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题材内容

合集下载

诗歌常见题材

诗歌常见题材

诗歌常见题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歌题材:
1. 爱情:表达对爱情的痴迷、渴望、失落和幸福等感觉。

2. 自然:描写大自然的美丽、壮丽、恢弘和变幻多样的景色。

3. 季节:写传统的四季,描绘春天的新生、夏天的热情、秋天的收获和冬天的寒冷等。

4. 社会:表达对社会现象、问题和社会不公正的思考和疑虑。

5. 历史:关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变迁的抒发。

6. 哲学和思考:表达对生命、存在、意义、自由等深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7. 人生:描写人生的苦乐悲欢、人生的转折和追求等。

8. 心理和情感:表达内心的情感、痛苦、快乐和成长等。

9. 宗教和信仰:表达对宗教、信仰和神秘力量的崇敬、怀疑和探索。

10. 道德和伦理:思考人类行为和道德标准的问题,探索善恶和道德观念。

11. 礼赞和颂扬:颂扬伟大的事物、人物和价值观。

12. 抒发个人情感和经历: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情感和亲身经历。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诗歌题材,实际上,诗歌的题材可以几乎包含任何人类关心的话题。

怀揣真情和创造力,诗人可以用诗歌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体验。

诗歌8类题材

诗歌8类题材

诗歌8类题材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咏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的基本特点是“咏物之意不在景,亦不在乎山水之间”,而是别有兴寄,别有怀抱。

咏物言志诗有三种:一是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这样的咏物诗均是托物言志;二是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是借物抒怀;三是借物来说明一个普世的道理,是借物寓理。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虞世南的《蝉》等均是“咏物言志诗”的典范之作。

1.常见标题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2.常见意象咏物诗的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物(松竹梅兰、虫鱼鸟兽),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3.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4.常用技法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二、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1.常见标题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2.常见意象①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②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

③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常见题材

05 咏史怀古诗
咏史抒怀
总结词
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 述,表达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详细描述
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将 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历史人物身上 ,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 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叹。
怀古伤今
总结词
通过对古代遗迹、文物等的描述,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的怀念。
详细描述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
展现乡村的宁静、纯朴与和谐,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对自然 的热爱与敬畏。
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的思想。
02 边塞军旅诗
描绘边塞风光
描绘边塞的辽阔荒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诗人通过对古代遗迹、文物等的描绘,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以及对过 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题材常常涉及到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对历史的思考
总结词
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深入分析,表达诗人对历史的见解和思考。
详细描述
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深入分析,表达对历史的见解和思考,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探索。这种题材常常 涉及到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思念之情
在送别怀人诗中,诗人经常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牵挂,通过回 忆往事和描述想象中的重逢情景,表达出对亲友的深深怀念。
人生无常
送别怀人诗中经常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离别和 重逢的场景,表达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怀念远方的亲友
回忆往事
在送别怀人诗中,诗人经常通过 回忆往事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怀 念之情,这些往事可能包括共同 度过的美好时光、曾经的欢乐和

诗歌十大题材

诗歌十大题材

中国古诗文的十大传统题材包括:
1. 唐诗宫怨:揭露宫廷中的黑暗,表达宫女的哀怨和委屈。

2. 藏头诗:古代诗歌形式之一,每个字开头的音节组成一句。

3. 赋:较长的叙事性文章,内容为记述一个历史事件或介绍一个风景。

4. 田园诗:描写田园生活、自然风光或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5. 汉赋:与辞赋相似,但以夸张、夸大词说、虚构描绘、虚构群众感想、虚构风景为特点。

6. 律诗:形式简洁安排工整,且需要遵守规则,例如诗句中字数、字的音律和韵律。

7. 古文:古代文学形式之一,包括先秦文、汉赋、唐宋文、明清文等等。

8. 词:唐宋时期的一种较短的形式,通常用来表达爱情。

9. 爱情诗:描写爱情,包括甜蜜、悲伤、欢欣和失落等情感。

10. 唐诗五言和七言: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体,其中五言为五个字一句,七言则是七个字一句。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 ,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飘动。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 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 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 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诗歌7类题材分类

诗歌7类题材分类

2020届高三·古诗歌7大题材一、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三、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四、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五、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六、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七、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九大题材

诗歌九大题材

诗歌九大题材诗歌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让人有沉思深远的感受。

无论是经典的古代诗歌,还是现代大家喜爱的流行诗歌,诗歌都由某种题材来表达,而这些题材也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以下就简单介绍一下诗歌九大题材:1、爱情题材:爱情是最受欢迎的诗歌题材,无论是在古典文学中,还是在现代文学中,爱情题材都十分常见,它由浓浓的激情构成,真实再现人类最真挚的爱情。

2、婚礼题材:婚礼是人们一生中最特殊的时刻,所以婚礼题材也是诗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常情况下,这类诗歌会充满浪漫,描写爱情的喜悦,以及日积月累的婚姻幸福。

3、家庭题材:家庭是人们一生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诗歌的热门款式,诗人可以把家庭最真实的景象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爱与乡情,让家庭的温暖油然而生。

4、山水题材:山水是中国文化古老的一部分,也是构成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山水题材的诗歌中,一般指以美丽的山水风光为背景,写人与自然的交流心情,以及山水之间的情感渲染。

5、友情题材:友情也是诗歌常见的题材,它把友谊的真挚深情用唯美的诗句加以描写,表达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情感,及对生命的珍惜。

6、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是中国文学古典的一部分,也是诗歌的重要题材。

历史题材的诗歌,一般是把某种历史故事、事件,甚至是某种历史文物,用美丽的词句表达出来。

7、花鸟题材:花鸟题材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题材之一,它由美丽的花鸟景象在诗歌中组成,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感受,让他们对花鸟有更多的了解,也有更深的思考。

8、乡愁题材:乡愁也是诗歌的常见题材,诗人可以把心中无法抹去的乡愁,用诗中的感性文字表达出来,让乡愁的滋味油然而生,与读者共享乡愁的思念。

9、小品题材:小品题材也是诗歌的重要题材,它把日常小事转化成诗歌的深层内涵,如日常一点点的体会,生活中微小的细节,让诗歌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洞见。

以上就是诗歌九大题材的介绍,从激情的爱情,浪漫的婚礼,温馨的家庭,唯美的山水,珍贵的友情,历史的故事,艳丽的花鸟,深沉的乡愁,以及小品的日常,虽然只有九种诗歌题材,却包含了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情感体验。

常见的诗歌题材

常见的诗歌题材

常见的诗歌题材: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

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表达方式记叙(记人叙事)描写(绘声绘色,白描、铺陈等)议论(表明观点)抒情(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对比、比兴、联想、想象、用典、渲染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复、借代、双关、互文、叠字、反问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3)修辞手法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禁:消瘦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 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 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 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 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虚实结合
题李世南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简要概括诗歌内容,分析诗歌主要运用的手法
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 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 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 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 “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 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 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答案 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 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三、咏史怀古诗
题材特征 以历史上的人、物、事为题材,咏叹史实,描写古迹。
内容情感
怀古伤(讽)今、借古伤己。
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以小见大。
四、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借送别之景,抒惜别之情
1.依依不舍 2.思念牵挂 3.安慰勉励 4.殷切期望 5.自身的人生感慨
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烘托。通过眼中之物的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 3.想象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用典的作用: 1.使立论有根据 2.委婉表意 3.减少语辞之繁累 4.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赏析此诗颔联 2.分析此诗所表达的感情
潭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全国卷Ⅰ
1.(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p122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江水浩荡,青山苍翠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万里山水,领略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暮色映树,孤云流连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此中佳句,吟咏不断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干谒诗
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 1.手法上: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不过于直白,但意思也一目了然。 2.语言上:表达委婉含蓄,恳切,但不卑不亢。 3.情感上;有对投谒者的赞美,崇敬,同时也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和高 洁品德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诗歌常见题材
一、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②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1.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内容情感 2.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对官场的厌恶
3.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1)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俯仰结合,远近结合 ③色彩的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④虚实结合;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常用手法 (2)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三、羁旅思乡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借诗人旅途所见所闻,表达内心感情。
1.漂泊孤独之感 2.思乡怀人之情 3.年华易逝之苦 4.仕途坎坷之愁
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 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 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3.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1.潭州:湖南长沙。 2. 湘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 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 3.楚歌:指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 4.陶公:指东晋陶侃,其墓湘潭。陶侃曾作江夏太守,抗击叛将陈恢, 以运船为战舰,所向必破。后又讨杜搜、平苏峻,封长沙郡公。 5.贾傅:指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贾谊庙,庙即贾谊宅。承 尘:天花板
送张子尉南海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爱情闺怨诗/哲理诗/干谒诗/贬谪诗/题画诗……
哲理诗
如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又如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寄寓理想抱负
②寄寓高尚节操
内容情感
③托物讽世(针砭时弊,冷嘲热讽—>感时伤世,愤世嫉俗 —>忧国忧民
托物抒怀(或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
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常用手法
①从具体的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 面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象征)。
①内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万里外”表明友人到边关建立功名。
②景物上:“金鞭”“铁骢”“虏障”是赴边关途中或是边塞特有的景物。
③意境上:“对飞蓬”“万里外”“燕支北”空阔辽远,雄浑阔大。
④情感上:“看取宝刀雄”表达了激昂壮别、激励友人立功异域的豪壮之情。
三、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全国卷Ⅱ 1.(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p122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题画诗
• 内容情感上:咏叹画面,谈论艺术见地,抒发自身情感。 • 手法上:文学与美学巧妙融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边练边悟: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注]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 词人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 带。
蝉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 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①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 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 林,潜心著述。②檀:红色。 (2)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5高考《童年随之而去》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二、边然风光为题材。
内容情感 常用手法
①表现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②赞美将士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渴望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④抒发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表达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分析此诗所抒发的的情感?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 ①虏障: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秦 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2)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具体内容试作说明。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张水部:即诗人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 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 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