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介绍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二单元所学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背影》、《散步》、《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语法知识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3.写作训练:描写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感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语法知识点;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的运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所学内容。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课文回顾(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语法知识点讲解(1)被动句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被动句的构成和用法。

生:被动句由“被”字引导,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2)宾语从句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宾语从句的用法。

生:宾语从句是嵌入主句中的从句,表示主句谓语动词的宾语。

(3)定语从句师:请同学们解释定语从句的用法。

生: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的从句,通常紧跟在名词后面。

4.课堂练习(1)用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各造一个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1.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点,今天我们来进行写作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尝试描写人物形象和景物。

2.写作训练(1)人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2)景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的一个景物。

要求:描绘细腻,用词丰富,表达情感。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提高了写作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难点;-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用法;-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与预-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回顾上一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研究主题;- 引导学生预第二单元的课文,探讨主题和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课文阅读理解-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掌握基本的内容;- 进行课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难点;- 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时:词语研究和运用- 教授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词语用法;- 进行词语操练和运用,巩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 练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第四课时: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展开思路;-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培养写作能力;- 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评价- 对本单元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回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对学生的研究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讲解与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词汇用法。

- 互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练与实践法:通过练和实践,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提高运用能力。

4. 教学评估- 随堂小测:通过随堂小测,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水平,给予指导和反馈。

- 口头交流: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5. 教学资源-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新人教版)-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黑板和粉笔6.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5我看一、场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二、自我研究和学习产生新知识第1步。

知识梳理奠定坚实的基础1。

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

(2)背景链接从1937年10月,穆旦开始听燕卜荪的《当代英诗》课,对叶芝、艾略特和奥登为代表的英国现代诗,有了精确的了解。

1938年6月创作了《我看》。

《我看》借鉴的是英国现代诗的“玄学思辨”,即一种思辨想象力。

是一种对自然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对社会现代生活的思辨。

但这种思辨,又不同于纯理性的思辨,而是充满着肉体感觉和情感。

即所谓的“思想知觉化”。

2.难词(1)发音丰润(rùn)沉醉(chénzuì)凝望(níng)忧戚(qī)虚荣优雅繁荣摇摆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陶醉】指深深沉浸在一种气氛或意识形态活动中。

[悲伤]悲伤和忧虑。

齐,伤心。

[徒劳]徒劳。

漂浮,漂浮。

[刘盼]转眼看。

希望,看。

摇摆,摇摆。

第二步将整体感知融入课文1。

阅读指导(1)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1)抽生读课文,读出一定的感情。

(2)齐读课文,揣摩每节的意思。

(3)教师小结:全文共五节,每节为一层。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我看见了”这四个句子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明确:春风吹拂,春草荡漾,仿佛春潮涌动,描绘出一幅绿油油的晚春图。

2.为什么说青草是丰润的?明确:因为草长得茂盛。

3.“悄悄揉过”说明什么?清晰:表示风的柔和。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忧考⼩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敬业与乐业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篇宣讲⼈⽣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紧扣中⼼“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逐⼀论述;最后⽤“责任⼼”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

全⽂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通俗,⽂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意在引导学⽣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思考⼈⽣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

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

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鹫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或者: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走近梁启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T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最新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策略)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

最新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策略)2020年秋(2020-2020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掌握举例、道理、对比等论证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理清行文思路和说理方法。

2.通过自主朗读,学习在语境中掌握文章句义和方法。

3.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从而修身整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4.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了解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5.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积累词句,把握好口语和书面语特征,掌握演讲稿和书信写法。

2.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掌握举例、道理、对比等论证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理清行文思路和说理方法。

3.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从而修身整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由“价值辨析”主题内容构成。

《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深刻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敬业与乐业,并触励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封书信,用给巴特勒上尉回信的形式,运用对比与反语的手法,讽刺了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的同情和尊重。

《论教养》这篇文章论述的是关于教养的问题,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散文独辟蹊径,作者借助于感性的形象和手段,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对美好人性和健康人格的期盼。

本次写作是“观点要明确”,告诉我们观点是明确的判断句,写作议论文文章时,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在文章中将观点凸显出来。

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君子自强不息”。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要认识“自强不息”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学习自强不息的人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韧性,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教学方法:《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辞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深刻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敬业与乐业,并勉励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表达作者的从业观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乌篷摇梦到春江教案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乌篷摇梦到春江教案鄂教版
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如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和感情。教师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认真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和表达,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九.内容逻辑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
a. 文章的背景和主题:《乌篷摇梦到春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文章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文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c. 段落:文章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 板书设计:
a. 标题:乌篷摇梦到春江
b. 背景:江南水乡的美景
c. 主题: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家乡的热爱
d. 表现手法:景物描写、情感表达
e. 情感内涵: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点评作业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亮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期望。通过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除了作业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学习日记、学习总结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文章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到君子应该不断自强不息,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培养他们的自强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思想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自强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自强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相关课文。

2.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君子自强不息。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文本,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一、二、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时间9.16—9.20周次 3 课题7、傅雷家书两则课时 3 班级82、83、84 主备王霖审核李旺华学习目标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学习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学习重点1、作者在信中流露出来的舐犊深情。

2、“坚强”的含义。

学习难点学习方法一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课堂前置一、导入二、【自主学习】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庸碌( ) ()凭吊()谀词()扶掖()重蹈覆辙()()廓然无累( ) ()2、解释下列词语:扶掖:重蹈覆辙:刻骨铭心:气吞斗牛:3、从句中,看出信是作者在儿子时给回的信,目的是。

(友情提示:从课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并进行概括。

)4、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小组交流【合作探究】5、文章是怎样体现“慈父情深、朋友情重、赤子情结”的?(友情提示:从回信者作为父亲、艺术知音和赤子的角度入手,进行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6、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7、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友情提示: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

学生因为缺少阅历和经验,所以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

)【阅读第一封信回答】8、第一封信是针对傅聪遇到的什么情况写的?中心是什么?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一、二、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时间9.16—9.20周次 3 课题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时 1 班级82、83、84 主备王霖审核李旺华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雨果对伏尔泰的赞扬崇敬之情。

2、体会雨果饱含激情的演讲风格和理解诗化的语言中蕴蓄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两个特征刻画他的“斗士”和“智者”形象。

学习重点1、从雨果包含激情的语言中领略两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辉。

2、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通过著书立说和文学创作,做出思想上的贡献;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素质,为他那个时代的弱势人群争取人权,勇敢斗争。

学习难点学习方法一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课堂前置一、导入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陨落()诅咒()弥留()灵柩()侮辱()深邃()睿智()恪尽职守()轻薄()媚上欺下()浩瀚()喝彩()2、解释下列词语:睿智:媚上欺下:登峰造极:恪尽职守: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⑵、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⑶、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4、填空。

⑴、伏尔泰是________国启蒙思想家、________家、_______家。

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代表作有________和《形而上学论》等。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________国文学家________。

⑵、他________,坚定不移。

他以________战胜暴力,以________战胜专制,以________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________战胜顽固,以________战胜愚昧。

【合作探究】5、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伏尔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怎样的贡献?6、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一、二、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时间9.16—9.20 周次 3 课题8、致女儿的信课时 1 班级82、83、84 主备王霖审核李旺华学习目标1、了解“爱情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2、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爱情。

学习重点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学习难点学习方法一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课堂前置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忐忑( ) ( ) 繁衍( ) 幼稚( ) 迷惑( ) 惩罚( ) 一抔黄土( ) 刹那间()宿愿()伫立()怒不可遏( )2、解释下列词语:忐忑: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化为乌有:3、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作者的爱情观是什么”?小组交流【合作探究】4、这种“美和力量”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几次同样的“美和力量”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呢?5、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无与伦比的美’,这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

请思考这两个‘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6、上帝三次看到爱情,他在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7、照前两次的推论,应该是暴跳如雷了。

但你看第三次是“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

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那么怎么理解上帝的这种思考?你们想一想,他当时在想什么?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要说‘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离去了?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大家议论一下这些个问题。

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一、二、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时间10.5—10.9周次 6 课题9、故乡课时 2 班级82、83、84 主备王霖审核李旺华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在前后对照中展示人物性格变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3、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是造成农村和乡镇经济衰败、农民破产、人民生活艰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级观念酿就的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这种痛苦和悲哀。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学习方法一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课堂前置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瓦楞()胯()下秕()谷髀()瑟()索蜷()缩寒噤()折()本潺潺()五行()阴晦 ( ) 萧索 ( ) 愕然 ( ) wǎng( )然 bǐ( )夷 chī( )笑 zìsuī( ) ( )2、回顾作者。

3、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小组交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4、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5、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6、“故乡”这一题目怎眼理解?【合作探究】7、(1)第一自然段是一句话。

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结构上有何作用?第二自然段一共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语段。

请用几个短语概括出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的作用。

(2)第三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子。

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雨龙中学语文备课组九年级语文学科“一、二、四”阳光课堂集体备课教学案时间10.5—10.9周次 6 课题25、词五首课时 3 班级82、83、84 主备王霖审核李旺华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学习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习方法一帮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启发法课堂前置一、导入二、【自主学习】1、积累字词。

2、走近词人、作品。

《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3、范仲淹:(朝代)家、家,他有“”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5、《破阵子》选自《》,作者,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小组【合作探究】(一)《望江南》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阳光校园,阳光课堂,阳光心态,阳光人生!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阳光心态铸就灿烂人生。

能承担责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