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2张PPT)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上下片、调有定格、韵有定音、句式参差不齐、曲词或曲子词。
《渔家傲》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 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 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 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作业 • 品读《如梦令》 • 将本文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 推荐阅读徐培均《李清照》。
叹息路长日暮,她叹息的 是....
人生暮年、人世流离、家国破碎。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 家世背景显赫,父亲进士出身, 官位不低,又是大文豪苏东坡 的学生。母亲身出名门,有一 定的文学造诣。受文化环境熏 陶,耳濡目染,从小就才学过 人,令人刮目相看。
读了《读中兴颂碑》后, 能够立刻写出上佳之作,针砭 时弊的评论朝政,总结的历史 教训,鄙视唐明皇。
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上 都称赞过才高博学。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徒有,空有_______处。 归无__________。
寻寻觅觅, 归路不知何处去, 那乘长风展翅的鹏, 是心中不灭的梦。 心似鲲鹏,命若飞蓬? 欲展翅高飞,却路长日暮? 俗子胸襟谁识我!
在梦境里,在诗词中, 希望有一场风, 浩荡九万里, 你听我说——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漱玉词中论平生·寻易安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强化文化自信教育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中华 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 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性别平等意识培养
通过讲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 雾》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导 学生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 权利,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目录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跨文化对比与国际化视野 • 教育启示与实践应用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 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 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审美体验
引导读者在欣赏词作的过程中,感受意象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时,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词句的审美特点,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变化,如由开头的壮美激昂到 后来的梦幻迷离,再到最后的归隐之思。通过具体词句的解 读,揭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世界。
注释解析
重点解析“云涛”、“星河”、“千帆”等意象, 揭示它们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同时,对“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等关键语句进行解读, 帮助读者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和心境。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如“天接云涛”、“星河欲转”、“千帆舞”等,营造 出一种雄浑、奇幻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人所描绘的世界之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26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6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

这首词描写了什 么内容?请你用 一个字概括。

作者梦见了什么?
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象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天上云海茫茫,一团团的白云 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 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 得迷漫。远远望去,那天河好 像也在流转,河中好像漂浮着 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 伏。
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 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易安什么?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 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兼夫死,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全 都散失。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全都飞灰湮灭, 烟消雾散。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 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原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好像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释注
一.星河:银河。 二.转:《历代诗余》作“曙”。 三.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四.天语:天帝的话语。 五.殷勤:关心地。 六.嗟,慨叹。 七.谩:空,徒然。 八.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九.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一○.吹取:吹得。 一一.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 《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 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 构成气度恢宏、XXX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 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6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

26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

关注归宿 读出词心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出瑰丽雄 奇的画面。词人借此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充分表现她对自由,对幸福的渴望之情。
“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 帝所?
“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 坚定的语气读?
“接”和“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 的结合在一起,,描绘雄伟壮阔的境界。“转”和“舞”,则将 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走进梦境 读出雄奇
九万里风鹏正举。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展现自己的理想和 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句的含义。
“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日暮”指夕阳西下,暗示 人至暮年。表达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以及有才华却遭逢不 幸的痛苦经历。“谩”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一是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作为女子,得不到施展;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读懂易安: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 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 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 夫死,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 全都散失。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 全都飞灰湮灭,烟消雾散。使她生活上和精神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随堂检测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自己空有才华和理想,
但在现实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的词句 是:___我__报__路__长__嗟__日__暮_____, ____学__诗__谩__有__惊__人__句____。
随堂检测
2. 从词的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豪放 词,从词的内 容上看,该词写的是 梦境 ,其实是 现实生活 的 折射。
了解背景
因为北宋的灭亡,生活的变故,李清照的作品风格也有不同。 前期: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 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 年纪便文采出众。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生活安定优裕。所以前期词作多写其悠闲生活、闺阁之怨或是 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后期:金兵入据中原时,词人流寓南方,不久丈夫病死,词人 生活困顿,境遇孤苦。所以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嗟”意为“叹息”,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 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意为“徒然”,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 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 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品析诗词 这首词的结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 山去”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愿望?

词第
品 读

赏章

诵读诗词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
yīn
/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jiē
màn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如飞蓬般 神话中的蓬莱、方 轻快的船。 丈、瀛洲三座海上
仙山。
译:我回答天帝说:路途还很漫长,慨叹现在已是黄昏
还未到达,我空有学诗的出众才华,却毫无用处。(我 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直送往海上的三座仙山上去吧!
诗词赏析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作者简介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人称“易安词”、 “漱玉词”。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 首。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 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人 称“易安体”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 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当堂检测
1、《渔家傲·天接云涛》作者是 李清照,她是 宋朝女词人, 号 易安居。士
2、本词中“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流转千帆舞 ”两句描写了一幅 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当堂检测
3、“ 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
” 两句,词人
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
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
作者简介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 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与丈夫赵明诚共 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真实反映了自己闺中 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形单影只,“漂流遂于流人伍”。 后期则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 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怨、孤独和惆怅。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任务探究
任务一:研读品析词句,揣摩词的意蕴 朗读这首词,赏析词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充满的大雾自然 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广阔、壮美的海天 相接的图画,描画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域。而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 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任务探究
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应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 求,明快妍丽。如:《如梦令》。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 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 《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其词语言凝练新颖,清 新委婉,感情真挚,有《漱玉词》传世。今人辑有《李清照集》。但这首词却 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任务探究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运用比喻和用典,把自己比成XXX;乘 风万里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 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 在的生活。表达了词人有XXX高飞之志,对 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任务探究
任务二:鉴赏词的艺术特色,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及情怀 1.注解提示了我们这首词是记梦之作,那么梦中有什么呢?
自主学习
知背景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 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 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自主学习
识文体
词是诗歌的一种。兴于唐,盛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
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曲子词”,后来跟乐府诗一样,逐 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也称“诗余”“诗馀”。 •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现有雅、俗词之分)明代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古诗词PPT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古诗词PPT

四创作特点
自我形象艺术化
与其他“应歌”填词的词人不同,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 实感受,这是她词作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描述她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程的宏著,她用 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完成了自我形象的艺术化,这在宋代乃至整个 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以词来写自传,是她词作的显著特色。
一诗人生平
流徙两浙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清照前往杭州,但不久,就身患重病。精 神恍惚之际,逢右承务郎张汝舟巧言骗婚,李清照不察,选择了再嫁张汝 舟。 但实际上,张汝舟是在觊觎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年所收集的藏品。当婚后, 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私产、文物之时,他开始对李清照施加谩骂, 甚至拳脚相向。痛苦的李清照决定与张汝舟离婚,她在发现张汝舟还有营 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等罪行后,果断向官府检举了张汝舟。经官府 查实,张汝舟被编管柳州,李清照的离婚要求也获得批准。不过,按照宋 代律法,妻子告发丈夫是要判处三年徒刑的,李清照也因此被投入了监狱。 好在,有赵明诚的远亲、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搭救,李清照最终仅被 关押了九天就被释放了。
三诗词鉴赏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 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 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 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 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 中,多少事,凭谁诉? 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 的困
李清照作的《词论》中,强调了音律在词中的重要性,她自己也一直践 行着这一理念。她的词作往往还具备音律节奏,富有鲜明的音乐感,通 过声情配合,增强了抒情效果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如《声声慢》起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选用了 十四个叠字,充分利用了双音叠韵、唇音齿音相互交错的发音效果,形 成了顿挫有致、沉重抑郁的节奏旋律,有层次、有深浅、自然贴近的表 达出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感伤等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重点字词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 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 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3、哪些词语将这些景物组合成了一幅图画?这 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提示:联系词人海上飘泊 的经历。) 接、连、转、舞。 一幅壮阔的海天相接图 4、梦中的词人要去向何处? 帝所、天帝的处所、天宫。
5、你怎样评价“天帝”呢? “殷情”。态度亲切,关心民生疾苦的君主。
6、这首词呈现一种怎样的意境?
浪漫、瑰丽、雄奇、飘渺。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 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 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 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 ,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 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一、品意境
1、词中描绘的场景是真实的吗? 虚幻的梦境。 2、在词人的梦中,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意象:天空、晓雾、星河、千帆、大海。
二、悟感情
1、词人向大帝倾诉什么?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2、此句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社会有着怎样的感触呢? (提示:联想到词人的生平经历,女性在封建社 会的地位。) 孤独、压抑、不满、不幸、愤懑。
3、现实令她痛苦,可词人是否停下求索的脚步呢? 主旨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创作背景
李清照南渡后,在变乱中受 到许多折磨,正是处在“路长 嗟日暮”的境地。她不愿意听 众命运的摆布,梦里渡过天河, 直上天宫,向天帝陈述自己对 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然后乘 风破浪到仙岛上去。全篇气势 豪迈,显示出这位女词人风格 的另一面。
渔家李清照 Nhomakorabea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渔家傲》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山东济南人,生活于两宋之 际。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小 时候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 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 石书画的搜集整理,金兵入 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 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 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 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 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 大宗”。她既有巾帼之淑贤, 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 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 国情怀。
不肯过江东。
意境:沉郁悲壮
意境:欢快热情
清新活泼
慷慨豪迈
音乐欣赏《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
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词作前后期的变化:
前期 内容:美好生活
风格:清新妩媚 后期
伤春悲秋
韵味幽长
三 、赏名句
试赏析‘漫’字妙处
着一‘漫’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现实中知音难寻,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 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men】。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 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 文学,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三、课外拓展: 比较意境,探寻易安词风格突变的原因。 夏日绝 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如梦令 常忆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闺情相思
细腻深婉
内容:沉重的故国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 风格:低沉哀婉 苍凉悲壮 忧愤深沉
李清照后期词作的内容、风格为什么会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1、她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爱情美满,与晚年孤独 凄凉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2、国破、家亡、夫死的不幸遭遇,给她的人生以沉重打 击,尤其是丈夫的死,使她失去了精神支柱。 3、战火纷飞的乱世迫使她走出闺阁,她开拓了视野,开 始关注并了解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4、她自身的个性:敏感多情,自尊孤傲,才华修养 极高,因此对生活、爱情、理想、人生价值有超出一 般女性的更高的追求。当无情的现实毁灭了她人生中 一切的美好与梦想,她只有用笔给后世留下锥心泣血 的文字。
4 神山象征了什么? 理想、自由、光明、幸福。
5、词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浪漫雄奇的意境 寻理想幸福和光明 抒豪迈壮阔的胸怀
“路长日暮”有何深意

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 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 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情怀隐 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 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 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 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 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 挣扎的苦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