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七版)
休克(病理生理学-七版)

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异种蛋白等物质发生过敏 反应,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循环血 量减少。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休克的典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 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淡漠 或烦躁不安等。不同类型休克的临床 表现略有差异。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分析,确定休克的类型和病因。常 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 化检查、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
02 休克时微循环变化
微循环障碍发生机制
01
02
03
血管收缩
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 质系统兴奋,大量儿茶酚 胺释放,导致微血管强烈 收缩。
血管通透性增加
内毒素、组胺等活性物质 释放,使得血管通透性增 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
微血栓形成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发生,广泛微血栓形成, 加重微循环障碍。
早期诊断和预警体系的建 立
借助生物标志物、影像学检查 等手段,建立休克早期诊断和 预警体系,提高诊断准确性和 及时性。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基因特点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加强休克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 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改善患者预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伤表现。
能量代谢障碍和线粒体功能异常
能量代谢障碍的发 生
休克时,由于组织缺氧和酸中 毒,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 ,ATP生成减少。
线粒体功能异常
缺氧和酸中毒会破坏线粒体的 结构和功能,导致线粒体肿胀 、嵴断裂等损伤表现。
线粒体功能异常与 细胞损伤的关系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 其功能异常会直接影响细胞的能 量供应和生存能力。同时,线粒 体还参与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 其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细胞损伤 和死亡。
第七版内科学名词解释

慢性肾脏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mm/min)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CKD)。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七、其他
Crohn病:习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Graves病(Graves disease, 简称GD)::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TH分泌增加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病综合症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肾小球病::系指一组有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是有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三、内分泌
甲状腺毒症:组织暴露于过多甲状腺激素条件下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四、消化
肠结核:好发回盲部。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分溃疡型。增生型。混合型。临床: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和肠外结核表现。
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二章 心力衰竭

内科学(第七版)循环系统疾病第二章心力衰竭第二章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某些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射血功能维持正常,但由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
后者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称之为舒张期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cardiac dysfunction)理论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而有心功能不全者,不一定全是心力衰竭。
【病因】 (一)基本病因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
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大致上可分为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及由于心脏长期容量及(或)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由代偿最终发展为失代偿两大类: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为克服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
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以下两种情况: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家庭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包括如何正 确测量体重、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如何识别和处理心力衰竭的急性加 重等,以降低再住院率。
04
特殊人群心力衰竭管理
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特点及管理要点
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特点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心力衰竭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同时老年患 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加强多学科协作和团队建设
心力衰竭的诊治需要多学科协作和团队建设。建议加强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急诊科 、康复科等相关科室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心力衰竭的综合诊 治水平。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心力衰竭诊治团队,为患者
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植手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03
包括机械通气辅助、血液净化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
用。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定期随访
建立患者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 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了解患者病情 变化和药物治疗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心力衰竭 的基本知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生 活方式的干预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 理能力。
并症的存在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病
03
情,影响预后。
治疗反应及依从性
04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依从性也是
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一般治疗原则
综合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 括病史、症状、体征、实 验室检查等,以确定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制定个体化
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低盐 饮食、控制体重等,以降 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内科学人卫第七版练习题

内科学人卫第七版练习题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2.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3. 哮喘患者气流受限的典型体征是什么?4. 呼吸衰竭的分类及主要表现是什么?5. 气胸的临床分型及治疗原则是什么?二、循环系统疾病1. 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有哪些?2.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是什么?3.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4. 心律失常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是什么?三、消化系统疾病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2. 肝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是什么?3. 胃炎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是什么?4. 肝炎病毒有哪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5. 胰腺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四、泌尿系统疾病1. 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因及病理类型是什么?2.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4. 慢性肾衰竭的分期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及治疗原则是什么?五、血液系统疾病1.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2. 白血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是什么?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4.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六、内分泌系统疾病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是什么?2.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3.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4.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5. 肥胖症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七、神经系统疾病1.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是什么?2. 癫痫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4. 脑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脊髓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有哪些?八、传染病1.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是什么?2. 结核病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及预防措施是什么?4. 伤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有哪些?5.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是什么?九、风湿免疫系统疾病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是什么?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哪些?3. 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是什么?4. 硬皮病的病理特征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十、精神心理疾病1.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是什么?2. 焦虑症的主要症状及治疗原则是什么?3.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分型是什么?4. 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及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5. 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是什么?十一、肿瘤学1. 肺癌的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是什么?2. 胃癌的高危因素及诊断方法有哪些?3.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筛查方法是什么?4. 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是什么?5. 肝癌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有哪些?十二、急救与重症医学1.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2. 休克的治疗原则及分类是什么?3. 急性中毒的常见原因及急救措施有哪些?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定义及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5. 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是什么?十三、临床药理学1. 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有哪些?2.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3. 药物相互作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报告制度是什么?5. 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十四、医学伦理与法规1. 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 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有哪些?3. 知情同意的原则及实施要点是什么?4. 医疗保密的范畴及法律责任是什么?5. 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及要求是什么?答案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病因是长期吸烟。
第七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体积的缩小,常表现为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较少,而间质增生。
2.脂肪变性: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
若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或脂肪变。
3.增生:由于实质细胞数目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是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分裂增加的结果。
4.Mallory小体:为细胞内玻变常见的一种。
在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中出现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质,电镜下为密集的细丝,可能是变性的中间丝前角蛋白。
5.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或长期中度缺氧时,心内膜下心肌及乳头肌发生脂肪变性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斑纹,故名虎斑心。
6.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
肉眼观,坏死灶颜色微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镜下,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形成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7.褐色萎缩:萎缩的器官若有大量的脂褐素形成与沉积,表现为体积缩小、颜色呈棕褐色,称为褐色萎缩。
8.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外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成熟的组织,但其并非组织间的直接转化,而是由未分化的干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
常见的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
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组织代谢停止、功能丧失且出现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为细胞的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
10.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是活体内单个或一小群细胞的主动性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细胞的自溶,也不引发炎症反应,可见于生理及病理情况下。
11.脂褐素:常见与萎缩的细胞内,是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的细胞器碎片不能被溶酶体酶彻底消化而成的一种残余小体,光镜下呈褐色颗粒,电镜下为含脂质的残余小体。
12.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取代,出现肠上皮特有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
心力衰竭教案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张素荣教授第一章总论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合称为心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多发病和常见病,目前在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所以心血管疾病研究发展最快,新的诊治方法不断出现,如介入治疗等,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第二章心力衰竭一定义: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性心脏损害,造成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引起心排血量下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而造成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生理综合征,在临床上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
二影响心排量的因素:(1)原发性心肌损害;节段性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弥漫性损害如心肌炎、心肌病,代谢障碍引起的心肌损害如糖尿病性心肌病、维生素B1缺乏、心肌淀粉样变等。
(2)心室负荷过重;包括后负荷(压力负荷)前负荷(容量负荷)引起后负荷过重的病因主要见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狭窄。
心室开始收缩时所要克服的射血阻抗,早期心肌常呈现代偿性肥厚,使心室顺应性下降,左心室舒张压增高,心排血量下降导致心力衰竭。
引起前负荷过重的病因见于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室尖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甲亢、严重贫血等,最终导致心室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发生心力衰竭。
(3)心率;心率决定心排量,心排量=心率心搏量,当心率大于180次/分,心排量减少,当心率少于50次/分,每分心排量减少,最终发生心力衰竭。
三病理生理研究进展第一阶段:早期主要认为心力衰竭的发生是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下降,最终导致的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征。
第二阶段:认为是心脏受损后,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
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造成心肌β-受体数目减少,刺激蛋白与β-受体失去偶联,减少了环磷酸腺苷(Camp)的合成,使能量供应不足,所以目前应用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可以使β- 受体数目上调而改善心功能。
第七版内科护理学简答题主观题循环系统

内科护理学简答题主观题背诵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类型及原因(1)劳力性呼吸困难: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加重了肺淤血。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包括:平卧位时国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支气管收缩等。
(2)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的表现,即静息状态下病人仍觉呼吸困难,不能平母。
2.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问题(I)气体交换障碍: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圈难所致能量消耗增加和机体缺氧状态有关。
3.心源性呼吸困难引起气体交换障碍的护理措施(1)休息与体位:病人有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
劳力性呼吸困难者,应减少活动量。
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给予高枕位或半卧位。
对端坐呼吸者,可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2)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吸氧等。
(3)控制液体入量:病人24小时内液体入量控制在1500ml内为宜。
(4)心理护理: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病人情绪。
(5)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4.心源性呼吸困难引起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I)评估活动耐力。
(2)制订活动目标和计划。
(3)监测活动过程中反应。
(4)协助和指导病人生活自理:病人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以持肌张力,預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在活动耐力可及的范围内,鼓励病人尽可能生活自理。
(5)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在职业、家庭、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角色调整。
5.心源性水肿发生机制及特点(1)水肿机制: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水钠潴留。
②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
③淤血性肝硬化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胃肠道淤血导致食欲下降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继发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 常 的 血 液 循 环 图
主动脉
肺动脉
左心房
右心房
二尖瓣
三尖瓣 右心室
左心室
概
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 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绝 对或相对减少,心泵功能降低,以至不 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 征。 心功能不全(代偿 失代偿过程) 充血性心力衰竭
弊:初长度>2.2μm,心肌纤维过长,收缩力下降
(三)心肌收缩性增强
交 感 神 经 ( + )
+dp/dt max(即等容收缩期单位时间内左心室内
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
β-受体 AC ATP
CA ↑
cAMP
PKA
肌膜Ca2+通道蛋白磷酸化 Ca2+通道开放 胞浆Ca2+浓度瞬间↑ 心肌收缩力↑
(四)心室重塑
心室重塑是心室在长期容量和压力
负荷增加时,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 、代谢和功能而发生的慢性代偿适 应性反应。 心肌细胞重塑 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变化
正常时心肌细胞占心脏重量的70~80%,但 在数量上只占心脏细胞总数的20~30%。
从器官水平上,离心性和向心性肥大;
从细胞水平上,心肌细胞呈肥厚性生长; 非心肌细胞呈增生性生长。 从分子水平上,心肌调节蛋白基因从“成 熟型”向“胚胎型”转化;肌球蛋白重链 从α-MHC向β- MHC转化,V1向V3转化。
1、心肌细胞重塑
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机制:机械性、化学性刺激使蛋白质 合成增加。
代偿方式心肌肥大是最经济、持久有效!
(1)心肌肥大
向心性肥大:由压力负荷增大引起,不伴心室半径增加; 离心性肥大:由容量负荷增大引起,伴有心室半径增加。
向心性肥大
离心性肥大
CA, AngⅡ等 GPCR R R PLC
讲授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心功能不全病因与诱因 心力衰竭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衰临床表现的病生基础 心衰防治病生基础
第一节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
(一)心脏负荷过重 前负荷过重
左心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 右心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关闭不全
Ca2+
胞膜 离子通道
Gq
PI IP3
G
第二信使 DAG
细胞内 Ca2+库 PKC
Ca2+↑↑
肌钙蛋白结合 兴奋-收 缩偶联
基因表达增加,心肌 和血管平滑肌增生 Biologic responses
心肌收缩
机制:① CO↓
交感N兴奋
CA↑↑ cAMP↑
α、β-R PKA↑
激活G蛋白
靶蛋白磷酸化,相应基因转录加强 ② AgⅡ、ET PLC PIP2 DG IP3 激活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 ③ 机械刺激通过TPK途径引起细胞增殖肥大 PKC Ca2+↑
全心 高动力循环状态
后负荷过重
主动脉瓣狭窄 高血压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高压
血液粘性增大
(二)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衰竭
心肌梗塞 心肌炎 心肌病 心肌中毒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贫血 呼吸衰竭 Vitamin B1 缺乏 糖尿病
原发性 (primary) 继发性 (secondary)
心肌缺血缺氧 心肌代谢异常
能紊乱。外周血管长期收缩,外周阻 力上升可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大。
(3)红细胞增多
血液红细胞增多,血液携氧功能 增强,有助于改善周围组织的供 氧,有积极的代偿意义。 红细胞过多,可引起血液黏度增 大,心脏负荷增加。
(4)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心力衰竭时,周围组织的供氧减 少,组织细胞通过自身机能、结构、 代谢的调整来加以代偿。 如: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细胞色素氧 化酶活性增强,细胞磷酸果糖激酶活 性增加等等。2,3-DPG增加,促进氧 释放。
器官水平 室壁增厚、心腔扩张、横经↑ 组织水平 心肌细胞生长>毛细血管 心肌间质增生>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成分生长>交感纤维生长 冠脉血管外膜增厚 细胞水平 心肌C增粗、增长,凋亡与坏死↑ 心肌C中肌原纤维生长>线粒体 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 分子水平 酪氨酸羟化酶活性↓ β受体下调,Gs ↓ Gi ↑ L型钙通道和RyR表达↓,钙泵↓ β-MHC↑,胎儿型TnT4和TnI ↑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胎儿型磷酸肌酸激酶↑ Ⅰ胶原> Ⅲ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TNF-α、ANP、NE ↑
心率180次/分,无代偿意义!
?
1. MVO2心率,心率增快必然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心率过快,心室充盈减少,每搏搏出量下降; 3. 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减少。
(二)心脏扩张
伴有心收缩力增强的扩张----紧张源性扩张; 不伴有心收缩力增强的扩张----肌源性扩张。
机制:Frank-starling定律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1、血容量增加 2、血流重分布 3、红细胞增多 4、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1)血容量增加
心力衰竭时, 肾脏 增加肾小管水钠的重吸收 降低肾小球滤过率
正面代偿意义: 增加心室充盈,提高心输出量和维持动 脉血压。 负面影响: 例如:水钠潴留引起心性水肿的潜在危险增 加;心脏前后负荷加大,心肌耗氧量增加 等.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左心衰 右心衰 全心衰
1. 按发生部位
2. 按发生速度
急性心衰 慢性心衰 低心排出量型 高心排出量型 收缩性心衰 舒张性心衰 混合型
3. 按心排出量水平
4. 按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5. 按心衰严重程度
轻度心衰 中度心衰 重度心衰
讲授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心功能不全病因与诱因 心力衰竭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衰临床表现的病生基础 心衰防治病生基础
第三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
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环节是心输出 量下降 完全代偿:无症状 不全代偿:安静状态下无症状 失代偿: 安静状态下有症状
泵功能障碍
组织器官供血↓
神经-体液 调节机制
快速启动的 功能性调整
缓慢持久的 结构性适应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率先被激活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心肌向心性 肥大、心肌离心性肥大、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概念;心 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熟悉: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及诱因;心脏 代偿、心外代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对 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心肌改 建对心功能的代偿作用及不利影响;心力衰 竭的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心力衰竭的常见分类及心力衰竭的 防治。
代谢率 发热
心脏负荷 心肌耗氧量
心率
感染 毒素 肺血管阻力
抑制心肌舒缩功能 右心衰
体 力 活 动
妊娠、分娩
输液过多、过快
讲授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心功能不全病因与诱因 心力衰竭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衰临床表现的病生基础 心衰防治病生基础
讲授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心功能不全病因与诱因 心力衰竭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衰临床表现的病生基础 心衰防治病生基础
即中 克 时 血 左分 服 都 液 心别 这 会 在 和有 种 遇 通 右一 阻 到 过 心个 力 不 动 。推 , 同 脉 动在程、 血体度毛 液循的细 前环阻血 进和力管 的肺,和 泵循为静 ,环了脉
心 肌 梗 死 心 肌 受 损
舒缩功能障碍
心 力 衰 竭
(三)其它
心室充盈障碍
心包疾病 房室瓣狭窄 限制型心肌病
严重心动过缓或过速 频发期前收缩 房室传导阻滞 房颤\室颤
心律失常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凡是能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都可以成为 心力衰竭的诱因(60~90%心衰的发生都 存在一定的诱因).
如感染、妊娠、分娩、体力活动、输液 过快、情绪激动等。此外,心律失常、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调等也能诱发 心力衰竭。
机械或化学
间质中成纤维细胞和间质细胞———— 迁移、活化——增殖和分泌能力的心脏 成纤维细胞
1、心脏成纤维细胞表达生长因子(TGF-β, FGF)及其受体——增殖; 表达肌动蛋白和粘附分子——迁移和收缩; 表达组织蛋白酶D——参与局部RAAS激活; 2、分泌大量不同类型的胶原及细胞外基质其它 成分,调节胶原酶活性——使胶原组成和空 间结构发生改变。
心排出量 慢性低灌流 减压反射受抑制 压力感受器改建
——牵张刺激敏感性降低 其它神经-体液 容量感受器改建
RAAS激活 ADH激活
——牵张刺激敏感性降低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
(一)心率增快
心输出量=每搏搏出量心率
心率增快机制:
不变
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NE增加——自律性细 胞4期Na+内流加速——自律性↑。
讲授内容
第四节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心衰基本机制: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二、心肌收缩性减弱 三、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四、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
Ⅰ型和Ⅲ型胶原增多
有利: 早期Ⅲ型为主——有利肌束重排及心室结构性 扩张 后期Ⅰ型为主——提高心肌扩张程度,防止室 壁变薄和心腔扩张。 不利: 心室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 冠脉周围纤维增生和管壁增厚——储备能力 和供血减少 影响细胞间信息传递和协调性,促进心肌凋 亡和纤维化
心肌改建中变化
心肌舒缩障碍和心脏负荷增加 心输出量减少 神经-体液机制激活
紧 张 源 性 扩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