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小一型工程)

**县***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4年9月1、综合说明1.0.1 概况1.0.1.1 工程地理位置林云(下用***表示)水库地处塘芝县西部虹山东面的**乡**村,属**流域泸江水系, 坝址区地理坐标东经153°52′58″,北纬51°43′32″,距塘芝县城76.8km,其中塘芝至大田22km为二级路面,大田至小坝31km为四级路面,小坝至小河村3.2km为泥结石路面横穿库区,交通较为方便。
径流区属中山峡谷地区,流域内最高为所作底山,海拨高程2355.1m,一般海拨高程1980~2100m之间,森林植被覆盖较好。
紧连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质较好,水土流失不突出。
流域气候温暖、多雨,属滇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第四系。
1.0.1.2 工程任务林云水库工程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乡村人畜饮水等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库,而且它还是向上游引泄至规划水库洒尾科的中转水库。
水库总库容390万m3,兴利库容370万m3,最大坝高35m,灌溉12254亩,解决5510人的饮水困难。
1.0.1.3 兴建缘由1.塘芝州水电局1997年完成的《塘芝盘龙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近期开发项目。
2.塘芝县水电局1998年完成的《塘芝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将林云水库列入首批开发项目。
3.塘芝县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是省级重点贫困县。
林云水库灌区虽已有原万亩迩廷大沟灌溉,但由于各山溪水库均为无坝引水土渠,供需矛盾突出,保证率低,缺水严重。
灌区涉及四乡(镇)、71个自然村,灌区总面积12254亩中,目前尚有5454亩无水灌溉,四乡镇5510余人2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且己灌耕地保证率极低,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急需解决水源问题。
4.兴建林云水库可以把原有的通过库区迩廷大沟有效的利用起来。
丰收水库初步设计报告书

丰收水库初步设计报告书1. 项目背景丰收水库的初步设计是为了解决当地农田灌溉和供水的需求。
该水库将建设在XX省YY市,总占地面积约为ZZ平方公里。
该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限制了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发展。
因此,建设一个可靠的水源供应系统是当务之急。
2. 设计目标丰收水库的初步设计目标如下:1. 提供稳定可靠的灌溉和供水水源:该水库将具备足够的储水容量和水源补给能力,以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2. 保护生态环境:在水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水库建设和日常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考虑灾害风险:在水库初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灾害风险,为水库提供适当的防洪措施和应对灾害的预案。
4.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库设计中,要考虑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减少浪费。
3. 设计内容基于上述设计目标,丰收水库的初步设计内容如下:3.1 水库布置设计根据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工程地质和生态环境等专业调查结果,确定水库位置、库容、引水系统等重要参数。
3.2 水库结构设计设计水库的主体结构,包括坝体、泄洪设施、挡水构筑物等。
根据当地地质和水文条件,选用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
3.3 水库引水系统设计设计水库的引水系统,包括进水口、出水口、输水渠道等。
根据水库的功能需求和水资源调度要求,确定引水口和排水口的位置和规格。
3.4 水库环境综合治理设计设计水库周边的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包括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植被恢复、河道整治等。
3.5 防洪设施设计根据当地的洪水历史和洪水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合理的防洪设施,确保水库运行期间的洪水安全。
4. 技术方案4.1 水库选址方案依据详细的地质勘探、水文水资源评价、工程地质等实地调查结果,综合考虑水资源补给特点、水库建设和运维成本等因素,确定最佳的水库选址方案。
4.2 结构材料选择方案根据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和经济效益等,评估不同的结构材料选项,并选择最适合的结构材料。
一中小型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1·1 绪言广丰县黄尖山水库位于丰溪河支流红洋水的上游,坝址距县城约8km,水库坝址地理位置为东经118°08′51″,北纬28°29′05″。
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92km2。
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
设计灌溉面积0.192万亩。
主河道长度2.98km,河道加权平均比降112.7%。
黄尖山水库1953年10月5日动工兴建,永丰人民公社副书记刘海亲自坐阵指挥,县水库局祝哲诚驻地施工,经过4次的续年加高加固,于1978年大坝建成,达到最终规模。
开始发挥效益,此时坝高为31.3m,设计总库容为177.52×104m3,坝顶高程为223.9m(黄海高程,下同),满足了下游农田的灌溉要求。
库区内无蓄水工程,也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2 水文黄尖山水库位于赣东北暴雨地带,南方暖气流与北方冷气团相遇时切变线的南北徘徊,是本流域出现暴雨的主要成因,有时西南或西北低涡切变线东移,加大了暴雨的强度,暴雨活动以5~7月最为频繁,历年最大暴雨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移动的方向大多都由西到东或西北向东南移动,有时出现静止锋,形成暴雨中心稳定少动的现象。
根据广丰水位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61.6mm,最大年降雨量为2435.1mm(1975),最小年降雨量为923.7 mm(1971年),实测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194.7mm(1995年6月25日)。
该区域的降雨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实测年最大降雨量是实测最小年份的2.64 倍,另外降雨量在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雨季集中在上半年,并以每年4—6月份最为集中,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8.2%,降雨强度大,时间集中。
据广丰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流域内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m/s,最高气温40.5℃,最低气温零下-9.1℃。
历年平均气温17.5℃。
黄尖山水库座落在丰溪河红洋水的上游,该水流发源于红洋水支流上的黄尖山顶,整个流域地形变化较大,属中低山区。
丰收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四川省江油市丰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江油市江汇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所二OO八年八月批准:核定:审核:审查:校核:编写:目录前言 (1)1 综合说明 (3)1.1 水文 (3)1.2 工程地质 (5)1.3 震损情况及水库安全评价 (7)1.4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8)1.5 施工组织设计 (10)1.6 工程管理设计 (12)1.7 工程占地及拆迁 (13)1.8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设计 (13)1.9 工程概算 (14)2 水文 (18)2.1 流域概况 (18)2.2 工程概况 (18)2.3 设计洪水复核 (19)3 工程地质 (26)3.1 区域地质概况 (26)3.2 天然建筑材料 (27)3.3 结论和建议 (28)4 震损情况及水库安全评价 (29)4.1 震前运行情况简述 (29)4.2 主要震损出险情况 (29)4.3 应急除险方案 (31)4.4 安全评价结论 (33)5 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36)5.1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6)5.2 设计依据 (38)5.3 总体设计方案 (39)6 施工组织设计 (45)6.1 施工条件 (45)6.2 施工导流 (46)6.3 料场选择及开采 (46)6.4 主体工程施工 (46)6.5 施工总进度 (47)7 工程管理设计 (49)7.1 工程管理现状 (49)7.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49)7.3 工程管理设计 (49)7.4 工程运行管理 (50)8 工程占地及拆迁 (51)8.1 工程占地 (51)8.2 拆迁安置 (51)8.3 工程占地补偿 (51)9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设计 (52)9.1 环境保护 (52)9.2 水土保持 (53)9.3 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55)10 工程概算 (56)10.1 编制说明 (56)10.2 独立费用 (59)10.3 预备费 (59)10.4 概算表及附件 (59)附图:1)丰收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图(大坝01~02)2)丰收水库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图(溢洪道-01)3)丰收水库放水设施重建设计图(放水设备01~08)前言江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一条线”经济开发区的北段,总面积2720km2,下辖21个乡,19个镇,是四川北部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区内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气候宜人,工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时,江油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自然景观秀美,名胜古迹荟萃,历史名人数不胜数,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这里。
水库初步设计报告【范本模板】

前言**水库地处**市西郊5km处,隶属于新疆******,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工业供水和水产养殖的引水注入式山区小型水库。
水库设计库容126万m3,控制农业灌溉面积1。
2万亩,城市绿化面积2000亩,工业供水对象为***纸箱厂。
**水库于1968年开工建设,1982年竣工,属“三边”工程,目前主要存在大坝上游护坡滑坡脱落、坝基及坝肩渗漏等病险状况,因此多年来一直限制水位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
**水库的安全运行对保障***的工农业生产是极其重要的,同时水库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下游的**市西山地区、***、兰新铁路以及**国际机场等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因此必须尽快进行除险加固改造,使其能安全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003年5月兵***勘测设计院完成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2003年8月,***组织兵***、***的专家进行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成果审查会;2004年8月21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专家组到现场检查工作,分析了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补充工作的建议。
我院随即开展了补充工作,并提交补充鉴定材料,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于2004年10月14日下发核查意见,最终鉴定**水库为三类坝,必须对其进行除险加固。
我院在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等工作。
本次设计工作得到了兵***水利局、***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综合说明1。
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市西郊五公里妖魔山西北角,******部南2km处山沟内(见地理位置示意图)。
行政区划属新疆******管辖。
库区地理座标为:东经87°31′48″~87°31′54″,北纬43°46′18″~43°46′54″.水库有简易公路与西山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水库是1968年9月未经正式勘测设计破土动工的,1970年经***勘测设计队(现兵******设计院)设计,坝型为碾压式均质土坝,现浇砼拱型放水涵洞。
某水库初步设计(完整版)

某水库初步设计(完整版)1 综合说明1.1 简述东方红水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永宁行政村境内,座落于长江流域姑溪河支流上。
大坝始建于1976年10月,1977年4月完工,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2)型水库。
水库位置见图1.1-1。
东方红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洞等组成。
水库集水面积0.485 km2,总库容16万m3,调洪库容2.9万m3,兴利库容11.1万m3,死库容2.0万m3。
校核洪水位39.5m (假定高程系统,下同),设计洪水位39.2m,正常蓄水位36.5m,汛期限制水位37.5m,死水位32.0m,大坝坝顶高程40.5m 。
2011年12月由当涂县水利局组织专家对东方红水库进行了安全复核,确定水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2012年2月,当涂县水利局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评审(评审意见附后)。
本次除险加固在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对水库流域参数重新进行了量算。
东方红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0.49km2,干流河道长0.81km,河道平均坡度为57.95‰,流域平均宽度0.60km。
20年一遇的设计水位为39.11m,200年一遇的校核水位为39.57m。
坝体、泄洪设施及管理设施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1)大坝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为均质土坝,主要由人工挑筑而成。
由于当时施工条件、技术落后,大坝只进行了部分清基。
大坝施工质量均达不到现行规范及设计要求,输、泄建筑物现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放水涵洞及溢洪道等工程质量差;放水涵洞漏水;放水涵为Φ200铸铁管,启闭机已损坏,并未建启闭机房。
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有部分损坏。
(2)坝基出现渗漏、两坝肩出现绕渗现象,影响大坝安全运行,需进行截渗处理。
(3)大坝迎水面护坡为砼预制块护砌,目前护砌至39.5m高程,由于湖面广,风浪较大,需将护坡砌至坝顶。
(4)大坝背水坡无排水系统,大坝无反滤排水设施,并且缺少必要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防汛防汛交通、通讯及管理设施不完善。
瑶镇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依据陕水计发[2001]105号文发的“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和陕西省计委以陕计农经[2001]493号文转发的 “关于神木县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的批复”的精神,开展瑶镇水库枢纽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
1.2水文
秃尾河流域位于东经109°40′~110°30′,北纬38°10′~39°05′之间,属黄河一级支流,流域长度100km,流域 宽度40km为羽状水系,河流长度133 .9km(包括宫泊沟长度23km),河流高差512.3m比降3.83%0,总流域面积3373km2。100 km2以上支流右岸6条,左岸3条。
1.3地质
瑶镇水库所控制的流域位于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大面积覆盖 风积粉细砂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表面经多年人工改造,长有草本科 为主的植物。沙丘多为连续带状分布,相对高差10~20m,呈半 移动状态。地面高程1170~1190m,秃尾河低于两岸沙丘40余 米,切割基岩最大深度约20m。 地层岩性较单一,基岩局部出露, 其余都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区域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有史 以来未发生过较大地震,无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地下水主要埋藏 于各类成因松散土、砂层中,埋深不等,在河谷为数米,两岸沙丘 一带达20余米,大气降水补给,有统一水质,水量较丰,排泄于 河流。
瑶镇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1
1.1绪言
瑶镇水库位于榆林市神木县瑶镇乡境内秃尾河干流上游瑶镇 村附近,枢纽距榆神二级公路约17 km,距神木县城约50 km, 神木至尔林兔公路从坝肩通过,交通比较方便。
龙王玉水库应急防汛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理位置龙王峪水库位于永济市城东街道办事处皇甫营村境内中条山龙王峪,由于峪口有一座龙王庙,故此地名为龙王峪。
该河属黄河流域涑水河水系,流经黄甫营、永济发电厂、下榆林至伍姓湖,通过涑水河流入黄河。
1.1.2水库基本情况龙王峪水库始建于70年代,属于小(二)型水库,总库容10.03万m3,死库容0.4万m3,其中:防洪库容3.23万m3,兴利库容8.00万m3,是一座兼顾防洪、灌溉、人畜供水的工程。
主要担负峪口周边村庄和永济发电厂等工农业供水任务,年供水量30万m3。
水库经多年运行,目前淤积库容0.95万m3,兴利库容为7.45万m3。
水库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洞三部分组成。
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452.20m,坝高25m,坝顶长55m,坝顶宽2.50m,坝底宽18.75m,外边坡1:0.6。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断面为矩形,宽2m,高1m,堰顶高程451.20m。
最大泄量3m3/s。
泄洪洞位于大坝底部,为砌石结构,进口高程432.00m,断面尺寸1.2×1.5m。
输水管道为φ75mm钢管,总长3km。
1.1.3存在问题一、水库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属于群众性工程,施工技术落后,施工质量差。
二、水库淤积严重,排沙洞堵塞,起不到应有作用,遇较大洪水漫坝溢流。
三、坝体及坝肩漏水严重。
溢洪道断面小,泄洪能力低,仅能达到5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四、上坝道路为山间人行小道,路面比较狭窄且坑凹不平、弯弯曲曲,车辆无法通行,下雨天更是无法行走,遇到较大暴雨洪水,严重影响防汛抢险。
五、水库下游部分河道高出两侧地面形成悬河,且河道内随意倾倒垃圾、违障建筑、致使河道行洪不畅。
1.1.4设计过程受永济市水利局委托,我公司于2009年11月组织勘察、测量、设计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龙王峪水库应急处理工程初步设计》。
1.2水文1.2.1自然概况龙王峪水库属黄河流域涑水河水系,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50km2,坝址以上流域长度17.50km,流域平均宽度0.89km,流域纵坡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水库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二OO七年一十二月批准:核定:审查:校核:汇编:参加编写人员:目录1 综合说明 (1)1.1 概述 (1)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 安全鉴定结论 (2)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 (2)1.5 水文 (3)1.6 工程地质 (4)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5)1.8 水土保持设计 (5)1.9 环境保护设计 (6)1.10 工程管理 (7)1.11 施工组织设计 (8)1.12 工程投资概算 (8)1.13 经济评价 (9)1.14 招投标初步方案 (10)2 水文 (11)2.1 自然地理概况 (11)2.2 水文气象 (12)2.3 洪水计算 (12)3 工程地质 (18)3.1 区域地质条件 (18)3.2 库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0)3.3 坝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 (21)3.4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1)3.5 天然建筑材料 (22)3.6 结论及建议 (22)4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 (24)4.1 设计依据 (24)4.2 工程等级及洪水标准 (24)4.3 工程整治设计 (25)5 施工组织设计 (29)5.1 施工条件 (29)5.2 主体工程施工 (30)5.3 施工总布置 (31)5.4 施工总进度计划 (33)6、水土保持设计 (35)6.1 设计依据 (35)6.2 水土流失特点及预测 (35)6.3 水土保持措施 (36)6.4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37)7 环境保护设计 (39)7.1 设计依据 (39)7.2 环境保护措施 (39)8 工程管理 (42)8.1 水库运行管理 (42)8.2 用水管理 (42)8.3 工程维护管理 (42)8.4 工程监测 (43)8.5 综合经营 (43)9 工程概算 (44)9.1 编制说明 (44)9.2 概算成果 (47)10 经济评价 (49)10.1 经济评价的原则及依据 (49)10.2 国民经济评价 (49)11 工程招标初步方案 (54)11.1 绪言 (54)11.2 招标围 (55)11.3 招标组织形式 (55)11.4 招标方式 (55)11.5 招标初步方案 (55)11.6 招标工作计划草案 (56)11.7 评标专家特长和专业水平 (56)附件:1、工程概算表2、附图1 综合说明1.1 概述XX水库位于XX镇龙庙村和泉水村交界的元宝山下,距县城47km。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0.52km2,总库容52.2万m3;其中兴利库容42.38万m3,为多年调节水库。
设计灌溉5村面积1586亩,实际灌溉面积1500亩,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利工程。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组成。
1.1.1大坝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坝轴线长188m,坝顶宽4m,最大坝高18.5m,坝基高程516.44m,坝顶高程534.94m。
该坝于1965年动工修建,1977年12月建成现有规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肩,为土质明渠,溢洪道长75m,堰顶净宽4m,堰顶距坝顶高2.79m,最大溢洪水深1.3m。
1.1.3 放水设施放水设施2处,分别位于大坝左右两岸,采用笋子筒取水,1977年建成,放水孔径0.1m,涵管总长165m,断面为0.6×0.45m,现基本运行。
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大坝(1)大坝坝顶沉陷,低于两坝肩0.1米左右;(2)大坝左坝肩渗漏,最大年渗流量达0.2万m3;(3)大坝上游坡未护坡,风浪冲刷严重,且凹凸不平,大坝下游坡正常水位至堆石体出现滑坡,堆石体明显变形,部分垮塌。
1.2.2溢洪道(4)溢洪道为土质明渠,极不规则,水力条件差,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1.3 安全鉴定结论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如下:经过对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分析评价,大坝体渗漏量满足规,大坝外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未满足规,抗洪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根据部颁《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规定,该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
受XX民政府的委托,承担了XX水库枢纽病害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任务。
根据实际情况,整治工程主要由以下二项组成:(1)大坝上下游坡及坝顶整治;(2)溢洪道全面整治。
1.4 枢纽工程整治的必要性1.4.1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XX水库是我县六十年代动工修建的小(二)型水库。
受当时条件的局限,设计标准低,上坝土料控制不严,碾压不实等种种原因,工程存在严重缺陷。
建成投入运行后,左坝肩产生渗漏,年渗漏量达0.2万m3。
大坝上游坡冲刷严重,下游坡堆石体部分垮塌,溢洪道为土质明渠,不标准、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枢纽工程尚存在严重不安全隐患,为防患于未然,对XX水库实施全面整治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
1.4.2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的需要XX水库大坝左坝肩渗漏,经测定年渗漏水量达0.2万m3,渗漏危害大坝安全,对该库枢纽工程整治,渗漏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可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4.3 XX水库枢纽工程整治是确保一方平安的需要XX水库地理位置较高,大坝一旦发生险情出现溃坝失事,将威胁到下游5个村17个组,0.28万人、0.19万亩耕地、房屋0.36万m2,公路3条,输电线路1条,便民桥3座,直接经济损失0.22亿元,间接经济损失0.06亿元,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对XX水库枢纽工程进行整治,有其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
该项目不仅能带来巨大的减灾防洪效益,也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项目的建设不但能确保一方平安,还能造福于下游群众,使有限的水资源进一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因此,必须尽快彻底整治。
1.5 水文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0.53km,河床比降18.87‰,高程在500-586m之间。
XX水库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根据苍溪气象站统计资料分析,XX水库库区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6.5℃,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460mm。
该区域降雨在年分配不均(5-9月)约占全年降雨的70%。
实测最大风速21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
洪水复核标准:设计洪水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
本次设计洪水采用推理公式计算,计算结果为:Q5%=14.5m3/S,Q0.5%=23.42m3/S。
经调洪演算: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5%=4.83m3/S,相应坝上设计洪水为532.97m,相应水库库容49.01万m3。
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0.5%=8.7m3/S,相应坝上校核洪水位为533.36m,相应水库库容52.2万m3。
1.6 工程地质本区地处盆地北部盆缘地带,属于川中低山与丘陵区,以浅、中切割剥蚀构造中低山地形为主。
区地势北低南高,多为零碎的桌状山地类型,山脊海拔高程520-586m。
区水系发育,沟谷纵横交错,呈树叶状分布,山体零碎,形态不一,沟谷断面为两坡较陡的“U”字谷,峡谷及箱形谷均少。
工程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的川西褶皱与川中褶皱带交接部位。
构造形迹主要为孤形褶皱,短轴褶皱等,断裂少见,单个褶皱延伸几公里至数十公里,轴线平面上常弯曲,地层单斜产出,其产状为:走向NW,倾向NE,倾角200-300,区无大、中型断裂,滑坡等痕迹,区相对稳定。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XX水库坝址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库岸斜坡自然坡度平缓,主要由少许第四系坡残积粉质粘土及粉砂质泥岩组成,植被分布一般,大多为耕地。
岩石完整较好,未见大的滑坡及崩塌,库岩石岸坡稳定性良好。
本工程地质建议如下:(1)对大坝下游堆石体垮塌部分进行恢复处理;(2)对溢洪道进行全面整治。
1.7 枢纽工程整治设计(1) 大坝:坝顶整平,安砌路沿石。
坡护坡,坡度一致,外坡翻挖回填至设计坡比,恢复垮塌堆石体,建排水沟渠;(2) 溢洪道:对溢洪道进行整治,采用开敞式无闸宽顶堰,全长75m,堰口宽4m,陡槽宽3m,溢洪道边墙采用M7.5浆砌条石砌筑,底板C20砼浇筑。
1.8 水土保持设计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保持措施以工程措施(拦渣坝和排水沟渠)和植物措施(水保林为主,经济林为辅)相结合,形成较完整的防护体系。
1.8.1 工程措施(1)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在水库左岸的山坡低洼处,建拦渣坝1处,堆放工程弃土弃渣。
(2)为避免大坝两岸坡面来水冲刷大坝,在大坝外坡设置纵向排水沟渠,使坡面、岸坡洪水顺畅排入下游。
1.8.2 植物措施在大坝下游、库区沿岸荒山、荒坡种植松树、柏树。
1.9 环境保护设计XX水库病害整治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因素及对策措施为:(1)工程占地。
主要包括石料场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不存在库区淹没占地。
对开采后的石料场地覆土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工程完工后对临时用地中的非耕地还林、还草。
(2)施工。
施工期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工区附近水域环境、废水、废油、粉尘、澡声污染、人群健康几个方面。
①水域环境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区地面水水质良好,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不得从事开展可能污染库水的任何活动。
推广生态农业,以减少水面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②施工区环境a、废水、废油、粉尘、噪声污染的对策施工期间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冲洗建材用水因工程量小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机具维修产生的废油尽量重复利用,对不能利用的作燃烧处理,开挖、拌和筛分、水泥仓库及车辆废气、采用水钻、飘洒水等;施工区噪声对人群聚集区较远,施工人员应加强劳动保护。
b、人群健康保护施工期间因劳动强度高且生活设施简陋,应适当配置防暑降温等日常药品,保护工人健康。
c、水土流失。
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工程整治期,主要表现为弃渣流失和破坏原地表植被等,其治理措施详见第六章。
1.10 工程管理本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根据《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及工程具体情况,水库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水库的运行管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1名水库专职管理员。
管理人员根据水库工程建设规模及任务,制订水库调度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水库提灌供水管理制度、配备供水计量设施,落实汛期水库运行措施,制定防洪预案及落实防洪抢险队伍,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水库所有建筑物及工程设施均应按有关规及规程要求,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管理和维护,随时对水库枢纽建筑物进行巡查,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及镇人民政府上报。
1.11 施工组织设计1.11.1施工条件工程对外公路交通比较方便,公路直通水库大坝。
施工供电可由水库所在地龙庙村变压器架低电线解决。
施工用水可直接在水库提取解决,生活用水由水库渗漏水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