肯定,而科研创新永远都是面向未来的奔跑。

只有胸怀创新使命,立志长期事业,肯下“笨功夫”,潜心做研究,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才能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战略转变。

(摘自新华时评,2018年1月10日)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以科技发展佳绩的事实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