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合集下载

新昌县西郊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新昌县西郊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新昌县西郊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日期 参加 人员 2014.10 主题
大洲与大洋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人类与环境
第一课 大洲与大洋
1.能概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 2.能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和海峡。 3.能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能正确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4.初步掌握画地理简图的技巧。 5.能理解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的观念。
三、一支妙笔描世界 试一试:用简笔描绘一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示意图。 (要求:笔数要尽量少,大陆轮廓可 用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表示) 四、一条航线走世界 请同学们为某绍兴轻纺企业设计一条分别到纽约、威尼斯的海上航线,并写出途经的大洋、 海峡、运河、海域等。 1.绍兴--威尼斯:东海- 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 2、绍兴--纽约:东海-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大西洋
教学重点: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 教学难点:陆地与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图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一张人造卫星的地球图片引出新课。 “地球”还是“水球”——蓝色的星球 一、一张照片识世界 出示地球海陆分布比例:陆地 29%——海洋 71%,从而得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二、一张地图看世界 1、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 师: 地球是到目前为止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这个星球,我们人类把 整个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那么是哪七大洲和四大洋? 接下来我们一起在这张地图上 把它们的名称说出来。 (师生集体完成填注)为了检验大家是否真正掌握了,下面我们就在这张 图上再来填一下。生:„„ 2、七大洲与四大洋的位置 师: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知道了他们的名称,还有知道其位置。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 家,仔细听,我们亚洲的东面是哪个洋?西面与哪个洲相邻?被哪几大洋所坏绕?恩,不错。好 的。那下面我们同学们就来正确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吗?生:„„ 3、七大洲轮廓 学习地理很重要的一点是,既要知道他的名称,还要认出他的样子,下面根据大洲轮廓来识别 大洲,看谁说的快。生:„„ 4、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陆地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人们为了区别他们而把它划分开来。你们看,象亚 洲和欧洲是不是连在一起的,是。那么亚欧人们是借助什么把它分开呢?大家看课本 P26 图。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非:苏伊士运河;亚洲、北美:白令海峡;非欧:直不罗舵海峡 „„ 由此可见,大洲的分界线:一般是可以借助山脉、河流、湖泊、海峡、运河等。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二、备课地点。

[具体地点]三、参与人员。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

四、备课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全册教学计划与重点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结构。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

第一单元以诗歌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第二单元为小说单元,通过经典小说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等;第三单元是议论文单元,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结构等知识;第四单元为古代诗文单元,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积累文言知识;第五单元为戏剧单元,了解戏剧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第六单元则是综合复习单元,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巩固。

2. 教材重点。

- 现代文阅读方面,议论文的教学难度较大。

学生要学会区分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并能分析其作用。

同时,在小说阅读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主题的挖掘也是重点内容。

- 写作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要求进行写作。

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要学会提出明确的论点,组织合理的论据进行论证;在记叙文写作中,注重情节的设置和人物描写的生动性。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

- 经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字词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等。

在阅读方面,对于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对于诗歌、文言文和议论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学习能力。

-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预习、复习,并且善于总结归纳。

但也有一些学生学习较为被动,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引导。

在学习方法上,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文言文学习中,缺乏有效的记忆和理解方法。

3. 学习态度。

-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尤其是进入九年级面临升学压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

奉化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奉化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奉化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年级高一(上)学科物理授课周数20总课时数65备课组长王军明备课时间2007、8、24目录一.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江财波2. 时间和位移------------------------------------------------------------------------江财波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江财波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江财波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江财波6. 加速度习题课---------------------------------------------------------------------江财波7. 复习课------------------------------------------------------------------------------江财波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王军明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王军明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王军明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王军明5、自由落体运动--------------------------------------------------------------------王军明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王军明7、习题课-----------------------------------------------------------------------------王军明8、竖直上抛--------------------------------------------------------------------------王军明9、复习课-----------------------------------------------------------------------------王军明10、单元复习和测验-------------------------------------- -------------------------王军明三.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陈慧娟2、弹力--------------------------------------------------------------------------------陈慧娟3、摩擦力(一)--------------------------------------------------------------------陈慧娟4、摩擦力(二)--------------------------------------------------------------------陈慧娟5、习题课-----------------------------------------------------------------------------陈慧娟6、受力分析--------------------------------------------------------------------------陈慧娟7、力的合成(一)-----------------------------------------------------------------陈慧娟8、力的合成(二)-----------------------------------------------------------------陈慧娟9、力的分解--------------------------------------------------------------------------陈慧娟10、习题课---------------------------------------------------------------------------陈慧娟11、单元复习和测验----------------------------------------------------------------陈慧娟。

初中英语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英语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英语集体备课记录日期:XX年XX月XX日时间:上午9:00-12:00地点:XX中学会议室参会教师:1.张老师2.李老师3.王老师4.赵老师5.陈老师会议内容:1.讨论本学期英语教材和授课内容-赵老师分享了最新的英语教材版本,大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张老师指出教材中对话和阅读材料的选择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提到了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在适当的课堂环节加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大家共同商议确定了本学期的授课内容和重点,包括口语对话练习、阅读理解、听力训练和写作技巧等。

2.确定每位教师的任务分工-王老师负责口语对话练习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张老师负责阅读理解部分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赵老师负责听力训练部分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陈老师负责写作技巧部分的课程设计与教学。

-李老师负责课堂评估和学生综合能力测试的工作。

3.讨论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张老师分享了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游戏等,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王老师提出可以组织一次英语角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外用英语交流。

-赵老师建议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录音机,在课堂上加入视听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讨论课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李老师担心部分学生在听力训练中的表现可能不理想,建议设立额外的听力训练时间,或者提供英语角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王老师提出,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建议设立小组互帮互助机制,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张老师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建议在每节课后布置相关练习,定期进行评价和反馈。

5.其他事项-大家商议决定参加外语竞赛的学生名单,并商量了备课时间和方式,以保证参赛学生的训练效果。

-讨论确定下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和议题,以便更好地协作和改进教学。

会议总结:本次集体备课会议围绕英语教材和授课内容展开了讨论,明确了每位教师的任务分工,并确定了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安排。

3.3中心对称图形集体备课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3.3中心对称图形集体备课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地点
教师休息室
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
3.3中心对称图形
参与人员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准确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1.通过学习中心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2.通过学习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区别联系,中心对称图形与
教学反思:
通过比较、相互 讨论,进一步认识中 心对称图形与中心 对称的本质特征.
通过思考、讨论 等活动,进行辩证唯 物主义教育,让学生 运用辩证的观点认 识事物,进一步发展 学生抽象思维的能 力.
活动3
我们平时见过的几何 图形中,有哪些是中心对 称图形?并指出对称中 心.
活动4
1.说一说:在生活中
学生思考、举例、回答问题,
激发了学生学数学
人牢记在心,请为你喜爱
的兴趣.
的产品或公司,或2008年
的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中
心对称图形的徽标.
2.选做题:教科书75
页& 9题.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设计强调“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 联系紧密,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美,发展学生的美感.教学中,通过线段、圆、平行四 边形、正方形这些基本的数学图形引入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列举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 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美,发展学生的美感,设计练习时让学生进行中心对称图 形的设计等都是对以上教学要求的一个总的反映.本教案设计的第二个特点是强调对比 教学法,教学中进行了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比较,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 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对概念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正确.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双沟中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次)学科理科数学课题参加教师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记录人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穆星媛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赵光朋:“余弦定理”是一个解三角形的重要定理,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沙玲玲:学案要具体充分,难度要降低,要有回顾的内容;冷欢:定理的推导有多重方法,但课堂上不宜都讲。

再设计思路1.设计题组练习,使用程序教学法;2.公式的变形应用要在练习中体现。

双沟中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三次)2013年3月13日学科数学课题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参加教师赵光朋及高一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时间2013.3.13地点高一办公室(南)记录人荣燕飞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冷欢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电脑展示)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荣燕飞:倒序相加法,和叠加法是推倒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知道它的重要性;冷欢:新授课不宜解构造法求通向的方法,事宜在最后的复习时再讲。

穆星媛: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

地点高一办公室(南)记录人荣燕飞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赵光朋1.提前准备教学设计,名师课堂2.准备好主讲内容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备学生的学:看课本提纲导学,普通班策略:列出预习提纲,编写成填空题的形式。

重点班:全面处理,思维方法是关键,类型总结要到位。

备老师的教:错位相消法的教学是关键备上课的练:强调分类讨论。

再设计思1.增加错题辨析练习2.用好小组讨论环节。

参加教师高一数学教师时间2013.4.18地点高一办公室(南)记录人冷欢备课准备中心发言人:穆星媛1.教案两篇2.实际问题5道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1.不等关系是不等式一章的基础,以简单为主。

2.应用题要让学生积极讨论。

3.比较大小主要是求差法。

4.要用课件。

再备 2.网络课件(三个)集中交流研讨典型发言穆星媛:要善于使用网络资源。

集体备课记录表(模板)

集体备课记录表(模板)
学法Pairwork,groupwork: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内容
Step 1 Revision
1.Revise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we learnt last class.
Remember these phrases
play football.
ride a horse.rodea horse
watch TV.washedTV
milk a cowmilkeda cow
take some photostooksome photos
pick strawberriespickedstrawberries
talk with a farmertalkedwith a farmer
Live stop ride do
is are have eat
buy see
二.请用准确动词形式填空
1. He(live) in Wuxi two years ago.
2. The cat (eat) a bird last night.
3. We(have) a party last month.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2. --______you ______ (have) a good time last Sunday?
--No, I _____ (do not). I _____ (go) shopping with my friends,but it __________(rain).
3. –Where ______(be) you last night? I ______ (call) you, but you ________(be) not in.

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格

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格
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有:角色朗读、音乐渲染、情境再现、艺术性描述、联系学生自身生活经历等等。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注重课堂语言表达,挖掘文本情感之美,通过音乐让学生沉浸于文本营造的氛围中;通过朗读让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的迸发,引起共鸣;通过回顾自身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来拉近作者和学生的心灵上的距离。这样,师生思维也就异常活跃,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教学不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2、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创设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2、把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
课堂不是教师展示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的平台。所以,课堂上,我注重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去探究。我会根据教材设计出一些有坡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由地去探讨。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能充分的运用他们的思维,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上激发情感,有效催化学生思维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
当我们看到上课时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少数人回答,思维积极的往往只有几个。到老师确实在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些精彩的词句也在着力推敲,可学生不承情,没能打动学生的心。这样懒散的课堂气氛,教育资源浪费,师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浪费了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存在着一点,那就是缺少一个字“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二十七团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教研组: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备课组长王魁记录、材料整理高建刚时间4.20参与人员全组成员备课中心问题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

4.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应用)5.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危害,认识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能根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一般的防治措施(理解)。

6.氧气的制法,及步骤。

7.了解分子的特性(理解)。

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实际问题(应用)。

过程描述初稿讨论(各教师的观点)王魁:学生识记部分要求学生记牢。

张彦林:目前空气保护是重点。

李荆:空气中的各气体体积分数还是质量分数学生是否清楚。

周静:对氧气的制法及步骤学生要重点掌握。

过程描述定稿讨论王魁:氧气的制法和步骤是复习的重点,一定要求学生掌握。

张彦林:空气的保护是联系实际生活的知识点,考试应该是联系实际的,这一方面是重要的。

讨论结果从几方面进行设计:1、情景导入。

2、精读课文,回忆。

3、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4、练习。

反思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

2、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既提高了课堂效率。

3、对于学生课堂的练习完成较好。

4、对于课时的内容过多,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学的时间。

(初议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5,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氧气的化学性质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以讲解、讨论、总结、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学法:讨论:,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通过有关图示,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计: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空气)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一)、空气1、空气的组成: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3、稀有气体的性质4、空气的污染::(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三)、物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化的结果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反应(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①概念不同。

②特征不同。

(2)联系: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如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

而石蜡、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其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

(3)、能否根据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来判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3、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宏观定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定义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上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2.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所谓纯净物只是指含杂质极少、纯度很高的物质,而且所含杂质的量不会影响科研和生产。

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洁净、清澈的物质误认为是纯净物。

3.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不对。

因为混合物的性质之一是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没有发生反应,这并不等于各组分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如果外界给予一定条件,则各组分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

例如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但如果天空中有闪电,则闪电产生的电火花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合物。

因此,不能说混合物中各组分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四,反思回顾,整理归纳.七、板书设计:(一)、空气1、空气的组成:2、空气的污染::(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三)、物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化学反应3、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审定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氧气的化学性质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2、学法:讨论:,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计:一、谜语引入,激发求知欲: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空气)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请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一)、空气1、空气的组成: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谁首先研究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练习:例(1)、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并较早地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了定量化。

注意:空气成分是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较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比如合成氨制氮肥。

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的新陈代谢。

3、稀有气体的性质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

4、空气的污染: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

(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例、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燃烧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C、氧气绝对不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3),氧气的用途氧气的性质决定着它的用途.你能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呢?1、2、(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既然有那么多的用途,我们该怎样制得氧气呢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请同学们考虑设置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收集装置与什么有关?现有五副装置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哪幅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哪幅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哪幅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氧气?A B CD E请同学们根据图示的仪器,设计并组装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所有装置,用字母表示.(其中玻璃片和铁架台省去)制取氧气的步骤:→→→→→→→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三)、物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变化的结果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化学变化,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反应(1)、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区别:①概念不同。

②特征不同。

(2)联系:有些反应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如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

而石蜡、乙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却不是化合反应。

例如: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铁+氧气→四氧化铁例如: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其特点是“一变多”,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

例如: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合反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3、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宏观定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定义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2)混合物:宏观上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微观上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2.自然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所谓纯净物只是指含杂质极少、纯度很高的物质,而且所含杂质的量不会影响科研和生产。

但必须注意不能把洁净、清澈的物质误认为是纯净物。

3.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七、板书设计:(一)、空气1、空气的组成:2、空气的污染::(二)、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三)、物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化学反应3、物质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