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阅读策略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统编语文名师课例】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统编语文名师课例】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和教学建议一、要点解读本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以宋朝陆九渊的名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揭示第二单元的编排意图。

围绕“提问”展开,编排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精读课文和《蝴蝶的家》一篇略读课文。

这四篇课文,有文学性作品,也有说明性作品,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提问的意识,并且努力在阅读中运用这一策略,养成边读边思,边读边问的好习惯。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写的童话,描写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不同的个性和经历;《蝙蝠和雷达》是说明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揭示了蝙蝠与雷达间的科学关系;《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简洁凝练、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蝴蝶的家》是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我”为雨中的蝴蝶担忧,寻找蝴蝶的家未果,体现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也写到了“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可见,本单元的教学要围绕“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展开,最终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阅读习惯。

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学习提问策略的首篇课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同时借助课后问题清单,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部分内容和全文进行提问,整理问题,最终借助所提的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说明文《蝙蝠和雷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仿照课后习题清单,整理伙伴间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反思自己提问的角度;《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的方法,打开思维,多角度进行提问,并指导学生学会梳理、筛选问题,使所提的问题更有助于理解课文,使提问更有质量;散文《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前面三课所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之前所学到的“提问——分类——筛选”的方法,综合运用提问方法进行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五年级教材分析及建议

部编五年级教材分析及建议

交际话题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2020/11/12
五上第一单元
五上第六单元
交际语境的日趋复杂
从课堂走向生活,不同时 代的人的沟通,信息传承。
➢ 准备工作 ➢ 根据反应,调整内容。
2020/11/12
五下第一单元
充分发挥阅读、习作、快乐读书吧与口语交际的相互促进的作用
2020/11/12
五上第三单元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 言。 (第八单元)
三年级上册
➢ 关注有新鲜感 的词语和句子。
(第一单元)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 句。(第三单元)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 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
2020/11/12
应对新的教学挑战
一、应对新的教学挑战 二、统编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三、统编教科书与原教材教学的衔接
2020/11/12
一、应对新的教学挑战 二、统编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三、统编教科书与原教材教学的衔接
2020/11/12
1. 文本选择匠心独运
2020/11/12
(1) 选文的广度
➢ 非连续文本
➢ 相对“连续文本”而言 ➢ 片段,不连续成篇
多元的文本形式
➢ 文字描述 ➢ 数据 ➢ 图表和示意图 ➢ 批注

习作单元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舐犊之情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季之美
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读书明智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_1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

《童年的水墨画》以诗歌的形式,呈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多姿多彩、自由自在;《剃头大师》折射出童年生活的纯真与有趣;《肥皂泡》写出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一、这个单元我们学什么?(一)阅读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从各年级“理解句子"要素分析,低年级到中年及呈现循序渐进的发展趋势。

二年级从“读句子想画面”开始,借助画面唤醒学生的感性经验理解句子意思。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为“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思考路径。

三年级下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旨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句子自由选择方法,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的方法理解句意,为四年级下册一单元“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段落过渡到篇章理解体会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每篇课文中要素的分解也各不相同。

《童年的水墨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诗句的意思,课文水墨画插图也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剃头大师》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课文风趣幽默的语言;《肥皂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吹肥皂泡的过程,理解难懂的词语,体会读者内心的快乐。

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引导学生通过自觉运用这些方法,体会并学习人物的品质。

课后习题是落实要素的抓手,以不同形式,承担了落实要素的任务。

(二)习作要素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它的特点",这与三上第一单元《猜猜他是谁》同是写人主题,三上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乐趣”,让学生尝试用文字给同学画像,只要求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点,写完后让同学猜。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课件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课件
感受想象的神奇。
(第五单元)
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
思维品质的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
49
1.创造性复述和缩写同步发展。
为什么要安排两个思维路 径完全相反的语文要素
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
创造性讲故事
口耳相传
听众
创作者
51
52
缩写故事
情节曲折
口语化
篇幅长
53
54
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因为速度伤害理解,要以理解速度的提高来带动阅读速 度的提高。
➢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运用这些方法, 逐步形成阅读有一定速度的习惯。
➢识字写字教学应有别于常规单元,以确保学习方法的整体性 和流畅性。
39
三、从宽泛的感受、体会到专门的初步文学品鉴
➢写景类作品
五年级
三年级
➢ 试着一边读一边 想象画面。(三下
五上第四单元
44
➢ 语言品鉴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 的表达。(第三单元)
感受课文风趣的语 言。 (第八单元)
三年级上册
➢ 关注有新鲜感 的词语和句子。
(第一单元)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 句。(第三单元)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和优美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
45
风趣的语言
•带着问题默读。
——语文课程标准
32
➢ 为什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 所有的阅读都要有一定的速度吗? ➢ 提高阅读的速度是否就是快速阅读?
导语
不是快速阅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速度。
五年级上册
33
导语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本文介绍了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规划。

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夏天”,教材编排了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

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和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在阅读课文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发现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之后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同时,朗读训练也是该单元的重点,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纵观一年级下册前几个单元,可以看出朗读的要求在不断上升。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读出问句和感叹句,并理解不同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体会语气词所表达的心情,并在课文情境中带入角色的情感,读出问句和感叹句表达的感情。

本单元的朗读教学重点是古诗的朗读。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感,教师可以进行规范的朗读示范,并让学生进行多样的朗读练。

在读写练板块中,有两个练:仿说仿写句子和通过扩写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写具体。

对于仿说仿写句子这个练,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用叠词来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并结合生活情境,模仿写出相同句式的句子。

这既是对文中句式的仿说仿写,也是对叠词的拓展运用,同时又延伸了故事的画面情境。

在语文研究中,学生需要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如拼音识字、看图识字、查字典识字、根据上下文、生活实际识字等方法。

在研究新课文时,学生应该结合具体情境,自主识字,并在朗读课文时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同时,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注意关键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遵循笔顺规则规范书写。

这些书写惯需要在日常书写练中不断强化、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写作:通过扩写句子使其更加具体在语文研究中,学生需要通过扩写句子使其更加具体。

通过补充“谁(怎么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可以让句子更加具体。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应该观察范例给出的三个句子的异同处,发现每个句子多的那一部分在描述什么,再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仿说仿写这类的句子。

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读

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解读

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统编本语文教材创新了单元编排体例,专门编排了两种特殊形式的单元,即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

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就是这种特殊的“阅读策略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整个单元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会快速浏览,尝试并获得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力。

下面从本单元的编排特点与教学建议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对编写意图与编排特点的理解本单元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

为了更好地把握编写意图、编写特点,不妨从以下三方面作解读。

(一)独立设置,目标集中一线教师对“阅读策略单元”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相对难以把握。

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设置一个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三上是“学会预测”;四上是“学会有效提问”,五上“阅读要有一定的速速”,六上则是“有目的地阅读”。

这些阅读策略单元的独立设置,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其实,以往的语文教科书大部分单元都渗透了阅读策略的学习,只是这种渗透指向性不强,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炼。

所以,“阅读策略”在日常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被弱化、虚化或随意化。

现在,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专门编排了这四个单元,把阅读策略作为单元的核心目标、显性目标,让学习目标更加集中,更加明晰,更加有针对性,这就更好地体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和任务。

与普通阅读单元相比,阅读策略单元的几篇课文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每篇课文的训练目标呈现梯次,体现系统性和递进性,联系十分紧密。

就本单元而言,把“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阅读策略具化为每篇课文前面的阅读导语,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后习题,从“不回读”到“连词成句地读”再到“借助关键词”、“带着问题读”,引导学生“一课一得”,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尝试、比较,综合运用这些方法,逐步加快阅读速度,掌握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类课文解读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类课文解读及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类课文解读及教学建议童话和寓言是学生喜爱的两种文学体裁,统编教材中选入很多的经典童话作品,同时也入选了多篇寓言故事,由整组童话、寓言单元,有策略单元,有习作单元,也有根据“双线组元”需要由浅入深地编入教材,这样编排,彰显了统编教材系统性、科学性特点。

那么,童话和寓言故事类课文在统编教材中怎样分布的?这类课文教什么,怎么教?接下来我向各位领导、专家把自己的学习收获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童话、寓言类课文解读(一)童话的概念、分类及课文解读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

1.童话的类型(1)童话从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分为神话、民间传说、民间童话、创作童话和幻想小说。

《格林童话》属于民间童话;《安徒生童话》属于创作童话;民间童话的特点是口语、模式化;创作童话的特点是书面语、个性化。

(2)童话从表现题材上看,分为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两类。

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文学童话又叫品德童话。

我们平时说的童话一般默认为“文学童话。

”文学童话的形象的基本类型有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形象。

超人体童话:这类童话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主人公常为神魔仙妖、巨人侏儒之类,他们大都有变幻莫测的魔法和种种不平凡的技艺,这类童话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如四下第八单元的26课《巨人的花园》,27课《海的女儿》,28课《西游记》。

拟人体童话:指幼儿童话常采用拟人体的写法,如小猫钓鱼、小溪唱歌……在《小象滑梯过生日》中,小金丝猴、小兔、小松鼠、小狗等动物以及本来没有生命的大象滑梯等都会讲话,都有各种行为和感情。

这类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

例如猫、狗、鱼、虫、鸟、树、石、风……常人体童话:这类童话中的人物,看起来与常人完全一样,但其性格、行为、遭遇都极度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

四上第二单元提问策略教学说明

四上第二单元提问策略教学说明

一、单元目标与内容结构导图
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思路(课时安排)
三、简述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和具体教学策略(结合 课例)
四、单元字词、积累运用、习作教学建议
一、单元目标与内容结构导图
本单元能力训练点是提问的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宋】陆九渊
学习要素:
能力选点表述清晰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 平台”对重点学习方 法进行回顾、总结, 教学目标明确,可操 作性增强,可融入课 文教学中。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能力选点表述清晰
课文前导读:阅读的时候我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课后练习:
泡泡提示
———

6 蝙蝠和雷达

文中旁批
课后练习
“提问”阅读策略单元: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版教科书的编排
统编版教科书的这种编排意图,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努力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与特点,解决语文教学教什
么的问题,让语文教科书更加能够“便教利学”,切实提高语 文教学质量。
二是从两大系列或两条主线:阅读与表达系列(书面语、口 语)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尝试构 建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努力体现训练的系统性。
学习从课文的内容、写法以及 联系生活实际等角度来提问和分 类整理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根据“不影 响课文理解”“帮助理解课 文”“引发深入思考”等角度分 类整理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综合运用“提问”策略,提出 问题,分类整理问题,并尝试解 决问题。
总结梳理提问的方法、角度以 及运用提问策略的好处,提出有 价值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阅读策略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阅读策略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方面,这是摘自《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的这一本书当中的一个概念,他说——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了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者培养某一项具体的技能,经过慎重思考后采用的有目的的手段。

--------摘自《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阅读策略是一种手段,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但是呢,从这句话当中,其实我们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呢,我们可以从这样一段话当中,这是我们的统编教材的主编陈先云老师说的一段。

当中可以进一步去理解,他说: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

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但是它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本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对选择的阅读方法进行灵活的调节,以达成阅读目的的这个手段。

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

这句话说清楚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之间的关系。

然后说,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但是它不是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本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对选择的阅读方法进行灵活的调节,以达成阅读目的的这个手段。

那么在这一段话当中,我们可以提炼这样三方面的信息。

第一个方面那就是,选择方法。

既然前面已经说到阅读方法是阅读策略的基础,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时候,主要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展开阅读。

第二个信息,那就是灵活的调节。

灵活调节什麼呢?灵活调节的是之前运用的方法。

也就是说当学生选择了方法进行阅读的时候,他规定能够帮助他有效的达成这样一个阅读目的,或者说去完成这样一个阅读的任务。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需要调整原有的方法。

那么调节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修正阅读理解的方向。

这是第二个信息。

第三个信息呢就是,有目的的阅读。

选择方法也好,调节方法也好,都是为了达成一定的阅读目的。

那么这里边就有一个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也就是学习阅读策略,它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达到阅读的目的,完成阅读的任务,或者说是更好的去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了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者培养某一项具体的技能,经过慎重思考后采用的有目的的手段。

面对新的阅读情境或新的阅读任务,能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修正自己的理解方向,以达成阅读目的手段。

好,那么理解了这个三方面的内容之后呢,我觉得可以对阅读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解。

那就是当学生面对新的阅读情境或者新的阅读任务的时候,这就是指向的是有目的的阅读,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是方法的选择;并能在学习过程当中,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修正自己的理解方向。

那么这个呢,指向的就是这个灵活的调节方法,以达成阅读目的。

阅读策略属于广义的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它有别于“学习方式”和“阅读方法”。

我们经常谈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属学习方式,是相对宏观的;阅读方法是相对微观的,每个具体的方法往往又具有情境的特异性;学习策略更加强调的是变通、深度、理解、批判等,属于中观的层面。

心理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开展一系列阅读策略教学实验,结果证实:阅读策略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策略,缩短每个孩子阅读能力的差距,让他们形成终身适用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阅读策略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解读1.统编教材专设“阅读策略”单元的目的和意图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阅读目的,会用到不一样的阅读活动;不同的阅读动机、不同的阅读态度,就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效果。

比如水平相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文章,对文章语言的记忆与内容的理解也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别,原因首先在于谁阅读时更主动,其次在于谁在阅读中运用了更多的有效活动。

因此,要达成良好的阅读效果,实现深度阅读,运用有效的活动技巧是不可或缺的。

阅读策略就是唤起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引导学生跨越阅读障碍,逐步形成关键的阅读能力和持久的阅读动力的有效活动。

统观国外阅读策略的研究,可以从《美国集中常用的阅读策略简介》一文中了解一二。

该文列举并详细介绍了美国集中常用的阅读策略,如提问策略、自我监控策略、故事结构策略以及预测策略等。

另外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Vicki A. Jacobs勾勒了中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序列:“1-2 年级掌握基本阅读技能……到了中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做一个有策略的阅读者……到了高中,成功的阅读者会带着他们广泛的、深刻的阅读知识、策略性的阅读技巧和早期阅读实践的策略到文本中去……有能力去分析和综合专门学科领域的文本。

”而美国2010核心课程标准中,阅读策略则被镶嵌在了不同学科内容领域。

阅读策略的研究在我国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余映潮老师针对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追问、连问、碎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主问题设计”这一阅读策略;林荫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中提出了浏览性阅读、兴趣阅读、验证性阅读、课外细读等四种阅读方法。

对于如何将阅读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台北市相关学者明确地提出了预测、连接、提问、图像化、推论、找出重点、统整和理解监控等七种阅读理解策略,对协调学生获得文本内容与训练阅读能力之间的矛盾,形成关键的阅读能力和持久的阅读动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温儒敏教授在谈到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时说:“学生读书很少停下来,想一想,这怎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怎么深入阅读,语文素养怎么真正提升上去?我们的语文课就要改一改,不能满足于精读精讲,还要在精读精讲之外,教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

”基于当前的研究基础以及阅读教学的现状,统编教材在落实阅读策略教学方面开始做一些尝试:每学期编排一两次“阅读策略”单元,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比如儿童故事、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不同文体、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每个策略单元的学习内容都编排成了一系列的练习,通过读中练、练中读,有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读书方法———而这正是效率最高的一种阅读方式。

策略单元的出现,应该说是一种警醒、一个导向。

好,那么理解的这样的一个阅读策略之后呢,我想结合教材,对阅读策略单元的编写我们进行一个解读。

从呈现形式来看,统编教科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散在普通单元,通过单元导语、课后题、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来渗透;还有一种方式是以策略单元的方式集中呈现,从三年级起,每个年级集中编写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小学阶段有哪些阅读策略单元呢?主要有这样四个,一个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还有就是有目的的阅读。

那么这样四个内容分别编在三四五六年级的第一学期。

那么编写这一些阅读策略的意图是什么呢?整体上来说,它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得一些基础的、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培养他们运用阅读策略意识和基本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主动的阅读者。

编写阅读策略单元的意图:旨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基础的、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培养他们运用阅读策略意识和基本能力,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主动的阅读者。

我们来看这些关键词,基础的,必要的、运用的意识,还有积极的主动的阅读者,这是他的意图。

那么在这里边有两点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在这四个策略之间,它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比如说预测策略的学习和提问策略的学习,都有助于去提高学生的阅读的速度。

比如说五年级要求有目的的阅读,也就是让学生要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阅读策略,围绕这样的目的去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学习。

这是第一点要提醒大家的。

第二点就是这四个单元是把阅读策略当作核心的显性的目标来落实。

但我们要记住教材的其他部分单元,其实也渗透了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意识。

比如说我刚才说到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复述的策略,还有比如说词句理解的策略,想象的策略等等。

在其他的单元当中其实都是有所体现的。

就这四样四项的策略来说,他也不是仅仅在这一个单元当中学了以后就会的。

他也需要有前期的渗透在这些单元当中强化,然后后期要有迁移运用。

所以这两点我想应该要提示大家的。

了解了这个大概的意图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每一项策略。

他的编写意图又是什么。

比如说预测策略,它主要是让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线索,有依据的去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命运,人物的命运,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这个一定的线索可以是个人的主观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文本本身提供的一些线索,而且让学生在反复假设和验证当中准确的理解文章内容,获得阅读的乐趣。

这是预测策略。

然后我们来看提问策略,他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阅读的材料提出问题。

这个不同的角度,可以指向的是内容,也可以指向的是写法,或者是根据在阅读过程当中获得的启示,然后联系生活,发现了一些问题来把它提出来,并在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主动构建对文本意义的一种理解,提高阅读的一个主动性。

那么提高阅读的速度,他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阅读的材料并获得需要的信息。

获得需要的信息,也就是一种有目的的阅读,从而来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甄别和筛选的能力。

最后一个,有目的地阅读,六年级编者意图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取合适的材料,运用适宜的方法,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让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纵观这四项阅读策略,我们就发现其实学习策略是为了更好的去理解文章内容,去提高学生的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策略是一种手段,它不是目的。

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就要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手段去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阅读策略单元教学建议了解这样的意图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编写结构。

这个编写结构,我讲的简单一些,一般都会有导语。

然后围绕导语,它有课文,还有两个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还有每个单元都有的习作和语文园地。

当然我们看这个结构的话,他和普通单元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