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劳动与技术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劳动与技术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劳动与技术教案------------------------------------------作者xxxx------------------------------------------日期xxxx第1课纸编花篮(一)教学目标:1、掌握编三股辫的方法,学习盘贴技能,完成纸编花篮。

2、在编制纸编花篮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互助合作精神。

3、尝试设计创新,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编三股辫的编织方法,学习盘贴技能,完成纸编花篮。

教学难点:三股辫编得均匀,花篮有型又牢固(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事先完成的纸编花篮,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示范的皱纹纸、乳胶等材料.2、学生准备:皱纹纸、剪刀、乳胶等(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激趣:手工编织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

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手艺。

欣赏图中的各种篮子,你在哪里见到过它们?示题:手工编织花篮,轻巧方便,又有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用皱纹纸学编纸篮。

板书课题:纸编花篮。

2、互助合作,指导编三股辫.观察研究纸花篮的结构,自学教材p2——3的图例,说一说制作纸编花篮用到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制作步骤。

讨论并板书.准备:编辫子。

操作:粘贴。

①盘篮底②盘篮身③组装小结:完成纸编花篮首先需要完成第一步盘篮底,仔细读图,三股辫是如何编出来的?体验:学生用5分钟尝试操作,同桌一起讨论,如何拧、如何固定以及编的顺序等。

归纳:请两位完成作品的同学在讲台上通过实物投影演示,如何编三股辫.教师在一旁指导,编的时候左右手协助,三股辫拉紧编,更容易均匀。

编的口诀:左压中,右压中,双手勾绳均匀编。

板书:条编均匀操作:学生两两互助协作,每人完成多根纸绳的制作。

3、观察比较,实践操练。

研究:在完成多根纸绳的基础上就可以盘编花篮,仔细读图,盘贴花篮篮底和篮身的方法不同。

辨别:胶水所涂位置的不同,粘贴方式的不同。

平盘,三股辫的宽度全部涂胶水。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的作用。

3. 劳动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与技术。

2.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作用及应用。

3.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2. 劳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3. 劳动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风险预防及事故处理。

2. 演示:演示一些劳动安全的实际操作,如正确使用工具、紧急疏散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劳动安全的实践练习,如穿戴安全装备、使用工具等。

第三章:日常生活技能培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内容:1. 个人卫生:如刷牙、洗脸、洗澡等。

2. 衣物整理:如穿衣、洗衣、叠衣等。

3. 房间整理:如打扫、整理床铺、收纳等。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各个日常生活技能的正确方法。

2. 演示:演示各个日常生活技能的操作过程。

3. 练习:让学生亲自实践,教师指导。

第四章:环保意识与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环保的含义。

2. 环保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如何参与环保实践。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环保的含义及在生活中如何实践。

2.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做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等。

第五章:团队合作与沟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精品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精品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三章《生活中技术》和第四章《身边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解日常生活中各种技术及其作用,探索身边科学奥秘,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第三章和第四章基本知识点,解生活中技术和身边科学。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生活中技术和身边科学知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手工材料、画笔、剪刀、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包含技术和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第三章和第四章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和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知识,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板书右侧:展示典型例题、实验步骤和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三种技术,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举例说明身边科学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1)示例:电饭锅、洗衣机、电脑。

分别用于煮饭、清洗衣物、处理信息等。

(2)示例:冰雹形成。

原理:上升暖气流遇到冷空气,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形成冰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生活观察,发现生活中技术和科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劳动工具,学会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工具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2. 第二课时: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教学重点:学会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

3. 第三课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培养尊敬劳动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劳动成果。

5. 第五课时:创意劳动,快乐实践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劳动与趣味相结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劳动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教学新知: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示范基本劳动技能。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在集体劳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4. 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5. 学生能发挥创意,将劳动与趣味相结合,提高劳动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扫把、拖把、清洁剂等。

2. 教学素材:劳动故事书籍、劳动视频等。

3. 实践场地:教室、走廊、操场等。

4. 评价工具:劳动技能评价表、团队协作评价表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6. 课程名称:整理与收纳——整理书桌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整理书桌,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劳动与技术(1)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引导学生认识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第二课时: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1)教授观察、实践、讨论等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设计的能力。

3. 第三课时:劳动与技术实践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 第四课时:合作完成劳动与技术任务(1)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劳动与技术任务;(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学习收获;(2)引导学生反思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4. 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教案;2. 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所需材料;3. 小组合作讨论所需资料。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与技术;2.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勇于尝试新方法;3. 教师要做好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操作;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与交流技巧;5. 定期组织总结与反思,使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意义: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

2. 基本的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以及如何做到高效、整洁地进行劳动。

3. 技术操作:介绍一些简单的生活技术操作,如使用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如何安全使用这些设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2. 示范法:教师演示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学生跟随练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讲解劳动与技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价值。

3. 教授基本劳动技能:讲解并示范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4. 介绍技术操作:讲解并示范使用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方法,强调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六、教学拓展1. 劳动与技术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2. 劳动与技术实践基地:建立劳动与技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劳动与技术主题班会:定期举行劳动与技术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劳动与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五篇【篇一】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可爱的小陶童教学目标: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篇二】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植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2.初步学会植树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3.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植树的一般操作和养护管理的操作教学难点:栽植的深浅,操作时学生难以把握教学准备:树苗、铁锹、剪刀、水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①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②植树造林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大事2.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节前后,全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3.为什么选择3月12日为植树节?春季,在下雨前的一两天植树,因为这些天气的空气湿度大,栽植前后树叶水分蒸发减少,能使数目成活率高二.介绍植树的一般方法1.植树的工具:铁锹剪刀水桶等2.植树的一般掌握①侧枝:若果树苗的枝条过多,移栽后仍需蒸发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供养不足,使树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树木时要进行合理剪枝,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树木的成活②挖坑:用铁锹在将要植树的地面上挖一个树坑,树坑的深度和直径要比树苗的根系或所带的土球大一些③栽植:先在树坑的底部回填部分松土,然后将树苗轻轻的放入树坑中扶正,一边填涂土一边将土踩实④浇水:泥土回填完毕后,现在树坑周围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内地应大于树穴,槽约10cm,然后向土壤内浇足够的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土根紧密结合,以利用根系的发育,最后盖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三.课堂交流1.为了让小数健康成长,使其造福人类,植树后的养护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2.学生交流讨论3.总结:养护管理时应该浇水,施肥,除草等等四.时间活动1.联系区委会,少工会给学生创作机会2.在时间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篇三】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小钱包教学目标:1.通过对织片缝制,装饰,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钱包,了解编织技术的生活价值2.通过动手编织制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教学重点:利用上节课中完成的织片,通过缝制,装饰,制作一个精美的小钱包教学难点:装拎带与缝合织片教学过程:一.作品赏析1.出示几件完成的钱包成品2.思考上节课完成的织品的用途①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饰物②想一想他的编织方法是怎样的?3.揭示主题:小钱包二.学生做做:1.编织基本织片:选用自己喜欢的针法.组合编织完成一块基本织片.一般长为20cm宽为8cm2.娤拎带①教师示范:取下棒针,用穿编的方法传入两根绒线,两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线头②学生尝试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缝制织片①教师示范:将织片对折,用缝衣针缝合下边和侧边②学生练习注意:缝制时将织片沿长边对折,缝合底边和另一侧边即可4.装饰:用自己挑选的装饰材料缝在小钱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①装饰品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动手编织②装饰注意图像色彩三.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优劣四.课堂交流扩张1.作品评价:应注意穿编,缝合技术掌握程度及作品整体的美观程度2.思考:这些织片除了编钱包外,还能制作那些小饰品?(手机袋、钥匙袋)3.利用可与时间尝试其他的编织制作五.课堂总结【篇四】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奇妙的针法组合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教学准备:普通绒线棒针2根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1.上针的平面织法:A、教师示范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④重述上述编法B、学生尝试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②与样品进行比较2.起伏编织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教师示范:①起针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三、学生尝试编织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四、织品展示: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五、课堂总结【篇五】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茶杯套教学目标: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金属制品与金工工具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知识,介绍金工工具1、介绍金工工具的种类和作用,如锤子、钳子、剪刀、钻头等。

2、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锤子有不同的形状和材质,可以用来锤打、整形、刻印等。

3、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工具的形状、质感和使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金工制作1、向学生介绍金属制品的制作流程和技巧,如冷锻、热锻、冲压、焊接等。

2、让学生动手操作金工工具,制作简单的金属制品,如钥匙扣、书签等。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分享经验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金属制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和研究。

五)拓展延伸,探究应用1、让学生探究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门锁、家具、电器、汽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金工工具制作更加实用和美观的金属制品,如手表、首饰、工艺品等。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发挥金工工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师手持纸编彩蝶图,向学生介绍图案的构成和编织方法。

3、指导学生按照图案进行编织,注意线条的顺序和颜色的搭配。

三)自主操作,巩固技能1、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图案,准备彩色纸条进行编织。

2、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技巧。

3、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完成作品。

四)展示评价,提高审美能力1、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总结反思,拓展思路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编织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2、教师提出拓展思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进行编织。

3、教师可以展示其他纸编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四步创造"教学模式,通过激趣导入、示范授知、自主操作、展示评价和总结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纸编彩蝶的制作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班级学习情况五年级学生通过3、4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操作能力,了解了一些劳动知识,对这门课程教感兴趣。

同时,他们能够认识到在劳动课上要注意安全第一。

二、教学目的、任务、要求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家政类的烹饪,学习技术类的小木工、用塑料材料制作等项目。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学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措施。

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六、教改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具体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1 编船篮2 动物书签3 编网袋4 中国结——鞭炮结5 中国结——吉祥结6 中国结——平结7 小蒸架8 心锁环9 衣架10 旗杆模型11 丝网花12 桌面垃圾桶1.编船篮知识目标:1.巩固压一挑一的编织技法。

2.初步了解竹编的有关知识。

3.通过自学图例,学会编织船篮。

能力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编制竹器的能力。

2.通过自学图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分组制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4.通过课内外的实践,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竹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3.学会评价,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学生看懂图例,制作出船篮。

难点:1.经纬线的均约匀排列。

2.纬线一端的捆扎和另一端的插入。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范作、半成品、橡皮筋、竹条。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枫桥的竹编全国有名,想当初,仅热水瓶竹壳就热销中国半壁江山。

就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竹篮,就形状多样,请看。

(课件出示各种竹篮。

)2.(指图)形状有(方的)、有(圆的)、有(椭圆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形状。

3.这只篮子又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就叫它船篮好不好?(出示板书:船篮)4.老师也编了一个,用什么编的?5、是的,书上是用塑料带编的,今天,我们要用竹条来编船篮。

(出示范作,学生回答后出示板书:竹编)想做吗?二、自学图例,交流制作步骤。

1、请翻书到第6页,自学图例,学习船篮的制作步骤,同桌可以轻声地交流。

2、制作交流,相机板书。

(1)捆扎经线一端。

(2)经纬上下交织。

(压一挑一)(3)收扎经线另一端。

(4)捆扎纬线一端。

(5)接插纬线两端。

3、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安全、插法、排列均匀)4、同桌两人合作制作,老师有个评价标准,看看好不好?(出示:实用、形象、美观、创新)5、有信心编好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老师编的更好。

三、小组合作,制作船篮。

1、播放音乐。

2、老师巡视,有问题的及时指出。

想一想:经纬根数不一样会怎样?四、自评、互评、师生点评。

1、评作品、评合作、评劳动态度。

2、学生代表自评,然后同学互评。

3、同学们通过自学图例,同桌合作,学会了船篮的制作过程,大部分的同学完成的都很好。

但老师也发现有几个同学在制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4、请没有完成的同学评价,其他同学帮忙。

5、我们五(2)班的同学不仅会动手动脑,而且非常团结,给吴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课后想一想:经纬根数不一样会怎样?可以把你得到的结果和你的同学相互分享。

五、课堂小结。

(播放竹制品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了吗?这些都是陈列在我们学校劳技教室的竹制品。

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灵巧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制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发扬我们枫桥的竹文化。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动物书签教学目标1、学习小辫编织的方法,用小辫编织法编织一只活泼的小鹿。

2、在编小鹿的基础引导思考设计编织其它形态的小动物。

3、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在制作中细心、严谨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五股辫的编织方法。

教学准备:编织小鹿作品与半成品,五股辫编织示意图以及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呀?2、老师也十分喜欢小动物。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出示纸条编制小鹿)3、小鹿可爱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纸条编动物书签。

《动物书签》。

(板书课题)二、探究方法1、在动手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编制方法。

编小鹿分为哪几环节?2、我们先来小组研究一下第一环节:起头。

边研究小组边一起试做一个。

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到前面演示一下。

3、接下来大家研究编身体和脖子,发现编制规律.4、谁来到实物投影下演示编头部?三、动手实践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组研究,小鹿的编法你们学会了吗?那么你们就动手试试吧!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展示评价学生根据制作要求进行评价。

五、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找到了编小鹿的规律,学会了纸条穿编的方法。

看!有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作品!你可以评一评这些作品,自己的、别人的都可以!没完成作品的你也可以针对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一说。

六、小结纸条除了可以编小鹿,还可以编很多图案。

大家看一看!学生欣赏纸条穿编作品。

同学们回家后也可以做一些其他的纸条穿编的作品,来丰富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编网袋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教学过程:(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⑴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

⑵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⑶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

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

⑷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

⑸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定住)。

⑹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

⑺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

⑻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

如:⑴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

⑵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紧。

⑶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比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拓展活动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中国结——鞭炮结-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录像片,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2、学生准备:60厘米长的彩绳两根,五厘米长的彩绳一根,镊子(或锥子)、强力胶(或打火机)、剪刀等。

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教学过程:一、展示介绍,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中国结(实物、录象图片等)。

2、提问:这些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饰物是什么?你在哪里见到过中国结?你了解中国结吗?3、介绍中国结的由来、特点及其用途。

激发学生对中国结的浓厚兴趣,导入新课。

(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二、自学讨论,讲解演示1、中国结是怎么编制出来的?2、你能参照图示一步步编出鞭炮结吗?试着编编看,提出你觉得困难的地方,在小组里议一议。

3、讲解并演示重点、难点。

⑴编结材料中的一根五厘米长的短线绳是做什么用的?编结时怎样插入、固定它?⑵演示说明“井”字互套,直至线绳全部编完(可用粗绳演示或投影片图示说明)。

⑶怎样收尾?岁收尾时的操作有什么要求?一定要注意什么?⑷如何将各人编结好的“鞭炮”组合成“一串鞭炮”?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编结操作时(可伴轻音乐),小组内同学间互教互学;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鼓励学生互助合作,想办法解决难题。

四、评价拓展1、小组自评、互评各人编的单个“鞭炮”,根据评价结果填上“☆”。

2、展示评价各小组的“一串鞭炮”,颁发团体优胜奖。

3、思维拓展。

⑴如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互套穿编,“鞭炮”柱体会呈现什么形状?⑵可不可以用三根(六股)、四根(八股)……绳来编呢?“鞭炮”柱体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课后试试看!4、课外活动:参照技术信息提供的阅读材料,或自己创新设计编结自己喜爱的中国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中国结——吉祥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编制吉祥结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吉祥结的相关知识,掌握编制技能,达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劳动素质的效果。

在掌握基本编制技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多种变化吉祥结的编制进行探究。

在欣赏、编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利用演示、课件等手段,清楚地向学生们演示制作方法和制作程序,讲明要求,展示样品,以开拓同学们的眼界,引发学生对编制过程的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参与制作、进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在合作学习中,利用小组互助完成吉祥结的编制和多种编制方法的探究。

在做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完成吉祥结的编制和吉祥结变化形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中国结实物展示播放中国结演示文稿问题:这些漂亮的中国结说明了什么?二、创设情境:展示吉祥结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