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但具体作年有多种 说法.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 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 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 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诗歌诵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参考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基础知识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初读感知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何处。
注释:
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帆:船,这里喻指星星。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初读感知
译文:
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连着早晨的雾气弥漫飘移,银河流 转,星星点点如千帆荡移。迷迷糊糊中(我觉得)灵魂归回到 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哪儿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2张PPT)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上下片、调有定格、韵有定音、句式参差不齐、曲词或曲子词。
《渔家傲》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 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 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 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 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作业 • 品读《如梦令》 • 将本文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 推荐阅读徐培均《李清照》。
叹息路长日暮,她叹息的 是....
人生暮年、人世流离、家国破碎。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 家世背景显赫,父亲进士出身, 官位不低,又是大文豪苏东坡 的学生。母亲身出名门,有一 定的文学造诣。受文化环境熏 陶,耳濡目染,从小就才学过 人,令人刮目相看。
读了《读中兴颂碑》后, 能够立刻写出上佳之作,针砭 时弊的评论朝政,总结的历史 教训,鄙视唐明皇。
朱弁在《风月堂诗话》上 都称赞过才高博学。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 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徒有,空有_______处。 归无__________。
寻寻觅觅, 归路不知何处去, 那乘长风展翅的鹏, 是心中不灭的梦。 心似鲲鹏,命若飞蓬? 欲展翅高飞,却路长日暮? 俗子胸襟谁识我!
在梦境里,在诗词中, 希望有一场风, 浩荡九万里, 你听我说——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漱玉词中论平生·寻易安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 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强化文化自信教育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中华 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 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性别平等意识培养
通过讲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 雾》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引导 学生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 权利,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ppt课件
目录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跨文化对比与国际化视野 • 教育启示与实践应用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 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婉约派代 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审美体验
引导读者在欣赏词作的过程中,感受意象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时,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词句的审美特点,提升读者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情感表达
分析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变化,如由开头的壮美激昂到 后来的梦幻迷离,再到最后的归隐之思。通过具体词句的解 读,揭示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世界。
注释解析
重点解析“云涛”、“星河”、“千帆”等意象, 揭示它们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同时,对“ 梦魂归帝所”、“闻天语”等关键语句进行解读, 帮助读者理解词人的创作意图和心境。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意象描绘
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如“天接云涛”、“星河欲转”、“千帆舞”等,营造 出一种雄浑、奇幻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人所描绘的世界之中。

26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

26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

关注归宿 读出词心
主旨归纳
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出瑰丽雄 奇的画面。词人借此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充分表现她对自由,对幸福的渴望之情。
“我”为什么说自己的梦魂是“归” 帝所?
“风休住”该用哀求的语气还是 坚定的语气读?
“接”和“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 的结合在一起,,描绘雄伟壮阔的境界。“转”和“舞”,则将 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走进梦境 读出雄奇
九万里风鹏正举。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 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用典,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形象,展现自己的理想和 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句的含义。
“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日暮”指夕阳西下,暗示 人至暮年。表达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以及有才华却遭逢不 幸的痛苦经历。“谩”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一是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作为女子,得不到施展;
再回梦境 读出悲苦
读懂易安: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 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 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 夫死,她与丈夫花毕生心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 全都散失。心爱之国、心爱之人、心爱之物, 全都飞灰湮灭,烟消雾散。使她生活上和精神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 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 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古诗词PPT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古诗词PPT

四创作特点
自我形象艺术化
与其他“应歌”填词的词人不同,李清照只抒写属于她个人的独特性情和真 实感受,这是她词作最显著、最主要的特征。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描述她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程的宏著,她用 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完成了自我形象的艺术化,这在宋代乃至整个 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以词来写自传,是她词作的显著特色。
一诗人生平
流徙两浙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清照前往杭州,但不久,就身患重病。精 神恍惚之际,逢右承务郎张汝舟巧言骗婚,李清照不察,选择了再嫁张汝 舟。 但实际上,张汝舟是在觊觎李清照与赵明诚早年所收集的藏品。当婚后, 张汝舟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私产、文物之时,他开始对李清照施加谩骂, 甚至拳脚相向。痛苦的李清照决定与张汝舟离婚,她在发现张汝舟还有营 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等罪行后,果断向官府检举了张汝舟。经官府 查实,张汝舟被编管柳州,李清照的离婚要求也获得批准。不过,按照宋 代律法,妻子告发丈夫是要判处三年徒刑的,李清照也因此被投入了监狱。 好在,有赵明诚的远亲、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搭救,李清照最终仅被 关押了九天就被释放了。
三诗词鉴赏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 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 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 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 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 中,多少事,凭谁诉? 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 的困
李清照作的《词论》中,强调了音律在词中的重要性,她自己也一直践 行着这一理念。她的词作往往还具备音律节奏,富有鲜明的音乐感,通 过声情配合,增强了抒情效果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如《声声慢》起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选用了 十四个叠字,充分利用了双音叠韵、唇音齿音相互交错的发音效果,形 成了顿挫有致、沉重抑郁的节奏旋律,有层次、有深浅、自然贴近的表 达出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感伤等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境。

李清照《渔家傲》优秀PPT课件

李清照《渔家傲》优秀PPT课件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殷勤问我归何处”中的“殷 勤”?
“殷勤”为“情意恳切”之意,在 词人的梦里天帝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的,这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 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 照。从此句,我们可读到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合作探究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两句在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导入新课
庄子在《逍遥游》里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绘 出一幅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 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但大鹏并没有达到绝对 自由的境界,因为它高飞需要借助六月的大风, “有所待”(有所依靠)。不过庄子怎么也不会想 到,它创造的并不完美、似扬实抑、用来陪衬圣 人的大鹏形象,却为后代文人、特别是大诗人李 白格外青睐,推崇备至。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把 大鹏形象写进了《渔家傲》中,今天,我们来赏 析这首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
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曾说:“此绝似苏辛 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板书设计
渔家傲
海天相连 千帆飞舞 天帝询问 词人作答 大鹏正举 去往三山
海上所见 魂归帝所 理想抱负
不满黑暗现实 向往理想社会
拓展延伸
写出与“鹏“有关的诗词名句。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2)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
诗歌翻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 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 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 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 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 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 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2)“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
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遗憾。
研读课文
4.从用典的角度赏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1)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 的海天相接的景象;
(2)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研读课文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 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是消极避世,想以死来摆脱困境?
(1)环境优美,十分和平,与黑暗现实不同,这里没有战乱,没有生离 死别;词人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渴望在这个仙境里得到施展,实现理 想。
(2)她的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本文主旨
这首词剪裁巧妙,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 意境雄奇,气势恢宏。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 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风休住,蓬舟吹取 三山去!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三山:神话中的蓬莱、万丈、瀛洲三
座海上仙山
译文:风啊,你不要停,把我如飞蓬般 轻快的船吹到仙山上去吧!
研读课文
1.“天接云雾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 奇雄伟的境界。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赤 壁 (绝句)

杜牧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
jiānɡ
cháo
自将磨洗认前朝。
biàn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赤壁
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 , 折断的戟沉在沙底还没有被销蚀,
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 。 拿来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2)杜牧《赤壁》中诗人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同时蕴含机 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__风__不__与__周__郎__便___,铜__雀__春__深__锁__二__乔___。
(3)杜牧的《赤壁》中由古物抒发感慨的原因诗句是: _折__戟__沉__沙__铁__未__销__,_自__将__磨__洗__认__前__朝__”。
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 , 倘若东风不给予周瑜方便,
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 。 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注释: 销:销蚀。
将:拿,取。
便:方便。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1. 这是一首兴感之作,使人感慨的起因是什么?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对古物的兴趣, 历史的思索
(4)在《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 是:_东__风__不__与__周__郎__便__,_铜__雀__春__深__锁__二__乔__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 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 人,婉约词派代表。
•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 多慨叹身世,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二:运用想象手法,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高飞 的鹏鸟,(1分)表达了自己有大鹏高飞的志向 ,( 1分)显得生动而丰富、更有内涵。(1分)
10
解题步骤
诗词表 现手法 化用引 用诗词 典故
想象 手法
答题步骤
效果/好处
1、化用或引用……的…… 1、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
诗句,(1分)
人产生联想。
2、表达词人的……情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1)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 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 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 “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2)注释:①金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②玉盘:精美的食具。③珍羞: 同“馐”,美味的食物。④直:通“值”,价值。⑤投箸:丢下筷子。
情感。
2
新课导入
回顾李清照的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婉约风格,多愁善感
4
5
预习检查
1、本词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2、检查朗读、背诵、翻译 。
词的文学常识:
概念: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 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词的别名“长短句” 内容: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 流派:婉约派、豪放派 代表人物: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辛弃疾 苏轼
1
一、中考方向:背诵默写,诗词鉴赏。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词。 (2)积累名句,联系全词体会其表达效果。 (3)掌握多种诗词鉴赏方法,体会作者思想
求;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
( 化 用 词 句
化用《庄子·逍 遥游》:“搏 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
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
暗含了对
作者有大
南宋黑暗 实惠现实
鹏高飞之 的失望、

对理想境
界的追求 和向往。9
课堂演练
1、请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这句词。
示例一:化用《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分) 表达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1分) 从而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人产生联想。(效果)(1 分)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中运用典故含蓄的表达出 作者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词句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12
课堂提升1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当时穿过 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人间正道的歌颂。(1分)
从而强化诗人情感。(效果) (1分)
14
中考链接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zūn)①清酒斗十千,玉盘②珍羞③(xiū)
停杯投箸⑤ (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qí)路,今安在?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背景: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49年。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
胜利的诗篇。
问题:全诗风格豪放,饱含哲理,诗歌的尾联要表明什么? (3分)
答:诗人引用唐代大诗人李贺的“天亦有情天亦
老”的诗句,推陈出新。(1分)
15
中考链接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zūn)①清酒斗十千,玉盘②珍羞③(xiū)
停杯投箸⑤ (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qí)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问题:请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现手法 (3分)
答:“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 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助商灭夏”的典故 。(1分)
表明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情感。(1分)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想象手法
接、连、 转、舞、 闻天语,
路长、日 暮、 风鹏,
借梦境创造 一个虚幻的 世界;
词人对生 活的执着 及对自由
描绘了海天相接、与光明的
波澜壮阔的画面 向往和追
求;
与天地对话 暗含了对
南宋黑暗
乘风破浪 驶向理想 的仙境
实惠现实 的失望、 对理想境 界的追求 和向往。8
新课讲授 词中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原词
手法
出处
情感 主旨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想 象 , 典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
本意:不断进取, 任重道远,一往无
人生道路 词人对生
上日暮途 远,茫然
活的执着 及对自由 与光明的
不知所措。向往和追
故 前的探索
2、强化诗人情感。
(1分)
3、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
3、……效果/好处。(1分) 采 。
4、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1、运用想象手法, 把…想象成…(1分) 2、表现了…(1分) 3、…效果/好处(1分)
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 、更有文学色彩。
11
默写填空(每题2分)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6
新课讲授
1、你认为本首词中哪些字用的好? 说说理由。 2、本词除了字有表现力以外,还有 其他什么特点?
7
新课讲授 词中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原词
手法
内容
意境 主旨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想 仿佛梦魂归帝所。 象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思考:结合注释,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 ”一句加以赏析。(3分)
答:最后一句引用了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1分)
表达了作者对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讽刺。(1分)
从而强化诗人的情感,起到怀古伤今的效果。(1分) 13
课堂提升2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