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物评价
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解读

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解读红岩是一部经典的中国革命题材题材电视剧,讲述了以四川师范学院红岩山为背景,以刘志丹等人为代表的抗战英雄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牺牲。
本文将对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探究他们的品质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
一、刘志丹:坚定的理想信念刘志丹是红岩中的主要英雄人物之一,他在青年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与了土地革命运动。
刘志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革命理想,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他以身作则,带领红岩学生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坚持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
在剧中,刘志丹的形象给人留下了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印象,他的高尚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前进。
二、杨子荣:勇敢而机智杨子荣是红岩中的另一个英雄人物,他在剧中展现了出色的机智和勇敢的精神。
面对日寇的围剿,杨子荣总是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保障了红岩学生们的安全。
他敢于冒险,勇于挑战,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杨子荣形象的塑造,将勇敢和智慧结合在一起,向观众传递了知识青年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三、罗贯中:正直而才华横溢罗贯中是红岩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正直无私的知识分子。
他以自己出众的文学才华为红岩学生们写作了一本本激励士气的文章,他的文字充满激情和正义感,给红岩学生们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罗贯中在红岩剧中的形象,展示了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也传递了正义与真理的力量。
四、孙少平:平凡中的英雄孙少平是红岩中的普通学生代表,他在剧中没有过人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但他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勇气,奋发向上,最终在抗战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孙少平的形象给人留下了平凡而坚毅的印象,他以自己的行动向观众传递了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信息。
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才能,但都有一颗献身于革命的心。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品质,影响着观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斗向前。
正是这些英雄人物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岩山上英雄的风采,也让我们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023历史人物评价通用15篇

2023历史人物评价通用15篇历史人物评价1【评价孙中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大有作为、令人钦佩的人物,其中最令我钦佩的就是最早的革命先行者号称“国父”的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生于广东一个贫困的家庭中。
他从小就很关心国家大事,对清朝统治极为反对,立志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长大以后,他建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然后将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组成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的纲领。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最后终于迫使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从而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主义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
革命领袖孙中山在革命的早期运动中,虽然遭受了很多重大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不畏艰难,屡败屡战,带领他的战友们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两千多年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
他破除了很多封建陋习,并提出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使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民主革命奔波劳苦,鞠躬尽瘁。
为勉励后来者不惧困难,勇往直前,他在遗嘱中写下“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
”的名言。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成立中华民国,不愧为“国父”。
历史人物评价2新的培训开始,接触的最多的词语便是“学科素养”了。
对于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来说,我们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社会实践和综合思维这四个基本的学科素养,这在我们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似乎总是不那么在意的。
但非常荣幸在城关中学观摩了几位骨干教师的展示课,让我对这一学科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面我将谈谈我对程蕾蕾老师和陈孝忠老师关于《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方法》这一课的几点感受。
两位老师的课运用了相同的课件及导学案,上出了各自的风格,展现了不同的上课效果。
程蕾蕾老师贴近学生,从评价整个班级的学生入手过渡到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非常的自然流畅;而陈孝忠老师则开门见山直接出示考点并回顾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更具有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前言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贡献为世人瞩目。
本文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进行传记和评价,探讨他们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一、孙中山(1866-1925)1. 传记孙中山,字逸仙,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
他以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者而闻名于世。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 评价•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他主张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提倡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价值观,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
他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的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树立了目标。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先驱。
他致力于统一中国,提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口号,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毛泽东(1893-1976)1. 传记毛泽东,字润之,祖籍湖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决策,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评价•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革命。
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保障。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策略。
这种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根据地,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他的错误判断和决策,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死亡和社会动荡,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大灾难。
三、邓小平(1904-1997)1. 传记邓小平,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中国踏上现代化的道路。
2. 评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色故事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红色故事中的经典人物形象
红色故事中有很多经典人物形象,例如雷锋、刘胡兰、黄继光等。
1.雷锋: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
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2.刘胡兰:刘胡兰是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4岁被破格推举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组织参与当地妇女革命工作。
1946年6月,刘胡兰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活动。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
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
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3.黄继光: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人地堡机枪眼英勇牺牲。
中国人民志
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1000字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1000字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1000字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1.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被一些人视为具有伟大历史功绩的英雄,而被另一些人批评为无情专制、政治家犯错的罪魁祸首。
人们对毛泽东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背景。
在毛泽东执政期间,尽管中国经济和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数百万人被逮捕、被打、被折磨,这种暴力行为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的。
2. 孙中山孙中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
孙中山的主张是“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人民生计”。
孙中山的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和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影响。
孙中山的志向和品格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人物。
3. 钟南山钟南山是中国的医学家,也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面对疫情时积极行动,挺身而出,带领着中国的医疗团队,为中国人民和全球人民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和支持。
他的行为和态度展现了一个伟大的公民和医学家的品质,为全球疫情的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4. 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周恩来的思想和行为一直被世人所尊重和崇敬。
周恩来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他注重人民利益,懂得在政治和外交中保持平衡。
他的领导风格和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5. 李嘉诚李嘉诚是一位香港商人,在现代中国商业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在中国香港的投资和经济发展上贡献巨大,其商业帝国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影响。
李嘉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实干精神的企业家,也是一个社会公益活动家。
他积极参与慈善和教育事业,关心港人的民生和社会福利。
李嘉诚在香港社会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其正直、执着、勇敢的品格也为年轻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6. 文化名人中国近代的文化名人数不胜数,不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鲁迅和茅盾两位文学巨匠。
我最佩服的革命先烈

我最佩服的革命先烈
我最佩服的革命先烈是毛泽东。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者。
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以对中国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民痛苦的感同身受而引起了我的敬佩。
他在反对旧体制的过程中,勇敢地站出来挑战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
无论是“五四运动”还是“北伐战争”,他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为争取人民权益而坚定战斗。
他领导的中国红军,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与追击者进行顽强的斗争,最终抵达陕北。
在陕北,毛泽东发动了历史性的中共党的土地革命,实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这一战略不仅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也在思想上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还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他的理论和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最佩服毛泽东的原因是,他不仅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而且始终保持与人民的紧密联系。
他的奋斗和无私精神令我深受鼓舞。
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我都会倍加敬佩毛泽东先生,因为他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英雄。
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历史人物评价

孙中山一,历史功绩: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二,过失1.孙中山在民国建立以后,有多次作为未能贯彻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
例如:二次革命时力主使用武力使中国出现分裂;护法战争时召开非常国会的合法性;组织中华革命党采行秘密会党形式,皆存在曲解、损害民主及法治的表现。
2.孙中山对日本的态度有权宜投机的嫌疑。
孙中山为换取日本支援革命,曾主张把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族的发源地-满洲,让给日本。
此种看法与内地十八省“驱除鞑虏”后放弃满蒙西藏的情绪相契。
3.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三,总结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评价

《红星照耀中国》人物评价红星照耀中国的人物评价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许多令人瞩目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为中国人民树立了榜样。
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中国才能够不断取得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以下是对几位杰出人物的评价:1. 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以其非凡的胆识和卓越的决策能力,领导了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使中国实现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他还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如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刘少奇: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新中国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和发展方向。
刘少奇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致力于反腐倡廉斗争,为党和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恩来是中国外交事业的杰出代表,他的外交智慧和卓越的谈判技巧帮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
他还以身作则,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4. 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是改革开放的奠基者。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原则,同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杰出人物的奉献和智慧。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国家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
他们的领导和决策使中国共产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开创了美好的明天。
他们将永远被中国人民铭记和崇敬。
红星将继续照耀中国,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人物——黄兴
黄兴,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
1874年10月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中,父亲黄筱村是晚晴秀才,年幼时便深受明末大儒王夫之影响。
22岁考中秀才,到了1898年,24岁得黄兴正直青年时期,思想先进。
在受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下进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时,便认同维新变法运动主张。
1902年于两湖书院毕业后赴日留学,其先进的思想与渊博的知识为其之后的革命道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黄兴,这个先进人士,不惧艰难困苦,不惧强权,勇敢地站出来。
积极组织革命团体,组织武装起义,每次起义他都亲自策划,身临前敌,冲锋陷阵,异常勇敢。
1905年7月,在日本,他结识到了刚到日本的孙中山。
在黄兴的积极推动下,孙中山与之筹组的同盟会于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
孙中山出任会长,而黄兴出任庶务,为同盟会仅次于孙中山之下的领袖。
之后便主要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
1907年夏,黄兴在越南河内与孙中山一起策划南方起义。
九月份,黄兴开始发动了钦州、防州起义并亲自指挥;继而12月份发动镇南起义。
1908年3月,黄兴等人有安南进入广西,率领200余人钦州、广州、上思再次起义,与2万清军连番激战并最终大败清军。
随后,弹尽粮绝,以四人而御六百敌军,机智从容退回越南河内。
但是之后发动的云南河口等起义都遗憾的失败了。
失败,并没有恐吓到他,并没有是他退缩。
1909年秋,受孙中山之托,黄兴在香港成立了同盟会南方支部。
策划第二年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遗憾起义再次失败。
再次的失败,也没有使他丧气。
1910年11月3日,黄兴与孙中山等在南洋槟榔屿(马来西亚)集会,决定在广州再举行起义,与清军决一死战。
1911年4月23日,同盟会发动第三次广州起义,赵声为总指挥,黄兴为副总指挥。
他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歧已逃跑。
此次起义多人牺牲,事后收硷殉难者遗体,有72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兴指挥队伍杀敌,战至最终只剩他一人。
右手负伤,断两指,逃到广州的河南女同志徐宗汉家,由她护送至香港就医。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0月28日,黄兴由上海到达汉口,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指挥民军同清军的战斗。
在汉口、汉阳苦战20余日后,民军退至武昌;此时,黄兴认为应转攻南京,遭当地革命党人反对,乃辞职去上海。
黄兴,主见意识强,倔强而不顽固,识大体,顾大局。
黄兴于12月赶往南京指挥战事,并于12月2日一举攻下南京城。
黄兴,积极表现自己,事事亲力亲为。
然而,功成后却不邀功,甘心居于人后默默地付出。
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相继光复后,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等却召集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在上海江苏省教育总会举行会议大会以投票的方式,议决公电孙中山归国主持大政,推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并主持南北议和的谈判。
黄兴对大元帅一再推让,后改推举黎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黄兴仍一再推让。
孙中山与黄兴,人们常常以“孙黄”并称。
孙中山与黄兴为建立中华民国的两位最高元勋,一般,人们认为,孙中山是思想家、先行者,黄兴是实干家。
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
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
革命时虽然与孙中山有所分歧,但并未夺权而是甘心居次席,鼎力相助之。
清末的重要革命团体和革命活动,多为两人所谋划组织。
1905年,孙中山所建立的兴中会与黄兴所建立的华兴会等团体,在日本东京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在同盟会成立会上,黄兴提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会总理,不必经选举手续”,孙中山被推为总理。
1907年,光复会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义失败为由,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另举黄兴担任,黄兴推辞。
最终光复会退出中国同盟会。
1909年秋天,陶成章等起草《孙文罪状》,再次对孙中山发难,要求改选同盟会总理。
黄兴极力进行抵制。
黄兴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表达了“陶等虽悍,弟当以身力拒之”的态度。
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几次“倒孙”风波中,黄兴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坚定地拒绝名利的诱惑,其大公无私和忍让顾全的态度,赢得了多数民国元老乃至于后世人的敬重。
由此可见,黄兴是个原则性强,大公无私的人。
往后,孙黄在1914年时,针对讨袁的方式时再次有分歧,孙中山认为应该武装反抗,而黄兴认为应该寻求司法,走和平路线。
孙中山把这次失败原因归结于党员不听话,特别是黄兴不听话,要另组秘密的中华革命党,以服从他为第一要旨。
最后黄兴并未加入孙中山当年7月所成立的中华革命党,而离开日本前往美国。
在旧金山时他接到一些拥护者的来信,希望他另行组党。
黄兴回曰:“领袖惟有孙中山,其他不知也!”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黄兴回到中国,并且在江苏响应孙中山,发动起义。
袁世凯在亲信面前曾自信地评比孙中山、黄兴:“孙氏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徙居发起人之列而已。
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黄兴逝世时,在日本疗病的蔡锷万分悲伤,写下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不久蔡锷也因病逝世。
两人同葬岳麓山。
据说章太炎的外号“章疯子”乃出自于盛怒中的黄兴之口。
章太炎很敬重黄兴,曾愿拥戴黄兴为同盟会领袖。
在黄兴的追悼会上,章太炎送的挽联写道:“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
黄兴以其威望将云集南京的大部分军队或遣返或解散,自解兵符,诚如史家李剑农所言,“后来的新旧军阀,再不能有此举动”。
居正也说,读了黄兴自请辞职及告军界书,可以看出他的“苦心孤诣”,“愧死天下后世之拥兵自卫者,不诚高人一等哉!”
“各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
”——黄兴
在一位法国人眼里,“中等身材,外表刚毅倔强,宽肩膀,体格强健有力,面貌丰腴,蓄黑髭的黄兴乃是中国革命之拿破仑”。
其实,黄兴只是一介书生,对军事并非专业,但自华兴会计划在湖南起事,他即自任总指挥,武昌起义后做战时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时为陆军总长,随后还做南京留守。
当时确实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担当这样的重要职务。
黄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地位,固然是因为每次起义他都亲自策划,身临前敌,冲锋陷阵,
表现的异常勇敢。
在同盟会主持日常生活的庶务干事期间,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陆军士官生至少有九十三人加入同盟会,包括李根源、李烈钧、程潜、李书城、赵恒惕、允昌衡、王孝缜、袁华选等人。
后来响应武昌起义的正是以这批人为主。
李书城回忆说:“黄先生以为陆军学生必须在回国后掌握兵权,不可暴露革命的真面目。
因此,他叮嘱陆军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不到‘同盟会’总部来往,陆军学生的入党证也是由黄先生一个人独自保管。
并商议有陆军同学在‘同盟会’会员中选择一批坚贞可靠的同志另组一个团体,名曰‘丈夫团’,与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团员应具的品德。
”
黄兴是豪士,是英雄,是开国元勋。
但是他更是有中国文化根底的读书人,他是“士”。
这个士便是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与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士。
这个士也就是孟子所谓豪杰之士。
然而,这位豪杰之士的生命却是短暂的。
长期为革命事业而奔波奋斗,积劳成疾,最终因食道/胃静脉屈张破裂出血。
这位战斗时走在最前面,功成后却退到最后的实干家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在上海与世长别,时年仅42岁。
有苦,我和你一起尝,有难,我和你一起扛,有甜,我让你们自己享。
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黄兴绝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