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日语翻译》教学大纲-

《日语翻译》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日语翻译japanes translate 课程编号:7405234学分:2学时:2 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16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讨论学时:16 其他学时:)开设学期:春季学期授课对象:三年级下课程级别:通用课程课程负责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日语翻译是日语专业的基础课程。
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集中强化训练。
以日译汉为主,要求学生认识和理解翻译的基本原则和要领。
主要通过大量的句子和短文章,包括各类文体的翻译练习,使学生习惯各类常见句式和词语,包括一些特殊词语的译法,习得翻译技巧,目的是掌握翻译能力。
二、课程简介日语翻译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建立在修完两年半的日语基础课之上的日语专业课。
该门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日语基础语法后和6千单词之后,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及词汇知识,进行日语翻译专业技能习得及实践的较高层次的专业课程。
学生在该课程中需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识,同时,在32个学时中,通过教师传授和实践练习,基本掌握日汉翻译中的顺译、倒译、意译、变译等8大翻译技巧,达到基本掌握日汉翻译主要技能的目的。
该课程是日语专业学生重点掌握和习得的课程之一,修完该课程后,标志着已获得了较高水准的日语翻译技能。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安排在日语专业的高年级阶段的第七学期。
教学内容分为:日语中一般词语的处理方法,包括日语中汉字的使用、改变词量、词的引申。
特殊词的处理方法,包括成语、习惯语、特有事物词、专有名词、外来语等。
一般句子的处理方法,包括句法、修辞、表达习惯,分析日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做拆句、并句、分合并用的练习。
学习被动态、使令句、时态、比况句的译法,了解日文表达方式的特点。
习得长复杂句的翻译要领。
掌握不同文体,包括应用文、科技文、政论文、新闻报道、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
四、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五、考核所占比例平时占10% 期中占30% 期末占60%执笔人:。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编号:222223/4英文名称: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18 实验学时:18学分:2开设专业:日语先修课程:日语口译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翻译理论与实践是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每周2学时,共计36学时,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从日汉、汉日翻译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汉日这两种表达方式异同的对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
并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日翻译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教学任务如下:1.介绍基本翻译理论知识,说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讲述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说明中日思维的差异导致表达方式的差异。
3.讨论各类型的词、句、篇章在翻译时的理解和表达。
4.介绍基本的翻译技巧和应对策略。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句子、段落和短文进行翻译。
2.通过大量的翻译实例,使学生掌握各类句子成分及句式的翻译技巧,并升华到理论高度。
3.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并能够较好地处理翻译中牵涉到的文化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課翻译定义与学习意义(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了解翻译的定义、种类。
2.掌握翻译所需基础条件及学习意义。
3.了解对本科目学习内容及目的,对自身学习进行规划。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翻译实例学习。
2.翻译预演。
第二課翻译的原则(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以严复、傅雷、钱钟书三人的理论为代表讲解翻译原则。
2.总结翻译理论演变历史。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通过例句翻译练习理解“传情达意”。
2.练习辩证理解翻译的“神似”与“形似”。
第三課翻译的过程(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从准备、执笔、推敲三阶段认识翻译过程。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日语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对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译实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 日语口译的基本技巧(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语言转换等)3. 实际场景口译练习(例如: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商务口译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提高口译能力。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技巧,如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语言转换等。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如会议口译、导游口译、商务口译等。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口译心得,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日语口译基本概念、原则和技巧。
2. 完成课后练习,对照教材进行实际场景的口译练习。
3. 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如词汇、语法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口译练习表现:评估学生在实际场景口译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和语言转换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复习课堂内容、完成实际场景口译练习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专业的日语口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
2. 音频/视频材料:提供真实的日语口译场景音频/视频材料,供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和模仿。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学习资料和实践机会。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让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要素。
2. 第3-4周:讲解日语口译的基本技巧,如听力理解、口语表达、信息筛选、语言转换等。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32410B课程英文名称: Japanese-dinese Trang lation所属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适用专业:日语语言文学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 72授课对象: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课学期:第五、六学期大纲执笔人:潘贵民一、编写说明该课程是专业课程,其教学大纲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而编写,作为日语专业三年级一、二学期学生的教学依据,适用于日语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而设置。
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在掌握基本的日语语言文字、语法、词汇、文学、社会文化等日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运用的目的,为其进入社会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掌握初步的翻译技巧,200句左右的日语常用语句,能进行熟练的文字翻译和口头翻译,能速记内容要点,并要求能准确理解原文,基本没有误译,汉语表达清楚、通顺,并具有一定的文采,达到能熟练应对一般翻译的水平。
三、教学主要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本课程为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第五、六学期而设置。
将学习翻译的标准和基本要领,以及常见的句型和各语体的文章的翻译;采用课外练习和课堂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尝试训练现场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总论(8学时)一、什么是翻译二、为什么要开设日汉翻译课程三、中国外译汉简史四、近代翻译家论翻译标准五、关于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六、如何学好日译汉及初学者常犯的毛病(一)不断提高日语水平——理解方面常见错误(二)提高中文水平(三)善于使用工具书七、翻译文章的具体步骤第二章句子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移位法——单句的翻译(一)主语的移位(二)客语的移位(三)用修——补语的移位第二节拆句法——复句的翻译(一)长连体修饰句的拆译(二)长连用修饰句的译法(三)长并列句及复杂句的译法第三节加译与减译(一)加译(二)减译第四节改变成分法第五节合并句子法第六节语言凝练法(浓缩法)1、目的2、什么是凝练法3、如何凝练第三章词的译法(14学时)第一节翻译中修辞的必要性第二节选词的方法(一)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二)注意作者的立场(三)选词要符合环境、气氛(四)选词应注意文章体裁(五)注意语言的时代性第三节词语的具体化与概括化第四节词语的反译法第五节把握中文词的含义第四章文章的翻译(30学时)一、贸易信函的翻译二、贸易信函翻译练习三、报刊文章的翻译四、论说文的翻译1、注意事项2、论说文选(一)科学者と頭(二)国際環境と日本五、随笔的翻译1、注意事项2、随笔文选(一)光陰矢の如し(二)こわい先生たち(三)北の森から(四)沈黙の世界(五)河豚(六)おふくろ(七)人生は変幻の猫(八)おそれという感情六、小说的翻译(一)青い壶(二)絵本(三)転落の詩集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译文(2学时)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新编日汉翻译教程》,庞春兰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3117课程名称: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总学时数:32实验或上机学时:0先修课:日语口语,基础日语后续课:无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课。
授课对象:日语专业大三下学期学生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日语专业3年级学生能基本掌握口语中日汉互译的能力。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主要进行日语口译技能的基础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听取日语并进行记录(速记)、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快速表达等进行同声传译所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
对于不同范畴、不同形态的同声传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听取的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快速表达。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与音像设备相结合的方式。
6.教材:刘丽华,西村よしみ著.《中日口译教程(初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2月7. 其他考核方式:命题考试40%、测试20%、课堂表现20%、课堂笔记10% 、作业10%二、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第一章紹介とあいさつ1.教学要求了解日本人一些生活社交方面的习惯,掌握常用的寒暄用语。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做介绍和寒暄用语的表达。
掌握重要语句,进行听说和翻译的练习。
3.本章学时数4课时第二章生活案内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各个场面的日语表达。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在银行、电信局、医院、理发店、美容院等的相关表达。
掌握重要语句,进行听说和翻译的练习。
3.本章学时数4课时第三章家庭訪問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在做客时的日语表达。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散らかってるけど、どうぞ;奥さんへのサービス満点ですね;ほんの気持ちですけど、どうぞ;もっと「長老」になってください3.本章学时数5课时第四章ショッピング1.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购物时常用的相关日语表达。
2.教学内容知识要点:いい買い物ができた;何だよ、人の好意を無にして;牡丹模様のほうがきれいです;「ぼくの周りは中国製しかなかった」3.本章学时数4课时第五章キャンパスライフ(1)1.教学要求学习本章出现的校园内出现的日语表达。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提高汉译日和日译汉的翻译水平。
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诸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汉语和日语的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及常用体裁的文章的翻译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汉语词语和谚语的翻译;一般翻译技巧比如加译、减译等;被动句、使役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等。
重点是一般翻译技巧和各种句型的翻译。
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
讲授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的,讲理论部分时不能孤立地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苏琦(2008)《汉日翻译教程》商务印书馆周明(1994)《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传宝,高宁(200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宋协毅(2008)《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陈岩(1990)《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教学安排:本课程努力突破原有课程学习的局限性,综合汉译日、日译汉笔译、口译等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
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各阶段教学针对性与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项结合。
具体内容汇总如下:课时安排此外,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试题库、参考文献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应用文对译大全、名译赏析等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实战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翻译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荆楚理工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二、课程代码: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七、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
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
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
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九、考核方式:笔试十、教学纲目: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1-1.教学大纲(《翻译理论与实践》)

1-1.教学大纲(《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翻译理论与实践》是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翻译等方面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掌握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同时通过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翻译例句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熟练地将所学到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运用到课内外的翻译实践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翻译导论1. 提出为什么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学什么、怎样学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2. 课堂上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分析这些问题等。
3. 目的是让学生对翻译理论与实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力图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对学生在翻译方面产生启迪的作用。
(二)翻译概论1. 翻译的定义:理解翻译的定义,在比较中外的翻译定义中,认识翻译定义的内涵,确定并熟记相对正确的翻译定义。
2. 翻译的标准:掌握古今中外针对不同文体或内容的翻译标准,正确认识当今中国通用的翻译标准,并要求学生能用不同的翻译标准指导日后不同类型的翻译实践。
(三)翻译的过程1. 翻译的理解:首先了解翻译理解阶段之前的粗读、细读和通读三个层次的阅读;其次了解翻译理解阶段中的语言分析、语境分析和逻辑分析。
2. 翻译的表达:掌握在翻译的表达阶段需要处理的三种关系:忠实与通顺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克己与创造的关系。
3. 翻译的审校:了解翻译最后阶段的“三校”:1)对照原文校对,侧重漏译、误译等;2)脱离原文审校,侧重生硬、拗口等;3)朗读译文审校,侧重流畅、自如等。
(四)翻译的方法1. 异化法:首先,弄清翻译理论家对直译和意译的不同看法;其次,明白异化法与归化法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却不完全等同;最后,懂得直译和意译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的价值取向;通过罗列中外翻译史上异化法和归化法之间的搏弈,学生懂得搏弈结果是异化译法占下风,而归化译法占上风,可尽管如此,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还是强调异化为翻译主要方法,并知道强调的四大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提高汉译日和日译汉的翻译水平。
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诸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汉语和日语的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及常用体裁的文章的翻译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汉语词语和谚语的翻译;一般翻译技巧比如加译、减译等;被动句、使役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等。
重点是一般翻译技巧和各种句型的翻译。
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
讲授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的,讲理论部分时不能孤立地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
苏琦(2008)《汉日翻译教程》商务印书馆
周明(1994)《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梁传宝,高宁(200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宋协毅(2008)《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陈岩(1990)《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教学安排:
本课程努力突破原有课程学习的局限性,综合汉译日、日译汉笔译、口译等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
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各阶段教学针对性与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项结合。
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课时安排
此外,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试题库、参考文献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应用文对译大全、名译赏析等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实战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翻译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