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_侯圣山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研制与开发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研制与开发
中国领土辽阔,各种地质条件都有所涉及,因此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除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震外,还有崩塌、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裂缝等多种地质灾害类型。这些地质灾害遍布全国,发生日益频繁,对我国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跟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事件多达4万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其中,一次性造成数十人丧生或千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灾害事件就达到了近千起。仅是2004年,全国就发生了13555起地质灾害,其中巨大损失的地质灾害就有976起,2004年全年就造成了人员伤亡一千多人人,死亡七百多人,失踪近两百人,受伤将近千人,造成经济损失几十亿元。紧接着2006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各类大小地质灾害102804起,给我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至此,国内也相应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如刘传正的《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与应用》、陈百练等人的《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初探》[5]。魏丽的《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6]。1999年,李长江等结合区域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的水文资料、地质资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IS/ANN(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rve Network)预警预报群发性滑坡灾害概率的方法。2002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根据该省一千多个雨量观测站近十年的日降雨量记录,以及在相同时间段内的百余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通过对地质条件、灾害发生点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土地的利用状况以及该省近十年来降雨量的分布情况等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发出了集GIS与ANN于一体的区域群发性滑坡灾害概率预警系统(LAPS)[7,8]。该系统能够根据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降雨预报和雨量数据,通过网络与浙江省的相关部门进行连接,对全省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进行快速评价,对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点进行依次搜索评价和实时预警等,能对滑坡的发生概率图进行自动编制和输出,从而实现了灾害发生的时空范围、强度和灾害发生分布的概率的实时预警预报。该预警系统不仅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自动采集、评估,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同步发布滑坡灾害预报信息从而实现才实时的预警预报功能。在2003年和2004年两个年度雨季的实际应用中,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预报组使用LAPS系统共发布三级以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报41次,通过现场调查,实际发生的灾害与系统预报的灾害发生点吻合率达到了56.1%,这说明了LAPS对灾害的预警预报准确率较高,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

雅安市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雅安市名山区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大渡河与青衣江的交汇处,是一个地势险峻、山高谷深的地区。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名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评估和监控名山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名山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出发,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方法,为防范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一、名山区地质环境特点名山区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地势起伏大、山岭陡峭,地形复杂,冲积沉积物和岩石层相互叠置,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

名山区属于典型的山地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名山区气候多变,降雨量大,多为夏秋季节,极易诱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地震活动频繁,又处于大渡河与青衣江的交汇处,易受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害的程度进行综合考虑、综合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础,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名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地形地貌特征、地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活动性、气候特点、植被覆盖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在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之后,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是对各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权衡和运算的工具。

根据名山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应该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利用GIS等技术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布和分级展示。

1. 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治理和应急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研究报告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研究报告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研究报告摘要:地质灾害是世界各地都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建立一个有效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的效果。

一、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类型。

这些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对于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构建1. 数据采集与监测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与监测。

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信号,如地震前的地面变形、地下水位变化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预警系统的基础,为后续的预警和决策提供依据。

2. 数据分析与处理采集到的地质灾害预兆数据需要经过专业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以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预警模型和预测算法。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和实时数据的监测,可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3. 预警系统建设基于数据分析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预警设备、信息传递和发布机制等。

当地质灾害预警信号达到一定阈值时,预警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同时,预警系统还应具备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的能力,以提高应对灾害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应用1. 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最主要应用是提供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当预警系统发出地质灾害预警信号时,相关部门和公众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

这将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还可以用于灾害风险评估和规划。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
一、简介
地质灾害是指地质环境变化导致的非生物性灾害,通常与构造活动、采矿和人为活动有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地裂缝、崩塌、溶蚀和冰川等。

随着全球变暖和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都在加剧。

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是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的关键,因此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十分必要。

二、预警平台结构
1、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对灾害的演变状态进行采集,包括气象要素,测量记录等,该系统能够持续监视和监测地质灾害,以及提供各种数据,为灾害的发展预测提供坚实的基础。

2、智能分析模型:该模型利用各种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预测建模,并利用分类器对不同灾害进行分类和识别。

3、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利用聚类分析、聚类决策树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决策模型,实现预警信息、报警等辅助决策系统,使预警信息得以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社会。

4、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上述各个组件,实现地质灾害预警功能。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应急指挥的系统,以实现对灾害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

本文将从系统功能、技术原理和实施方案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的解决方案。

一、系统功能1.预警功能:地质灾害预警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监测地震、地质构造、水位、雷达、气象等多种参数的变化,利用物理、化学和地质等多种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

系统能够根据预警信息和历史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准确预测,并向相关部门和民众发送预警信息,提供预警决策支持。

2.指挥功能:系统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和实时监测数据,对地质灾害进行快速响应和指挥。

通过灾情信息的汇集、整合和分析,系统能够自动化生成灾情图、统计分析、决策推送。

在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派遣抢险队伍和调配资源,实现应急指挥。

3.数据管理功能:系统能够对灾害相关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包括历史灾情数据、监测数据、预警信息、抢险救援资源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4.决策支持功能:系统能够根据灾情和监测数据,自动生成灾情报告、灾情图、趋势分析等。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多种决策支持工具,如决策模型、应急演练等,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二、技术原理1.监测技术: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指挥需要依靠有效的监测技术。

包括地震监测、地质构造监测、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

这些监测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多种手段实现。

2.数据传输技术:系统需要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这需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例如无线传输技术、云计算等,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相应的监测和指挥中心。

3.数据分析技术:系统需要对大量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提取有效的信息。

这需要借助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模型研究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模型研究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模型研究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预警模型作为地质灾害预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灾预警需求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害损失。

因此,及早预知地质灾害的发生,实施有效的预警,成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

二、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意义地质灾害预警模型是基于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相关参数构建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地质环境、孕灾因素、监测数据和历史案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建模,可以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三、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方法1. 地质环境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位等地质环境参数进行分析,揭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潜在危险区域。

2. 孕灾因素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探究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如降雨、地震、地质构造等,建立相关预警指标。

3. 监测数据分析: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定期获取地质灾害相关的监测数据,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监测指标,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历史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历史地质灾害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取规律和特点,为预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四、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应用与展望地质灾害预警模型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深入分析,为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预警模型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可以提高地质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提供重要支持。

在未来,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更多的数据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完善模型的预测能力。

同时,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也可以为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方案

地质灾害预警平台工作方案目录第一章概述 (2)1。

1项目背景 (2)1.2 研究进展 (2)1。

3 设计原则和目标 (3)1。

4 预警平台优势 (3)第二章数据类型及处理 (3)2。

1 传感器安装原则和目的 (3)2。

2 地表变形监测 (3)2.3 深部变形监测 (4)2.4 土壤水分监测 (4)2。

5 地下水水位、孔压监测 (5)2。

6 数据中心 (5)第三章预警平台 (5)3.1 预警平台基本介绍 (5)3。

2 预警平台层次一 (5)3。

1。

1 阀值预警 (5)3.1。

2 回归分析预警 (6)3。

2 预警平台层次二 (6)3。

2.1 模糊数学预警 (6)3.2.2 灰色理论预警 (6)3.2。

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警 (7)3。

3预警平台层次三 (7)3。

3.1 力学方法预警 (7)3。

3。

2 概率模型预警 (7)3。

3。

3 “3S”技术预警 (8)第四章总结 (8)参考文献 (9)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机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

由于我国所处的构造带交汇部位以及复杂的气候系统,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分布范围较广,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全.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矿山地质灾害和土地荒漠化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0亿人民币之多,而且造成了大量的居民伤亡,由于地质环境的恶化而引发或加重的其他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地质体是地质环境的主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均依附于这一载体。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质量较低的表现,它的频繁发生不仅仅显示了自然地质环境的脆弱性,而且还反映了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之间矛盾的激化。

地质灾害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随着人类活动规模与强度的增大,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干预地球表层的自然过程,导致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31•【字号】雅办函〔2017〕84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雅办函〔2017〕8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飞地园区(经开区),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5月31日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四川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国家、四川省有关救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原则。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干旱、洪涝、风雹、冰雪、低温冷冻、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场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发生自然灾害后,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视情启动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达到本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1.4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2组织指挥体系市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减灾委”)为雅安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市减灾委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为主)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也是可以监测预报 以用 100 、150 和 240 mm 把三日降雨量对滑坡的诱
的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为了研究降雨诱发区域群发 发因素划分为 4 个级别 ,如表 3 所示 。
性地质灾害的作用 ,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灾害调
同样地 ,对于一日降雨量 ,仅有约 17 %的滑坡
2491 2
YA0002201
20030825
207
3211 1
20030825
1531 7
2491 2
YA0002202
20030825
207
3211 1
20030825
1531 7
2491 2
YA0002206
20030825
511 1
861 6
20030825
1531 7
2491 2
YA0002218
Abstract : Regio nal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 riggering factors are t he basis of a landslide warning system. In t his paper , taking t he Yucheng Dist rict , Yaπan , Sichuan as an example , we sys2 tematically p ut fo rward t he landslide warning system. On t he basis of t he geo hazard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and t he regio nal p recipitatio n mo nitoring , t he large2scale geohazard warning system is p resented in t his paper. A new calculatio n met hod is p ut forward to tell t he warning classes. The inp ut data of t he system include geo2 hazard susceptibility map , mo nitored p recipitatio n data and forecasting raining data. This system was tested and p roved efficient . Key words : landslide ; warning ; susceptibility ; rainfall monito ring ; Yaπan City
一级因素 权重 序号 一级因素
坡度
0. 1
6
线性构造
坡向
0. 03
7
斜坡类型
地层岩性
0. 15
8
水系
植被覆盖
0. 04
9
道路工程
高程
0. 06
10
年降雨量
权重 0. 06 0. 07 0. 07 0. 1 0. 1
图 1 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图
Fig1 1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Yucheng Dist rict , Yaπan City
对于三日降雨量 ,我们可以看出 ,仅有约 17 %
3 诱发地质灾害的临界降雨量[7]
的滑坡发生在降雨量 0~100 mm 的范围内 ,有约
40 %的 滑 坡 发 生 在 0 ~ 150 mm 的 降 雨 量 , 有 约
降雨是诱发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 60 %的滑坡发生在 0~240 mm 的降雨量 。因此 ,可
Hou Shengshan , Li Ang , Zhou Pinggen1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geohazard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precipitation monitoring of Yucheng District , Yaπan City , Sichuan Province. Ea rt h Science F rontiers ,2007 ,14( 6) :1602165
侯圣山 ,李 昂 ,周平根/ 地学前缘 ( Eart h Science Frontiers) 2007 , 14 (6)
表 2 滑坡发生对应的一日降雨量与三日降雨量
Table 2 Rainfall for 1 day and 3 days corresponding to landslides occurrence
251 1
1131 6
YA0002194
20030825
1181 1
1581 3
20030825
351 3
1051 2
YA0002195
20030825
1181 1
1581 3
20030825
1531 7
2491 2
YA0002196
20030825
1181 1
1581 3
20030825
1531 7
例尺地质灾害 (以滑坡为主) 预警这一问题 ,以四川 可以划分为“敏感因子”和“诱发因子”两种类型 。前
雅安雨城区为例 ,进行了探讨 。
者为控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自然及人为因素 ,而
收稿日期 :2007 - 11 - 03 ;修回日期 :2007 - 11 - 10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1212010541101) 作者简介 :侯圣山 (1977 —) ,男 ,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地质 。E2mail : houss @mail . cigem. gov. cn
20030825
21 6
21 6
20030825
1531 7
2491 2
YA0002227
20020801
01 2
1071 3
20030825
1531 7
2491 2
YA0002229
20040301
31 5
261 7
20040201
21 8
41 5
YA0002232
20040617
1041 3
1071 2
发生时间 一日降雨量/ mm 三日降雨量/ mm 滑坡编号
发生时间 一日降雨量/ mm 三日降雨量/ mm
20030830
261 3
1351 6
YA0002191
20030826
207
3211 1
20030825
981 5
1961 7
YA0002192
20030826
207
3211 1
20030727
20031001
11 7
91 7
YA0002236
20030802
711 2
1201 4
20030826
48
186
YA0002247
20030825
1531 7
2491 2
20030825
48
186
YA0002248
20030825
1531 7
2491 2
20030825
48
186
YA0002250
表 1 的十个要素 ,采用二元统计的方法评价了各要 素与地质灾害分布的关系 ,得到了如图 1 所示的地 质灾害敏感性分布图[6 ] 。
表 1 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因素及权重 Table 1 The cont ributions of different factors
序号 1 2 3 4 5
to t 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转变的“临界点”。因此 ,可以从图中读出这些临界 雨量诱发因素的半定量化描述 。但是不同降雨量指
值 ,用于降雨对滑坡的诱发作用的描述 。
标联合对滑坡的诱发程度如何定义 ? 滑坡灾害的诱
162
滑坡编号 YA0002011 YA0002013 YA0002030 YA0002036 YA0002111 YA0002113 YA0002114 YA0002117 YA0002118 YA0002119 YA0002120 YA0002122 YA0002123 YA0002136 YA0002137 YA0002138 YA0002139 YA0002141 YA0002142 YA0002143 YA0002145 YA0002150 YA0102101 YA0002152 YA0002153 YA0002154 YA0002155 YA0002172 YA0002177 YA0002181 YA0002185 YA0002189 YA0002190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侯圣山 , 李 昂 , 周平根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北京 100081
Hou Shengshan , Li Ang , Zhou Pinggen
Chi na I nstit ute of Geoenvi ronment M onitori n g , B ei j i n g 100081 , Chi na
侯圣山 ,李 昂 ,周平根/ 地学前缘 ( Eart h Science Fro ntiers) 2007 , 14 (6)
后者则为诱发地质灾害在特定的时间 ,在特定的地 点发生的自然及人为的因素 。地质灾害受控于以上 两种因子 ,因此 ,地质灾害预警就需要对上述两种因 子分别进行评价 ,进而进行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对危 险程度的评价 。本文将分别介绍地质灾害敏感性评 价及诱发因素评价的方法体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