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1_1_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新版)苏教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学案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班级组别姓名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导学展示】活动一: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生命奥秘的历程中,逐步地认识了各种生命现象,并探究出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请从衣、食、住、行、医药五方面,说一说和生物的关系:衣()食()住()行()医药()2.你认为你所学习的生物学是怎样的一门课程?3.阅读课本P14,说出生物学与哪些方面有着密切关系?活动二: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正在对工业、农业、医药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阅读教材第15页短文《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袁隆平被称为之父。
(2)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3)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2.世界热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生物学的发展可以有助于解决哪些热点问题?【个案补充】【盘点收获】【反馈矫正】1.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命现象B.生物的活动规律C.一切生物的组成D.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2.生物学知识是()A.本来就有的B.人们猜想的C.来源于课本D.在生产、生活中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的3.下列哪项能说明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A.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B.现在利用的煤、石油也来源于远古的生物C.治疗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D.A、B、C、都是4.如果离开了其他生物,人类的生活是难以维持下去的。
下列各项都是来自生物的是①奶制品②肉类③棉纱④水泥⑤毛皮⑥木材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5.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海水淡化B.环境污染C.人口剧增D.粮食短缺6.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生物因素B.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C.上述A和B的总和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上1.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教案

准备
多媒体课件、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评注、修改
先学
30分钟
1、认真阅读课本。
2、独立完成练习册本节知识浏览。
3、搜集一些关于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
先学
导入
4
分钟
1、组织小组展示出搜集到的生物学新信息。
2、多媒体展示出结晶牛胰岛素等生物学成果。
2、组长组织讨论,归纳,记录讨论结果
汇报
展示
10分钟
1、指名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鼓励其他小组补充。
2、教师及时予以学生评价。
3、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最终结果。
1、组长组织组员大方、自信的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补充。
课堂
检测
5
分钟
1、练习册出示课堂检测题
(P5 1、2、5、8 P6 4、6)
1、组长组织完成先学第三问题的汇报。
2、观看,聆听其他组和教师展示的成果。
合作
探究(一)
5
分钟
1、学生通过先学内容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及生活经验讨论总结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用具体事例说明。
2、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归纳。
3、总结出生物学的概念。
1、分析图片,联系实际,踊跃思考。
2、组长组织讨论,归纳,记录讨论结果。
汇报
展示
8
分钟
1、指名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鼓励其他小组补充。
2、教师及时予以学生评价。
1、组长组织组员大方、自信的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补充。
合作
探究(二)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重点:通过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进而理解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知识点一: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 生命现象 和 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
知识点二: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如 工业原料、食物来源、建筑材料等 。
2.人类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
3.我们要走进生物学,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更好地与自然 和谐 相处。
4.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袁隆平 ,他历经十余年,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
1.请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我们吃的食物主要有哪些?你能说出几种身边的生物吗?我们吃的食物有大米、小麦、玉米、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蛋等。
身边的生物有各种花草树木、鸡、鸭、鱼、狗、猫、小鸟、蝴蝶等。
(2)你注射过疫苗(即打过防疫针)吗?你注射过哪些疫苗?为什么要注射疫苗?你知道疫苗是怎样研制出来的吗?注射的疫苗有卡介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注射疫苗能够预防和抵抗相关的疾病。
科学家根据引起人类疾病的生物的特点,研制出防病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3)联系生活实际,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医药等方面来讨论人类与生物学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①衣:棉、麻等植物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来源于石油等化工原料,石油又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形成的);②食:粮食作物、蔬菜、水果、乳制品、奶制品、肉类等;③住:木料、竹材、家居用品;④行:古代的马车、汽车和飞机的燃油、铁轨枕木、利用仿生学原理制造的飞机; ⑤医药:各种中药的原料来自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人口剧增环境污染资源匮乏(4)列举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一些现象。
夏日雨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
鱼缸长时间不换水,会长出绿膜。
背阴的树干会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
临床危重病人要吸氧和点滴葡萄糖。
有些种子播种前要浸种。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课题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的态度、创新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的知识,初步形成乐于探索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次备课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1、应激性2、新陈代谢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石、水、土等将大自然打扮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彩。
那么我们如何来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寻找生物的共同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看从西虹桥下取来的一烧杯水,我吸取一滴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加上盖玻片。
放在显微投影下,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并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我看见了6种生物,但我不认识它们,我认为能运动的都是生物”,一名学生回答。
“我认为老师在移动载玻片时,对震动有反应的都是生物”,另一名学生回答。
“大家说的似乎有一些道理,根据你们的观点,我们来判断下面两幅图中(机器狗和蘑菇)哪一个是生物?”“当然蘑菇是生物,”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马上说:“按照同学们的观点,能运动的是生物,那么机器狗应该是生物而蘑菇应该是非生物。
”这时同学们没了主意,急于想知道什么是生物?我说:“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那么我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征?(不说外貌特征)请小组讨论。
”同学讨论后回答:“人可以从小长大”“人有寿命,可以生老病死”“可以呼吸”“可以睡觉”“可以生儿育女”“需要营养”“可以吃饭、喝水”“可以排出废物”“可以运动”等。
我接着问:“人怎样呼吸,怎样获得营养?其他生物能呼吸吗?它们怎么生活?”一名学生说:“我认为其他动物和人一样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不呼吸。
七年级生物上册 1_1_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新版)苏教版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集体备课备课札记课题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对比讲解、阅读体验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播放袁隆平在2001年颁奖仪式上的录像,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探究:本节课主要是从3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限时3 min)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②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③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教师提示: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一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①生物学是科学,②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肉、蛋、谷类等);住房的材料(木材等)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木材),打的防疫针用的针剂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1.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学案 2020-2021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第 1 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7.11 总3第课时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问题导学: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地球上的石油能源终将枯竭,代之而起的将是生物能。
生物与人们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请你举例说明?2.预习展示(1)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
(2)当今世界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如、、和些疾病也严重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离不开的发展。
(3)什么叫生物学?二.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过程: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活动二.小组讨论并举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活动三.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出示一些“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三.训练巩固:1、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A.生命现象 B.生物的活动规律C.一切生物的组成 D.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李时珍B.司马迁C.达尔文D.袁隆平3、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资源匮乏 B.环境污染 C.粮食短缺 D.核武器4.今日的地球,森林正在减少;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荒漠在蔓延;湿地在缩小;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教版)

4.学会观察、实验、调查等生物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调查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5.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以学生熟悉的水果为例,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形态、结构、颜色等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水果中的生物学知识。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小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叶片结构、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身边的生物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全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全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全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共57页)目录第一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生物(总课时)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5、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但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有生命的,你能举出例子吗?2、讨论并导入新课2、学生自学:通过读课文找出1、本节课的常识点。
2、本节课的重难点、考点。
三、协作探究:1、甚么是生物?2、生物的分类?3、生物的生命现象?四、教师释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1、细胞?2、遗传与变异?五、当堂训练(一)、填空题1.1、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__________,一类________。
生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上的植物形态万千,种类极多,首要有四个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生长过程中,必须不竭从外界取得和。
并把体内的排出体外。
2.2、挑选题1.蘑菇属于A.细菌B.真菌C.病毒D.非生物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的消化和吸收D,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4.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人B.蘑菇C.青蛙D.电脑病毒5.向日葵向太阳生长,是生物表现的哪种生命现象A.生长B.生殖C.遗传D.对刺激的反应6.含羞草的部分XXX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A、生物的生长B、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C、生物进行呼吸D、生物的发育7.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8、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其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9、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衣藻B.酵母菌C.狂犬病病毒D.大肠杆菌10、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自由运动B.都能繁殖C.都具有反射话动D.都生活在水中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12、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六、课堂小结:生物的共同特征是(1)生物一定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基本单位(2)生物体都能够由小长大(3)新陈代谢(4)遗传、变异(5)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肯定的反应(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课后反思: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方针:知识性目标: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集体备课备课札记课题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
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
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学
方法
讨论交流、对比讲解、阅读体验教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播放袁隆平在2001年颁奖仪式上的录像,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活动探究:本节课主要是从3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限时3 min)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
②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③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一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
的知识点:①生物学是科学,②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
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肉、蛋、谷类等);住房的材料(木材等)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木材),打的防疫针用的针剂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学生4人一组,联系我们生活实际,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来讨论人类与生物学的关系。
教师提示学生,先对衣、食、住、行等方面例子进行分类,然后归纳出这几个方面主要与哪类生物有关。
同时教师就衣这方面,指导学生讨论衣服的布料是由什么制成(皮衣、毛衣、棉衣等)。
(三)当今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出示有关“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练习巩固:课本第16页,T1、T2
拓展延伸: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课时小结:通过对(二)(三)部分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
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
学生学习生物、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