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问答题(答案)整理
生态学简答题

③空气呈现高二氧化碳低氧气,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动,进而影响植物营养状况;
④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适应变化。
8. 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与生物的关系。
答:大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关系到生物生存,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同植物利用二氧化碳的效率不同。氧气是动物生存的必需条件(厌氧动物除外),动物能量代谢要消耗氧。大气压氧分压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高海拔低氧是内温动物生存的限制因子,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表现在加大了呼吸深度,增加了肺泡气体弥散能力,增加了组织肌红蛋白数量,增加了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浓度,提高携氧能力。
4. 生物对光照会产生哪些适应?
答:光照有日周期和年周期的变化,日照长短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其中有:
1)、生物的昼夜节律;
2)、生物的光周期现象:1)、植物的光周期现象: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c、中日照植物 d、日中性植物
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①对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经人为修复使其负反馈系统恢复正常,生态系统就能得到修复。②在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不能超过其生态阈值,否则负反馈作用下降,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③生物多样性愈高,结构愈复杂,负反馈功能就愈强,生态平衡就愈稳定。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很重要。
四、问答题(每题10分)
1. 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答: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田间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采集数据时误差较大,而且野外条件下影响因子很多我们关注的未必就是关键性的因子,从而得出不正确结论。
生态学简答题及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
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
(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
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生态学》简答题汇总(20200501074210)

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 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
20、简述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2013 年 1 月 生态学 海南大学 2010 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答:温度超过生物适宜温区的上限后就会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
温度越高对生物的伤害作用
越大。 如高温可减弱光合作用, 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的这两个重要过程失调,还可破坏植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2013 年 1 月 生态学 海南大学 2010 级农业资源与环境 林罗添骥
答:( 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
。
(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
(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
1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2、生物群落的演替有哪些类型 ? 13、简述生物群落的发生过程。
生态学考试题

⽣态学考试题⽣物技术专业⽣态学题⽬第⼀章⼀、选择1、从具有⽣命活动的⼤分⼦到细胞,是⽣命进化中的关键⼀步,细胞⽣命⼀旦出现,就从化学进化过渡到(C)A物理进化B后化学进化C⽣物学进化D遗传进化2、许多全球性问题如⼈⼝问题,能源问题等是⽣态学发展哪个时期中的重要问题?(D) A萌芽时期B建⽴时期C巩固时期D现代⽣态学时期3.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级群落学说⽽著名,被称为动态学派的是哪个学派?(B)A北欧学派B英美学派C法瑞学派D苏联学派⼆、概念题1、⽣物圈:⽣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1375年⾸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
它在地⾯以上达到⼤致23 km的⾼度,在地⾯以下延伸⾄12 km的深处,其中包括流层的下层、整个对流层以及沉积岩圈和⽔圈。
2、化学进化阶段:原始⽣命形态只能依靠分解复杂的化合物时所释放的能量来维持⽣存,⽽太阳的紫外辐射⼜把简单物质再次变为复杂化合物。
这种最初的⽣命靠化学反应得到发⽣和发展,称为化学发展阶段。
三、简答现代⽣物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答:1)研究层次上向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2)研究⼿段的更新3)研究范围的扩展第⼆章⼀、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物因⼦?(A)A.有机体 B.温度C.阳光 D.⼟壤2.下列哪个不是⽣态因⼦分布特征?(B)A.纬度地带性 B.⽔平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经度地带性3.湖南念同的野⾲是哪种矿物的指⽰⽣物?(A)A.⾦矿 B 铜矿C.锌矿 D.铁矿4.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类型?(D)A.挺⽔植物 B.浮⽔植物C.沉⽔植物 D.潜⽔植物5.⽣存在⾼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和⽣存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较,其体型(C)A.⼀样⼤ B. 没有规律C.⼤D. ⼩6.利于植物⽣长的⼟壤中占据⼟壤容积最⼤的组分是(C)A.空⽓ B.⽔分C.矿物质 D.有机质⼆、概念题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特定⽣物体或⽣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物体或⽣物群体⽣存的⼀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一、解释下例术语(本题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l 参考答案:1、Ecological Amplitude: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2、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3、Niche:生态位,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4、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5、Biosphere: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3小题,每题5分,共10分)l 参考答案1、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的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的生活型。
趋异适效应: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的生态压力和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和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的而表现出的特性。
2、层片与层次层片:每一层片均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不同植物所构成的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的结构单元,是在群落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层片具有如下特征:⑴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⑵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的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⑶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次:群落中植物按高度(或深度)的垂直配置,就形成了群落的层次,强调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成层性保证了植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
陆生群落的成层结构是不同高度的植物或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排列结果。
生态学试题附答案

四、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2、空间异质性是怎样影响群落结构的?3、气体型循环与沉积型循环各有何特点,各循环类型的代表物质有哪些?五、简述题(本题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2、对于一个物种,它是怎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并产生影响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至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生态学》试卷(试题编号GE00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 Metapopulation2. Ecosystem3. Short Day Plant4. Species Frequency5. Ecotone三、问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热环境?2、试说明什么是最大可持续产量?3、什么是植物种内竞争所表现的密度效应?4、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因素有那些?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3.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谈谈你对其濒危原因的认识,并提出拯救该物种的建议。
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演替系列和顶极群落2、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 为什么?2、捕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或作用?3、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五、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2、举例说明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二、比较分析以下各组术语:(本题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生态型与生活性2、生态幅与生态位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
生态学简答题汇总

生态学简答题汇总1.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对策?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3简述陆生动物的水平衡?4.水生动物如何适应高盐度和低盐度环境?5.休眠及其生物学意义。
6.模逻辑斯谛增长的模型的假设7.指出并分析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修正项(1-N/K)的生物学意义并分析?8.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9.种群衰落及其原因10. r对策者概念、生理生态特征、举例。
11.K对策者概念、生理生态特征、举例。
12.动物集群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13.动物分散利用领域生活方式的生态学意义?14.通讯行为的生物学意义?15.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6.层片具有以下特征17.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18.生态锥体的特点19.生态过渡带及主要特征20..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作用?2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共同特征22.简述生产者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3.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过程24.影响分解过程的因素25.简述土壤动物在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26.我国生态农业典型模式27. 生态城规划的五项原则28.生态城的衡量标准29.城市生态环境问题30.关于热岛效应1.简述生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对策?①形态适应: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短变小的趋势(艾伦法则)。
生活在寒冷气候地区的同类恒温动物, 其身体往往趋向于大,而在温暖气候地区生活者体形则趋向于小(伯格曼定律)。
恒温动物的另一类形态适应,是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或羽)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厚皮下脂肪,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
逆流热交换。
②生理适应:局部异温性,即动物的四肢、尾、吻、外耳等部位温度降低, 低于体躯中央的温度,并且身体中央温暖的血液很少流到这些部位,从而使这些隔热不良的部位不至于大量散失体热。
另有些动物可通过耐受冻结或处于超冷状态而避免冷伤害。
③行为适应:主要表现为休眠和迁移。
2.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⑴有效积温:是指生物为了完成某一发育期所需要的一定的总热量,也称热常数或总积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
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6、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称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
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
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7、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 N/d t:rN(1-N/K)=rN(K-N/K)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 N/d 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 a-rt”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8、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9、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
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最强烈,面积也大。
10、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
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最大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
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1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1)偏利(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1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
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1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以选择结果分三类:(1)稳定选择(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1)配子选择(2)亲属选择(3)群体选择(4)性选择1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1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意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
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16、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
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17、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1)生物量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3)净生产量低;(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6)群落稳定性高。
18、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
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③环境的随机变化19、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1 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 即P=A ﹣R ;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 即A=C ﹣FU2 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
3 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20、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2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2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②补偿不足③准确补偿2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1 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 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2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1 收获量测定法2 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碳测定法4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5 叶绿素测定法25、概括出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
26、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27、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呼吸代谢 食物种群 动物得到的 动物未得到的 动物吃进的 动物未吃进的 被同化的未同化的 净初级生产量更高营养级取食 未被取食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过程的一般模式28、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
29、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30、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31、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3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33、、请回答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⑴竞争与协同进化⑵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⑶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⑷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3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