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设计

合集下载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的笔记《外部空间设计》笔记一、外部空间设计的概念与意义1.概念:外部空间设计是对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设计,旨在创造一个舒适、自然、和谐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外部空间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生活体验,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身心健康。

二、外部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外部空间设计应从整体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同时,设计中应注重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各方面的衔接。

2.人性化:设计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例如,空间的大小、形状、色彩等都应符合人的审美和使用习惯。

3.生态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尽可能保留自然元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考虑植物的多样性、节水性和环保性。

4.文化性:设计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使外部空间成为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5.功能性: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合理划分空间,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

例如,休闲区、运动区、儿童游乐区等。

三、外部空间设计的要素1.地面设计:地面是外部空间的基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铺设方式。

同时,应注意地面的排水和防滑性能。

2.墙体设计:墙体是外部空间的围合元素之一,应根据周围环境和空间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同时,应注意墙体的保温、防水和装饰性能。

3.植物设计:植物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种类和配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植物的色彩、形状和高度等要素的搭配。

4.水景设计:水景是外部空间设计的亮点之一,应根据空间需求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景类型和规模。

同时,应注意水景的循环和节水性能。

5.照明设计:照明是外部空间设计的辅助元素之一,应根据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布置方式。

同时,应注意照明的节能和环保性能。

四、外部空间设计的程序与方法1.前期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文化等条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连载1译者序大谈空间,从世界建筑学领域来看,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髦。

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洋洋洒洒的空间专著,令人眼花缭乱莫知所从。

当然,这当中也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如:凯文·林奇(Kevin Lynch)根据城市景观对人们空间认知和记忆影响的调查分析,撰写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被称为是战后划时代的巨著,其影响迄今未减;诺博格·舒尔茨(C. Norberg Schulz)的《存在.空间.建筑》(Extence,Space and Architecture)从任何空间知觉均有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观点出发,论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其影响仅次于凯文.林奇。

此外如克里斯托福·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关于图式语言(Pattern Language)的研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在建筑形体理论方面的创新等等,这些研究成果把建筑论、空间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空间论,文字晦涩难解,内容玄奥莫测,而且往往是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离题,从而“许多人对空间问题已经感到厌烦,他们宁愿谈‘结构’、‘体系’或‘环境’,这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我看到了芦原义信的这本《外部空间设计》。

“这本书既包含有空间论,也包含着方法论。

作者融汇了当前世界上的空间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N空间与P空间’、‘逆空间’等一系列颇有启发的概念。

而且,更难得的是全书所引用的建筑实例均系作者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者本人理论的产物。

因此,此书不仅可供阅读,更可作为设计实践中有价值的参考”。

1962年译者应早稻田大学建筑系邀请访日时,曾专程拜访了芦原义信先生,他一见面就很客气地问我:“您为什么要翻译我这本书呢?”上面这段话就是我当时地回答,这里我想也可作为理应对作者说明的,翻译介绍此书地目的所在吧。

外部空间设计知识点

外部空间设计知识点

外部空间设计知识点外部空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其与建筑物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美观、实用的整体。

本文将介绍外部空间设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基本原则1. 空间分区: 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功能需求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入口区、休闲区、绿化区等,使各个区域相对独立、清晰明确。

2. 比例与尺度: 外部空间设计应根据场地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与尺度,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设计,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

3. 线条与形状: 外部空间设计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营造出动感、稳定或流畅的效果,增强空间的美感与视觉冲击力。

4. 材料选择: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合适的材料选择关系到空间的质感和耐久性,如地面铺装材料、墙面装饰材料等都需要慎重考虑。

5. 照明设计: 外部空间的照明设计不仅为夜间提供足够的照明,还能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有效增加空间的功能和观赏性。

二、景观设计1. 绿化设计: 绿化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选用合适的植物、布局合理的花坛和景观树木,使整个区域更加生机勃勃、美丽宜人。

2. 水景设计: 水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元素,通过设置喷泉、水池、噴水觀音等水景装饰,增加空间动感和视觉冲击力,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3. 艺术雕塑: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艺术雕塑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元素,通过雕塑作品的布置和风格选择,可为空间增添艺术气息和独特魅力。

三、交通与通行1. 人行道设计: 合理设置人行道的宽度、材质和颜色,确保人们的行走安全和舒适,同时与建筑物整体风格相协调。

2. 车辆通行设计: 车辆的流线设计应考虑到交通流量和方向,合理设置停车位和车辆进出口,保证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 非机动车设计: 设计合适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者共享空间,方便非机动车行驶,同时增加人们的出行选择和交通方式多样性。

四、环境保护1. 雨水利用: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完整word版)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

(完整word版)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

读书笔记——《外部空间设计》从文化站到别墅,在接触、学习并不断熟悉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很明显地认识到自己对外部空间的考虑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只考虑建筑本身到开始凭感觉增加一些环境,再到有意识地依据地形及建筑形态添加一些景观及灰空间。

我对外部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

《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确让人意识到外部空间的重要性、多变性及趣味性,一.关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积极、消极空间是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引申出的思考,书中写到:“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产生的。

这一相互关系主要是根据视觉确定的,但作为建筑空间考虑时,则与嗅觉、听觉、触觉也都有关。

即使是同一空间,根据风、雨、日照的情况,有时印象也大为不同了。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正因为空间是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也就有了积极与消极的区别。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即每一个建筑所追求的是给予人积极的影响。

外部空间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也如此。

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将周围的景观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收入人的视野,这时美景才是有价值的:美景给予人积极的能量,人回馈美景相应的赞美、珍惜、保护,这样的合作才是双赢的。

这样创造的空间应是高于自然景观的,这样的设计自然是协调统一的。

别墅作为一种用于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居住空间,其外部空间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搭配、自然与设计感的结合都体现着外部空间的灵活多变,给了设计者很大自由度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很大的难题。

二.关于尺度与质感“一般认为,人的眼睛以大约60度顶角的圆锥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度的圆锥。

”“人在看前方时,如果按2:1比例看上部,即成为40度仰角。

如果考虑在建筑上部看到天空,那么建筑物与试点的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为2时,则可以整体地看到建筑。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

《外部空间设计》读书笔记第一部分:文章主要内容第一章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1.1外部空间的形成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意识的在创造空间。

建筑家,就是在地面、墙壁、天花板上使用各种材料去具体创造建筑空间。

外部空间:外部空间首先是从在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始的。

外部空间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

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

所以,外部空间设计,也就是创造这种有意义的空间的技术。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

相对的,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往往,建筑师对自己设计的建筑所占据的空间十分关心,这是自然的,可是,就连就连建筑没有占据的逆空间,也要同样程度的关心。

换句话说,把建筑周围作为积极空间设计时,或再换句话说,把整个用地作为一幢建筑来考虑设计时,可以说这才是外部空间设计的开始。

空间的积极性: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计划性。

所谓计划,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首先确定外围边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的观点。

(收敛性)空间的消极性: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

所谓无计划性,对空间论来说,那就是从内侧想外增加扩散性。

(扩散性)日本:传统木结构住宅,庭院属于家的内部秩序,内外界限处于围墙的位置美国:独立式郊区住宅,内外界限在房屋与庭院的衔接处意大利:没有庭院,建筑直接靠着道路修建,所以内外的界限是明显地处于厚重的石墙位置。

第二章外部空间的要素1.尺度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有作用的数值是D/H小于3(D为间距,H为建筑物高),广场中的D/H在1-2之间时,空间较平衡紧凑;当D/H小于1时,建筑之间干涉过强;当D/H大于2时,建筑之间过于分离。

外部空间第一假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八十张席房间(7.2*18米)或者一百张席房间(9*18米)是日本宴会大厅的通俗称呼。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

外部空间设计读后感《外部空间设计》是一本关于室外空间设计的书籍,作者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设计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室内空间融入到室外环境中,创造出一个舒适、美观、实用的外部空间。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包括花园设计、露台设计、游泳池设计、庭院设计等等。

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同时,作者还特别注重讲解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设计概念。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室外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我认识到室外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空间布局、视觉效果、植物配置、材料选择等等。

只有这些要素都能够得到合理的组合和协调,才能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

其次,我对设计原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作者提到了很多设计原则,如比例、对称、重复、层次等等。

这些原则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能够有效地指导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我对如何进行室外空间设计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原则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我还发现《外部空间设计》中的案例非常精彩。

每个案例都是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并实施的,能够很好地展示设计理念和效果。

通过仔细观察这些案例,我学会了如何从细节上观察和评价一个设计方案,并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师的意图和设计思路。

这对于我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非常有帮助。

最后,我觉得《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的语言生动易懂,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

即使对室外空间设计不太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入门,并且从中获得一些设计的灵感。

而对于已经从事室外空间设计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手册,帮助他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总之,《外部空间设计》这本书通过案例介绍、设计原则讲解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设计过程,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我相信,只要认真阅读、学习并应用这些设计理念,每个人都能够创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令人满意的室外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定义概述

外部空间设计:定义概述
3. 建筑材料表面的肌理与肌理的组合
地面肌理与材质(水平界面)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应该始终关注 质感与距离的关系。水平界面中, 由于地面的尺度远远大于人体尺度, 设计者往往需要做一些细部划分来 协调“人和大空间”之间的尺度关 系。
城市的外部空间是供人们休息和活 动的空间,需要被人们长期欣赏, 因此,对地面的精心处理是古典和 现代广场或街道空间的共同特征。
地板、墙面、天花形成限定建筑空 间的三个要素
2.外部空间
没有屋顶的建筑外部空间(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是比建筑室内空间少一个要素、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空间,如广场、亭廊、露台等等 意大利人使用的内、外空间 欧洲人利用的外部空间 天坛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式外部空间 知春亭 骑楼 圣马可广场
空间的相互转化
空间使用者——人的文化社会背景往 往可以决定空间界定的形式,东西方 人受教育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赋予了 空间可以思考的置换性。
定义概述
要素一——视觉尺度
AB
人的眼睛,以大 约60°顶角的圆 锥作为视野范围, 熟视(凝视)时 形成角度为1°的
视锥。
建筑群之间也存 在D/H比,不但 在建筑与建筑之 间产生空间作用, 同样对日照也产
生重要影响。
定义概述
要素二——材质质感
在外部空间设计中,质感与距离是同样重要的设计要点。预先知道从什么样的距离可以看清 什么样的材料质感,才能选择出适合各种距离的材料,这在提高外部空间质量上非常有用。
举例
从实体角度:边界既有坚硬的城墙、 也有虚实转换的灰空间带,但都与 “隔断性”的强弱相关联
边界
从非实体角度:在物质上存在边界,在参与者的心理上 同样也存在边界(如“局外人”等)
边界
举例
柬埔寨莫哥窟 银阁寺 威尼斯水域边界 券廊形成分隔内外空间的边界 雅典卫城丘之崖(单一型高差边界) 法国卡尔卡松城堡(双重墙型边界) 北京紫禁城(多重墙型边界)

外部空间设计课件

外部空间设计课件
•基面延伸,则可以在视觉 上加强这个空间延伸到相 邻空间的感觉。
• 柱子和顶面要素的进一 步限定,增加空间的明确 性,但中断了它与相邻空 间的连续性。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I . 四个面:围合
四个垂直面围绕一个空间领域,是所有限定手法中作用 最强的类型。由于该领域被完全地围合起来,所以它的空 间是内向的。为了在一个空间中获得视觉上的支配地位, 或者成为空间的主要立面,基中一个围合面可以在尺寸、 形式、表面处理方式或开洞的种类等方面不同于其它面。
3.2.2垂直要素限定空间
在我们的视野中,垂直形 体比水平面出现的更多,因此 更有力于限定一个离散的空间 容积,为其中的人们提供围合 感与私密性。此外,垂直形体 还用于把一个空间和别外一个 空间分离开来。
• 垂直线式要素 • 独立的垂直面 • L形面 • 平行面 • U形面 • 四个面:闭合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桃金娘宫庭园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3.3 空间的限定度 3.3.1 空间的限定感的强弱
空间的限定度是指空间的构成要素对空间的限 定强度。 影响空间限定度的因素: • 构成要素量的不同 • 构成要素形态的不同 •构成要素对视线阻碍程度的不同 • 构成要素材质的不同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空间限定要素稀密度 对空间限定度的影响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空间限定要素的质地 对空间限定度的影响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空间的限定手法 3. 空间的限定度
空间限定要素的色彩 对空间限定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设计外部空间 1.一开始就看到全貌,给人们以强烈印象和标志 2.有节制地不给人看到全貌,一而使人有某种期待,一面采取可以一点一点掌握空间的布 置 3.综合两种方法
分类
可分为运动空间(M空间)和停滞空间(S空间) M空间可用于: 1.向某个目的的前进 2.散步 希望平坦、无障碍物、宽阔、巧妙的过度 3.进行游戏或比赛 4.列队进行或其他集体活动 5.其它 S空间可用于: 设置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 1.静坐、眺望景色、读书看报、等人、交谈、恋 爱 地面有高差变化、背后有墙壁围成的空间 2.合唱、讨论、演说、集会、仪式、饮食、野餐 3.饮水、洗手、解手 容易找不受其妨碍的地方 4.其它
只有外部空间有了目标,途中的空间才产生吸引力,而途中的空间有了吸引力, 目标也就更加突出,他们是可以产生这样的相互作用的。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把外部空间或者说外部秩序有意识地渗透到建筑内部的设计方法
空间有墙壁封闭,即使乍一看好像是内部 空间的空间,如果同外部在空间上有联系, 则内部空间也可为外部秩序所支配,与完 全封闭的内部空间本质不同,就好像琵琶 湖虽是湖,乍一看却像是海,内海虽是海, 乍一看却像是湖
一开始就一览无余地看到对象的全貌,一个是有控制地一点一点给人看到。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利用地面高差的统一建筑规划的三度空间规划 三度空间: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 (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立体空间。 从五号大街向着RCA雷电华城大厦(高258米)垂 直进入的道路叫‘峡谷花园’,宽约17.5米,长约 60米,两侧布置5层的法兰西大厦和大英帝国大厦, 峡谷花园的空间D/H≈0.7,所以形成紧迫的空间, 正面的RCA大楼非常高,所以D/H≈0.7这个空间起 到了望远镜镜筒的作用,视线集中于前方,在进入 的方向可以看到令人期待着什么的效果,所以在进 入峡谷花园的时候,RCA大厦自然从旁边建筑中脱 离。
分成运动和停滞来考虑空间是,二者既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不过S空间不从M空间分离开布 置,就不能创造真正安静的外部空间。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用于在室外进行谈话或歌咏之类活动的空 间,希望在周围或背后有一些墙壁,使无 论在音响上还是视觉上都是封闭空间。而 且,地面有高差,讲话或唱歌就更便于听, 在空间上方向性及收敛性就出来了。
棋盘式街区中的广场,由于四角的道路形成的缺口而削弱了封闭性,欧洲常见的广场,死角封闭 而构成阴角空间,封闭性被提高了
2.空间的封闭
A、B、C标示空间封闭的三个阶段 A中四根圆柱之间发生相互干涉作用,外部 空间在这里成立,但圆柱没有方向性,同 时具有扩散性,没有充分形成封闭空间。 B中四面各立一个墙面,发生了相互干涉, 比A有封闭性,但四个角在空间上欠缺不严 谨。 C力气四段转折的墙壁,墙的总面积逾B相 同,空间的封闭性增强,空间的严谨与紧 凑感就出现了。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日本庭院铺石配置 供急步行走的快板似的庭石、供缓口气儿舒畅行 走的像慢板似的庭石,在节奏或方向的转折点布 置灯笼一类标志,在休息眺望景色之处布置休止 符似的大铺石等等手法。增加游人的趣味性。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外部空间设计中西欧与日本技法区别
宁静的气氛中有节制的展开, 高度差的利用;左右对称的有 气势,里面就不如外面
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发表者:李沛锦
目录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2. 空间的封闭 3. 外部空间的层次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5.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若把外部空间考虑为“没有屋顶的建筑”,那么建筑设计最基本的 “平面布局”就是外部空间的设计重点了。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外部空间的领域分类
平时向公众开放时,就可以看成是把外部秩序向内部渗透的情况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索尼陈列大厦的台阶构成,是90厘米高差的地板以轴为中心按华 北那形状布置,转一圈为0.9*4=3.6米,与层高3.6米相等,每4台 即可与楼梯或电梯连接。因这样的台阶构成在正立面也加以积极 表现
索尼陈列大厦的内部空间是纳入了作为道路延长的外 部秩序而形成,可以当成是立体的散步道
3.外部空间的层次
如果很好地利用墙壁,就可以很容 易地创造出相当安静而愉快的空间。 特别是利用斜面会有相当趣味。
总而言之,是在于充分克服和利用一切地理条件,适应该空间所要求的功能种类和深度, 创造出空间秩序富于变化的空间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即使是同一景色,或是改变角度,或是从框框 中望出去,景色就会变得紧凑而美丽。 在外部空间构成上,也可以把视线收束在画框 之中,使远景集中紧凑,给空间带来变化和期 待感。
2.空间的封闭
矮墙主要用于领域与领域之间的划分,在阴角处采用转折墙 或独立的直墙,对封闭性没有多大关系。或者更好的可以人 为在地面有高度差处,或沿流水及绿化处作为边框使用是好 的。
2.空间的封闭
墙壁纵向缺口的间隔重要性
建筑高度H,邻幢间距D的关系式 D/H<1时,缺口的出入口因素较强,带来了想通过 它 而进入另一个空间的期待感 D/H=1时,取得平衡 D/H>1时,成了宽阔的开口,空间封闭性减弱
外部空间设计要尽可能扶余该空间以明确的用途,格局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 的质感、墙壁的造型、地面的高差等。这成为很好的着手途径。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在外部空间布局上带有方向性时,希望在尽端配置具 有某种吸引力的内容,连途中的空间也容易动人
A尽端什么也没有,街道就是扩散性而孤零 零的 ,空间质量低劣 商店的热 闹消失了,但尽端的浅草寺仍为空间的热 点 D米兰商场家在斯卡拉剧院与奥摩教堂之间, 就像街道上的“沙龙”一样汇集着人流
这样就可以创造处从外部过渡到内部的空间秩序
3.外部空间的层次
公共的→半公共的(或半私用的) →私用的
NO.1空间是由行政办公楼和走廊围成地公共空间,设 置了十余室外仪式及集会用的讲台和旗杆 NO.2空间是由教室群围成地半公共空间,是学生在课 余进行谈话、读书、散步用的 NO.3空间是由食堂、学生礼堂、图书馆围成地日常性 外部空间,是学生进行娱乐活动的地方 具有这样三个空间层次的外部空间,利用自然的斜坡, 在路上绿化,加灯具,分别进行私有、半私有、公共 的设计。相当于室内空间秩序的客厅、起居室、居室。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1967年蒙特利尔博览会日本馆,乘自动扶梯上到以 支柱支撑的二层部分的第一室,从那里沿高度1.2米 的斜道下到第二室,再沿高差1.2米的斜道到达第三 室。然后进入餐厅。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街道的外部秩序,渗透到这座图书馆的内部。有水池 的小广场及室外踏步,承担者联系图书馆与街道的作 用。
人作为步行者活动时
心情愉快的距离:300米 超过时,根据天气而希望坐交通工具的距离:500米 再超过时,就是超过建筑式的尺寸了 作为人的领域得体的规模是500米见方 能看清人存在的最大距离:1200米 不论什么样的空间,超过1600米时,作为城市景观,可以说是过大。
2.空间的封闭
当进行外部空间布局时,有一种为各个空间带来一定程度封闭性,向心性地整顿空间秩序 的方法。为此就应当注意墙的配置及其造型。
2.空间的封闭
墙高度的意义
墙的高度与人眼睛有密切关系。 30cm : 作为墙壁只是达到勉强能区别领 域的程度,几乎没有封闭性,但由于它刚 好成为憩坐或搁脚的高度,而带来非正式 的印象 60cm :基本上与30cm相同,空间在视 觉上有连续性,没有达到封闭程度,刚好 是希望休息的大致尺寸 90cm :大致相同 1.2m :身体大部分看不见,产生安心感。 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性加强,在视觉上仍 有充分的连续性 1.5m :处头部之外身体都被挡住,产生 了相当的封闭性 1.8m以上:人完全看不到,一下子产生 封闭性 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此人高的墙壁割断了地 面的连续性时产生的。
为了尽可能吧市民与图书馆紧密联系起来,为了设法 把外部秩序纳入馆内,采用了错半层方式,和前面一 样,各层之间靠近,整个图书馆形成连续体。
1. 外部空间的布局
外部空间布局中的空间大小问题
确定空间大小,要明确它是用于何种目的。利用“十分之一理论”可以来确定空间的大小。与室内 设计相同,是由大小和性质不同的房间连接在一起,在外部空间中把几个大的小的空间连接起来。
即使在同一外部空间中,由于用途不同,也可 以考虑空间的顺序。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外部空间连续在一起,自然 就产生空间的顺序。
3.外部空间的层次
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
外部空间1:宽阔,D/H相当大、地面粗犷,有树木 2 空间比1小, D/H稍小,地面是人工性材料 3空间比2小,有墙壁有封闭性, D/H小,地面细致 美观材料,室内式照明 在3个空间中利用了室外家具、雕塑等
很好的运用高墙、矮墙、直墙、曲墙、折墙等加以 布置,就可以创造出游变化的外部空间,利用墙的 位置、高度、质感等来增加趣味性。
3.外部空间的层次
外部空间构成当中,其空间有单一的、两个和多数复合的等等,不管哪种情况,都可以在空间中考虑 顺序。建立这种空间顺序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用途和功能来其额定空间的领域。 例如 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 公共的→半公共的(或半私用的) →私用的 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 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宁静的、艺术的 动的、体育性的→中间型的→静的、文化的
峡谷花园是有斜坡的, 人们注意不到这斜坡。 由于把峡谷花园做成 斜坡,而带来了从5号 大街向着下沉式广场 的进行性,而且,有 四座踏步构成的墙面, 印包围着下沉式广场 而提高了封闭条件, 是人们的注意力集中 在这。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华盛顿广场是根据道路规划而确定其 规模的二度空间规划。与其说是外部 空间,不如说是家在道路中间的公园, 它的大小133*282米,没有多大封闭 性。
4. 外部空间的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