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与断裂-应变疲劳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

和共 晶组 织 组 成 , 有 少 量 的 Nii 。 随 着 钎 料 中 还 Bo相
cnl 9 o e 6 0的堆焊 试板 。试 验结 果表 明 , 盲孔法 测量
Lcn l 9 no e 6 0的焊接残余应力是可行的 。图 7表 3 4 参
分析。结果表 明, 值模 拟结 果 和试验 结 果 基 本 吻 数 合, 表明了数 值模 型的有效 性。在此基础 之 上 , 平 对 序下 的变形模拟值 和测量值进行 了对 比。结果表 明,
二者吻合 良好 , 最优与最差 的焊接顺 序得 到的变形量 板对接接头试样进行 三维有 限元分析和 正交试验 , 分 分别为 1. 2和 2. 7 l 降低 了 4 % , 51 8 4 l mi, 7 为实 际生产 析打底焊道尺寸 、 口角度 、 坡 对接 间隙大小 对焊接 接 提供 了可靠的数值预测依据 。图 8表 3 8 参
焊 工 常 常 要 面对 焊 接变 形 问题 ( 接 电 弧 产 生 的 焊
应 力应变 、 疲劳 与脆 断 、 断裂 力学
析/ 孟工戈 …/ 焊接学报.20 ,0 1 ) 4  ̄4 / -0 9 3 (0 : 5 8
镍基合金在核 电设施的建设中应用 广泛 , 但对 其
n o d 6 0为 主, 对 针 利用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E 、 谱 分 析 仪 焊后残余应 力研 究 较少。以 Icn 9 S M) 能 盲孔法测量镍基合金残余应力的影响 因素进行研究 , ( x) 电子拉伸试 验机对 B- A -. Ni . Cr . Ⅱ) 、 i g0 4 - 2 t0 1 x 0 C ( =25 8 1 ,4 高温无铅钎料/ - x , , ,1 1 ) e 铜接头进 行 了界 确定 了 Icnl 9 n o e 6 0合适的孔 片配合 . 定 了 A, 标 B系 面微 观组织分 析 、 抗剪强度测试及剪切断 I分析 。结 数, = 1 并用所选定 的孔 片配合 与标 定系 数 实际测量 I- n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

综 合 分 析 了焊 条 电弧 焊 焊 接 过 程 中 的 预热 温 度 、 热 处 理 温 度 、 接 热 输入 等主 要 工 艺 因 素 以 及 焊 接 材 焊
料对 T 1 P l 焊 缝性 能 的影 响 。图 4表 4参 7 9/ 9 钢
部 位 置 分 别 取样 , 用 焊接 热 模 拟 方 法 , 过 夏 比冲 采 通 击 吸收 功 测 定 、 微 组 织 及 晶粒 度 观 察 , 别 研 究 了 显 分 取样 位 置 、 输 入 、 次 焊 接 热 循 环 等 因 素 对 连 铸 钢 热 多 中心 冲 击 韧 度 的影 响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心 偏 析 恶 化 中 了连 铸 钢 中 心部 位 冲击 韧 度 , 接热 循 环 参 数 对 冲 击 焊
2 0 2 7 A ・ nMg合 金 焊 接 接 头 性 能 分 析 / 0 7 02 I - Z 李 周 … / 理 化检 验 一 理 分 册. 2 0 , 2 8 . 3 6 3 8 / 物 一0 6 4 ( ) 一8 ~ 8
2 0 2 7 焊 接 热 循 环 对 连 铸 钢 中心 冲 击 韧 度 的 影 0 70 6
方 法/ 陈怀 宁… / 焊 接学 报.2 0 ,78 .2 ~3 / 一0 6 2 ()一7 0
压 痕 应 变 法 作 为 近 年 来 出现 并 已 得 到 工 程 应 用
2 0 27 0 70 4
A 合 金 堆焊 层 的 高 温热 腐 蚀 行 为研 究/ I
的一 种 新 型 残余 应 力 测 量 技 术 , 在 受 到 日益 重 视 。 正 目前 通 过应 变增 量 计 算 残 余 应 力 的 方 法 仍 然 是 通 过 事 先试 验 标 定 , 量 超 强 或 低 强 匹配 焊 缝 中 的残 余 应 测 力 时采 用 的仍 然 是 母 材 的 标 定 系 数 , 而 会 带 来 严 重 因 误 差 。 首先 对 压 痕 周 围 物 理 变形 场进 行 了 相应 分析 , 继 而提 出一 种 计 算 焊 缝 残余 应 力 的近 似修 正方 法 , 从
应力疲劳法,应变疲劳法,断裂疲劳法

应力疲劳法,应变疲劳法,断裂疲劳法应力疲劳法、应变疲劳法和断裂疲劳法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常用的疲劳试验方法。
这些方法可用于评估材料在长期重复加载下的疲劳性能,以及预测材料的寿命。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疲劳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一、应力疲劳法应力疲劳法是通过施加周期性的应力加载来评估材料的疲劳性能。
在应力疲劳试验中,材料会在一定的应力水平下进行重复加载,加载过程中记录应力和应变数据。
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得到材料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
应力疲劳法可以用于评估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橡胶等各种材料的疲劳性能。
二、应变疲劳法应变疲劳法是通过施加周期性的应变加载来评估材料的疲劳性能。
在应变疲劳试验中,材料会在一定的应变幅值下进行重复加载,加载过程中记录应力和应变数据。
通过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得到材料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
应变疲劳法在评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材料的疲劳性能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断裂疲劳法断裂疲劳法是通过施加循环加载并观察材料破裂的方式来评估材料的疲劳性能。
在断裂疲劳试验中,材料会在一定的加载循环数下进行重复加载,加载过程中记录应力和位移等数据。
通过分析应力-位移曲线,可以得到材料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
断裂疲劳法适用于评估金属材料、混凝土和岩石等材料的疲劳性能。
这三种疲劳试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疲劳性能是评估飞机部件和发动机部件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应力疲劳法、应变疲劳法和断裂疲劳法,可以对材料在复杂载荷下的疲劳行为进行研究,提高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疲劳试验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材料的研发和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疲劳性能进行评估,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特定的工程应用,提高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
同时,疲劳试验方法也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疲劳机制和损伤演化规律,为材料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应力疲劳法、应变疲劳法和断裂疲劳法是评估材料疲劳性能的重要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施加不同的加载方式,对材料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进行评估,为工程应用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

元模拟/ 蒋文 春…/ 压力 容器 . 062()一5 8 / 一 0 ,35.2  ̄2 2
半 圆 管 夹套 设 备 最 常 见 的 问题 是 夹 套 焊 接 部 位
开 裂 引 起 泄 漏 。焊 接 残 余 应 力 是 重 要 的影 响 因 素 之
一
崔 晓 芳 … /焊 接 学 报 .2 0 ,78 .5 / 一0 6 2 ( )一~8 基 于 遗传 算 法 原 理 , 立 了 箱 型 结 构 热一 耦 合 建 机
由于 认 为 焊 缝 存 在 加 热 过 程 和 忽 视 熔 化 现 象 的
存 在 , 致 传 统 观 点 认 为 的 焊 缝存 在 压 缩 塑 性 应 变 的 导
错 误 。传 统 观 点 尚不 能 解 释 液 化 裂 纹 出 现 于熔 合 线
经过 了消 失 和 逐 渐 恢 复 的 过 程 . 数 值 最 终 几 乎 不 其
。
利用有 限元 软件 A A B QUS 开 发 了一 个 顺 次 耦 ,
合 的焊 接热 应 力 计 算 程 序 , 论 坡 口形 式 、 输 入 、 讨 热 半
飞行器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研究

飞行器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研究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安全与可靠性始终是至关重要的关注点。
而飞行器材料的疲劳与断裂问题,则是影响其性能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理解飞行器材料的疲劳与断裂,首先得清楚什么是材料的疲劳。
简单来说,材料疲劳就是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材料内部逐渐产生损伤,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后,最终导致材料失效。
对于飞行器而言,这种循环载荷可能来自于飞行过程中的气流波动、起降时的冲击、发动机的振动等。
飞行器在运行过程中,其材料会不断地承受着各种复杂的应力和应变。
这些应力和应变的反复作用,使得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比如,位错的增殖与运动、晶界的滑移、微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等。
在微观层面上,这些变化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循环次数的增加,它们会逐渐累积,最终导致材料的宏观性能下降,出现疲劳裂纹。
当疲劳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引发材料的断裂。
断裂是材料失效的最终形式,一旦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飞行器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研究,我们需要关注多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疲劳性能和断裂韧性。
例如,钛合金具有高强度和较好的抗疲劳性能,常用于飞机的结构部件;而铝合金虽然重量轻,但疲劳性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设计飞行器时,需要根据不同部位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其次是材料的加工工艺。
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冷加工等工艺会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例如,不合适的热处理可能导致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从而降低其疲劳寿命。
因此,优化加工工艺,减少材料内部的缺陷和残余应力,对于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至关重要。
再者是结构设计。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应力集中,降低材料承受的循环载荷。
比如,采用流线型的外形可以减少气流对飞行器的阻力和冲击,从而降低结构所承受的应力;在结构的拐角和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可以避免应力集中的产生。
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对飞行器材料的疲劳与断裂产生影响。
例如,高温、低温、腐蚀环境等都会加速材料的损伤和失效。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

貌为 主。图 5表 5参 6 2 0 5 8 刹车减速 度对摩 擦焊接头韧 性 的影 响/ 0803 朱
图1 4 3 表 参
2 0 5 8 6 6 0 8 0 0 0 1铝合金平 板对接 焊接接 头拉伸 性能 海 …/ 热加工工艺.2 0 ,7 9 :5 7 / 一0 8 3 ( ) 7  ̄7
头组织与基体相同 , 7 由 +7网状组 织和少 量碳 化物
接头 90℃持 久强 度超过 18MP , 到基体 8 2 a达 采用柯尔莫哥 洛夫 一斯米尔诺夫检验 法( _ K S检 组成 , 0 L 验法)对 lC N3 V钢埋 弧焊 接 头的冲击 吸收功 强度 的 8 以上 。T P扩散焊接 头经过高 温长时 间 , Or i M0 接头室温、 高温抗拉强度与基体更 接近 ; 室温 ( ) Ah 的概率分布进行 了研 究 。结果 表 明, h A 的概率 使用后 , 高温抗拉断 口以韧窝形 统计 分布为正 态 分 布 , 应 可靠 度 为 0 9 0 9 5和 抗拉断 口以准解理形貌为主 , 对 . ,. 7
并 在焊后按母材 热处理制度进行 固溶 时效处理 , 可获
专为 D 3 D 设计的X 4 H A中间层合金, D 3 对 D 进行了 模拟的方法对熔焊接头的应力和应变进行了分析和
中不可 能存在残余压缩塑性变形 , 从而对消 除残余应
力 的方法进行 了重 新论 述 。为 了分 析关于 焊缝 和近 缝 区纵 向残余应力及 纵 向塑性应变 的分 布 。 用数值 采
为 了实现 D 3 晶合 金 叶片 的优质 连接 , 用 D 单 采 T 扩散焊试验 。在 1 4 】 0℃/ 的规范下扩散焊 , 2 4h
应力应变、疲劳与脆断、断裂力学

接 头热影 响区冲击试样 的冲击 吸收能 量与断 口剪 切
面积基本成 线性 比例关系 , 冲击 吸收能量越 高 , 切 剪
面积越 大 。焊接接头热影 响 区冲击试 样的断 口由韧
性 区、 性 区和韧脆混合 区组 成 。脆性 区为 解 理 断 脆
H s应力腐蚀 开裂性能/ : 郭志军 …/ 材料保 护.2 0 , / -0 9
材料在 Hz S介质 中的 临界应 力强 度 因子 Kmc 3 值 8
MP m , a・ 对 - 有 一 定 的敏 感 性 , 为 用 该 材 料 c 认
钢焊条 还是 Icn1 2 基焊 条 ,Cr8 9 2 no e8 镍 O 1Ni/ O钢 和 i rMo 2 钢焊接接 头中最大 的轴 向残余应 力 和环 C S /0
能, 与基 材 附 着 良好 且 硬 度 高 。与 聚 氨 酯 涂 层 P 相 U
2 1 16 X O管线钢焊接 接 头热 影响 区的 冲击 性 0 0 06 T
能/ 卫 平 … / 理 化 检 验 : 理 分 册 .2 0 , 5 5 : 蔺 / 物 一0 9 4 ( )
23 26 7 ~ 7
利 用 附 着 力 及 铅 笔 硬 度 测 试 、 泡 试 验 、 雾 试 浸 盐
验、 电化学试验 等方 法对 A 9D镁 合金 表 面的 聚氨 Z1 酯涂层及 环氧聚氨酯涂层形貌和性能进行 了研究 , 并 对二种涂层的腐蚀 保 护效果及机理 进行 了探 讨 。结 果表 明, 这二种涂层都 能显著提高 镁合 金的 耐腐蚀性
7 6
罐, 由于液体烃 中常含 有水分和硫 化氢 , 材料在湿 该 硫化氢环境 中 的耐 蚀 特性 尚不明确 。对采 用 回火焊 道 的焊接接 头 , 经恒 负 荷拉伸 、 应 变 、 接 约束试 恒 焊
材料科学中的断裂和疲劳

材料科学中的断裂和疲劳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结构、性能、制备与应用的一门学科,断裂和疲劳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材料的应力下,出现破裂现象称为断裂,而在反复加载下,产生裂纹逐渐扩展而失效的现象称为疲劳。
了解材料的断裂和疲劳行为对材料的应用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断裂是材料失效的一种突发性的现象,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断裂过程中,材料常常会发生裂纹扩展和断面形态改变。
研究材料断裂需要从分子、微观结构和宏观层面入手,包括材料的组织、缺陷、微观应力和应变分布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材料类型,断裂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材料断裂的方式有两种,即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
韧性材料在受到应力的情况下,能够发生著名的“韧性断裂”,即在承受最大应力之前迅速发生塑性变形,吸收大量的能量,并伴随着断面形态的改变和拉伸变形。
而脆性材料在受到应力时,由于其致密的晶格结构,断裂常常是突然的、不可预测的,并伴随着断面形态的裂纹状。
疲劳是材料失效的另一种常见现象。
在连续循环加载下,材料中的微小裂纹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失效。
疲劳失效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机械结构的寿命和安全。
疲劳失效的预测需要深入研究材料的疲劳行为、裂纹扩展规律和力学性质。
疲劳试验可以通过不同的加载方式、不同的加载频率和载荷幅值进行,以验证材料的疲劳性能和失效机制。
对于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常常会用到S-N(应力-循环次数)曲线。
该曲线将材料的疲劳寿命与应力-循环次数联系起来。
在S-N曲线中,应力水平越高,材料的寿命越短,疲劳强度越低。
材料的疲劳性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试样几何形状、表面质量、温度等。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力学的发展,断裂和疲劳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加强。
在研究和预测材料的疲劳行为方面,新的模型和算法不断涌现。
例如,弯曲式疲劳试验可以比拉伸式疲劳试验更好地模拟材料在使用环境下承受应力的情况,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E
(
a
K
)1 n
a = Ee ea
a = K ' (e pa ) n
17
增级试验法 采用各级应变水平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构成的程序块,由一根试 样反复试验直至响应应力达到稳定值,将这个稳定循环程序块得到的 许多滞回环顶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Masing效应
在不同应力水平得到的滞回环通过坐标平移,使其最低点与原点 重合,如果滞回环最高点的连线与其上行线重合 ,则该材料具有 Masing效应。
1'
0
2
7' t
4
2-3 加载。已知De2-3, 由滞后环曲线可求 D2-3。
对于加载,有:e3=e2+De2-3; 3=2D2-3。
3-4 卸载。经过2’处时,应变曾在该处 (2处)发生 过反向,由记忆特性知2-3-2’形成封闭环, 且不影响其后的-e响应。
28
e
按路径 1-2-4计算-e响应,有: E 2 K 得到: e4=e1-De1-4; 4=1-D1-4。 De
没有Masing效应的材料
SA333C-Mn钢
304LN不锈钢
滞后环曲线 (D-De曲线)
反映加载路径。若拉压性能对称,考虑 半支即可。 以o'为原点,考虑上半支。 具有Masing效应的材料满足如下假设
D
D-De e ea
a
a-e a
epa ea De
epa 0
0'
假设D-De曲线与a-ea曲线几何相似, 滞后环曲线为:
29
8-1’ 加载。注意有封闭环7-8-7’,5-6-5‘, 1-4-1’; 故有: e1'=e1; 1'=1。
依据计算数据(ei ,i ), 在-e坐标中描点,顺序连接,即可得到 -e响应曲线。
e
1 3 5 2’ 7 6 4 5'
1' 7
0
5 5' 7' 3
11'
0
2
结果与雨流 计数法一致。
已知变应变循环历程,取从最大峰 或谷起止的典型谱段,分析其稳态 应力响应。
0-1 第一次加载,稳态响应 由a-ea曲线描述。
e
1 3 2
1'
5
2’ 7
5'
7' t 6 8
0
e1 = ( 1 E ) (1 K )1 n
已知e1,用数值方法可解出1。
4
1-2 卸载。已知载荷反向的变程De1-2 , 求D1-2。
MPa
500 5 1
4-5 加载,De4-5=0.01 e5=0.002, 5=334MPa 5-6 卸载。De5-6=0.006 e6=-0.004, 6=-324MPa
-0.01
3
0 6 4 2 -500 0.01 e
6-1’ 形成封闭环5-6-5’、1-4-1’ 1'=1。绘-e响应曲线。
1- 4
1 3 5 2’ 7 6 4 8 5'
1'
=
D
1- 4
2(
D
1- 4
) 1 n
0
2
7' t
4-5 加载。已知De4-5 , 求D4-5,
得到:e5=e4De4-5 ; 5=4D4-5。 5-6 卸载。已知De5-6 , 求D5-6。进而求得 e6、 6。 6-7 加载。已知De6-7 , 求D6-7。进而求得 e7、 7。 7-8 卸载。已知De7-8 ,求D7-8。可得:e8、8。
棘轮行为
非对称应力循环过程中,塑性应变的循环累积现象称为棘轮行为 (Ratchetting)。
非比例附加硬化
材料在非比例多轴循环过程中体现出的高于单轴(或比例多轴) 循环中的硬化响应现象称为非比例附加硬化。
800
Mises equivalent stress (MPa)
600
400
200
Uniaxial tension Torsional cycle Proportional cycle Uniaxial cycle Circular cycle
0
ep
ee
e
e = ee e p =
( )1 n E K
K为强度系数,应力量纲(MPa); n为应变硬化指数,无量纲。 n=0,理想塑性材料。
8
4.2 滞后(回)环和循环应力-应变响应
循环滞回环
Bauschinger效应
循环软/硬化行为
应变控制循环加载
循环软/硬化行为
应力控制循环加载
e<0.01时,与S,e与e相差小于1%,可不加区别。
7
2. 单调应力-应变曲线
均匀变形阶段,-e曲线上任一点的应 变e,均可表示为:
A
e=ee+ep
-ee关系用Hooke定理表达为:=Eee -ep关系用Holomon关系表达为:=K(ep)n
Remberg-Osgood 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P
且有ε = ln(1 e)
到颈缩前,变形是均匀的。忽 略弹性体积变化,可假定均匀 变形阶段后体积不变。
0 均匀变形
应变
6
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应力、真应变间关系
在均匀变形阶段,忽略弹性体积变化,假定变形后体积 不变,A0l0=Al,则有关系:
=P/A=Pl/A0l0=(P/A0)[(l0+Dl)/l0]=S(1+e)
耗时 耗材
循环a-ea曲线
各稳态滞回环顶点连线。 注意:循环a-ea曲线, 不反映加载路径。 循环a-ea曲线的数学描述:
a
a-e a -e
0
ea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e a = e ea e pa =
K为循环强度系数,应力量纲(MPa);
n’为循环应变硬化指数,无量纲。 弹性应变幅eea、塑性应变幅epa分别为:
7' t
8
4
8 6 2 2'
e
30
变幅循环下的应力-应变计算方法:
1) 第一次加载,由a-ea曲线描述,已知ea算a。 2) 后续反向,由De-D曲线描述; 由谱中已知的De算相应的D,且有:
ei+1 =ei Dei-i+1 ; i+1=i Di-i+1
加载变程用“+”, 卸载用“-”。
27
反映加载路径的是D-De曲线, D D 即: 1- 2 2 ( 1- 2 ) 1 n De = 1- 2 E 2 K
已知De1-2= e1-e2 。可求D1-2; 从 1到 2是卸载,则2处有: e2=e1-De1-2 2=2-D1-2
e
1 3
5 2’ 7 6 8 5'
e1=0.01 \1=462MPa 1-2 卸载。 De1-2=D1-2/E+2(D1-2/2K')1/n' De1-2=0.012 \D1-2=812MPa 故:e2=e1-De1-2=-0.02; 2=1-D1-2=-350MPa
e
.01 .006 .002 0 -.004 -.008
应变--寿命法假定在应变控制下试验的光滑试件 可以模拟工程构件缺口根部的疲劳损伤。如果承 受相同的应力--应变历程,则缺口根部材料有与 光滑件相同的疲劳损伤(和疲劳寿命)。
3
问题:
循环载荷下,应变如何分析? 应变-寿命关系如何描述?
思路:
单调应力-应变 关系
循环应力-应变 行为 循环应力作 用下的应变 响应
材料记得曾为反向加载所中断的应力-应变 路径。
B B' C D' D
A
e
材料的记忆规则为:
1) 应变第二次到达某处,该处曾发生过应变反向, 则形成封闭环。 (封闭环B-C-B’)
2) 过封闭环顶点后,-e路径不受封闭环的影响, 记得原来的路径。原路径A-B-D.
26
2. 变幅循环下的-e响应计算
e=ln(1+e)=ln(l /l0)=ln(A0/A)=ln[100/(100-RA)]
可见,=S(1+e)>S,相对误差为: (-S)/S=e, e=0.2%时,比S大0.2%。 故e越大,(-S)越大。
e是小量,展开得:e=ln(1+e)=e-e2/2+e3/3-…<e,
e比e小,相对误差为: (e-e)/e=e/2。
后续反向,由De-D曲线描述; 由谱中已知的De算相应的D,且有: ei+1 =ei Dei-i+1 ; i+1=i Di-i+1
加载变程用“+”, 卸载用“-”。
注意材料记忆特性, 封闭环不影响其后的响应, 去掉封闭环按原路径计算。雨流法可作参考。
依据计算数据(eI ,i ), 画出-e响应曲线。
0.00 0.40 0.80 1.20
0
Mises equivalent strain (%)
1Cr18Ni9Ti不锈钢
因材料而异:有的材料明显,有的材料不明显
304L stainless steel
1050 QT steel
4.3 材料的记忆特性与变幅循环响应计算
1. 材料的记忆特性
加载ABD, 卸、加载曲线ABCB’D。
35
习题:4-3 ,4-7
36
OFHC紫铜的循环硬化行为
其它材料的循环软/硬化行为
SA333 C–Mn钢
304LN 不锈钢
应变幅值依赖性
单调和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50% of the fatigue life
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的确定方法
成组试样法 通过一系列不同应变水平的应变控制循环试验,得到其稳定的滞 回环,进而确定循环应力应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