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讲义
内科学绪论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呼吁每一个心血管医生必须将每一个患者放在心血 管事件链中来考虑,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症状或某一阶段,对疾病的评 估要从危险因素起开始排查,诊疗措施上要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 全面进行干预,尽可能从事件链的早期切断其发展进程,只有这样才能 从总体上降低高血压、冠心病及其相关严重事件的发生率。作为消化系 统的常见病消化性溃疡,应用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治疗,从根本上改 变了这一疾病的总体预后。炎症性肠病的免疫调节治疗的进展,提高了 对该病的疗效。在。肾脏疾病方面,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降低了 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并提高了对狼疮肾炎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美 国发布的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对慢性肾脏病提供了循证医学的治疗指 南。适时透析和一体化治疗的概念,提高了终末期肾病的存活率和生活 质量。
EBM重点是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 及多中心研究的方法,系统地收集、整理大样本研 究所获得的客观证据作为医疗决策的基础。目前国 内外对较多的常见病制定的诊疗指南,其中各种诊 疗措施的推荐均标明其级别和证据水平。某一诊疗 措施,如有多个大规模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得出一 致性的结论,则证据水平最高,常列为强烈推荐; 如尚无循证医学证据,仅为逻辑推理,已被临床实 践接受的则证据级别水平为最低,常列为专家共识 或临床诊治参考。
生物医学模式不足之处
这一医学模式忽略了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作 用,而恰恰是这些因素对当今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十分重 要的影响,亟待给予足够的重视。仅举一例即可见一斑,冠 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从生物医学模式来看, 它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继发的斑块破裂、血栓 形成等导致冠脉狭窄或闭塞而出现临床上心绞痛及(或)心肌 梗死,以致死亡。虽然不断有各种治疗心绞痛药物问世,更 有冠状动脉内介入措施和搭桥手术治疗,挽救了不少冠心病 患者。但是从总体来看,由于缺乏对发病因素的有效控制,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急骤升高,其致死、致残率也相应大幅增 加,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难以承受之重负。
内科学讲义

一、呼吸系统疾病I. 阻塞性肺气肿一、病因、发病机制(一)吸烟最主要(二)感染肺炎双球菌最主要(三)其他大气污染、职业粉尘、过敏、有害气体发病机制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1、弹性蛋白酶分解弹力纤维→肺气肿2、正常时弹性蛋白酶抑制因子(α-AT)抑制弹性蛋白酶3、弹性蛋白酶↑或α-AT↓→肺气肿4、弹力纤维分解→肺弹性回缩力↓(此为不可逆的变化)(95-66)(96-61)5、肺弹性回缩力↓→肺动态顺应性↓(97-61)二、临床表现(一)分型(见表)(二)呼吸功能检查(89-14)(91-43)(91-67)(97-67)(98-54)1、FEV1/FVC%<60%2、最大通气量<预计值的80%3、RV/TLC↑,>40%有重要诊断意义。
(三)气肿型和支气管炎型的比较Ⅱ. 支气管哮喘一、前言是由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T细胞、细胞组分参及的气道慢性反应,表现为小气道缩窄。
二、表现1、症状(01-54)(1)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2)发作性胸闷和咳嗽、可吐泡沫痰(白色)(3)端坐呼吸(4)发绀2、体征(1)哮鸣音:支气管肺癌为单侧局限性(03-57)呼气相两肺均有(93-151)(2)奇脉(98—56)3、发作分度(表2-7-1)(7-P73)三、呼吸功能检查1、FEV1↓2、FEV1↓/FVC%↓3、MMER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4、支气管激发试验(BPT)(1)目的:测定气道反应性[(2)激发剂:乙酰甲胆碱、甘露糖醇、组胺→通气功能↓或运动诱发气道痉挛气道阻力↑(3)阳性:FEV1下降>20%(4)适用:FEV1在正常预计值的70%以上。
5、支气管舒张试验(BDT)(1)目的:测定气道气流受限的可逆性(2)扩张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7.P72)(3)阳性:FEV1较用药前增加>15%或12%(7.P72)FEV1绝对值增加>200ml6、PEF及其变异率测定(1)哮喘发作时PEF(呼气峰值流速)↓(2)阳性:昼夜变异率≥20%——气流受限可逆性改变7、PEF↓(呼气流量峰值)8、MEF25%、MEF50%、↓(95-58)(97-127)(99-55)(25%、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四、动脉血气分析1、呼吸性碱中毒PaO2↓ PaCO2 ↓ pH↑2、呼吸性酸中毒(气道阻塞严重)PaO2↓ PaCO2↑ pH↓PaO2↓↓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痰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过敏性哮喘:血清IgE可明显↑ (02-59)(93-120)五、治疗(一)解痉药1、β2受体激动剂: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罗长效:福莫特罗、沙美特罗、丙卡特罗解痉、消炎;iV、口服、吸入;是控制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长期用会使β2受体下调。
秦伯未中医内科学讲义

秦伯未中医内科学讲义一、中医内科学概述1.1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人体内部脏腑的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内容。
1.2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医内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二、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原理2.1 中医内科学的病因病机观中医内科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热等因素以及内因如情志失调、饮食不当等。
2.2 中医内科学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情的不同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
三、常见内科疾病与中医治疗3.1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是气血运行不畅、肝阴虚等所致。
治疗时可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如天麻、夏枯草等。
•饮食调理方面,可适量摄入降压食物,如黑木耳、苹果等。
•针灸疗法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疗效,可选择缓针、内关等穴位进行治疗。
3.2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冠心病是心肌供血不足所致。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三七等。
•同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可以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针灸疗法中的心俞穴、膻中穴等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3.3 肺炎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肺炎是由外感病邪所致。
治疗时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连翘、板蓝根等。
•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粥、蔬菜等,有利于肺炎的康复。
•针灸疗法中的肺俞穴、足三里等可以辅助治疗肺炎。
3.4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有关。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开胃的中药,如山楂、陈皮等。
•饮食方面,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粥、蔬菜等。
•针灸疗法中的足三里、足俞穴等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四、中医内科学的未来发展4.1 继承与创新•中医内科学应该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医独特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内科学中毒讲义

02 常见中毒物质
CHAPTER
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常见 的农业杀虫剂,可能导 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
详细描述
有机磷农药通过皮肤、 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 体,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 突触后膜上过度积累, 引起神经系统兴奋和抑
制的一系列症状。
内科学中毒讲义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中毒概述 • 常见中毒物质 • 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 中毒的急救与治疗 • 中毒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卫生问题
01 中毒概述
CHAPTER
中毒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毒是指机体一次性或多次接触 外源性物质,达到一定量时,引 起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 碍而出现的疾病。
详细描述
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肾脏、骨骼等组织中积累,对器官造 成损害,影响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关节疼 痛、肝肾功能异常等。
治疗
立即离开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清洗污染部位,口服中 毒者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胃,使用特效解毒剂和对症治疗。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中毒事件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强化医疗救治
确保中毒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中毒防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
各国之间分享中毒防治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联合研究
开展跨国合作,共同研究中毒防治的新方法和技术。
共同制定标准
共同制定和推广中毒防治的标准和规范,提高全球防治水平。
谢谢
第一章内科学基础知识课件

急性膀胱炎,急性尿道炎,膀胱结核,输尿管结石,前 列腺炎,膀胱癌等。
十四、意识障碍 (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人对周围环境及 自身状态的识别 和察觉能力出现 障碍。
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 动范围≤1℃。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 2℃。常见于 急性化脓性感染、败血症、风湿病、结核病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无 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恢复正常,维持 数天后逐渐上升,反复多次出现。见于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 肿瘤等。 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骤降至正常,维持数天后, 体温再次骤升,高热与无热规律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多见于流感、风湿热、结 核病等。
十二、黄疸(jaundice)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 体征。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或梗阻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十 三 、 尿 频 ( frequent micturition ) 、 尿 急 ( urgent micturition)与尿痛(dysuria) 三者合称膀胱刺激征 尿频: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白天排尿 4~ 6次,夜间 排尿0~2次,超过此排尿次数称为尿频。 尿急:病人一旦有尿意即要排尿,难以控制。 尿痛: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及尿道疼痛或烧灼 感。
五、呕血与便血 呕血( hematemesis ): 患者呕吐血液,由上消化道疾病或全
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
同等学力临床内科学讲义ppt课件

• E. 肺结核
• 治疗原则 • (1)急性发作期:首先控制感染,然后祛痰镇咳;
伴有喘息的需解痉平喘;老年人慢支急性发作以 祛痰为主,避免应用镇咳药物
• (2)缓解期:目的在于改善呼吸功能
• 病因
• 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 空气污染:常为诱发因素
✓ 其他:如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先天性口咽畸形、睡
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亦可致肺心病
➢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 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指肺血管解剖学结构 的变化,形成了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
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 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 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 心脏病,需排除先心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流行病学
✓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农村患病率高
于城市,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高,男女无明显差异 ✓ 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发作 ✓ 慢性肺心病常反复急性加重,随肺功能的损害病情逐渐
– 中度:稍事活动时有气短,说话常中断,喜坐位, 两肺闻及响亮哮鸣音,PEF>预计值60%,PaO2 降低但>60mmHg
– 重度:静息时有气短、说话呈单字、端坐呼吸、 烦躁、大汗、呼吸>30次/分、两肺闻及广泛哮 鸣音。脉率>120次/分,常有奇脉。PaO2< 60mmHg,PaCO2> 45mmHg
氧疗: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用鼻 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
内科学重点讲义

一.肺炎治疗原则1.抗感染治疗是最主要的环节2.重症肺炎首选广谱强力抗菌药物3.48~72小时后应对病情进行评价4.并根据培养结果选择针对性抗生素二.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数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或)反复咯血。
三.慢支: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主要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症等疾病)。
诊断标准: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四.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剌激、病毒感染、运动等有关2.可闻哮鸣音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5.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persistent)和缓解期(非极性发作期)。
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五.呼吸衰竭(一)按动脉血气分类:∶型:PaO2<60mmHg∶型:PaO2<60mmHg + PaCO2>50mmHg(二)按发病缓急分类:急性、慢性(三)按病变部位分类:中枢性、周围性六.窦性心动过速七.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60~100次/分,心电图上P 波在∶、∶、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
内科讲课课件

内科讲课课件一、引言内科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和治疗方案。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内科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内科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临床实践中的关键要点。
二、背景知识1. 内科的定义和范围内科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学科,涵盖了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的疾病。
2. 临床思维与内科内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临床思维模式,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三、内科常见疾病1.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原因、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法- 冠心病: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心力衰竭: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2.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肺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3.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肝炎: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胰腺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4.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 肾结石:病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 肾功能衰竭:病因、症状、诊断、治疗方法四、内科诊断与治疗方法1.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病史采集技巧: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体格检查要点: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肝脾检查等2. 辅助检查与诊断- 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 Endoscopy:胃镜、结肠镜等3. 内科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炎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其他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康复治疗等五、内科学科的研究进展内科学科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诊疗方法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研究进展的例子:1. 心血管系统研究:心脏再生治疗、冠心病干细胞治疗等2. 呼吸系统研究:哮喘的分子机制研究、COPD治疗新药研发等3. 消化系统研究:胃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肝脏移植研究等4. 泌尿系统研究:肾脏再生研究、肾结石预防与治疗研究等六、结论与展望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能够对内科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讲义
第一章:内科学概述
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疾病。
它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内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常见症状为胸痛、气短等。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为气短、水肿等。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短、咳嗽等症状。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喘息、咳嗽等。
肺炎是指肺实质的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等。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肝炎等。
胃溃疡是胃黏膜损伤所致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上腹痛、饱胀感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嗳气等。
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黄疸等。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多尿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心悸、体重下降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为乏力、体重增加等。
第六章:其他系统疾病
除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内科学还涉及其他系统的疾病。
比如,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癫痫等;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等。
这些疾病都需要内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
内科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涵盖了广泛的疾病范围。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疾病都属于内科学的研究范畴。
内科医生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对于保护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要。
希望本讲义能够帮助读者对内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