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16短文两篇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墨、挽、胳、膊、檫、凛、撞、啸跪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间真情;学习短文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在品读中自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间真情,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重点难点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文中情感,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伞、课件第一课时一、导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3课短文两篇中的倾斜的伞。
看到伞,我便想起外公,想起了一件难忘的往事。
想读吗?我们一起读。
二、整体感知,初读悟真情。
是一件怎样的事呢?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整个身心都被震撼了眼泪不禁浸满了眼眶,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这种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让我们再读课文,你的感受会更深刻。
三、朗读,交流,感悟真情。
1、抬头望去,外公头顶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
你体会到了什么?2、真是充满温情的伞,你知道我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吗?3、当我对外公说:怎么没歪?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为什么笑而不答呢?他在想什么?4、从外公问我有没有被雨淋到中体会到什么?谁再来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行人帮助困难的人,而又不要别人感谢的行为说明了为什么?这些人的心灵非常美。
四、总结全文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通过这件事教育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在平时做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板书设计风雪中小女孩:举起发红的小手老人:嘶哑着喉咙风雪见真情姑娘:大步跨到我身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短文两篇》竹林教学设计湘教版

《竹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描写了竹林中的雾、露珠、小鸟、阳光、月亮、风等等。
作者抓住这些景物进行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突出了竹林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特点,说明作者观察事物非常仔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读“灼、梢、皎”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体会竹林和松树不同的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课文,感受语言;找出表示时间或季节推移的词句,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在自主阅读中体会竹林的美。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快乐联想,导入新课1、师:老师知道咱们这个班的孩子思维特别活跃,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快乐联想的游戏:看到下面的词,你会联想到哪种植物?(课件出示词语)(1)郁郁葱葱、翠竹万竿、高挺秀丽、茂林修竹(竹子)(2)松涛阵阵、松鹤延年、迎风傲雪、英勇无畏(松树)2、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竹林。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画出课文的生字。
2、学习生字。
(1)师激趣导语:你们认真倾听的专注神情令老师欣喜。
老师读得怎样?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读。
zhuó shāo jiǎo灼梢皎(3)指名读,教师正音。
(4)多种形式读记生字。
领读、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扫清了认读的障碍,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学习《竹林》(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就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收获真不小,真了不起。
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朗读《竹林》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竹林的?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2、讨论交流,教师板书:早晨、中午、晚上(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

《短文两篇》教案《短文两篇》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文两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短文两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学生自读《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自主、合作、探究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过渡:前文重点谈读书的益处,该怎样读书呢?有人说,读书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说应“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该怎么理解吗?看看马南邨是怎样理解的。
4、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5、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7、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短文两篇 《水仙花》》优质课教案_3

《水仙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读5个生字“翡、绚、沁、肺、腑”,能正确认读“淡雅、沁人肺腑、春意盎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独立理解课文。
3、体会作者对水仙花默默无闻的赞美之情。
4、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读准5个生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在读中理解句段的含义。
2、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许多“朋友”来到我们的课堂,你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课件展示几种常见花儿的图片,指名认图。
生一:我看见了一朵朵娇艳的桃花;生二:我知道这种的名字叫牵牛花,这么多的牵牛花像极了满天的繁星;生三: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你看它们有的在跟风儿舞蹈,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对着水面涂脂抹粉呢!生四:草地上的蝴蝶花在翩翩起舞,多美啊!师:是呀,多美的花呀。
我们被它们的美丽所倾倒,不由自主地想要赞美这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丽,为大自然增添美丽的花儿。
短文两篇的作者见大家这么喜欢花,所以他又为我们送来了另一种花儿,供我们欣赏。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7页,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水仙花》。
(相机板题:水仙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水仙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交流预习时标画出来的生字,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师:生字宝宝都让老师请到屏幕上了,谁能来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词,并带大家读一读呢?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师:现在,生字宝宝已融入课文中,让我们追寻它们的足迹走进课文吧!请听课文朗读。
三、细读释疑。
(一)感受整体美。
1、师:作者为什么喜欢水仙花呢?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学生自读,纷纷举手。
)2、师:我们不着急说答案,先一起去看看水仙花的录像。
(课件播放)3、师:谁能来说说水仙花的样子?作者为什么喜爱它呢?生一:水仙花有淡雅的花朵,翡翠般的绿叶,走进这一片花海,仿佛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了。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短文两篇》课件

2.第二自然段写了“红星脆”的什么?
形、色、味。重点写了味道。
3.从哪几方面介绍菱的?
花、根须和果实。
4.“水乡风情画”展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展现了孩子们荡舟湖面的美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图解结构
树林、小溪、小鸟、花朵 早 上 真 好
起床
上学
红领巾飘飘
蹦蹦跳跳
课件PPT
写法点拨
抓住特点 描写事物 。 《家乡的哈密瓜》一文就抓住了 哈密瓜的形状、颜色、味道进行了 准确的描写,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哈 密瓜的特点。
课件PPT
拓展提升
祖国各地的特产
1.北京三宝:景泰蓝,象牙雕,北京烤鸭 呱呱叫。 2.天津三宝:嫩鸭梨,小笼包,良乡栗子 重糖炒。 3.山东三宝:烟台苹果莱阳梨,青岛啤酒 数第一。学校源自红旗飘飘珍 惜 时 光
课件PPT
概括主题 《家乡的哈密瓜》写了哈密瓜的 产地和消暑解渴的作用,介绍了最有名 的“红星脆”哈密瓜,具体描写了这种 瓜的外形、颜色、味道。
课件PPT
《菱》写了菱的花朵白而香,根 须长而深,果实外壳坚硬,果肉白嫩、 可口。到了采菱季节,孩子们会荡舟湖 上,就像一幅水乡风景画。
湘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16 短文两篇 菱
哈 密 瓜
菱
字词乐园
我会读
tuǒ qiē gǔ 椭圆 切开 一股 cù zhā wán 一簇 深扎 顽强
课件PPT
多音字 切 qiē (切开)(切磋) qiè (一切)(亲切)
课件PPT
我会识 拨=泼-氵+扌 股 = 投 - 扌 +月 梭=俊-亻+木 顽 = 元 +页
课件PPT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30《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30《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30《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课文中出现的4个新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表达。
教学准备: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说我们家乡广场的喷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引入课题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想象文中的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词,初读课文,读通每句话。
并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并予以评价。
3.细读全文,请学生说说你能读懂什么?没读懂的用“?”标出,先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再说给大家听,一起解决问题。
四、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大观览车”幻灯,引导学生认识。
并请玩过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引入课题二、听课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优秀9篇】教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9篇《短文两篇》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学重点篇一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短文两篇湘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0短文两篇湘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蹈、盈、厢、返”四个生字;辨别多音字“和”。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语句。
3.比较体会数量词的用法。
4.明白得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数量词的用法,学习短文的写作方法。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时测评》学生用书。
【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质疑、引导、点拔。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把握两个生字“蹈、盈”,辨别多音字“和”;学习短文的句式,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教学过程】一、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1.你见过音乐喷泉吗?在哪儿见过的?说说你见了过的音乐喷泉的模样?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2. 出示音乐喷泉的图片。
我们这儿也有一个小朋友看到如此漂亮的喷泉,他忍不住把这漂亮的场面记录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音乐喷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自读生字。
“盈”是整体认读音节。
3.检查个别学生的读音,教师及时纠正。
4.学生齐读词语。
出示词语:喷泉乐曲精妙模样旋律舞蹈轻巧聚拢奇特5.辨析多音字“和”,在课文中读“hè”。
出示带有“和”的词语,指名认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想象文中的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判。
4.说说哪个地点或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悟写作方法。
顾名思义,音乐喷泉确实是能随着音乐而变换姿势的喷泉。
我们的小作者不仅听见了精妙的音乐,还看见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喷泉,作者眼中的音乐到底是什么呢?板书:听见声音精妙1.文中把小水珠比作什么?板书:像一群小仙人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喷泉的千变万化呢?请大伙儿朗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
出示语句:“它们忽而轻巧飞……忽而又变成波浪。
”板书:“忽而……忽而……忽而……忽而”①齐读这一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爽、脆、椭、拨、舔、股、菱、簇、顽、梭”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观察、品尝实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明确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瓜果
教学安排
2
教学过程
第一
一、导语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想看看你们对家乡了解多少,对家乡的士特产了解多少。
2.简介“哈密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看了作者介绍哈密瓜,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感受哈密瓜,学习两个自然段。
整体感知哈密瓜的等点。
哈密瓜是一种十分好的水果,你想知道哈密瓜是什么样的吗?它是什么味呀?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哈密瓜的什么。
说说看后的感受。
作者是怎样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的?他是怎么写?让我们一段一段来看。
(2)学习第1自然段。
读、思: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
读、思:脑海里勾画出哈密瓜的样子。
(3)学习第2自然段。
谁能来描述自己脑海里的哈密瓜?
这么漂亮的水果放在你眼前,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可是现在你是吃不到,但是作者吃到了,他把哈密瓜的味道写出来了,咱们为了解馋就先去看看吧。
自由读。
看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看了作者的描述,你啊想说的是什么?
齐读,我们来品尝这新鲜的哈密瓜。
四、小结课文:
作者经过了起形、填色描述味道这样三步,这我们勾画了一个个新鲜的哈密瓜。
我们一起读一、二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个过程。
五、总结写法。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怎么样把哈密瓜写得这样美,写得这样好的呢?
3.齐读课文。
第二
一、导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待产,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有椰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菱。
2.出示实物,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读熟课文。
2.自读自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菱的?
三、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概括每自然段的意思。
1.思考:课文是多哪几方面介绍的?
2.默读课文,从哪儿看哪几方面介绍菱的?菱惹人喜爱?用笔画出来。
3.小组讨论,体会。
4.集体讨论,汇报结果。
四、默读全文,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师选择一种水果进行指导。
自己观察后描写,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第一,让学生自己选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初步对它进行认识。
第二,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进行观察,先观察它的外形特点、颜色,然后品尝它的味道。
第三,每一种水果都有它的本身价值,对人们的身体都有不同的帮助,最后就写水果的用途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