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放音频),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二、学习新课(一)读1、注意听范读(放音频):点评好在哪里?注意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二)品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教师小结:。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
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的语言风格和结构;
3.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4.让学生在欣赏课文中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和结构。
教学难点
1.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朗读法;
3.翻译法;
4.解释法;
5.互动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渔家傲”这个课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天接云涛连晓雾”的意境和形象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渔家傲”这个篇章的格调和音韵美;
2.分析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包括自然景观、人物塑造、场景描写等方面。
第三步:逐行分析
1.教师对课文进行翻译和解释;
2.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逐行解读。
第四步:延伸拓展
1.向学生展示农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让学生感受乡土风情;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乡和父辈;
3.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天接云涛连晓雾”为题材,创作一篇小作文。
第五步:总结
针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水平,对本课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并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教学评估
将课堂训练、作业完成、小组讨论、口头回答、个人主题写作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考察。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5

授课时间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渔家傲》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整首词的主要内容。
2、通过情景对话,切身体会词人内心情感。
3、品味语言,感悟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感受意境,感悟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对话,结合社会背景,深刻体悟词人内心情感。
教具准备
--天帝(好奇):既然路程如此遥远,你为何还要前去呢?
--李清照(无奈摇头)纵然我饱读诗书,可在茫茫人世间却无用武之地。(意志坚定)我愿像大鹏鸟一样乘风高飞,趁着这无休止的风,驾着如飞蓬般轻快的船前去。
3.引导学生关注括号里的内容,有何作用?
(1)殷勤:反映词人在现实中孤苦无依,无人关心
(2)嗟:感叹,体现出词人内心的忧虑和彷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知识预热
1、读诗识人
《如梦令》——一个活泼的少女;
《减字木兰花》——一个幸福的少妇;
《武陵春》——一个愁苦的老人。
同学们,这三首词是同一位词人所作,她就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那么,通过读上面三首词,你们心目中的李清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宋代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帝所:辽阔壮丽
天帝:想象浪漫
渔家傲惊人句:自信巾帼英豪
(豪放词)谩有:怀才不遇
三山:理想远大
五、结束语:
在那样一个朝廷积弱、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的年代,别说是李清照这样的弱女子会怀才不遇,就连陆游也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就连辛弃疾也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多少好男儿也只能把报国的志向寄托在梦里。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有幸身处新时代,国家富强、社会安定,正是你们奋发读书时,老师也衷心希望你们,认真读书,有才情、有诗情,也有一腔投身祖国建设的激情。谢谢大家,这节课就到这里。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9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几种分析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典故分析法,人物描写分析法。
2、掌握诗歌的主旨3、了解作者和诗歌相关的经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几种分析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典故分析法,人物描写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诗词入课1、欣赏一下老师写的一首词:渔家傲陈继军李家仙姝瑶池有,容如花想德才厚,琴瑟合谐花也羞。
何其谬,碑刻诸贤名元祐(yòu)①。
沥血金石②连夜昼,靖康二帝胡人狩③,故土不思歌舞奏。
词温酒,梧桐听雨黄昏后④。
①宋徽宗为帝,蔡京拜相,为打击政敌,将司马光、苏轼以下共309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昭示全国。
所涉官员,重者关押,轻者流放,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②赵明诚夫妇著有《金石录》《金石录后序》并收藏大量文物,为保护这些文物李清照耗尽心血,但最终几乎丧失殆尽。
③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皇族、朝臣等三千余人,北宋灭亡。
④化自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天接云涛连晓雾)其实一般用第一句作题目的往往表示这首词是没有题目的。
当然这首词其实是有题目的,不过题目不是现在的题目,是什么呢?注:宋黄昇《花庵词选》中记作《记梦》,对是“记梦”,同学们能够找出词中写梦的内容吗?(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二、课文分析1.在诗词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哪些分析的方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典故分析法,人物描写分析法。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教案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 阐述《渔家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
1.1.3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结构2.1.1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
2.1.2 讲解诗中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
2.1.3 引导学员体会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内容3.1 诗句解析3.1.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1.2 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和难点词汇。
3.1.3 讲解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并背诵《渔家傲》。
4.1.2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4.1.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2.3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
4.3.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3.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困境,培养坚强的意志。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句中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5.1.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5.1.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诗句的逐句解析和诗歌的整体理解。
5.2.2 诗歌创作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5.2.3 诗歌鉴赏方法的传授。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解析。
6.1.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
6.1.3 画作或图片,用于辅助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6.2.1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练习。
6.2.2 诗歌鉴赏手册或参考书,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6.2.3 打印好的诗歌文本,用于学生阅读和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7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本首词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总结体会词中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中寄寓的情感。
教材分析:1.重点: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中寄寓的情感。
2.难点:结合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阅读体验法学法指导:朗读法、资料助读法、阅读体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与宋词,上节课,我们刚学完唐诗,这节课咱们来学一首宋词,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宋词,请简单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宋词的内容。
大家请看黑板上这首词,凭初步印象印象判断一下:这首词是豪放还是婉约?豪放词,作者却是婉约之宗李清照,一位婉约派代表人物却写了一首豪放词,为什么?二、朗读(一)初读正音:yīn jiēmàn péng zhuǎn殷.勤嗟.谩.蓬.舟星河欲转.(二)读出节奏、停顿(三)读出重音、语调(四)读出天帝与词人的对话:天帝语调恳切,词人语调低沉。
三、以“梦”析词(一)梦到了什么?(描绘画面)这首词全篇都在写词人的梦境,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词人梦到了什么?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上云海茫茫,一团团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
透过云雾,远远望去,天河好像在流转,河上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
师描绘词中第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学生任选一句描绘,写完后分享交流。
四、披情解“梦”(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梦是现实的投射,弗洛伊德说“梦是现实中愿望的达成”。
结合词人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背景思考。
1.海上航行的真实经历“玉壶颁金”之诬: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病重时,曾有一学士携一玉壶前来探望,后又携玉壶离开投靠金人。
此事传开,却变成了赵明诚送玉壶给金人,更有人秘密弹劾此事。
为证丈夫清白,李清照尽携家中铜器文物,打算全部捐献给朝廷,一路追随南逃的高宗行踪。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初中语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2)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词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掌握词的基本形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
(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探讨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词中的情感和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诗意,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对理想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词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词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词的深层含义的探讨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词的注释和翻译。
3. 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复习词的基本特点。
(2)展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词,加强语言感受和记忆能力。
3. 词语解释与意象分析:(1)解释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4. 结构与韵律分析:(1)分析词的结构,讲解词的基本形式。
(2)探讨词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词的音乐美。
5. 情感与价值观探讨:(1)引导学生探讨词中的情感和哲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推荐相关的诗词作品,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的提问,要耐心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及知识点教学目标•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课文主旨,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熟练掌握常识性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文本中的生词、词语搭配;•课文的主旨及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理解拟人手法的问题,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讲解;•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比喻手法。
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展示日出、云雾缭绕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出问题:言语可以表达自然之美,散文可以记录自然之美,那么诗歌有哪些表达方式?2. 课文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标题和全文,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背景及作者介绍;•学生分组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品读的体会和主题,回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在表现什么样的自然美?3. 重难点讲解3.1 生词和词语搭配•引导学生理解“云涛连晓雾”、“潮水拍壁、天边无际”等生词和词语搭配的运用;•指导学生学习生词拼读和理解,扩充词汇量。
3.2 主旨及其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诗歌记录自然之美,表达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和作者运用修辞手法对环境的描绘,将主旨通过意象的反复叠加等手法呈现。
3.3 修辞手法•通过课文选段,详细讲解拟人、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体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结•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再次思考课文领悟和理解,并结合修辞手法回答问题;•强调学生要积累中文的词汇量,多读多品味好诗歌、散文及小说等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思考问题•思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表达的自然之美与环境问题的连接;•借鉴《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修辞手法,学习如何表达和描述自然界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背诵默写全词。
一、新课导入:(写作背景)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主要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三、朗读全诗
1、读准节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读准字音
星河欲转zhuàn 千帆fn舞闻天语y
嗟ji日暮谩màn有鹏péng正举
蓬péng舟
(学生先自由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
)
四、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拂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
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
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
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
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梦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4、第三句至第七句为什么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
明确:以此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明确: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死别;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想。
她的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小结:
上阙(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阙(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六、再读诗歌,赏析词句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句中的几个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句中用“接”、“连”、“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
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水天相接、茫茫无际。
天上的银河似要转动,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这是作者在梦中的自然景象,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
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七、小结
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
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这首词,“梦归”是关键,全词写梦境,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风格上走豪放一路,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
七、拓展延伸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
八、作业:
1、背诵全词
2、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