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旺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水电站水利枢纽水闸初步设计报告(闸坝)

目录第一章白鹅水电站水利枢纽基本资料 (1)1.1 流域概况 (1)1.2 暴雨洪水特性 (1)1.3初设阶段设计洪水成果 (2)1.4 工程地质 (6)1.4.1区域地质概况与地震 (6)1.4.2 地层岩性 (6)1.4.3 地质构造 (7)1.4.4 水文地质条件 (8)1.4.5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8)1.5枢纽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9)1.5.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9)1.5.2 发电厂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4)1.5.3 施工围堰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1.5.4天然建筑材料 (15)1.5.5论与建议 (17)1.6设计的主要参数 (19)1.7附图:坝址地形图、地质剖面图、地质渗透剖面图 (21)第二章坝轴线、坝型选择和枢纽布置方案及洪水调节 (22)2.1 水文资料 (22)2.1.1 白鹅坝址设计洪水过程线 (22)2.1.2 坝址水位~泄流量关系曲线 (23)2.1.3 坝址高程~面积~容积关系曲线 (24)2.2水库调洪计算 (25)2.2.1 起调水位和水库洪水调节原则 (25)2.2.2 洪水调节原理 (26)2.2.3不同净宽Q-H关系曲线计算 (26)2.2.4 不同闸门净宽校核洪水位计算 (30)2.2.5设计洪水位计算 (35)第三章非溢流坝设计 (37)3.1枢纽等别及水工建筑物级别确定 (37)3.2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37)3.2.1基本公式 (37)3.2.2超高值Δh的计算 (38)3.2.3最大剖面尺寸拟定 (39)3.2.4坝顶宽度拟定 (39)3.3非溢流坝荷载计算 (39)3.3.1荷载计算及其组合 (39)3.4非溢流坝稳定计算 (45)3.4.1设计洪水位情况荷载统计 (45)3.4.2校核洪水位情况荷载统计 (46)3.4.3非溢流坝抗滑稳定性验算 (46)3.5非溢流坝应力分析 (46)3.5.1基本荷载情况 (46)3.5.2应力计算公式 (47)3.5.3应力计算 (48)3.5.4应力计算结果 (49)第四章溢流坝段设计 (50)4.1闸室基本尺寸拟定 (50)4.1.1闸形确定 (50)4.1.2闸室基本尺寸确定 (50)4.1.3闸门与启闭机 (50)4.1.4上部结构 (51)4.1.5闸室的分缝 (51)4.2过流能力校核 (51)4.3消能防冲设计 (54)4.4 消力池尺寸计算 (54)4.5消力池尺寸及构造 (57)4.6闸室应力稳定计算 (58)4.6.1闸室基本资料 (58)4.6.2应力稳定计算公式 (58)4.6.3闸室稳定应力计算 (59)第五章细部构造设计 (64)5.1 坝顶构造 (64)5.2 分缝止水 (64)第六章地基处理 (65)6.1 请基开挖 (65)6.2 固结灌浆 (65)6.3 帷幕灌浆 (66)第一章白鹅水电站水利枢纽基本资料1.1 流域概况白鹅水电站地处贡水干流上游会昌县境内的白鹅至文武坝镇河段,坝址位于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附近,距县城约45km,地理位置东经115°35′30″,北纬25°50′50″,坝址以上集水面积6685km2。
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9-10部分)

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9-10部分)9 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永久占地院长: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校核:编写:参加人员:9 概述9.1 工程概况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XX枢纽位于海南省西部东方市和XX县境内,是海南岛第二大河流昌化江干流三个梯级规划电站的最下游1个梯级,属XX坝灌区工程的XX配水枢纽。
XX枢纽位于XX坝水电站下游27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082km2,占昌化江流域面积的80.5%。
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13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5.6亿m3。
水库正常蓄水位54m,水库面积9.04km2,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1.04亿m3。
电站装机容量8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301亿kW·h。
本工程是XX坝水利水电工程的配套工程,主要任务是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效益。
灌区总规模101.08万亩,水库正常蓄水位54m,调节库容0.36亿m3,设计灌溉面积64.55万亩,属大(2)型水利工程。
每年向城镇居民和工业区供水2.208亿m3。
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XX枢纽和灌溉系统的渠首建筑物等。
9.2 建设征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XX水电站坝址地处海南省昌化江下游,横跨东方市和XX县,工程所在地地处热带季风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干湿明显,阳光充足,热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24.1℃~25.1℃,年日照数2100~2600h,年降水量902~1805.4mm。
四季如春,全年无冬,是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黄金区域。
工程所在地地势呈北面和东南面高,西北和西南面低的特征,属丘陵盆地,地形较为复杂。
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较高。
库区东方市、XX县位于海南岛西北偏西部,濒临北部湾,与越南隔海相望。
东方市、XX县分别地处昌化江左右两岸。
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锌、铁、铜、钨、钛、石英砂、石灰岩、水晶、大理石等。
其中东方市的黄金储量大,品位高,是海南省主要黄金产地;XX县的铁矿储量为亚洲之最,同时XX县也是全国著名芒果之乡。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帷幕灌浆设计及施工分析_2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帷幕灌浆设计及施工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3T06:25:20.092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第8期作者:张辉张永强姚标[导读] 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张辉张永强姚标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
水库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水利设施,在我国各地有着极其广泛分布,但其中80%为中小型水库,且大部分建成时间超过40年,各种病害普遍存在。
针对这类问题,对水库主要部位进行对应的除险加固,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的解决办法。
随着灌浆技术的发展,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大坝防渗加固的重要措施。
从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情况来看,其优势明显,操作性强且使用方便,受到施工单位的广泛青睐,为保证灌浆质量满足要求,需根据项目地质情况、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灌浆工艺,合理控制灌浆参数,加强质量管理,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可靠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就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帷幕灌浆设计及施工展开探讨。
关键词:坝体渗漏;除险加固;帷幕灌浆;施工引言帷幕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实用性极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帷幕灌浆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安全性能良好,技术成本相对容易被接受,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应用在水库大坝的建设中,能够很好地处理水库大坝中的渗漏情况,是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加固处理中最常应用的技术。
在进行水库大坝防渗加固处理的时候,应该让帷幕灌浆技术的优势得以发挥,因此,应当合理分析帷幕灌浆技术在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加固处理中的应用。
1工程概况某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该水库于1976年末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11年进行了一次除险加固,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
除险加固主要内容:对渗漏区进行防渗处理;维修下游坝坡破损排水体。
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1-12部分)

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1-12部分)11 环境保护院长: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校核:编写:11 环境保护设计11.1 工作过程XX水利水电枢纽位于XX市和XX县的界河上,上距XX坝水电站27km,下距河口42km。
是XX坝二期(灌区)工程的配套项目,是XX江干流三个梯级电站的最下游一个梯级,是XX坝水电站的反调节电站,在海南省电力系统中与XX坝水电站同时参与系统调峰,给47m高程以下的灌区配水,承担着灌区78%以上的灌溉、工业城镇用水的配水任务。
2005年2月海南省水利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开展XX坝二期(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工作。
根据工程建设特点,施工期污染物排放量,结合枢纽工程施工区周边环境,确定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源是水库淹没和工程施工;主要敏感受体是XX 村居民及施工区施工人员;受影响的主要因子是水质、水土流失、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采用数学模型、类比分析、影响机理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其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对影响源进行分析,进行了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编写出本环境保护设计篇章。
11.2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2]116号文);《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0.3.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7.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T5105-1999;《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范》DL/T5088-199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DL/T5088-199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给排水、钢筋混凝土、堤坝等设计规程规范;《XX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水库移民、规划、水文、施工和地质等专题报告和有关研究成果。
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灌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3-4部分)

3 工程地质院长: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专业总工程师:校核:编写:3 工程地质3.1 勘测工作概况海南省XX江XX坝水利水电二期(XX枢纽)工程位于海南省XX江中游XX峡谷出口下游2km处,上距已建XX坝水利水电枢纽工程27km,下距叉河镇11km。
行政区划左岸属东方市大田镇,右岸属昌江县(石碌镇)红林农场管辖。
两岸均有15~20km的简易公路与海榆公路相接,见图3.1-1。
图3.1-1 XX工程位置交通示意图XX枢纽工程是利用XX坝水电工程尾水进行发电、灌溉、供水的配套工程;设计正常蓄水位54.0m,相应总库容1.04亿m3,装机容量8万kW,年均发电量1.30亿kW·h,灌溉面积64.55万亩;属大(2)型工程。
该工程于1979年8月由原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水电局进行过勘测工作。
完成了坝址区1∶2000地质测绘0.42km2;1∶500地质剖面测绘7条,计4.38km;岩石钻探孔8个,进尺207.83m等工作。
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我院对本工程进行了多次现场勘察工作,将坝线拟定于现XX低坝下游30m处。
初步设计阶段地质勘测工作于1993年3月开始,同年10月结束外业,于1994年5月提出原《XX坝水利水电二期(XX枢纽)初步设计报告》。
1994年10月对原《XX坝水利水电二期(XX枢纽)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同意报告设计方案。
对下步勘测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1) 对坝址区缓倾角节理集中发育的坝段以砼/岩石接触面与缓倾结构面组合的浅层滑动作稳定复核。
2) 查明右岸坝基F4与F10断层交汇带深风化槽对大坝稳定的影响,并建议开挖清除处理。
3) 结合厂房的布置,做好厂房开挖边坡在不利结构面组合下的楔形岩体稳定性评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复查。
受海南省水利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院于2005年1月开展了XX坝水利水电二期(XX枢纽)工程补充勘测工作,同年4月提出了《XX坝水利水电二期(XX枢纽)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在其基础上,针对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补充了必要的地质与试验工作。
廷旺水库大坝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1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工程概况廷旺水库位于来宾市武宣镇大禄村黔江支流濠江河上,距武宣县县城约7km。
坝址位于东经109°37′,北纬23°37′,主要灌溉大禄村。
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82km2,水库原总库容20万m3,有效库容15.60万m3,调洪库容4.40万m3。
廷旺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
工程具体地理位置图见《工程地理位置图》。
廷旺水库有效灌溉面积300亩,最大实灌面积400亩。
下游防洪保护:廷旺水库溃坝对下游影响的范围面积1.50km2,受影响的村有那塘、大禄、烟厂和码头等,影响人口500人,耕地700亩。
水库2004年的注册登记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蓄水位100.45m。
本次鉴定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GL252-2000)复核,本次评价采用的洪水标准为: 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总库容20万m3,设计洪水位为101.27m,校核洪水位为101.50m,正常蓄水位100.45m。
廷旺水库属V等工程,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
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管组成。
(1)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总长95.5m,坝顶宽3m,最大坝高6.2m,坝顶高程102.37m,重新铺筑泥结石路面,路面由中心向两侧放坡1.5%;两侧设置浆砌石路缘石,宽0.35m;内坡坡比为1:2.4,采用100mm厚C15砼护坡,砼护坡下垫100mm厚碎石垫层,坡脚沿线设一道C15砼护勒;外坡坡比为1:2,采用草皮护坡,坡脚设干砌石贴坡排水。
(2)溢洪道:原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溢流堰为开敞式宽顶堰,原堰顶高程为101.45m,宽32m,溢洪道由进口段、泄槽段组成,进口底板及两侧边墙均为浆砌石结构。
本次设计将原溢洪道的底板边墙全部拆除重建,曾加消力池段,并将整个消力池扩至22.75m,堰顶高程101.45m。
水库工程规划专题论证报告 精品

00水库位于00河一级支流00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12km2,多年平均来水量7922万m3,水库总库容2410万m3,有效库容1835万m3,工程任务为供水、灌溉结合发电,年向企沙工业区供水量为572万m3,恢复灌溉下游附近水田700亩。
根据《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00令第31号):流域综合规划或防洪规划尚未编制或批复的河流、湖泊上建设的水工程,建设单位在提出规划同意书申请前,应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或流域综合规划(或者防洪规划)的编制单位编制《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专题论证报告》。00水库所在的流域无综合规划也无专业规划,委托我单位承担了《00000000市00水库工程规划专题论证》的编制工作。
其中00水库位于00河上游支流00江支流上,坝址控制集雨面积54.4km2,多年平均来水量1.4亿m3,97%枯水年来水量0.9441亿m3,设计正常蓄水位182m,死水位160m,总库容1.032亿m3,有效库容0.782亿m3。工程任务为灌溉、供水结合发电,其设计灌溉面积18.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38万亩。
1
1.1
00水库位于00河流域上游河段。00河位于00市境内,属00南沿海水系,独流入海。发源于00区00乡00岽顶南麓,众山涧沟溪顺00山势自北往南汇流,在00镇00村附近形成常年流水不息的山区性河流-00河,在00镇汇入那其河后折向东流,经00、00、00、00区,进入00区冲孔,于00半岛注入00。00河流域集雨面积约75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5亿m3,干流全长90km,坡降1.86‰,总落差850m。主要支流有00、00河、00江、00江、00江、00江、00等。河源至00间,河道狭浅,水流湍急,两岸高山耸立,地势险峻,00至入海口处属丘陵地区,水流平缓,两岸各地较开阔,是主要耕作区。00河流域水系图见附图一。
新桥滞洪区工程初设报告-报批稿-定

第一章综合说明1.1绪言贺兰山东麓位于青铜峡河西灌区西侧,是灌区的天然屏障,但因山势陡峭,沟道发育,暴雨洪水较多,山洪直接影响河西灌区六个市县和农田的安全。
为了防治山洪,保证灌区安全,同时考虑银川市和石嘴山市以及包兰铁路的安全,根据自治区水利局宁水计字81(29)号文要求,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1982年1月按银南、银西、银北分段编制贺兰山山洪治理规划(银南山洪治理规划未编制)(简称“82”规划)。
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宁政发【1984】162号文批转了贺兰山银西、银北山洪治理规划报告。
目前,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布局基本上是按该规划实施的(局部段落尚未实施)。
随着青铜峡河西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贺兰山东麓现有的以“导、滞、泄”功能为主的防洪工程体系,因建设标准低,上拦不足,中滞不够,下泄不畅,已与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000年按照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要求,由银川市水利设计院、石嘴山市水利勘察设计室分别编制了《银川市防洪规划报告》、《石嘴山市防洪规划报告》,2004年2月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以“石政批复[2004]11号”对《石嘴山市防洪规划报告》进行了批复。
2006年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完成“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汇编,2008年《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经国务院批复。
2006年7月14日,贺兰山东麓普降大暴雨,降雨中心银川市、平罗县黄草滩雨量重现期为100年一遇,沿线大部分山洪沟发生5~20年一遇洪水,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汛情发生后,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一线检查防洪工程建设情况,并对防汛抢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此次暴雨,使贺兰山东麓防洪在防汛调度、工程建设以及干沟排水等多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及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根据贺兰山东麓及青铜峡河西灌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已有的规划成果和资料,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谐社会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保证贺兰山东麓沿线城镇标准内洪水防洪安全,合理有效地利用洪水资源,将超标准洪水损失降到最低,并为下阶段贺兰山东麓防洪工程建设及防汛抢险统一、科学、合理调度提供技术支撑,区防汛办委托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编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防洪及洪水资源利用规划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综合说明1.1 概述1.1.1工程概况廷旺水库位于来宾市武宣镇大禄村黔江支流濠江河上,距武宣县县城约7km。
坝址位于东经109°37′,北纬23°37′,主要灌溉大禄村。
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82km2,水库原总库容20万m3,有效库容15.60万m3,调洪库容4.40万m3。
廷旺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
工程具体地理位置图见《工程地理位置图》。
廷旺水库有效灌溉面积300亩,最大实灌面积400亩。
下游防洪保护:廷旺水库溃坝对下游影响的范围面积1.50km2,受影响的村有那塘、大禄、烟厂和码头等,影响人口500人,耕地700亩。
水库2004年的注册登记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正常蓄水位100.45m。
本次鉴定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GL252-2000)复核,本次评价采用的洪水标准为: 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总库容20万m3,设计洪水位为101.27m,校核洪水位为101.50m,正常蓄水位100.45m。
廷旺水库属V等工程,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
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管组成。
(1)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总长95.5m,坝顶宽3m,最大坝高6.2m,坝顶高程102.37m,重新铺筑泥结石路面,路面由中心向两侧放坡1.5%;两侧设置浆砌石路缘石,宽0.35m;内坡坡比为1:2.4,采用100mm厚C15砼护坡,砼护坡下垫100mm厚碎石垫层,坡脚沿线设一道C15砼护勒;外坡坡比为1:2,采用草皮护坡,坡脚设干砌石贴坡排水。
(2)溢洪道:原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溢流堰为开敞式宽顶堰,原堰顶高程为101.45m,宽32m,溢洪道由进口段、泄槽段组成,进口底板及两侧边墙均为浆砌石结构。
本次设计将原溢洪道的底板边墙全部拆除重建,曾加消力池段,并将整个消力池扩至22.75m,堰顶高程101.45m。
溢洪道底板采用300mm厚的C20钢筋砼进行护砌,两侧边墙采用M7.5浆砌石重力挡墙进行支护;在溢洪道下游设置消力池,池长10m,宽22.75m。
(3)输水设施::新建输水设施由进口段、放水塔、输水直管及出口段组成,出水口与原灌溉渠道衔接,进水口高程为98.68m,出水口高程98.43m,中心线总长9.67m。
输水直管在原衬砌处套入φ500PVC管。
廷旺水库于1966年1月建成发挥灌溉效益。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技术、财力等条件限制,工程未作全面的地质勘察工作,又为群众性施工,施工质量、建设标准低。
施工时缺乏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大坝坝体采用人工填筑,施工质量差,无竣工验收资料。
据水库管理员回忆,施工队伍为群众性队伍,由于缺乏机械设备,运土靠人工挑运、碾压靠拉石辊压实,上坝土料无土样试验依据,更无施工质量监督,工程质量无法控制。
1.1.2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安全评价结论和意见廷旺水库大坝是在解放前所建小山塘的土堤基础上逐年加高培厚而成,溢洪道和输水设施均与大坝同期建设,水库于1957年冬蓄水发挥效益。
由于工程施工质量差,水库投入运行后,险情不断,虽经多次维修加固,仍难以达到除险目的。
因此,水库管理部门于1989年将原坝废弃,同时在其下游新建1座大坝,坝型仍为均质土坝。
工程于1989年冬基本建成蓄水并投入运行。
因新建大坝工程质量欠佳,水库重新投入运行近二十年来,一直带病运行,先后出现不同程度险情,为此,水库管理部门又于1996年和1999年进行维修加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面貌。
廷旺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于2008年12月完成。
经过广西来宾市水利局组织专家对该报告进行审查,鉴定廷旺水库为三类坝。
一、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大坝沉陷稳定,无大的异常变形和裂缝,但存在着大坝填土密实度不均匀现象。
内、外有局部小沉陷发生。
无反滤体设施,内坡干砌块石护坡松动、脱落严重。
内外坡均无排水沟。
以上问题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2、溢洪道全长有37m,底板及两侧浆砌石衬砌,砌石多处松动,右侧护堤偏低,由于运行年限已久,左右侧护堤的浆砌石挡土墙及底板浆砌石已破烂不堪,迎水面所有的披荡大部分已脱落,危及大坝安全。
3、放水涵管斜管浆砌石风化严重,砌石多处松动,砂浆老化脱落,漏水严重。
坝内直管为灰浆砌石底与边墙,料石盖板涵管,砂浆老化,以致输水涵管周围漏水严重,外壁与坝体填土间存在渗流通道,直管出口周围存在漏水现象;出口无消能设施,直管基础淘蚀严重,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4、水库无水文、水工观测设施,无管理房及管理设施,运行管理经费严重缺乏,平时无人看守,上下游坝坡杂草灌木丛生。
5、廷旺水库大坝坝首至大禄村有0.25km的机耕路与其相连,且最大路面宽2.5m,最小路面宽1.5m,路面坑坑洼洼,不能满足防汛抢险车辆通行。
6、水库安全管理手段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坝可供鉴定的资料相当缺乏,使大坝的管理处于盲目状态。
二、安全评价结论及鉴定意见(一)安全鉴定结论1、大坝沉陷稳定,无大的异常变形和裂缝,但存在着大坝填土密实度不均匀现象。
内、外有局部小沉陷发生。
无反滤体设施,内坡干砌块石护坡松动、脱落严重。
内外坡均无排水沟。
以上问题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2、溢洪道全长有37m,底板及两侧浆砌石衬砌,砌石多处松动,右侧护堤偏低,由于运行年限已久,左右侧护堤的浆砌石挡土墙及底板浆砌石已破烂不堪,迎水面所有的披荡大部分已脱落,危及大坝安全。
3、放水涵管斜管浆砌石风化严重,砌石多处松动,砂浆老化脱落,漏水严重。
坝内直管为灰浆砌石底与边墙,料石盖板涵管,砂浆老化,以致输水涵管周围漏水严重,外壁与坝体填土间存在渗流通道,直管出口周围存在漏水现象;出口无消能设施,直管基础淘蚀严重,对坝体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4、水库无水文、水工观测设施,无管理房及管理设施,运行管理经费严重缺乏,平时无人看守,上下游坝坡杂草灌木丛生。
5、廷旺水库大坝坝首至大禄村有0.25km的机耕路与其相连,且最大路面宽2.5m,最小路面宽1.5m,路面坑坑洼洼,不能满足防汛抢险车辆通行。
6、水库安全管理手段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大坝可供鉴定的资料相当缺乏,使大坝的管理处于盲目状态。
鉴定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二)鉴定意见1、为确保大坝安全,建议对坝内坡进行防渗护坡处理、清除坝下游杂树、杂草,修补坝面塌坑;新建坡脚的堆石反滤排水棱体。
2、拆除旧砌体,重新建溢洪道。
3、重建放水涵管,增设出口消能设施。
4、尽快修好上坝公路,为汛期防洪物资供应作好路通的保障。
5、增设大坝水文水工安全监测设施,正常开展运行管理和安全检查、监测以及维修养护。
6、建管理房1套,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广西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试行),综上所述,大塘水库大坝安全状况鉴定为三类坝。
分项评价结果见表1.1-1。
表1.1-1 大塘水库大坝分项评价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廷旺水库于1966年1月建成。
水库位于武宣县武宣镇大禄村旁黔江左侧小支流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7′,北纬23°37′,距离武宣县城7km。
廷旺水库位于黔江左侧小支流上,坝址控制流域集雨面积1.82km2,坝址以上主河流长度2km,河流平均坡降25.2‰。
廷旺水库流域河流属于丘陵性小河沟,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表水资源》中的多年平均输沙量模数等值线图,查得水库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模数约150t/km2,在广西属于轻侵蚀级和重侵蚀级的过度地带。
1.2.2 水文气象特性廷旺水库于1966年1月建成。
水库位于武宣县武宣镇大禄村旁黔江左侧小支流上,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7′,北纬23°37′,距离武宣县城7km。
廷旺水库位于黔江左侧小支流上。
该小支流发源于武宣县武宣镇大禄村西北,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廷旺水库,出库后向东南流经那塘村后,汇入黔江。
廷旺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集雨面积1.82km2,坝址以上主河流长度2km,河流平均坡降25.2‰。
廷旺水库流域河流属于丘陵性小河沟,河床坡降较陡,库区周边和河流沿岸植被一般,多为矮灌木丛,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
由于流域地表植被一般,地表泥沙侵蚀不强,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表水资源》中的多年平均输沙量模数等值线图,查得水库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模数约150t/km2,在广西属于轻侵蚀级和重侵蚀级的过度地带。
1.3 工程地质1.3.1大坝基础地质库区处于中低山丘陵地区,库区周围中山区,南低北高,一般海拨在 130~300 m。
山丘灌木丛生,坝两岸为土丘,左岸较平缓。
库区及坝址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岩关阶y)层:薄层红色、黄褐色、灰色、灰岩、砂岩、页岩夹硅岩。
复盖层:黑褐色砂质(C1粘土夹碎石,块石及黄褐色砂质粘土夹碎石,厚度0~10米不等分布于库区缓坡地带。
库区内没有发现塌陷,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库岸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大坝基岩为灰色石英砂岩夹少量泥岩,砂岩呈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细粒结构,坝基结构稳定。
1.3.2 填土特征性坝体填筑土料都来源于坝址附近的残坡积土层,为黄色含砂砾粘土及粘土。
结构中等密实,以可~硬塑状为主。
碎石分布不均,约10~20%。
大小一般0.5~3cm不等,呈不规则棱角状,成份以风化泥岩及灰岩碎块为主。
1.3.4 地质构造及地震本区近期未发现有新的构造运动和地震迹象,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GB18306-2001)的划分,本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1.4 工程任务及规模1.4.1 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廷旺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
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水库。
武宣县位于广西中部,209国道、黔江过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全县辖7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武宣镇,行政区域面积1739km2,耕地面积为86.788万亩。
武宣镇位于武宣县中部, 2007年武宣镇总人口7.31万人,耕地总面积3744公顷,全镇财政收入4373万元.1.4.2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大廷旺水库于1966年1月建成。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技术、财力等条件限制,工程未作全面的地质勘察工作,又为群众性施工,施工质量、建设标准低。
施工时缺乏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大坝坝体采用人工填筑,施工质量差,造成水库在运行时不断有险情出现,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廷旺水库总库容20万m3,有效库容15.6万m3,调洪库容4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次设计采用的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P=5%),200年一遇洪水校核(P=0.5%),消能防冲按10年一遇洪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