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近年来,在中共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榆林以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速度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为龙头的强势产业,全面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榆林步入了全省排头兵的行列,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水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门类,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安全面临多方面挑战和压力的情况下,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榆林市水资源分布、开发利用情况,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战略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四月下旬市政协与民建榆林市筹委会组成联合调研组,由市政协副主席、市民建筹委会主委王世英带队,先后深入神木、府谷、榆阳等县(区)就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对水资源的要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现状

1、市内主要河流水系、自然降水、过境客水以及地下水状况

榆林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05毫米,占全省年平均降水量686.8毫米的59%,降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降雨地域分布不均,风沙区一般在325—425毫米之间,丘陵区在400—500毫米之间,而且降水常以阵雨形式出现,历时短,地表径流含沙量大,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全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46毫米,是降水量的3倍多。榆林市是陕西唯一包括外流河和内陆河流的区域。外流河属黄河流域,其中集中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外流河共109条,主要有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及皇甫川、孤山川、石马川、清水川“四河四川”,流域面积3 429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9.8%。另外有清涧河以及延河、洛河、泾河部分支流源于我市,但由于这些河源区的小支流一般在本市流程短,水量不大,因而利用价值较低。全市地表平均径流深58毫米,年径流总量25. 13亿立方米。

内陆河主要分布在神木、定边县北部的沙漠闭流区,有定边县的八里河和神木县的红碱淖海子,总面积464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8%。除此之外,在西北部沙漠区内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海子”200多个,水面达1 20平方公里,由此与大气降水形成一个循环体系。但由于地下水下降,导致较多干枯。

榆林市地下水主要存在第四系冲、湖积中细砂孔隙含水层和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中,其中白垩系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厚度大、水质好、水量丰富,是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含水层;第四系冲、湖积中细砂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北六县的风沙滩区,水质较好,水量较丰,但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不宜大量集中开采;第四系风积黄土裂隙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南六县的黄土山区,水量贫乏,开采技术条件差。

全市地下水埋藏、储量是与地势地貌相关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南部丘陵沟壑区严重缺水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埋深150—250米,只有沟谷底部或有泉眼出露处才有凿井取水的条件,单井出水量在200—400m3 /日,只能满足人蓄饮水用以及少量的园地灌溉,但成本较高;二是梁峁之间、河谷川地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埋深在50—150米,单井出水量在400—7 00m3/日,应用防渗节水技术,可适用农业灌溉和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三是北部风沙草滩区,地下水丰富,埋深5—50米,单井出水量为1000—200 0 m3/日,是全市能化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综合开发的最佳区域。该区域地下水可采量为7.73亿立方米。

综上分析,经科学测算,榆林市内天然水资源总量为32.29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径流25.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47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14.31亿立方米。全市按自产水资源总量计算,每平方公里综合产水量为7.4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拥有水量344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979立方米,占全省人均占水量1486立方米的65.9%,占全国人均占有水量2270立方米的43%。因此水资源量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地处北部风沙区的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六县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主要开发区,其自产地表水为19.45亿立方米,地下水18.46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量后,水资源总量为26.39亿立方米,占全市自产水资源总量的80.8%。同时沙区河流年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相对较小,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相对较为优越,为北六县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源条件。

市内南部六县,均处于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且河流含沙量大,水资源埋藏较深,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属水资源贫乏地区。

2、榆林市水资源供给情况

多年来,榆林市水资源需求仍然以农业灌溉占较大比重。至2005年,全市建成各类水库77座,总库容9.94亿立方米,各类池塘799口,总容积2091.5万立方米;建成自流渠道847条;抽水站2104处。全市水利工程灌溉面积116.06千公顷。其中利用地表水灌溉面积71.64千公顷,占6 3.5%;利用地下水灌溉面积41.22千公顷,占36.5%。

截止2005年,全市各类水利工程年供水量6.33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19.6%。其中地表水3.94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2%;地下水2.39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8%。由此可见,在总供水量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供水量分别仅占全市自产水资源量的10.7%和7.3%,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很低。在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4.74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 4.9%;生态用水0.37亿立方米,占总5.8%;工业用水0.64亿立方米,占总量的10.1%;城镇生活用水0.2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4%;农村人饮用水0.37亿立方米,占总量的5.8%。可以看出,农业仍然是用水大户,

工业用水比例明显上升。

在全市范围内,能源化工基地重点项目用水是重中之重。从目前已建成的能化重点项目的发展战略分析,年需水量为14642万立方米。其中:府谷沙川沟电厂供水水源地为孤山川流域,需水量100万m3/年;神木化学工业公司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期工程供水水源为瑶镇水库,需水量425万m3/年;神木北元化工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一期工程供水水源为瑶镇水库,年需水量125万立方米;锦界热电厂年需水量66万立方米;国华2×600K W电厂年需水量400万立方米;神木店塔2×25KW电厂年需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三个项目均为瑶镇水库供水。银河榆林上河发电厂由李家梁水库供水,年需水量600万立方米;榆天化43万吨甲醇项目由榆溪河供水,年需水量330万立方米;中盐镇川皓海盐化厂取河道地下水,年需水量50万立方米;陕西金泰氯碱化工3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工程取用无定河河谷地下水,年需水量726万立方米;榆林燃油厂150万吨炼油工程年需水量22 0万立方米;长庆甲醇厂、发电厂、天然气净化厂年需水量100万立方米;各类小型火电厂年需水量800万立方米。另外各类煤矿生产企业取用地下水,年需水量10000万立方米。

二、榆林市水资源发展预测

“十一五”期间,是榆林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加进步的关键时期,认真制定水资源的发展战略,可以为榆林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十一五”期间工业生产需水分析

根据陕西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和近期能源化工主要建设项目要求,预测到2010年工业需水6.3亿立方米,其中原煤生产需水1.5亿立方米,电力需水0.72亿立方米,甲醇及下游产品需水1.3亿立方米,聚氯乙烯生产需水0. 48亿立方米,煤转油项目需水0.4亿立方米,其它工业项目需水1.9亿立方米。按能化工业区划分,府谷火电载能工业区“十一五”期间年需水量约为0. 3亿立方米,榆神煤化工业区“十一五”期间年需水量约为2.65亿立方米,榆横煤化工及载能工业区“十一五”期间需水量约为0.8亿立方米,鱼米绥盐化工业区“十一五”期间年需水量约为0.63亿立方米,定靖油气化工业区“十一五”期间年需水量约为0.3亿立方米,吴堡矿区“十一五”期间年需水量约为4 66万立方米。

2、“十一五”期间生活需水分析

全市到2010年,全市人口预计将达到360万,按城市化率达45%计算,市区人口162万,农村人口198万,大、小牧畜分别达到30万头和5 00万头。按照城镇生活综合用水定额,城镇人均用水量按110升/人·日、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按50升/人·日、大牲畜按30升/头·日、小牲畜按20升/头·日计算,到2010年,全市综合生活用水量达到38.82万立方米/日,即1.4亿立方米/年。

3、“十一五”期间农业生产需水分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掌握的基本资料分析,到2010年,全市总耕地面积为50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134万亩,考虑随着作物结构的调整,先进灌溉技术的应用,预测到2010年,全市农业生产用水为每年6.4亿立方米。

4、“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需水分析

根据生态型农业和工业园区绿地建设和城镇绿地面积以及人工水面的规模计算,到2010年,全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每年0.64亿立方米。

综上分析,到2010年全市每年需水量为14.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为6. 4亿立方米,工业为6.3亿立方米,城乡生活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为0. 64亿立方米。分别占总需水量的43%、42.8%、9.5%、4.4%。预测20 10年全市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为12.36亿立方米,缺水2.34亿立方米。

三、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实力的增强,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程度更加增高,同样也引发了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榆林市水资源分布不均,且以利用地表水资源为主。除农业生产消耗水资源比较大外,通过预测到2010年工业生产也成为了用水大户,而这些工业企业大都分布于榆、神、府、靖、定、横等县区,无疑对这些县区水资源有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是数量的保证,另一方面是质量的保证。预测到2 010年全市每年缺水2.34亿立方米,那么在保证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的前提下,水的供需矛盾就会更加突出,水资源就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就目前而言,在榆林市局部县区水的供需矛盾就已经出现,尤其是枯水季节,工业与农业争水问题十分突出,榆阳区榆溪河沿线有近10

万亩农田依靠榆溪河灌溉,每年从6月份开始水利、公安等部门就着手抗旱轮灌工作,该区所在乡政府、村组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轮灌。上下游之间抢水、争水矛盾是时有发生,群众围闹政府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地处中游的工业企业如氮肥厂、天然气化工厂、电厂等企业也引用该河系水源,所以工业农业之间也存在突出的用水矛盾,引发了群众上访闹事事件时有发生。此外,部分地区保证了生活、农业以及工业用水后,根本保证不了生态用水,用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这些问题进一步说明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水环境污染严重

榆林市北部有煤、西部有气、南部有盐,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建设,工矿及城市用水量将显著增加,其废污水排放量也将急居增加,工业废液、废渣渗漏和直接排放将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榆阳区生活总排污量为445.3万吨/年,榆林甲醇厂工业排污量57. 6万吨/年。窟野河流域1990年工业及城镇取水量为0.37亿立方米,而废污水排放量达0.29亿立方米,府谷县以孤山川污染最为严重,每年污水排放量达3230万吨,使境内地表水水质变化,主要表现为酚、氰、铬、砷、氟等超标。神木县境内的大柳塔、榆家梁等大矿井下废水均直接排放至窟野河,导致下游水体污染。2004年神木县城因水源污染而两次停水,造成十几万人断水十多天。锦界工业园区的聚氯乙烯企业,生产废水经简单中和后排放,导致PH值为2.16,呈强酸性,悬浮物超标4.3倍。陕西中能公司榆阳煤矿每日排放井下废水千余吨,有部分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附近小纪汗乡昌

汗界村的自然湖泊中,致使湖泊附近大片耕种土地上覆盖了一层白花花的盐碱,由于水位不断上涨,成片的沙柳枯死,排水渠边百余棵杨树泡在煤矿排污形成的黑泥潭里。目前全市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而污水处理与利用才刚刚起步,处理能力极小,除部分能化企业外,大多数生产、生活污水不能处理,达标排放的仅占总排放量的15%。

3、非法开采利用水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我市各县区均成立有水政水资源管理专门机构,但是非法开采水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水资源的分布、埋藏等情况以及先利用地表水后开发地下水的原则,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上,管理部门划定限采区、禁采区和超采区,以利合理有序的开发。但是在全市范围内仍然有不少企事业单位不顾总体规划乱采、超采地下水,尤其以农村为多。据调查,近10—20年时间里,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导致全市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全市平均下降2—2.5米,榆阳、靖边、定边、神木等县区的局部地方已达6米。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地表植被生长缓慢甚至枯死,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以榆林市区为例,有管网到达的区域仍有99眼深井在开采、利用地下水,长城路沿线西,由于自来水管网配套不到位,不经审批私自打井20多眼;由于农村管理较为松散,因而农村取用地下水基本不进行申报,更不经管理部门批准,导致占有较大面积的农村地下水状况掌握不准,影响全市的总体规划。此外水资源开采、审批过程中有些权力部门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先开采、后申报,边开采、边申报,找关系、托人情、利用权力加压力、强行审批的问题较多,同时管理部门有时也碍于面子、位子,在地下水资源开采审批中原则性不强,审批不规范、不严格的情况也存在。

4、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从目前用水状况分析,农业、工业需水量较大,城市生活用水也占不小比重,但以上三个用水部门均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一是节水宣传不到位,市民的节水意识不强;二是虽然有法律法规,但缺乏具体操作细则,监督不力,查处不严;三是部分行业或个体总认为只要有效益,有经济基础支撑,就不考虑整体水资源的紧缺问题,缺乏大局意识。全市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仍粗糙,如滴灌、喷灌、渗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应用范围极小,受资金与收益的制约,得不到大力推广,传统的灌水方式仍占主导,农业灌溉平均用水定额为322m3/亩,灌区渠系利用系数仍很低,普遍在0.5以下,大水漫灌、跑水、漏水等浪费水的问题很多。部分工业企业节水措施没有配套,万元产值用水定额有的高达964 m3/万元,重复利用率几乎为零;生活中尤以机关和家庭浪费严重,有些人认为每吨水一元多钱,用多也无所谓,所以淡化了节水意识,流水、漏水、渗水的现象时有发生。

5、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遭到破坏

近几年,随着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国有、民营、个体一齐上,有些技术条件较差,立项工作不细,审批不严的项目上马,导致地下资源的无序开采,打穿了地下隔水层,引发了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周边植物枯萎,生态破坏,使不少井泉干枯,库坝干涸,河溪断流,树木枯死。据统计,神木县已有数十条河流地表径流断流,

20多眼泉干枯,其中中鸡镇束河村的三座水库、18口水井干枯,当地村民被迫到十几里外买水吃,大柳塔镇双沟村200多亩水地起旱,300多亩果树枯死,几条沟道中十几年生长的杨树全部死亡;沙沟峁村原本利用渗流拦蓄建了电站,因水源地形成地下渗漏,不仅发不了电,而且有300多亩水地也起了旱。全市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使水资源遭受到破坏,水环境进一步恶化,而引发了土地沙化问题也十分突出,仅神木县就有7平方公里土地沙化。

6、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务一体化管理

除榆阳区外,其它11县均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但是管理部门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还很不到位,基本是粗放式管理,截止目前,全市还没有对水资源的储量,以及开发利用有一个详实的调查及规划,有些地方仍然是重复管理界限不清,导致了用水部门的缺水等,供水单位有水供不出去,管理部门却爱莫能助,协调不了产供销三者之间的关系。部分地方虽然成立了专门机构,但对资源的管理仅仅局限在收费方面,而对水资源的储量、利用量、可开采量等家底不清,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中长远规划。同时由于多龙管水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许多供需关系难以理顺,部门和行业之间只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整体利益,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不管事只收费,而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却负责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审批管理,完全变成了利益驱动。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就全市水资源状况分析,我市仍属水资源贫乏区,而且地下水资源利用条件差,供需用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合理调配利用水资源,构造和谐的用水环境,使工业、农业,生产、生活以及生态各业用水协调发展,特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科学普查,合理规划,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放在首位。榆林是能源富集区,资源开发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依托。经过过去10—2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那种“一窝蜂”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开发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索新的发展路子,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那么水资源作为开发的前提和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就应该重新审视它的作用和地位。首先应摸清全市水资源的家底,我市现有关于水资源蕴藏、分布及储量的资料和数据均已陈旧,基本沿用上世纪80、90年代的数据,科学性、合理性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加之多年来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实际数据与原成果可能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尽快组织专人进行全市水资源普查,对重要水源地进行详细勘探,然后编制全市水资源中长期规划,规划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方案,做到超前规划,用翔实数据,科学合理的规划来指导水资源的利用,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使水资源利用可以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解决我市面临的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三大问题。

2、科学决策、统一规划,强化水资源管理

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实

现水务一体化,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1)尽快改变多龙管水、监管不力的局面。各级政府应科学决策,明确水资源管理的统一性,即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杜绝水源与供水、供水与排水、排水与治污、治污与回水利用分割管理的现状,杜绝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节约、保护、配置、统筹的协调管理。水利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应站在全局高度,统一普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筹兼顾,使水资源真正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

(2)科学规划,服务大局,要打破城乡、部门、地域界线,制定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服从于规划,在规划中要立足长远,服务大局,要将开源与节流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两不误,两促进。具体规划要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3)制定地方性配套法规,落实责任,依法办事。针对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法规配套不完善,使行政执法具体操作时有一些失误。因此一方面要根据结合实际制订完善地方性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大水法规的宣传力度,使水法规深入人心,第三应解决好执法不力问题,促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一是从提高从事水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入手抓,提高准入门槛;二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使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程序化;三是加强监督与约束,通过党纪、政纪的监督与约束,时刻警示水行政执法人员,杜绝以权谋私,徇情枉法。

(4)在水资源开发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要以全省节水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全力构建节水型社会,注重宣传,落实措施,借鉴经验,全面推进,把节水的重点放在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项目上。运用价格的杠杆作用调节水资源的分配,提高部分高耗水行业的水价,反哺农业,促进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推广,从而节约水资源,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实现双赢战略。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节水技术基金,支持用水大户农业生产逐步走向高效节水型。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服务工业,走水资源循环利用之路。

3、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考虑水资源的大盘子,要与水的承载力相适应

纵观我市水资源的现状,我们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作为能源化工基地将有更多、更好的项目入驻,所引进项目必须考虑水资源大盘子的容量和可利用量。一方面应认真搞好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审查,提高水资源对引进项目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水、大污染项目,对已引进的工业项目要进行强制性节水技术改造,不达标的要强行停产。另一方面要做到以水定项目,以水定产定规模,如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可开采量不能满足项目的要求,那么再好的项目也不能引进,不能只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要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量水而行。第三要在留足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发展能化工业,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利益。目前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业务部门,在规划、项目上马方面很少考虑到生态用水问题。因此,建议,今后在所有项目上马前应组织水利、环保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用水规划,办理取水许可等手续。

4、从源头上治理水体污染,提高中水利用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全市污水排放、处理工作才刚刚起步,政府部门应把污水处理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对目前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水系应建设污水处理厂,首先应考虑在榆阳、神木、府谷等县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可根据各县特点因地制宜,然后再向全市逐步推广;其次应对重点能化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各企业配套污水、废水处理系统,提高中水利用率;第三要健全监测体系,加大监测力度,配套地方性法规,注重处罚到位,采取强制性手段使各能化企业及厂矿建设污水处理厂,实行二级生化处理,排放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水质标准。同时还应注重水源地的保护,各县区均应划定水源保护区,要按水功能区严格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落实范围,落实责任,落实措施,从源头上预防污染,确保水质的安全可靠。真正转变“先发展,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5、做好区域水利协调发展建设

从榆林的经济发展出发,实现水利工程的递次发展战略,搞好水利的主体工程建设,从整个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来分析,今后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素仍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市委、市政府及水利部门应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提高调蓄供能力,建议加快采兔沟、王圪堵、朱盖沟水库等水源工程的建设,积极搞好总体规划,开发利用天桥岩溶水、黄河漫滩地下水,近期还要加快盐环定扬黄工程的建设,以及黄河龙口引水工程的建设,中远期规划新建碛口、大柳树黄河引水工程,为我市中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证。同时还要提高现有水利工程标准,及时对低标准、功能单一、质量差的水利工程进行改选,建议抓好病险库坝的除险加固工作,灌区的节水灌溉工作以及集雨窖灌工作。榆林市节水的重点环节仍然是农业灌溉,其中有很大潜力可挖,就全市国营灌区而言,年引水量4亿多立方米,实灌面积29万亩,由于灌区渠首渗漏严重,渠系利用率仅为0.3,毛灌溉定额高达1329m3/亩·年,若拿出资金对国营灌区的渠道进行衬砌,渠系建筑物进行维修改造,则仅国营灌区可节水50%,年净可节水1亿立方米。因此只有抓好开源与节流并重,才能使区域水利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

总之,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水是关系江山社稷安危的重大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局面。(编辑:常瑜)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作者:————————————————————————————————日期: 2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D 【解析】 【详解】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D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亚洲的气候特点。 2.读北美洲略图,下列地形剖面图能够体现沿图中MN一线地势特点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地缓的山地和高原。读图可知,沿图中MN一线穿过的地形区有落基山脉、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落基山脉海拔高,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低一些,故选项D能正确体现沿图中MN一线地势特点,故答案选D。 3.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B.华北平原C.柴达木盆地D.黄土高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从图中可知,A是东北平原,B是青藏高原,C是准噶尔盆地,D 是黄土高原,故D符合题意。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A.松嫩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缺水严重,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缺水严重,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华北平原地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情况,注意理解。 5.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 A.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B.临海、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D.劳动力丰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高新技术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条件是邻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北京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是北京发展高新技术的优势条件,故选A。 【点睛】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 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 1和图2。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积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河 直汇乌 江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抗旱预案的通知(2014)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抗旱预案的通知(2014) 【法规类别】防汛抗旱 【发文字号】宿政办发[2014]221号 【发布部门】宿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11.10 【实施日期】2014.11.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抗旱预案的通知 (宿政办发〔2014〕2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 直属单位: 《宿迁市抗旱预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06年 10月26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宿迁市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宿政办发〔2006〕152 号)同时废止。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1月10日

宿迁市抗旱预案 目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预案适用范围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地理 2.2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3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4 旱灾概况 2.5 抗旱能力 3 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 3.1 指挥机构 3.2 职责 4 预防及预警 4.1 预防 4.2 预警

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 Ⅰ级响应(红色预警) 5.3 Ⅱ级响应(橙色预警) 5.4 Ⅲ级响应(黄色预警) 5.5 Ⅳ级响应(蓝色预警) 5.6 突发水源事件应急响应 5.7 响应结束 6 后期处置 6.1 损失评估 6.2 灾民救助 6.3 效益评估 7 保障措施 7.1 资金保障 7.2 物资保障 7.3 应急备用水源保障 7.4 应急队伍保障 7.5 技术保障 7.6 宣传与培训保障 8 附则 8.1 编制、审查与审批 8.2 预案修订 8.3 图表编制

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业

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业 1. 根据丰、中、枯设计保证率(P=10%、50%、90%)进行设计年径流及其年内分配计算; 图一年平均流量频率曲线 典型(设计)枯水年:P=90%,Q90%=336m3/s 典型(设计)中水年:P=50%,Q50%=480 m3/s 典型(设计)丰水年:P=10%,Q10%=661 m3/s 从实际年中选择典型分配年。与Q90%=336m3/s接近的实际枯水年为1992~1993年,该年枯水期长、水量枯,具有典型性,故选为枯水年典型年分配。同理选择1970~1971为中水年,选1964~1965年为丰水年。

表一丰水年、中水年、枯水年三个典型年的月平均流量计算表 2.由设计枯水年来水和用水过程,不考虑死水位,按不计水库水量损失列表法推求水库兴利库容和水库运用过程; 表二设计典型枯水年

5 457.06水库蓄水6573.07库满有弃水7159.04 保持库满816.99950.991089.9911131.0012134.00138.99235.98331.98418.971189.16548.88396.39 60.99 318.02457.06548.88548.880.00481.24 401.03200.00200.00390.9166.00161.01200.00110.0169.00531.89480.90259.924040.28336.69 3400.00283.33 400.00380.00350.00200.00200.00200.00420.00300.00350.00合计平均481.24 125.9286.9350.9518.970.00 时段/月 953.07509.04183.01149.01丰水期 枯水期 857.06264.02备注 水库供水期,库水位逐月下降。四月末兴利库容 放空 天然来水水量各部门综合用水 水量多余或不足 水量 弃水水量 时段末兴利库容蓄水量 表三 水库年调节时历列表法计算(未计水库水量损失) 3.由设计枯水年来水和用水过程,给定死水位,按计水库水量损失列表法推求水库兴利库 容和正常蓄水位(只算一次)。 图二 水位库容曲线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一模考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一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海陆位置看,与亚洲没有直接濒临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没有直接濒临的大洋的是大西洋,故选A。 2.《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句中“蜀”地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A.贵阳B.西安C.成都D.长沙 2.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 A.考虑居民点分布B.降低公路造价 C.视觉上的美观D.减缓公路坡度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这里以四周是高大的山地,中间是盆地,周围地势陡峭,交通不便,中间是肥沃的农业区。 1.诗句中“蜀”地是指四川省,该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成都,另外四川省也简称“川”,故选C。2.蜀道公路呈“之”字形(如上图)主要是为了减缓公路的坡度,这样可以更省力,并不是为了视觉的美观,故选D。

C.图名、方向、图例D.图名、比例尺、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的种类很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无论哪一种地图都要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图名不一定要有,故选A。 4.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 C.塌陷D.旱涝灾害 【答案】A 【解析】 【分析】 依据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特征的成因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等知识,来解答此题。 【详解】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土质疏松,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于7、8月份,又多为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形成泥石流;故选:A。 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丁的海拔高度范围为() A.高于500米 B.高于200米,低于300米 C.高于400米,低于500米 D.高于500米,低于20米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我国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及其 全面解决方案 王占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数量有限和分布极不均衡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原因 ,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并最终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水体保护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原因;解决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面危机 1.1中国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加之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中国年均降水总量为61889 亿m3,平均降水深度648 mm ,年均地表水资源为27115 亿m3 ,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用世界上7 %的水养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按1999 年人口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232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40 m3的1/4 ,排在世界121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缺水遍及各个流域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 , 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需求加大 ,虽然节水和重复利用水源使需水定额增长趋势变缓 , 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将导致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2000 年工业用水达655 亿m3,2010 年达929 亿m3,2030 年将达1899 亿m3,2050 年将为3436 亿m3,生活用水将由2000 年的189 亿m3增加到2050 年的730 亿m3。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大的突破,水资源将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 世纪最为棘手的难题,甚至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2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需求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以万州为例 内容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以万州为例,从万州水资源 实际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针对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涵盖了万州及重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对策;万州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重庆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约为1600m3,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3/,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6,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缺水将更加突出。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水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万州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力求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政策上研究较多,节约用水主要从采用节水技术、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入手。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行阶梯水价的政策,但目前具体研究阶梯水价实施办法的不多,真正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也较少。 二、正文 1、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 重庆市地跨105°17′—107°14′E、28°22′—30°26′N,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处,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幅员面积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小区域水系规划实践——以江苏宿迁两河公园为例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小区域水系规划实践 ——以江苏宿迁两河公园为例 陈凌,幺贵鹏,郭豫炜 摘要:在整体社会对于提高生态环境效益比较重视的今天,如何将生态因素结合到对水系的规划设计中,为打造一个更人性化、更科学的城市环境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新城开发建设的背景,在城市水系设计的过程中关注可持续发展,通过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贯彻到宿迁两河公园水系规划的设计中,在提高城市蓄水和治涝能力的同时,通过LID技术收集雨水补给湖体,在保障水安全的同时,维护了水生态,保护了水环境。希望本工程能够对类似的新城水系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 LID技术水系规划设计防洪排涝,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 1 引言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不断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到城里来看海”,已成为一句流行语。传统雨洪管理理念通过加大下水道和河道的尺寸、渠化河道断面等手段来将雨水迅速排入大江大河,加重了下游负担的同时导致本地水资源白白流失得不到利用,引发一系列的径流污染、水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有鉴于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建议,参考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的办法,来解决或者减轻上述问题。 “海绵城市”一词是当下最火爆的名词之一,这一概念有着不同但是相近的表述:。但无论如何,海绵城市不是简单指蓄水、下渗等雨水排水系统的简单改进,而是一场城市水系统的综合革命。有的研究尝试给出的海绵城市定义是:以城市为集水区,通过水系统的自我调节,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资源消耗、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适应气候的变化、服务于生态平衡,实现了水资源健康循环的城市。 传统的公园、社区的水系规划,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景观河(湖)的效果,通常以维持常水位为目的,较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问题;然而传统方法设计的景观水体在水源补给和水质保持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到了枯水期水位下降较快, 或要高成本地使用自来水补水,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16. 工业需水弹性系数:指工业需水量增长率与工业年产值增长率的比值。 17. 生态基流: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保持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二保留到河道中的最小水面。 18. 河道输沙需水量:是指保持河道水流泥沙冲淤平衡所需水量。 19. 系统网络图:需水工程、分水点、计算分区 20. 水资源一、二、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答:一次供需分析: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按供水预测的“零方案”,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有缺口,则二次供需分析:考虑强化节水、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等合理抑制需求措施, 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挖潜配套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增加供水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仍有较大缺口,则三次供需分析: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状况,一般用被开发量与水资源量的比值表示。 22.投入产出分析:是同时将“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产出”指的是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 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等。 23.投入产出表:用棋盘式表格反映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联系。

浅谈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浅谈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 1.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发展。淡水短缺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继全球变暧之后的第三大问题,由于我国水资源存在时空分布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开发利用率高,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短缺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正确估算水资源需求,分析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关系,综合评价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进而相应地制定与水资源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并由此进行区域发展总体规划,越发显得重要,因此,进行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及研究过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题名为“关于淡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其实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这一词只为提醒人们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费。 以下是聊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例 聊城市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10,而根据水利部预测,聊城市从2010年至2020年,年均用水量将以6.275%速度逐年增加。显然,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是满足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聊城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1积极引用黄河水 黄河是聊城过境的主要水资源,年均引用黄河水量为13.6亿立方米,正常年份基本保证了聊城30万公顷的农业灌溉用水,但由于近些年来黄河出现不同程度断流并愈演愈烈,一般黄河断流期也正是聊城用水期,空有好的引水条件,却无水可用,因此聊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利用冬季水量充配且含沙量少的有利时机引多蓄,除利用现有的河道、水库、塘坝蓄水外,还要用60多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库蓄水。地上、地下联库运用,做到冬蓄春用,丰蓄枯用,提高供水保证。 2.2充分利用地表水 聊城的地表水主要来自徒骇河、马颊河和金堤河流域,对以上流域的地表水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调查 “” 科技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实施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精神,以践行“人本教育”理念为宗旨。学校特举行八、九两个年级全员参加的“关于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调查”大型科技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就是资源积累”、“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命线”。让他们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彰显他们个体的生命价值。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 2、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全民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 3、力求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达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 4、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全面了解过去及现在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与治理措施,以便于为当地政府提

供这方面的资料,为今后本地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防治保护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方法〕: 一、调查走访; 二、实地调查; 三、交流与合作。 〔活动步骤〕: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实效,现将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各小组学生向当地长期居住的老人或村委会干部了解当地过去及当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状况,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笔录,以利于后期资料整理; 第二阶段:各小组按本村或本组的实际情况作好出行安排,分步骤有序地开展目前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污染程度的实地调查,要求每位组员在调查中作好详细记载(地点、水源水质、污染程度及污染原因等),以确保后期的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学生将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各有特色的且富有一定价值的个体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材料汇总,由指导教师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形成能代表共性的可行性报告,并向当地政府如实呈报,为当地今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污染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活动总结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2015届)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与供需平衡分析 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 学生姓名: 班级:水文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副教授 2015年6月

摘要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内容及一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菏泽市的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1.从分析的范围考虑,可划分为:(1)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3)菏泽市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1)菏泽市现状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1)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按用水性质,可划分为:(1)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2)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分析 在对菏泽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后,分析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编制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还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模型,增进了自己对水资源优化的认识。 关键词: 供需平衡分析,菏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 (1)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 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3) 2.1 自然地理概况 (3) 2.2 社会经济概况 (3) 2.3 水资源量分析 (4) 2.3.1 降水量 (4) 2.3.2 地表水资源量 (4) 2.3.3 地下水资源量 (5) 2.3.4 水资源总量 (5) 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5) 2.3.6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7) 2.3.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8)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 (10) 2.4.1 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 (10) 2.4.2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26) 2.4.3 现状供水工程情况及实际用水量 (27) 2.4.4 水环境质量 (29) 第3章水资源供需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30) 3.1 供水预测 (30) 3.2 需水预测 (31) 3.2.1生产需水预测 (31) 3.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0) 3.2.2 总需水量预测成果 (43) 3.3 供需平衡分析 (45) 3.3.1 分析原则与方法 (45) 3.3.2现状供需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规划年供需分析 (46) 第4章水资源优化配置 (48)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