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秀教案
《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2.教学难点
-诗词意象的理解:学生对于诗词中意象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领会意象背后的意境。
-诗词情感的把握:学生在理解诗词情感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体验的局限,难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诗词创作技巧的应用:学生对于诗词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如何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是一大难点。
-在诗词创作技巧的应用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如“千帆舞”中的对仗技巧,通过实例分析、仿写练习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在创作中运用这些技巧。同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创作中逐步提高技巧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自然景色的美?”比如,清晨的雾气、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李清照是如何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的。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练习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同学在诗词创作技巧的运用上还显得有些生疏。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创作能力,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增加诗词创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一过程,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词在生活中的运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渔家傲》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1、教材分析《渔家傲》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的第五首。
本单元通过学习古人诗文,感受古人智慧与胸襟。
方法上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大意;要多读熟读积累名句。
2、学情分析《渔家傲》“以梦言志”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语言浪漫雄奇,意味深远,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学生借助注释能完成字面内容梳理,但难以品出言外之志,无法从字面上就理解词人情感。
【基于此,再根据新课标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感知,感受梦境。
细读品味,观梦中动静,感梦中天语,辩梦中寄托。
过程与方法目标:展读对比,梦境照进现实,了解词人际遇,理解词人嗟叹,感悟词人寄愿,绘言外之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现实中知音难遇、控诉无门的强烈不满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由于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阅读经典作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如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悟词人对现实中知音难遇、控诉无门的强烈不满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基于学生根据文本来理解情感上有一定难度,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如下】教学难点:展读对比,梦境照进现实,了解词人际遇,理解词人嗟叹,感悟词人寄愿,绘言外之境。
【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工具1.教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讨论【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我设置了以下学法】2.学法:批注法,朗读法3.工具:课本,投影仪,PPT,朗诵视频【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共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1、以梦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你做过什么记忆深刻的梦?乘着诗意的小舟,我们随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入梦……【生活情景导入,自然亲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梦境照进现实做准备。
第26课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诗词五首渔家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前后期不同词风。
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把握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学习诗的表现手法。
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体会诗人借助仙境来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光明的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作家作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后嫁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后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数月后便离异。
晚年颇为凄凉,欲以所学授邻家女孩,谢不可。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词作风格】她的词以南渡为界。
南渡之前,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之词,生活悠闲。
如《如梦令》。
南渡之后,生活困顿,颠沛流离。
1129年丈夫卒于建康,金石古卷,散失大半,令她饱受打击,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后。
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
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文体知识】【诗词诵读】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zhuǎn)/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pénɡ)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诵读指导】朗读时,语调要高昂,语速要稍缓。
节奏要注意灵活多变,以凸显词的抑扬顿挫之美。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的语言风格和结构;
3.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4.让学生在欣赏课文中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和结构。
教学难点
1.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朗读法;
3.翻译法;
4.解释法;
5.互动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渔家傲”这个课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意境和形象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渔家傲”这个篇章的格调和音韵美;
2.分析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包括自然景观、人物塑造、场景描写等方面。
第三步:逐行分析
1.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
2.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逐行解读。
第四步:延伸拓展
1.向学生展示农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乡土风情;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和父辈;
3.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天接云涛连晓雾”为题材,创作一篇小作文。
第五步:总结
针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水平,对本课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教学评估
将课堂训练、作业完成、小组讨论、口头回答、个人主题写作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考察。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4、学以致用,积累词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一、吟咏之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词,想一想词与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之处?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星河欲转zhuàn千帆fān舞闻天语yǔ嗟jiē日暮谩màn有鹏péng正举蓬péng舟2、读出情感(结合背景,体悟情感)3、范读吟唱(词的特点)4、比较归纳:(1)形式不同这是诗和词最大的不同。
诗的每一句句式相同,而词又叫做“长短句”,顾名思义,词的每句不要求字数相同。
(2)内容不同: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个人生活、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二、会意忘食:结合所给注释,尝试理解词中所写的内容,有不解之处,做好记录在小组内讨论。
拂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
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
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分析上阙(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阙(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主题: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教案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阐述《渔家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1.1.3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结构2.1.1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
2.1.2 讲解诗中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
2.1.3 引导学员体会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内容3.1 诗句解析3.1.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1.2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难点词汇。
3.1.3 讲解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并背诵《渔家傲》。
4.1.2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4.1.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2.3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
4.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3.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困境,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句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5.1.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5.1.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诗句的逐句解析和诗歌的整体理解。
5.2.2 诗歌创作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5.2.3 诗歌鉴赏方法的传授。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解析。
6.1.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
6.1.3 画作或图片,用于辅助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6.2.1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练习。
6.2.2 诗歌鉴赏手册或参考书,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6.2.3 打印好的诗歌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分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秀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2.能力目标:结合时代背景,品析关键词句,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意象、品词句、品析诗词情感的方法;通过拓展阅读,了解李清照词作风格及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浪漫的意境;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难点: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没有住着一个女神?她是谁?她为什么是你心中的女神?老师心中也有一个女神,她就是李清照,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谈女神。
)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这是后人根据她在诗词中流露出的神韵,想象着她的美好样子。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北宋灭亡,李清照流亡到南方,丈夫去世,漂泊无依。
曾跟随皇帝海上逃难,历尽风涛之险。
李清照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清丽明快。
如:《如梦令》。
后期变为凄凉悲痛。
如:《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
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称“易安体”,她位居婉约派之首,她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今天我们来读她的作品《渔家傲》,这是一首词。
什么是词,谁来介绍?学生回答。
(二)了解“词”词,又称长短句,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三)诵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感受词的音韵美。
2.读准节奏和韵律。
3.读懂词意。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
谩:同“漫”,空,徒然。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四)细读入梦1.注解提示了我们这首词是记梦之作,那么梦中有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注意说的时候,尽量添加上修饰语。
总结:这些景和物融合在一起,给你的感觉是?(奇特,富有想象力。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通用6篇)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篇1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韵律、内容、情感、语言”是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本课教学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习来进行。
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三读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读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
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2.能力目标:结合时代背景,品析关键词句,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意象、品词句、品析诗词情感的方法;通过拓展阅读,了解李清照词作风格及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浪漫的意境;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难点: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没有住着一个女神?她是谁?她为什么是你心中的女神?
老师心中也有一个女神,她就是李清照,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谈女神。
)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这是后人根据她在诗词中流露出的神韵,想象着她的美好样子。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北宋灭亡,李清照流亡到南方,丈夫去世,漂泊无依。
曾跟随皇帝海上逃难,历尽风涛之险。
李清照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清丽明快。
如:《如梦令》。
后期变为凄凉悲痛。
如:《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
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称“易安体”,她位居婉约派之首,她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今天我们来读她的作品《渔家傲》,这是一首词。
什么是词,谁来介绍?
学生回答。
(二)了解“词”
词,又称长短句,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
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三)诵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感受词的音韵美。
2.读准节奏和韵律。
3.读懂词意。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
谩:同“漫”,空,徒然。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四)细读入梦
1.注解提示了我们这首词是记梦之作,那么梦中有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说的时候,尽量添加上修饰语。
总结:这些景和物融合在一起,给你的感觉是?(奇特,富有想象力。
)这样的画面绝不是在人间,像是在仙境。
2.在词中最能带给我们梦幻般感觉的句子是哪几句?你能描绘出来吗?
①提示:发挥想象,补充恰当的修饰语,多用四字短语,尽量使用修辞手法。
②小组交流、展示。
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茫茫的天空堆起团团白云,流动的云山就像奔涌的波涛,水面上袅袅晨雾缓缓升起,天地之间云雾缭绕。
一阵狂风吹来,云雾飘散而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闪闪的星辰,似乎是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小结: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水天相接、茫茫无际。
天上的银河似要转动,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奇特,带给我们如梦如幻般的感觉。
③朗读,想象美妙仙境。
3.刚才我们在词中找到的景和物在诗词中叫做意象,它们不但营造意境,还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五)品读悟梦
合作探究: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分析。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舞”字不仅写海上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的情景。
也是写天上千姿万态的星星。
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传达了作者奔波之时的感受。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殷勤”为情意恳切之意,在词人的梦里天帝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在现实中的帝王是怎样的呢?(1129年9月,金兵南侵,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追随皇上的路线开始逃难。
高宗皇帝从建康出逃,一直漂泊在海上。
李清照,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她和丈夫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希望追上皇帝,送给朝廷,但始终没有追上。
1130年,皇上看到身后跟随的人太多不利于逃跑,干脆下令驱散百官。
李清照望着龙旗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更感到无限失望。
)从此句,我们可读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日暮”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
也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达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怀才不遇,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国难当头,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三、课堂练习
下片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我报路长皆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中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四、课堂小结
词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浪漫仙境,表达了怀才不遇和国难当头,身逢乱世,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但结尾运用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虽遭磨难,依然寻觅幸福,向往自由、光明、美好的情感。
语言豪迈,格调雄奇,是李清照词作中最为独特的一首。
五、布置作业
课外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如《一剪梅》《声声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