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植物图片

合集下载

药食同源中药

药食同源中药

2 • 植物简介
八角茴香
正名为八角,为乔木,高10-15米;树 冠塔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树皮深灰色; 枝密集。主产于广西西部和南部。
• 图片展示
• 功能主治:
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 疼痛、寒湿脚气等。对于治疗小肠气坠、 疝气偏坠、腰重刺胀、腰病如刺、大小 便皆秘,腹胀如鼓,气促、风毒湿气, 攻疰成疮,皮肉紫破脓坏,行步无力, 皮肉燥热等有显著效果。
小乔木,枝叶密茂,刺多,它绿叶婆娑, 果实金黄,是家养花卉中难得佳品。代 代花的果实初呈深绿色,成熟后显橙黄 色,不脱落至翌年春夏又变成青绿色, 故有“回青橙”之称。如养护得法,果 实可宿存到第三年,故又名“代代”。
• 功能主治:
行气宽中,消食,化痰。用于胸腹闷胀 痛、食积不化、痰饮、脱肛、疏肝,和 胃、理气。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呕 吐、少食。

• 种植条件:
薄荷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在 海拔2100米以下地区可生长,生于水旁 潮湿地, 喜阳光。
10 • 植物简介
赤小豆
• 图片展示
赤小豆,别称赤豆、四季豆,豆科,外 形区别于红豆,稍微细长,个头较小, 有红有黑, 红如朱,黑如漆, 有毒。 有一副重要叫做瓜蒂散, 里面就是利用 赤小豆的毒性来催吐的,久煮不烂
1
丁香
该属植物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 观赏,有些种类可提取芳香油,木 材可供建筑或家具;共35品种,中 国野生占81%,
• 植物简介
• 图片展示
• 功能主治:
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 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 疾。
• 种植条件:
喜阳光,耐半荫,适应性强,耐寒、 耐旱,耐瘠薄,耐病虫害,以排水 好,中性土壤为宜,不需要多浇水, 忌积水,忌大肥。

野山参鉴别资料大全(93页图文版)

野山参鉴别资料大全(93页图文版)

长白山野山参(完全版)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以生态环境区分为“野山参”和“园参。

野山参是指在原始的深山密林中自然分布、自然繁衍、自然生长几十年以上的人参。

种子是自然洒落地上或靠风、水、鸟、兽自然传播;任其在荒野环境中自然生长,没有任何人工管理痕迹,所以也称为“天然野山参”,人工栽培者称为园参。

中华民族发现人参和应用人参的历史是最早的,确切地说是对野山参而言的。

春秋战国时代越王的宰相范蠡的《范子计然》(公元前465年)载:“人参出上党,状如人者善”。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吴普的《吴氏本草》、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等经典医药著作所载的人参均为“野山参”。

特别是汉代张仲景(公元196-220年)的《伤寒论》中共收载药方113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达21方,占总方数的18.6%。

唐代孙思邈(公元581-632年)著有《千金备急方》共三十卷,收载5300余方,其中配伍有人参者竟达358方,约占总方数的6.8%。

唐代王涛编著的《外台秘要》(公元752年)共四十卷,共收载632O余方,配伍有人参者576方,约占总方数的9.l%。

明朝张介宾(公元1563-1640年)撰《景岳全书》中共收载2218方,其中配伍人参者达509方,占总方数的23%。

从我国春秋战国至明朝长达2000年的经典医藉都在处方中巧用人参治病,这些人参都是“野山参”。

野山参的“参”字在甲骨文中已被发现。

以郭沫若为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的第六册载有象形文字(参),这一象形文字属上下结构,上部是人参地上部位,显示出伞形花序,着生多个人参花的特征(古以三为代表多数);下半部是具有双腿迈步态的“人”形,即代表人参根。

甲古文产生于我国商殷时代,距今已有3500年,可见我国应用野山参的历史悠久,是名符其实的人参宗主国。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A级旅游景区。

长白山美丽富饶、风光绮丽、景色神奇、生态系统十分完整,茫茫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就是野山参的主产地,主要产地有:抚松、靖宇、长白、集安、桦甸、敦化、安图、辉南、、临江、珲春、延吉、图们等地。

绣线菊

绣线菊

绣球绣线菊绣线菊属英文名称:Spiraea蔷薇科绣线菊亚科的一属。

落叶灌木。

单叶互生,有时为羽状分裂。

无托叶,花两性。

萼筒(花托)钟形或盘状,心皮常为5,离生。

聚合 果。

约有100多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

中国有50多种,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该属植物大多数可作观赏植物。

如绣球绣线菊。

植物名称:绣球绣线菊拉丁文名:Spiraea blumei G.Dom.别名:珍珠绣线菊、补氏绣线菊。

科属:蔷薇科、绣线菊属。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可达2m,小枝细长而稍弯曲,光滑无毛,叶片菱状卵形,长2 -3.5cm,宽1-1.8cm,先端圆钝缺刻状锯齿或3-5浅裂,具不明显的三出基脉,两面无毛,仅背面脉腋有簇毛,叶柄短,无毛,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短枝之枝顶,总花梗和小花梗光滑,花两性,白色,径5-8mm,雄蕊长1.8-2.0cm,较花瓣短,花柱较雄蕊短,蓇葖果直立无毛,花期4-5月,果熟8-10月。

产地分布:分布范围广泛,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均有生长。

生态习性:喜光也较耐阴,耐寒,抗旱,但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萌蘖能力强。

园林用途:树姿优美,花色洁白,是良好的春季观花树种,作为园林点缀树种,如有绿色树丛为背景,尤能引人入胜。

繁育栽培:播种、扦插、分株均易成活生长良好。

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欣赏(北京常见、栽培和野生)(2008-03-28 15:31:57)转载分类:植物知识标签: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植物分类蔷薇科绣线菊教育杂谈绣线菊属Spiraea蔷薇科,约100余种,广布于北温带,我国有50余种,各省均有分布,大部供观赏用。

落叶灌木;叶互生,单叶,有时羽状分裂,无托叶;花常两性,白色、粉红色或淡红色,排成伞形花序式的总状花序、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萼管钟形或杯状;萼片5;花瓣5;雄蕊15-60;心皮5(3-8),上位,分离,1室,有胚珠2至多颗,成熟时为一沿腹缝线开裂的蓇葖。

参考中国植物志36:3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inn.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 Turcz.华北绣线菊Spiraea fritschiana Schneid.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inn. f.麻叶绣线菊Spiraea cantoniensis Lour.绣球绣线菊Spiraea blumei G. Don珍珠绣线菊Spiraea thunbergii Sieb. ex Blume.绣线菊植物名称:绣线菊别名:柳叶绣线菊、蚂蝗梢拉丁文名:Spiraea salicifolia L.科属:蔷薇科、绣线菊属。

中草药图片1

中草药图片1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丁茄别名癫茄、大癫茄、野癫茄、野番茄、钮茄根、山马铃、刺丁茄来源为茄科茄属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f.,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互生,外形似茄叶,具有刺长柄,叶片宽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有5-7的羽状浅裂,叶脉上有长刺,夏秋开花,花少数或单生,萼先端5裂,有刺,花冠辐状,白色,雄蕊5,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光滑,成熟时橙红色,种子多数。

生境与分布生于村旁、路旁、园边、半阴湿肥沃的地方。

分布于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集季节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根、果。

性味功能苦、辛、温。

有毒,活血散瘀,镇痛麻醉,镇咳平喘。

主治用法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痈疮肿毒,冻疮。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本品有毒,不可内服过量。

参考配方 1.冻疮:丁茄全草适量,煎水熏洗患处。

2.风湿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用干根6-10克,水煎服。

3.鲜叶捣烂外敷,治跌打损伤。

4.跌打劳伤及疔毒:丁茄适量,捣绒包患处。

5.胃气痛:丁茄30-60克,水煎服。

6.风热咳嗽:丁茄30克,蛇含15克,水煎服。

7.疝气:丁茄果实3个,川楝子3个,桔核、香附、茴香根、荔枝核各6克,广木香3克,水煎服。

8.黄疸:丁茄30-60克,水煎服。

9.黄水疮:丁茄果实适量,炕干研末,调菜油搽患处。

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来源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草本,长达数米。

根圆柱状而弯曲,形如猪大肠,直径 3.5-5厘米,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有横长皮孔及裂纹,断面有菊花状的“蜘蛛网纹”。

茎柔软,具扭曲的纵条纹,无毛,嫩苗通常紫红色。

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叶片宽三角状卵形,长3-6.5厘米,宽5-7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略呈心形,全缘,下面粉绿色,两面均被柔毛。

东北园林常用灌木

东北园林常用灌木

Berberis amurensis
小檗科小檗属
Ribes komarovii 虎耳草科茶藨属
Ribes mandshuricum
虎耳草科茶藨属
Deutzia glabrata Kom.
虎耳草科溲疏属
Deutzia parviflora
虎耳草科溲疏属
Deutzia parviflora var.
amurensis
Spiraea thunbergii
蔷薇科绣线菊属
Spiraea Salicifolia
蔷薇科绣线菊属
粉花绣线菊、蚂蟥梢、 火烧尖
Spiraea japonica L.f.
蔷薇科绣线菊属
石蹦子
Spiraea trichocarpa
蔷薇科绣线菊属
柔毛绣线菊
Spiraea pubescens 蔷薇科绣线菊属
复壮。
7-9月
9-10月
花、叶
高可达1.5m;小枝有棱角, 幼时密被柔毛,褐色,老时 红褐色,无毛。叶条状披针 形;伞形花序总状,白色;
蓇葖果5。
性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稍耐寒、耐阴,较耐干 旱,忌湿涝。分蘖力强。生 长适温15—24℃,冬季能耐5℃低温。土壤以肥沃、疏松 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
5-10月 10-11月
花、叶
高0.4~0.6m,冠幅0.7~ 0.8m;新梢顶端幼叶红色,下 部叶片黄绿色,叶卵形;伞房
花序,花粉红色。
喜光及温暖湿润的气候,在 肥沃土壤中生长旺盛, 耐修 剪,栽培地势应排水良好。
6-9月
9-10月
花、叶
高3米;枝幼时紫红色,老时 灰褐 色,树皮成纵向剥裂; 叶片三角卵形至宽卵形,边 缘有重锯齿,下面微被星状

东北地区野菜一览带图片

东北地区野菜一览带图片
• 偏方:治夏季头痛、头晕:展枝唐松草适量,水煎服。 治吐酸水:展枝唐松草适量,生吃。
大叶芹(山芹)
• 芹菜的学名叫短果茴芹,是芹菜中的高级珍菜。山芹菜其 营养成份在野菜中也是较高的,山芹菜含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 素C、盐酸、钙铁磷等。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高出西芹38 倍,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出西芹五倍以上,近大白菜4倍, 近黄瓜的8倍;维生素B2是大白菜、黄瓜和甘蓝的2倍多, 铁含量则是常见蔬菜的10-30倍。除此之外还有较高的医 疗价值,有散寒解表、祛湿止痛、还具有降血压、助消化 等保健功效的作用
荠菜
•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荠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 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 毫克,核黄素0.19毫克,维生素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
• 荠菜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 特殊。
•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 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 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荠菜种子含 油20%~30%,可用于制皂或油漆。荠菜耐寒,冬季保护 栽培较容易,对于供应冬季绿叶蔬菜有一定作用。
刺五加
• 采收春季初发的嫩茎叶,入沸水锅焯过,清水浸泡,炒食或做汤,也 可晒干菜。
• 刺五加叶含多种刺木骨甙,每百克可食部含胡罗卜素5.4毫克,维生 素B2 0.52毫克,维生素C 121毫克等。无梗五加叶含强心甙0.228%, 挥发油0.1%,还有皂甙等。
• 功效:[日华子本草]载:“治皮肤风,可作蔬菜食。”生草药性备要] 载:“熬跌打,消肿痛”。
桔梗
• 主料:桔梗100克 • 调料:酱油65克,盐28克,辣椒粉25克,味精1克,白砂糖8克,

常用花海植物图片-北方

常用花海植物图片-北方

202025常用花海植物-北方花期、图片、寓意诺土景观内部刊物内部学习资料—常用花海植物图片-北方2020年2月5日1、薰衣草(又名香水植物、灵香草、黄香草、香草),播种到开花需要18-20周,花期6至8月。

说起花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薰衣草,从普罗旺斯流传出来的有关爱情的花朵。

2、针叶天蓝绣球即芝樱(又名雁来红-江苏/金山海棠-广西/福禄考),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6至9月。

花色有白、黄、粉色、红紫、斑纹及复色,多以粉色及粉红为常见。

3、柳叶马鞭草,花期5至9月。

在基督教中,马鞭草被视为是神圣的花,经常被用来装饰在宗教意识的祭坛上。

在古欧洲,它被视为珍贵的神圣之草,在宗教庆祝的仪式中被赋予和平的象征。

在文艺作品中对吸血鬼有克制作用。

4、粉黛乱子草(又称毛芒乱子草),花期9中旬至11月中旬,成片种植可呈现出粉色云雾海洋的壮观景色。

第一次见这种粉色花草的时候,我真的惊呆了。

原来世间真有这么梦幻的物种,漫山遍野的粉色王国,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一般,让人流连忘返。

5、格桑花(又名格桑梅朵),北方花期6至8月。

我喜欢格桑花,它就像是邻家漂亮的姑娘,质朴,却美得深入骨髓。

置身格桑花,不像是见到久违的女神那样兴奋,只想静静地置身其中,享受片刻的安宁。

6、向日葵(又名葵花、向阳花、望日葵、朝阳花、转日莲),花期7至8月。

它不是普通的花,它光明灿烂,它绽放的是代表希望与美丽的花。

那是金色的摇篮,灿烂的光芒,璀璨的明珠,火红的太阳,灿烂的梦想,闪亮的星辰。

7、油菜花(又名芸薹tai),花期3至4月。

大概汉中的油菜花是比较有名的,大片大片的花田大概是人们对春天最直观的感受。

油菜花讨人喜欢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它开得早,也刚刚从冬天走出来的人们,见到久违的鲜艳色彩,自然难免让人追捧。

8、金鱼草(又名龙头花、狮子花、龙口花、洋彩雀),花期第一期6至7月、第二期9至10月。

有白、淡红、深红、肉色、深黄、浅黄、黄橙等色。

金鱼草寓意有金有余,繁荣昌盛及活泼,是一种吉祥的花9、雏菊(又名马兰头花、延命菊,春菊、太阳菊等),花期春季。

松子

松子
叶中分离出两个生物碱:4-α-哌可啉和松里汀。
药经记载
中国食用松子约始见载于汉代。 松子《汉武内传》已有食用松柏产物的记载。其后,文献经常能够找到食松子延年益寿的记载。如《海药本 草》谓“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本草经疏》谓其“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脏自润,发白不饥。仙人服食,多饵此物,故能延年,轻身 不老”。 据《打牲乌拉志典全书》记载,清宫曾将松子列为御膳食品。 《日华子本草》载“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玉楸药解》载“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可见常食松子能延年、美容。选购:挑选 时要选颗粒仁丰满、大而均匀、色泽光亮、干燥者。 为什么说松子能够“延年益寿”?
材料:松子30克,粳米50克。 做法: 松子去壳留仁,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滋阴降火,主治阳痿,属阴虚火旺型,伴梦遗,午后潮热,口干口苦,头晕目眩者。
原料: 海参、松子仁、蒜、姜、葱、干红辣椒、花椒、红黄彩椒、香椿苗。 调料: 糖、酱油、料酒、高汤、淀粉、盐、红辣椒细粉。 做法: 1、先煮松仁后炸熟; 2、将海参洗净去除肠子等杂物,平铺在案板上,切成大片; 3、将海参放入碗中,加入酱油、淀粉腌渍; 4、将干红辣椒剪成2厘米的段洗净切片; 5、炒锅用旺火烧热,倒入适量油,放入干辣椒段和花椒炒成棕红色,加入蒜片、姜片、葱段,炒出香味; 6、放入用开水焯过的海参炒散,放入高汤加少许酱油、白糖、盐调味改小火煨熟;
材料: A、黄油60g、红糖50g。 B、全蛋液45g。 C、低筋面粉150g、小苏打粉1g。 D、松子50g。 做法: 1、软化的黄油加红糖搅拌打发。 2、分次加入打散的蛋液,搅打均匀。 3、筛入面粉,切拌至无干粉状态,再加入松子混合。 4、面团捏成圆片形。烤箱预热180度,烤焙1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类型,包括樟子松、冷杉、红皮云杉、青杄云杉等针叶树种,以及丹东桧柏、旱柳、五角枫等阔叶树种。这些植物具有多样的习性和分布范围。例如,樟子松是阳性树,耐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冷杉则喜生于冷湿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红皮云杉耐阴、耐干旱、耐寒,适应性强,主要分布在东北小兴安岭及三省地区。此外,青杄云杉、丹东桧柏、旱柳等也各有其独特的习性和分布特点。除了针叶树和阔叶树,东北地区还有蒙古栎、山榆、山槐等硬木树种,以及核桃楸、白桦、银中杨等软木树种。这些植物在土壤适应性、耐寒性、耐旱性等方面也各有差异。例如,蒙古栎适应性强,能耐-50℃低温;山榆和山槐则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择土壤;核桃楸和白桦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生长最好分布范围,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生态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