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课件
合集下载
第24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

整体感知
《渔家傲》是一首记梦之作,那词人在梦中 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看
到了天帝,看到了自己对天帝垂问的回答。
品味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
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
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
一剪梅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剪梅》 写闺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 而《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 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自于一位 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 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取决于词人的实际生 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破这种生活的思想 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 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拓展延伸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她的《一剪梅》《声声慢》 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风格清新、含 蓄、缠绵。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曲《月满西 楼》。我们不妨读一读,唱一唱,和《渔家傲》比较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她们 流芳千史
春秋时代的庄姜 汉代大史学家班固的祖姑班婕妤(jié yú) 东汉的班昭 东晋末的谢道韫 金陵女子杜秋娘 唐朝与杨贵妃斗了一辈子的“梅妃”江采 苹 宋代的李清照 南宋的严蕊
……
结语:
自古巾帼不让须眉
鉴赏评价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见长,这首《渔家傲》却显得豪放, 有男儿气概。你是如何看待的?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 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 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 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 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 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 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6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

关注归宿 读出词心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出瑰丽雄 奇的画面。词人借此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充分表现她对自由,对幸福的渴望之情。
“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 帝所?
“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 坚定的语气读?
“接”和“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 的结合在一起,,描绘雄伟壮阔的境界。“转”和“舞”,则将 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走进梦境 读出雄奇
九万里风鹏正举。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展现自己的理想和 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句的含义。
“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日暮”指夕阳西下,暗示 人至暮年。表达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以及有才华却遭逢不 幸的痛苦经历。“谩”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一是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作为女子,得不到施展;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读懂易安: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 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 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 夫死,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 全都散失。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 全都飞灰湮灭,烟消雾散。使她生活上和精神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渔家傲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13张ppt)

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品读悟梦
合作探究:词人写梦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情感?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分析。
品读悟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舞”字不仅
的舟船在风浪中飞
也是写天上千姿万
既富于生活的真实
梦境的虚幻性,传 波之时的感受。
课堂小结
词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浪漫仙境,
表达了怀才不遇和国难当头,身逢乱世
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取三山去。
读 准 节 奏 和 韵 律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 / 连晓雾,星河欲转 我/归
我报路长 / 嗟日暮,学诗谩有 / 惊人
万里风 / 鹏正举。风 / 休住,蓬舟 / 吹取
粗读入梦 1.梦中有什么?(景?事?人?)
2.请用自己的语言细致描绘梦境。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随堂检测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自己空有才华和理想,
但在现实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的词句 是:___我__报__路__长__嗟__日__暮_____, ____学__诗__谩__有__惊__人__句____。
随堂检测
2. 从词的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豪放 词,从词的内 容上看,该词写的是 梦境 ,其实是 现实生活 的 折射。
了解背景
因为北宋的灭亡,生活的变故,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也有不同。 前期: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 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 年纪便文采出众。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生活安定优裕。所以前期词作多写其悠闲生活、闺阁之怨或是 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词人流寓南方,不久丈夫病死,词人 生活困顿,境遇孤苦。所以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嗟”意为“叹息”,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 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意为“徒然”,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 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 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品析诗词 这首词的结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愿望?
诗
词第
品 读
二
赏章
析
诵读诗词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
yīn
/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jiē
màn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2024)

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意义
当代女性文学创作不仅为文学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也为女性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通过创作, 女性作家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关注社会现实和女性命运,推动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同时,她们的作 品也为读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
2024/1/28
18
05
跨文化对比与国际化视野
该词的文化内涵丰富,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也表现出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民 族气节。同时,该词还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 化意义。
2024/1/28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2024/1/28
河欲转千帆舞”开篇 ,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接着,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等 句,通过梦幻的笔触,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
2024/1/28
5
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李 清照的诗词中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描绘出壮阔的海天一色景象,“ 星河欲转千帆舞”则展现出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豪情壮志。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切 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 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 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李格非藏书甚 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 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 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 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 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 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
第26课《渔家傲》课件(共37张PPT)

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主要写了什 么?
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 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字的妙处。 “接”“连”二字将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海、弥漫的晓 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景象苍茫。“转”“舞”二字化静 为动,生动地描绘出了天河流转,繁星闪烁似船帆舞动起 伏的景象,既富有生活的真实,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创 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译文: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云霞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 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星星如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像 在起舞。我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飞入天国。听着天帝在对我说话,他殷勤 地问我回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走的路很远,现在已到黄昏,还没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 句子,又有什么用呢?我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风呀,不要停止,把我 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去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重点字词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之意。嗟,慨叹。 “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灼《碧 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谩:徒, 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sad
第26课《渔家傲》课件(共20张PPT)

诗词五首
——渔家傲
李清照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济 南(今属山东)人,宋代 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 其诗文并美,尤长与词。 前期的词多写悠闲的生活, 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形 式上善用白描手法,力求 创新,语言清丽,富有生 活气息,被称为“易安 体”。代表作有《如梦令》 《声声慢》《醉花阴》等。
“转”、“舞”两字,则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 风浪颠簸中的感受。描绘出似梦似幻,美妙神奇 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豪放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 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在词人的梦境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形象?
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 “你打算到哪儿去呀?”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 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
(1)“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路长”、“日暮”是词人颠沛流离痛苦经 历。表现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孤苦无依、奋力挣 扎的苦闷
(3)“谩”是“空有”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对自己 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的慨叹,以及对南宋黑暗社 会现实的失望与不满。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 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归”写出词人设想自己是从天阙来到人间, 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边。“殷勤问我 归何处”的询问,使词人终于得到诉说心事的机 会,由写梦自然引出下片的抒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译文: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 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
李清照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济 南(今属山东)人,宋代 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 其诗文并美,尤长与词。 前期的词多写悠闲的生活, 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形 式上善用白描手法,力求 创新,语言清丽,富有生 活气息,被称为“易安 体”。代表作有《如梦令》 《声声慢》《醉花阴》等。
“转”、“舞”两字,则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 风浪颠簸中的感受。描绘出似梦似幻,美妙神奇 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豪放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 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在词人的梦境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形象?
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 “你打算到哪儿去呀?”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 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
(1)“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2)“路长”、“日暮”是词人颠沛流离痛苦经 历。表现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孤苦无依、奋力挣 扎的苦闷
(3)“谩”是“空有”的意思,表现了词人对自己 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的慨叹,以及对南宋黑暗社 会现实的失望与不满。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 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归”写出词人设想自己是从天阙来到人间, 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边。“殷勤问我 归何处”的询问,使词人终于得到诉说心事的机 会,由写梦自然引出下片的抒情。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译文: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 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天接云涛连晚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29张PPT)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 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点拨: (1)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 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 死别; (2)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 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想。
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 什么? 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 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 她对现实的不满及对人生坎坷 际遇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 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 人生的追求.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 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 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 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 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 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 困难和心愿。
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 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 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 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 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 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仿佛梦魂归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 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 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 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 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你怎样评价“天帝”呢? “殷情”。态度亲切,关心民生疾苦的君主。
6、这首词呈现一种怎样的意境? 浪漫、瑰丽、雄奇、飘渺。
Hale Waihona Puke 二、悟感情1、词人向大帝倾诉什么?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2、此句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社会有着怎样的感触呢?
(提示:联想到词人的生平经历,女性在封建社 会的地位。) 孤独、压抑、不满、不幸、愤懑。
❖
谩:徒,空。
❖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
❖
吹取:吹得。
❖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译文
❖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 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 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 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 ,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 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重点字词
❖
星河:银河。
❖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
天语:天帝的话语。
❖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
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
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三 、赏名句
试赏析‘漫’字妙处
着一‘漫’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现实中知音难寻,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 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men】。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 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 文学,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三、课外拓展:比较意境,探寻易安词风格突变的原因。
3、现实令她痛苦,可词人是否停下求索的脚步呢?
主旨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4 神山象征了什么? 理想、自由、光明、幸福。
5、词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浪漫雄奇的意境
寻理想幸福和光明
抒豪迈壮阔的胸怀
“路长日暮”有何深意
❖ 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 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 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情怀隐 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 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 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 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 挣扎的苦闷。
1、她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爱情美满,与晚年孤独 凄凉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2、国破、家亡、夫死的不幸遭遇,给她的人生以沉重打 击,尤其是丈夫的死,使她失去了精神支柱。
3、战火纷飞的乱世迫使她走出闺阁,她开拓了视野,开 始关注并了解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4、她自身的个性:敏感多情,自尊孤傲,才华修养 极高,因此对生活、爱情、理想、人生价值有超出一 般女性的更高的追求。当无情的现实毁灭了她人生中 一切的美好与梦想,她只有用笔给后世留下锥心泣血 的文字。
夏日绝 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常忆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意境:沉郁悲壮 意境:欢快热情
慷慨豪迈
清新活泼
音乐欣赏《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渔家傲》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生活于两宋之 际。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小 时候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 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 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金兵入 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 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 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 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 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 大宗”。她既有巾帼之淑贤, 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 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 国情怀。
创作背景
李清照南渡后,在变乱中受 到许多折磨,正是处在“路长 嗟日暮”的境地。她不愿意听 众命运的摆布,梦里渡过天河, 直上天宫,向天帝陈述自己对 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然后乘 风破浪到仙岛上去。全篇气势 豪迈,显示出这位女词人风格 的另一面。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一、品意境
1、词中描绘的场景是真实的吗? 虚幻的梦境。
2、在词人的梦中,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意象:天空、晓雾、星河、千帆、大海。
3、哪些词语将这些景物组合成了一幅图画?这 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提示:联系词人海上飘泊 的经历。)
接、连、转、舞。一幅壮阔的海天相接图
4、梦中的词人要去向何处? 帝所、天帝的处所、天宫。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变化:
前期 内容:美好生活 伤春悲秋 闺情相思 风格:清新妩媚 韵味幽长 细腻深婉
后期
内容:沉重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 风格:低沉哀婉 苍凉悲壮 忧愤深沉
李清照后期词作的内容、风格为什么会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