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理生化实验课

合集下载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实验报告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实验报告

2016年秋季学期微生物学实验报告1、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

2、熟悉常见病原性球菌及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查程序,掌握各检查实验操作。

3、了解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熟悉抗生素对于不同细菌的作用机理。

6、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二、实验器材:1、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伊红美兰平板、斜面、营养肉汤、半固体琼脂2、标本: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空气细菌培养物、手指皮肤细菌培养物、细菌分离培养物、斜面培养物、营养肉汤培养物、药敏试验培养物3、器材:1)培养基的制备:天平、称量皿、药勺、锥形瓶、量筒、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洗耳球、棉塞、牛皮纸、橡皮筋、干粉培养基、酒精灯、火机。

2)细菌的分离培养:碘酒棉球,酒精棉球、眼科镊子、接种环。

3)细菌的纯培养: 接种环。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生理盐水、镜油瓶、拭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结晶紫染液、芦戈氏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架、接种环。

5)细菌的生化试验:糖发酵管、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纸片、眼科镊子、接种针、接种环、小砂轮、葡萄糖发酵微量管、乳糖发酵微量管、兔血浆、生理盐水、载玻片。

6)结果分析:尺子。

三、方法与步骤1、营养肉汤培养基的制备取1.1g营养肉汤粉末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摇晃锥形瓶使其几乎完全溶解。

将锥形瓶置于电陶炉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固体是否完全溶解,冷却后分装至试管内。

2、细菌的分离培养(平板划线分离法)甲→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乙→脓汁标本→营养琼脂平板丙→粪便标本→伊红美蓝平板丁→粪便标本→伊红美蓝平板1)接种环烧灼灭菌,以免污染标本。

2)取标本3~5ul。

3)转动平板,当看到平板表面象镜面有反光的时候,保持这个角度,划线时就能看清划线痕迹,以便控制划线。

4)接种环与平板呈30~40度角,在平板表面上方,以曲线的形式,作大幅度来回连续划线,边划边退,线段要划得长而密集,每区划线不少于30条5)甲、乙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

生化实验报告小鼠血糖(3篇)

生化实验报告小鼠血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血糖水平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3. 学会使用血糖测定仪进行操作。

二、实验原理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维持在3.9-6.1 mmol/L之间。

血糖测定是通过测定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来评估血糖水平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小鼠血糖。

葡萄糖氧化酶能够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将色原性物质氧化成有色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从而计算出血糖浓度。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5g)。

2. 仪器:血糖测定仪、微量移液器、试管、离心机等。

3. 试剂: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测定试剂盒、肝素钠抗凝剂、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按照实验要求给予一定量的高糖或低糖饲料,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

3. 实验前准备:将血糖测定仪预热,校准仪器。

4. 抽取小鼠血液:用肝素钠抗凝剂处理小鼠耳缘静脉血,室温下静置10分钟,离心分离血清。

5. 血糖测定:将血清加入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测定试剂盒中,按照说明书操作,测定吸光度。

6. 数据处理: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五、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高糖饲料喂养能够引起血糖水平升高。

六、讨论1. 本实验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了小鼠血糖水平,结果表明高糖饲料喂养能够引起血糖水平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

2. 血糖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高糖饲料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

3. 本实验为后续研究血糖调节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结论1.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血糖测定方法,并应用于小鼠血糖水平的研究。

2. 高糖饲料喂养能够引起小鼠血糖水平升高,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生化反应鉴定实验报告(3篇)

生化反应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化反应在微生物鉴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对给定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生化反应是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同时产生一些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用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常见的生化反应包括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等。

-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等。

-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等。

2. 仪器:- 酒精灯- 接种环- 超净工作台- 恒温培养箱- 高压灭菌锅- 试管- 移液枪- 滴管四、实验方法1. 菌种培养:将菌种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糖发酵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记录发酵结果。

3. 吲哚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加入吲哚试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4. 甲基红试验:- 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发酵葡萄糖、乳糖,不发酵蔗糖。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 枯草芽孢杆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 变形杆菌: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

2. 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吲哚试验阳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吲哚试验阴性。

- 枯草芽孢杆菌:吲哚试验阴性。

- 变形杆菌:吲哚试验阳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三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5年6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检测原理(1)糖类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实验步骤3.实验成功关键点(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由于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易溶于酒精,故可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3)蛋白质鉴定中,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4)物质鉴定实验一般可预留部分样液作对照实验,若需进一步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溶液。

1.下图是检测还原糖的实验(1)如下图示的处理,2 min后试管内将呈现何种颜色?试加以分析说明。

(2)向某试管内无色液体中加入斐林试剂,经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表明试管内含有葡萄糖,对吗?提示(1)应为蓝色(斐林试剂的颜色,因未经水浴加热,只有将试管置于50~65 ℃温水中,经水浴加热后,方可呈现“砖红色沉淀”)。

(2)不对。

只能证明含有“还原糖”,不能具体证明是哪种还原糖。

2.下图为某种物质鉴定方案,请推测:(1)图示的实验方案用于鉴定何类物质,其中“某试剂”是什么?A液、B液分别指什么?(2)若溶液中有被检测物质则右侧试管“摇匀后”变成何种颜色?提示(1)蛋白质及多肽化合物;双缩脲试剂;A为0.1 g/mL NaOH溶液;B为0.01 g/mL CuSO4溶液。

(2)紫色。

糖类、脂肪与蛋白质的检测1.(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解析成熟香蕉中含有较多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被消耗,加入碘液不会产生蓝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绿色;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人体功能学实验报告(3篇)

人体功能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人体功能学实验,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人体功能学实验主要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点。

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了解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心脏功能实验:观察心脏的搏动、心率、血压等指标,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调节机制。

2. 呼吸功能实验:观察肺的通气、换气功能,了解呼吸系统的调节机制。

3. 消化功能实验:观察消化道的蠕动、分泌功能,了解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

4. 神经系统功能实验:观察神经反射、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

5. 内分泌功能实验:观察激素水平、内分泌腺功能等指标,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四、实验方法1. 心脏功能实验:采用心电图、血压计等仪器观察心率、血压等指标。

2. 呼吸功能实验:采用肺功能仪、呼吸带等仪器观察肺通气、换气功能。

3. 消化功能实验:采用胃镜、肠镜等仪器观察消化道蠕动、分泌功能。

4. 神经系统功能实验:采用电生理仪器、神经传导速度仪等观察神经反射、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

5. 内分泌功能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激素水平、内分泌腺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心脏功能良好。

2. 呼吸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肺通气、换气功能正常,说明呼吸系统功能良好。

3. 消化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消化道蠕动、分泌功能正常,说明消化系统功能良好。

4. 神经系统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神经反射、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正常,说明神经系统功能良好。

5. 内分泌功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激素水平、内分泌腺功能正常,说明内分泌系统功能良好。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特点正常,符合生理学基本规律。

2016微生物生理4.3

2016微生物生理4.3
仍然以葡萄糖为例子,讲解好氧呼吸过程。 葡萄糖的好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 1.糖酵解阶段,形成丙酮酸,即EMP途径酵解阶段; 2.丙酮酸有氧分解阶段,即三羧酸循环(TCA循环)阶 段。
好氧呼吸第一阶段:EMP途径形成丙酮酸
TCA 循环
1.TCA循环 也称为柠檬酸(CAC)循环。从丙酮酸开始,先形 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最终被 彻底氧化成为CO2和H2O。 1mol丙酮酸经过TCA循环后形成了3mol的CO2: a.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时,产生1mol; b.草酰琥珀酸脱羧时产生1mol; c. 酮戊二酸 脱羧时形成1mol。
问题:为什么是产生 38molATP?
1mol葡萄糖可在EMP途径形成2mol丙酮酸,则在TCA 循环中可形成: 2×15=30molATP; 由于葡萄糖的好氧呼吸包括两部分,TCA已知产生 30mol。那EMP途径呢,在发酵时净剩2mol,在发酵 过程中,可产生2mol的NADH2,则可换算成 2×3=6molATP , 因此, 1mol葡萄糖可产生: 30+2+6=38molATP.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 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 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2.好氧呼吸 电子受体为O2,底物被彻底的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并 有大量ATP产生。 在好氧呼吸过程中,电子并不是直接传递给O2,而是先 转移给NAD,成为NADH2,然后NADH2被氧化后,电子传 递给电子传递体系,最后由电子传递体系转给O2。 得到电子的O2与H结合形成H2O。
1.单纯扩散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西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中西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51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西医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胚胎、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学后续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临床专业课程授课学期:第2学期选用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2016年( 自编教材)必读书目:[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 陈诗书,医学生物化学(第八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八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其功能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代谢过程及其调节规律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后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发生机理,为中西医结合诊断疾病、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以生物化学为立足点的医学基础知识,才能学好医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才能更深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内容。

总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三、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熟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3)了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学时)(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当代生物化学的概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实验一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实验一人类性状的遗传分析

受精时各雌雄配子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4)受精以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的或大致同样的寸活率;(5)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实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性状:是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三、材料与方法材料:人类(Homo sapiens)方法:(1)、以人类作为研究对象,选择8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2)、在调查报告上注明性别、籍贯、民族、相对性状等,所选择的相对性状不得涉及个人隐私。

(3)、选择10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网络调查为300份,问卷调查为700份。

(4)、相对性状:①、有无耳垂②、单双眼皮③、有无酒窝④、舌头能否从两侧卷起⑤、油耳或干耳⑥、直发或卷发⑦、瞳孔的颜色⑧、食指长度(5)、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七、作业1、性状是什么?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差异是什么?答:(1)、性状(character)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具有的各种特征。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

有的是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在孟德尔以后的遗传学中把作为表型的显示的各种遗传性质称为性状。

在诸多性状中只着眼于一个性状,即单位性状进行遗传学分析已成一种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规手段。

(2)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如鸡羽的芦花斑纹和非芦花斑纹、水稻的粳与糯、角的有无、毛色、血型、遗传缺陷和遗传疾病等都属于质量性状,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

质量性状的差别可以比较容易地由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来分析。

数量性状是另一类性状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

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昆虫生理生化实验技术》课程代码:3012100018开课单位:植物科技学院责任教师:牛长缨研究生:学号:实验一昆虫血淋巴中蛋白质的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一、实验目的掌握凝胶电泳基本方法,并测定各种昆虫,以及同一种昆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血淋巴的蛋白谱。

二、实验原理昆虫的各种组织,均含有多种蛋白质和各种酶类。

在血淋巴中经分离和纯化后已鉴定的蛋白质有:卵黄原蛋白,脂蛋白,贮存蛋白,滞育蛋白,抗菌蛋白,抗冷蛋白等。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和酶类,可以得到满意的蛋白谱和酶谱,通常能分离到20-30条带。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过硫酸胺)与加速剂(四甲基乙二胺)的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能起分子筛的作用,因此常用它作为电泳支持物。

对样品的分离不仅取决于各组分所带电荷的多少,也与分子大小有关。

此外,凝胶电泳还有一种独特的浓缩效应,即在电泳开始阶段,由于不连续pH和凝胶孔径梯度作用,将样品压缩成一条狭窄区带。

从而提高了分离效果。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供试昆虫:菜青虫试剂及配制:1.Acr:丙烯酰胺Bis:甲叉双丙烯酰胺TEMED:四甲基乙二胺AP:过硫酸胺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A:1mol/L HCl 48ml;Tris 36.3g;加水至100ml,pH 8.9;贮存于棕色瓶内,4℃保存。

B:Acr 30g;Bis 0.8g;加水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内,4℃保存。

C:10%AP 1gAP加9ml水,最好现用现配,贮存于棕色瓶内。

D:1mol/L HCl 48ml;Tris5.98g;加水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内,4℃保存.E:Tris6g;甘氨酸28.8g;加水至1000ml,pH8.3(电极缓冲液)2.1%溴酚蓝指示剂,苯硫脲3.染色液:考马斯亮蓝R250 1.25g; 水227ml; 冰乙酸46ml; 甲醇227ml; 共500ml,溶解后过滤。

4.脱色液:水875ml; 甲醇50ml; 冰乙酸75ml.5.分离胶及浓缩胶的配制:分离胶高pH 不连续系统配制体积比(ml)A1mol/L HClTris加水至100ml48ml36.3gpH 8.92.5BAcrBis加水至100ml30g0.8g5TEMED (直接用原液) 0.01加水12.3910%AP (最后加入) 0.1浓缩胶配制体积比(ml)D 1mol/L HClTris48ml5.98g1.25加水至100ml pH 6.7BAcrBis加水至100ml30g0.8g1TEMED 0.005 水7.64 10%AP 0.10仪器及用具:高压电泳仪与垂直平板电泳槽、冰箱、组织匀浆器、离心机、吸水纸、移液器、注射器及长针头、大培养皿及大玻璃烧杯四、实验方法及内容(一)样品制备血淋巴的采集:用解剖针轻轻刺破菜青虫尾部或头部表皮,用力挤压虫体收集血淋巴,滴入小试管或离心管中,用力适当防止将虫体内脏一起挤入(血淋巴中可加入微量的苯硫脲以防止血淋巴变黑)。

(二)电泳胶的制备1.凝胶框的安装:将两块制胶玻璃插入橡胶框内成为凝胶框,插入电泳槽中,拧紧电泳槽两侧的固定螺丝,使橡胶框垂直安装在电泳槽内不致漏水。

2.分离胶的制备:如上述,混匀后速将此胶加到凝胶框内,上面加正丁醇,晾干,约30分钟。

3.待分离胶凝固后,倾倒出正丁醇,用蒸馏水多次冲洗胶面,最后用吸水纸吸干胶面水分。

4.配浓缩胶,倒入分离胶上面,马上插入梳子,梳子下不能有气泡,用微量移液器向凹陷的梳子孔加入浓缩胶补平。

约10分钟后,浓缩胶干燥。

(三)加样1.待浓缩胶干燥后,取出梳子,留下梳子孔准备点样。

2.样品与40%蔗糖(1:1)混匀,一般各取50µl。

3.点样后,每个样上加溴酚蓝指示剂,然后倒入电极缓冲液,至样品以下,用吸管吸缓冲液覆盖于样品之上,然后再倒满。

(四)电泳1.打开电泳仪,在浓缩胶150v, 跑到分离胶后200v, 大约跑3-4小时,至底部为止,关上电泳仪。

2.倒出电极缓冲液,取出玻璃板,分开,浓缩胶不要,将分离胶倒入培养皿中,倒入染色剂染色(60℃30分钟)3.用脱色液脱色,至胶变白色为止。

(五)分析各蛋白谱带迁移率(Rf)的计算:迁移率Rf:谱带迁移距离(cm)/溴酚蓝迁移距离(cm)谱带迁移距离是指从分离胶起点至谱带中心的距离(cm)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牛血红蛋白分子量一、实验目的掌握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并用以测定未知蛋白子分子量大小,分离不同大小的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一般凝胶层析是非变性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变性的,二硫键也被还原,所以是亚基(肽链)分子量。

非变性胶同蛋白质分子结构,分子电荷有关。

而变性胶因为有SDS参与,所以同分子结构电荷等等都无关。

氨基酸有电泳性质,不过在普通Page胶里面电荷远少于SDS,忽略不计,所以可以用以分离不同大小的蛋白质。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同实验一四、实验方法及内容方法同实验一,不同的是制备分离胶、浓缩胶和电极缓冲液的时候都要加入10%的SDS。

制样:样品要与上样缓冲液混匀,注意蛋白Marker和样品都要沸水煮3-5min。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三昆虫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昆虫基因组DNA提取的一般方法;2.掌握基因组DNA检测的一般方法;3.比较不同样品对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CTAB法原理:CTAB是一种非离子去污剂,CTAB与核酸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高盐(>0.7mM)浓度下可溶,并稳定存在,但在低盐浓度(0.1-0.5mM NaCl)下CTAB-核酸复合物就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而大部分的蛋白质及多糖等仍溶解于溶液中。

经离心弃上清后,CTAB-核酸复合物再用70-75%酒精浸泡可洗脱掉CTAB。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原理:在pH值为8.0-8.3时,核酸分子带负电,在电泳时由负极向正极移动。

采用适当浓度的凝胶介质作为电泳支持物,在分子筛的作用下,使分子大小和构像不同的核酸分子泳动率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达到分离核酸片段检测其大小的目的。

核酸分子中嵌入荧光染料(如EB)后,在紫外灯下可观察到核酸片段所在的位置。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供试昆虫:蜚蠊、家蝇、橘小实蝇试剂:2×CTAB溶液:0.05M CTAB (国产)0.1 M Tris·Cl (pH 8.3)0.02 M EDTA1.4M NaClAdd ddH2O to 1000 ml氯仿/异戊醇(24:1),实验前配好,放入通风橱中。

异丙醇,分装在棕色瓶中,-20℃保存。

70%乙醇TE溶液:1mM EDTA,10mM Tris.HCl pH8.0进口琼脂糖电泳缓冲液10×TAE:NaAc4.1g+EDTA1.85g(pH8.0)混合定容于250mlEB 0.5ug/mlDNA Marker:DL2000仪器:冰盒,研钵,1.5ml的离心管,移液器,枪头(蓝黄白三种),一次性手套,玻棒,烧杯,容量瓶,锥形瓶,灭菌瓶四、实验方法及内容1.取试验昆虫于研钵中研碎;2.取约0.4g左右细粉1.5ml离心管,加入1ml 2×CTAB提取液,加入大约2ul的β-巯基乙醇混匀;3.65ºC水浴中放置1h,每隔10分钟上下颠倒混合数次(DNase变性,促进内溶物释放);4.11000rpm离心15分钟;5.吸取600ul上清于新的1.5ml离心管,加入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上下颠倒数次;6.11000rpm离心15分钟;7.取上清,重复5-6步1-2次;8.加入等体积异丙醇-20ºC沉淀半小时;9.弃去上清。

用70%乙醇浸洗沉淀,除去离子及CTAB残余,自然干燥30分钟以上;10.加入50ul TE(含20ug/ml RNaseA),放于4ºC冰箱保存备用;11.0.8-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1)将挡板及制胶板洗净,水平放置在工作台上;(2)称取0.24 g琼脂糖于30 ml 1×TAE中,在微波炉中使琼脂糖颗粒完全溶解,冷却至温热时倒胶;(3)调整好梳子的高度,趁热插入凝胶中;(4)凝胶凝固后,小心拔去梳子,取下挡板;(5)将电泳样品(约5ul)依次点入加样孔中,选一个适当的位置点DNA Marker;(6)将制胶板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液,打开电泳仪,使核酸样品向正极泳动(注意点样孔在电泳槽的负极一端);电压80v,30min。

(7)电泳完成后切断电源,取出凝胶,放入0.5 µg/ml的溴化乙锭(EB)中浸泡10-15 min,在紫外透射仪上观察电泳结果并照相记录。

五、本实验注意事项1.研钵预冻,粉末转管前至加CTAB前不要融化2.24:1的苯酚氯仿抽提时动作应轻柔,氯仿的操作要在通风柜中进行3.所用试剂必需灭菌,带手套4.EB为诱变剂,可引起插入突变,并有中度毒性,操作时要注意防护。

一般配成1000×储液(0.5mg/ml),工作浓度为0.5ug/ml。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四昆虫肌动蛋白(Actin)基因片段的PCR检测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熟练操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是分子克隆技术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是在模板DNA、引物和dNTPs的存在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

PCR技术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和模板结合的特异性。

反应分为变性(denaturation,)退火(annealing)、延伸(extension)三步,经过一定的循环,介于两个引物之间的特异DNA片段得到大量扩增。

三、实验试剂及作用➢Mg2+:Mg2+能影响反应的特异性和扩增片段的产率。

一般反应体系中1.5-2.5 mmol/L ➢反应缓冲液:使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环境维持偏碱性。

➢dNTP:在PCR反应体系中其浓度一般为20-200mmol/L,浓度过高、过低都不利。

➢Taq DNA聚合酶:在70-75︒C具最高活性。

具有5’-3’的聚合酶活性和5’-3’的外切酶活性,无校正功能。

是镁依赖性酶。

引物序列Actin基因片段引物:F: 5′- AGGCTAACCGTGAGAAGAR:5′-GGTGGTGGTGAAAGAGTAA由上海生工有限公司合成➢模板DNA:前次所提质量较好的基因组DNA➢ 1.4-1.5%琼脂糖➢EB➢电泳buffer的配制四、操作步骤1. 20×反应体系10 × Ex Taq buffer 2 μlMgCL2(25mM)2uldNTP mixture (10 mM) 1μlPrimer F (20uM) 1μlPrimer R (20uM) 1μlTaq (5 u / 1 μl) 0.2μlddH2O 11.8μl混匀DNA 1 μlTotal 20 μl2. PCR反应循环条件设置:95℃3’94℃1'55℃1' 35 cycles72℃2'72℃10'4℃forever3. 检测:取10 l反应产物电泳;4. 在1.4-1.5%的琼脂糖凝胶上点样电泳;EB染色,紫外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