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虎皮鹦鹉的介绍和繁殖培育技巧之欧阳法创编
虎皮鹦鹉的养殖技术

虎皮鹦鹉的养殖技术虎皮鹦鹉又叫娇凤、彩凤、阿苏儿。
原产澳大利亚,后经人工培育,已成为世界性笼养鸟,各国都有饲养。
这种鸟羽毛华丽,易于饲养,可大量繁殖,供人们玩赏。
1、形态特征。
虎皮鹦鹉是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原种主要为黄绿色,头及背部黄色而有黑横纹、腰、胸及腹部为绿色,尾羽黄色而中央的两瓣为蓝色,颊部有蓝黑色圆斑。
雌雄鸟羽毛相似,只有雄鸟上嘴基部蜡膜为蓝白色或蓝色(发情期)或深蓝色(老龄鸟),雌鸟蜡膜为肉色或淡肉色(发情期)或姜黄色(老龄鸟),以此可鉴别。
经人工培育的品种,羽色多种多样,主要有:①波纹型:是国内外饲养最多的品种,身体的虎皮斑纹似原种,但有蓝、绿、黄多种颜色。
②黄化型:全身均为黄色,红眼睛,有深黄和淡黄之分。
③白化型:全身洁白,红眼睛。
④玉头型:一种头部白色,其他部位淡蓝色;另一种头部黄色,其他部位绿色。
均为稀有品种。
⑤淡色型:可分为上体深黄、下体绿色和上体白色、下体蓝色两个品种。
翅上均有黑色斑点。
2、饲养管理。
虎皮鹦鹉可成对饲养,也可成群饲养,一般用铁丝笼或内铺铁皮的箱形笼。
每对鸟的活动空间应在0.5立方米以上,否则不利于繁殖。
笼底应做成抽屉式的(钉上铁皮),便于拉出清扫和铺砂。
食、水用具宜深大,坚固,以防被咬坏。
饲料以谷子和稗子为主,同时还要喂些麻籽或苏子,但用量不能超过10%。
为了保证鸟所需的营养,青菜(白菜、油菜)和无机盐(骨粉、牡蛎粉)也要经常饲喂。
这种鸟耐粗饲料,精饲料不宜喂得过多,以免造成月旨肪沉积,影响产蛋、繁殖。
喂食时,要注意吹去食罐内的谷壳,青菜在喂前要洗净,消毒(可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沥干,吃剩下的当天取出。
注意笼内卫生,勤清理砂土和粪便。
食、水罐应每天刷洗1--2次。
虎皮鹦鹉虽不太怕冷,但气温过低会影响繁殖,所以冬季室内温度不要低于0℃。
3、繁殖。
虎皮鹦鹉容易繁殖,但要避免杂交,保持本品种纯正。
为了后代健康,宜选择1--2岁的亲鸟配对。
雌雄交配以后,不久雌鸟就开始产蛋,隔天一蛋,共产4--9枚。
《虎皮繁殖全过程纪录》

虎皮繁殖全程紀錄!(多为繁体,篇幅较长,慢慢看)在寵物鳥的繁殖中,虎皮的繁殖算是簡單的,很適合剛剛想做繁殖動作的鳥友,只要你擁有一對健康年輕而且已經成熟的鳥,在加上一個繁殖用的巢箱.很多人都可以輕鬆的完成繁殖動作,而當你有了繁殖的經驗,對你日後想作其他鳥的繁殖,是會有很大的幫助的,以下的文章會對繁殖的幾個步驟做觀察報告。
(1)發情在大頭的發情中,我們可以看到的變化是什麼呢?公鳥在公鳥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的變化是公鳥變的異常活潑,牠會膨起頭部及身上的羽毛讓自己看起來雄壯威武,而且會唱著自以為好聽的歌曲,還不時的以喙部輕敲母鳥的嘴。
公鳥的調情還不止這樣喔!牠還會試著把腳放到母鳥的背上,我一直認為輕敲喙部及踩背是一種迷亂母鳥的方式。
怎麼說呢?當我們看到公鳥做這樣動作時,母鳥通常會不自禁的翹起尾部,這是母鳥的交配動作,所以我們也許可以說,那是母鳥的反射區(交尾),如果母鳥還未成熟或繁殖意願不高時,母鳥會以一種快速並比較輕微的咯咯聲,對公鳥做出抗議。
當然,公鳥不會只有這些動作,公鳥還會吐料,並引誘母鳥進入巢箱,不過是否繁殖的重點不在公鳥而在母鳥。
發情前正常的肛門發情中(及產卵)時,膨脹的肛門母鳥母鳥在整個繁殖中佔了決定性的角色,所以看出母鳥是否發情就顯得格外重要,母鳥如果有了繁殖意願,我們可以觀察到,母鳥會探視巢箱。
在此同時,我們也可以觀察到母鳥的泄殖腔會不斷的開合,並且膨脹。
大部份的母鳥在此時會因荷爾蒙的關係而改變鼻膜的顏色,由淡淡的藍白色變成咖啡色。
隨著繁殖意願的高漲,母鳥進入巢箱的次數會不斷增加,並且會伴隨著咬巢聲,其實大頭的築巢能力不高,所謂的咬巢,並不是真的把巢築的很好,只是大略上弄出個形狀而已。
築巢完成的樣子卵於巢中的樣子準備好繁殖的母鳥會開始接受公鳥的交尾,一隻有經驗的母鳥會知道什麼時候交尾的受精率較高,而且在產卵期間,母鳥甚至會主動要求交尾。
交尾的照片產卵前的母鳥,排泄物會變的大而且軟,但是不是每隻母鳥產卵之前排泄物都會變大,有的母鳥會等到孵卵開始才會排出比較大的糞便。
虎皮鹦鹉的养殖与训练

虎皮鹦鹉的养殖与训练虎皮鹦鹉资料饲养方法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原产澳洲,各国都有饲养。
因身上花绞如虎皮而得名,为小型鹦鹉。
是能大量人工繁殖的经济鸟类。
野生时成群生活在森林中,以植物的种子为主要食物。
筑巢繁殖于树洞中,每年通常产卵两次。
在自然界中的羽色主要是绿带黄色,有时也有蓝色。
在人工控制下其羽毛己出现了黄色、白色等不少—4次,每次产卵4—5枚。
孵化期约16天,幼鸟出壳后一个月即能独立生活。
可成对或成色型。
每年能繁殖3群饲养。
成群饲养多设栖架和巢箱。
饲喂青菜、谷子、稻谷。
繁殖期增加钙等矿物质和维生素,冬季增加葵花子等油料种子。
大小:全长约25CM 原产地:大洋州饮食习惯:植物性一提起鹦鹉,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大概就是本种吧~是玩赏鸟中非常普遍的种类。
几乎所有的宠物店终年都可以见到,甚至有的超级市场或大型购物中心也陈列专用的饲料及巢箱等出售。
一切必须品取得容易,当然饲养起来也比较简便。
由于繁殖也很简单,可以自己饲养雏鸟,训练鸟儿在肩头与手掌上嬉戏。
由于饲养历史非常久远,品种极多,一般而言毛色较接近原来品种的,价格较低廉,改良品种的价格较高,也比较不易购得。
虎皮鹦鹉又叫"娇凤"、"彩凤"、"阿苏儿".属鹦形目,鹦鹉科,原产澳大利亚,后经人工培育,已成为世界性笼养鸟,各国都有饲养。
这种鸟羽毛华丽,易于饲养,可大量繁殖供人们玩赏.形态]虎皮鹦鹉是鹦鹉中的小型品种, 原种主要为黄绿色,头及背黄色而有黑横纹,腰、胸及腹部为绿色,尾羽黄[色而*****的两瓣为蓝色,颊部有蓝黑色圆斑,雌雄鸟羽色相似,只是雄鸟中基部蜡膜为蓝白色或蓝色(发情期)或深蓝色(老龄鸟),雌鸟蜡膜为肉色或淡肉色(发情期)或姜黄色(老龄鸟)。
经人工培育的品种羽色多种多样。
波纹型:国内外饲养最多的品种,身体的虎皮斑纹似原种,但有淡青、蓝、绿、黄多种颜色;黄化型:全身都为黄色,红眼睛,有深黄和浅黄之分;白化型:全身洁白,红眼睛;玉头型:一种是头部白色,其他部位淡黄色,另一种是头部黄色,其他部位绿色,均为稀有品种;淡色型:可分为上体深黄色、下体绿色和上体白色、下体蓝色两个品种。
虎皮鹦鹉养殖技巧

虎皮鹦鹉养殖技巧鹦鹉是一个大的统称它根据不同的品种又分为各个学名如:大型的鹦鹉金刚鹦鹉,中小型和尚鹦鹉,小太阳,玄凤,牡丹,虎皮鹦鹉等,虎皮又根据色彩分原始蓝和原始绿,大头又根据血统分国血大头和澳血大头台血大头等虎皮鹦鹉由于它色彩斑斓价格又不是太贵等有利条件,迅速占领了鸟市一席之地,也是广大鸟友非常喜欢的观赏鸟之一,由于市场需求很大也就有了更多的养殖户出现,今天我就分享下虎皮鹦鹉的养殖技巧,虎皮鹦鹉充出壳到发育成熟需要半年左右,平时给予谷子,加纳利子,黍子等食物,平时可以加喂点苹果或者新鲜青菜,为了补充微量元素可以加喂电解维他,保健砂等,有的养殖场给予墨鱼骨粉,水溶钙等,这些都是虎皮鹦鹉日常所需要的。
一般养殖虎皮鹦鹉用20*40的方笼就可以,发情期后加挂繁殖箱,繁殖箱子里面放干燥的木屑,为防止寄生血螨木屑内放中药百部预防,鹦鹉笼子一定要放在干燥通风向阳的避风口处,避免冬天气温给鹦鹉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鹦鹉每天给予足够的光照,不单单可以促进钙质吸收,让羽毛更漂亮,也有助于激发繁殖能力,一般发情交配后就开始下蛋,有母鸟孵化,公鸟负责站岗放哨,这期间不要经常的去打开繁殖箱子去看鹦鹉孵化,这样容易造成弃窝,刚出壳的小鹦鹉没有羽毛,经过种鸟精心喂养才有绒毛变成羽管,再慢慢的变成羽毛,从出壳到满羽出窝大约需要35-40天,经过这些时间的过度您才能看到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
一般养殖鹦鹉分笼养和散养,有的朋友为了单纯的玩,想让自己的鹦鹉更加的亲人就会选择手养,手养鹦鹉是一个技术活,零天手养的都有,手养的鹦鹉不但亲人更容易训练,所以一些想训练鹦鹉技能的朋友都是手养的。
说了手养就讲下怎么给鹦鹉沟通,让它训练的更加亲人而不怕人,我上图配的就是一对手养鹦鹉,特别亲人根本不怕人,这就是需要您下点功夫有点耐心了,首先您要学会给鹦鹉沟通让它知道您不会给它造成威胁,给它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它知道您有安全感,没有恐惧感,有一部分鸟友都是采用饥饿的办法,用食物去引诱它们,让它们因为饥饿而屈服,我从来不用这方法,都是慢慢的沟通,用手拿食物喂它们慢慢的都可以上手了,还有就是有的朋友由于不小心让鹦鹉飞走了,这时候可以把笼子挂到外边,让剩下的一只来呼唤它如果是两只都飞了,就把笼子打开,正常放食物和水挂到明显位置让它们自己回家里来,如果饿了在没有天敌伤害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回来,因为是人工饲养的它们不会野外觅食是很难生存的。
虎皮鹦鹉繁殖技巧与育雏,虎皮鹦鹉繁殖

虎皮鹦鹉繁殖技巧与育雏,虎皮鹦鹉繁殖虎皮鹦鹉繁殖幼鸟训练不可少导读:爱鸟人士有些喜欢养鹦鹉,虎皮鹦鹉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牠会学人讲话、会逗人开心,但是你了解牠的繁殖过程吗?而且要怎么训练虎皮鹦鹉说话呢?爱鸟的人士们,跟着小编的脚步,我们往下一起关心。
一、虎皮鹦鹉繁殖小常识1、繁殖孵化率高备巢虎皮鹦鹉几乎常年可以繁殖,每年可繁殖4-5窝。
但夏季天气热,连续入巢孵化,不但影响成鸟健康,而且孵化育雏率也降低,幼鸟体质不佳,所以夏季应中止繁殖,方法是每年的7-9月将笼舍内的巢箱取出,进行消毒清洗,10月以后再放入笼内。
2、繁殖环境要求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应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若巢中光线过强,则孵化效果不佳。
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30天左右。
3、保持环境安静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影响孵化和育雏。
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配对品种慎选配对应该选择健壮和远亲的1-2岁的青年鸟作为种鸟。
虎皮鹦鹉出壳后5-8个月就性成熟。
另外要注意新品种培育的优良品种种性的保持,另外要注意不要将不同类型的鹦鹉胡乱配种,以免致于后代四不像。
小叮咛:群养繁殖时,雌鸟的数量应多于雄鸟的5%左右,以免雄鸟为争取配偶而打斗。
5、易繁殖好饲养虎皮鹦鹉原产大洋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东部、西南部和北部的沿海地区,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也有少数分布。
注意事项:由于虎皮鹦鹉很早就被人工饲养,并且容易繁殖,已成为世界上很流行的宠物,人工饲养种在世界各地可见。
6、选窝后便产卵产卵雌雄鸟配对后,很快就会选定自己的巢窝并交配。
交配后不久,如果是在喂菜时,雌鸟不出巢箱,雄鸟守候在一旁,可能就是在产卵,一般是每天或每隔1天产1枚卵,每窝一般产卵4-7枚。
小叮咛:产卵期应在饲料中增加较多的石灰质,补充钙质,避免产软壳卵。
7、雄叼食雌孵化孵化虎皮鹦鹉的乳化期为18-20天,孵化初期雌鸟特别警觉,不要轻易搬动巢箱和窥视巢内的卵,要保持环境安静。
饲养虎皮鹦鹉的技术

饲养虎皮鹦鹉的技术虎皮鹦鹉(学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鹦形目鹦鹉科的一种鸟类,又名娇凤,属小型攀禽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虎皮鹦鹉的饲养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虎皮鹦鹉的饲养方式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结群活动,以植物种子等为食。
虎皮鹦鹉的繁殖期为6—1月,在野外会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
虎皮鹦鹉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在中国是大众最普遍常见的宠物鸟之一。
因虎皮鹦鹉是外来进口的物种,在中国野外没有野生分布,故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虎皮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后来经过人工培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笼养鸟。
我国是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的,全国都有饲养。
它的鸣叫声虽不悦耳动听,但羽毛十分艳丽,全身羽毛由黄、黑、绿、蓝、青等七种不同的颜色组成,给人一种鲜而不艳,美而不俗的舒适感。
虎皮鹦鹉头羽和背羽一般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翅膀花纹较多,毛色和条纹犹如虎皮一般,所以称为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属于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种,其羽毛颜色光艳,性情活泼且叫声清脆、天真可爱、易于驯养,在我国是大众鸟友最喜欢的鸟种之一。
头部呈圆,喙部有钩曲,喙上方有蜡膜(多数虎皮鹦鹉的性别可通过蜡膜颜色来分辨)。
虎皮鹦鹉腿部比较短,四趾,其中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易于其攀树、攀物。
鸟体为黄绿色;头部后方、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黄色和黑色;喉咙和面部为黄色;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
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为蓝绿色,尖端黑色,内侧黑色。
鸟喙橄榄黄色,蜡膜蓝色;虹膜白色。
母鸟的蜡膜为灰棕色或肉色,仅带有一点点浅蓝色,到了繁殖季则会变为深棕色。
幼鸟体色较深,公母幼鸟的蜡膜都为粉红色,需要3到4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虎皮鹦鹉繁殖样子-虎皮鹦鹉怎么繁殖

虎皮鹦鹉繁殖样子-虎皮鹦鹉怎么繁殖虎皮鹦鹉怎么繁殖成对饲养繁殖须知虎皮鹦鹉怎么繁殖成对饲养繁殖须知虎皮鹦鹉性别鉴定1、鼻部蜡膜颜色虎皮鹦鹉分辨公母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鼻部的蜡膜颜色,不同性别、年龄的雌雄虎皮蜡膜颜色是不一样的。
2、发情呈现褐色成年并且发情的雌皮鹦鹉,鼻蜡膜呈现褐色,并且蜡膜不平坦,很皱,有时候甚至会翘起一块角质层。
3、未发情姜黄色成年未发情或者刚发情的雌皮鹦鹉,蜡膜的褐色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姜黄色或者白色;而成年未发情的雄皮鹦鹉,它的蜡膜颜色呈现蓝色,或比较暗淡的蓝色。
4、幼鸟白色鼻蜡针对虎皮鹦鹉幼鸟来说,雌性鸟的鼻蜡膜基本都是白色,特别注意鼻孔周围,有的时候周围会是淡淡的粉色,但是中间区域要是白色的,就能确定是母鸟;而没有这个特征的就是雄性的虎皮鹦鹉幼鸟。
虎皮鹦鹉繁殖条件1、活动空间需求鸟笼不宜小,需要一定的空间供鸟儿活动,鸟笼不应小于0.5立方米,否则对虎皮鹦鹉繁殖后代会有影响。
3、底部铺上细沙笼子的底部放上托粪盘,方便清理,盘上最好再铺上一层细沙,方便鸟啄取,促进肠胃消化。
4、雌雄比例平均5、铁丝避免生锈需要注意的是,笼子上的铁丝要避免生锈,如果生锈要及时发现和清理,如果锈被鸟吃到肚子里对鸟的损害是很大的。
虎皮鹦鹉繁殖管理1、每年繁殖周期备巢虎皮鹦鹉几乎常年可以繁殖,每年可繁殖4-5窝。
但夏季应中止繁殖,其方法是每年的7-9月将笼舍内的巢箱取出,进行消毒清洗,10月以后再放入笼内。
2、雌雄鸟的配对产卵雌雄鸟配对后,很快就会选定自己的巢窝并,后不久,如果是在加食或喂菜时,雌鸟不出巢箱,雄鸟守候在一旁,可能是产卵了。
3、产卵间隔时间应记下产第一枚卵的时间,一般是每天或每隔1天产1枚卵,每窝一般产卵4-7枚,产卵期应在饲料中增加较多的石灰质,补充钙质,避免产软壳卵。
4、孵化期18-20天孵化虎皮鹦鹉的乳化期为18-20天,孵化初期雌鸟特别警觉,不要轻易搬动巢箱和窥视巢内的卵,要保持环境安静。
虎皮鹦鹉养殖技术

虎皮鹦鹉养殖技术
虎皮鹦鹉是一种鹦鹉的品种,它们具有漂亮的羽毛颜色和可爱的外表,非常受人们喜爱。
下面是一些虎皮鹦鹉养殖技术的简要介绍:
1. 繁殖选种:选择健康、性格温顺、外观漂亮的母鸟和公鸟作为繁殖对象。
确保父母鸟没有遗传性疾病,并且具有优良的遗传基因。
2. 合适的饲养环境:提供宽敞、舒适的笼子或鸟舍给虎皮鹦鹉居住。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为其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和饲料。
3. 合理的饮食:为虎皮鹦鹉提供全面均衡的饮食,包括谷类、种子、新鲜蔬果和适量的蛋白质食物,如肉类、蛋类或豆类。
避免给予含有咖啡因、巧克力、油炸食品等对鸟类有害的食物。
4.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带虎皮鹦鹉去兽医那里做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态良好,并及时预防和治疗可能的疾病。
5. 社交和训练:与虎皮鹦鹉保持良好的社交互动,经常和它们交流,提供足够的游玩时间和玩具,让它们保持活泼和快乐的心情。
可以适当进行训练和教育,培养它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意事项:
- 避免给予虎皮鹦鹉含有毒物质的玩具或材料。
- 定期清洁鸟笼和饮水器,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 注意防止感染传染病,避免接触其他疾病携带者的鸟类。
- 在繁殖季节中,留意虎皮鹦鹉的产卵和孵化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请注意,这只是虎皮鹦鹉养殖的简要介绍,养殖过程中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管理。
建议初次养殖虎皮鹦鹉的人士在专业人士或经验丰富的养殖者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头虎皮鹦鹉的介绍和繁殖培
育技巧
虎皮鹦鹉自从被人工饲养了以后开始迅速风靡于欧洲成为热门宠物鸟。
当虎皮鹦鹉在人工条件下可以繁殖了的时候经过人们的长时间精心改良,最终选择育出来了一个大型品种——大头(也叫蘑菇头)。
人们在繁育的过程中发现一窝中总会有爱吃的、强健的、个体大的鸟出现,时间一长,白种人根据他们自己的爱好开始留下大号的来繁殖。
都知道白种人高大,不像日本人矮小,他们喜欢的东西也不像日本那么袖珍。
这就是为什么欧美流行大头,日本流行羽色炫丽的小鹦鹉的原因。
日本人更注重的是色彩,大号复大号,变成大大号,一代复一代,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大”的基因得以延续、优化。
大头虎皮实际上是人工选育的结果。
当然,大头是投人所好,当然是有弊端的,体型加大身材肥硕造成了飞行能力降低,野外无法存活。
还有跟人一样,肥胖人群不爱动,大头也一样。
有时候站杆子上傻了吧唧的一下午也不动一下,不爱乱窜。
当然也不爱叫,这点是优点还有大头的羽毛比小鹦鹉的长处的羽毛时常会接住大便让人以为是生病了。
其实很健康,所以就需要把周围的羽毛剪短一些。
人们饲养大头虽然不需要过于太谨慎,但是和小鹦相比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大头的成熟期可能会比小鹦鹉晚大概晚上一、二个月左右,繁殖周期也会长一些。
大头食量大每次都吃的嗉囔胀胀的,感觉很雄伟的样子。
注意随时添加食物,不要让鸟挨饿,如果没有开始繁殖的鸟你得给它们多一些的时间,因为它们比较慢热。
如何配对从我国的天气情况来讲从头年9月开始到次年5月都可以作为大头的繁殖期,当然北方较为寒冷的地方,冬天是不适合繁殖的。
放在室内的就另当别论了。
6、7、8月比较炎热不适合繁殖,这段时间要是繁殖的话,母鸟容易暴毙,请大家注意,别到时候死了又漂亮、质量又好的母鸟只能仰天长叹了。
通常种鸟买回来后,应该用1-2个月的时间让其适应环境才让起繁殖,买的小鸟的话至少也要养上1
年才好繁殖。
没熟悉环境的鸟放在一起也不会起性的。
作为繁殖的鸟,首先身体必须健康,身体健康是繁殖的首要条件~不健康的种鸟是难以作育出健康强壮的下代的有换毛不佳、肌肉不良、本身体弱等情形是不宜繁殖的。
虽然潜在的遗传病是无法从外在看出但一只种鸟健康是可以从外在观察出来。
其次是种鸟的生育年龄,通常选择1岁以上年轻健壮有活力的鸟作为种鸟或以老少配来增加其活力。
一般为少公老母。
第三是相配取长补短。
母鸟欠缺的部分可由公鸟的优势来补充。
相反,也可以再在后代中选择综合父母优点的小鸟。
第四是充分利用保姆鸟。
挑选一批有良好母性的保姆鸟是有必要的保姆鸟可充分分担种鸟的育雏工作于繁殖出优秀下代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通常一开始就把蛋拿掉给保姆鸟,用假蛋让种鸟孵,因为孵化时间可以让种鸟好好休息20天然后把假蛋拿掉母鸟便可精神饱满地进行下一次的配对和生蛋了。
PS下面公布一些英国大头专家(Gerald Binks)所写的文章里的知识有关配对的请大家
记住了人家可以养了一辈子大头了总结了这
么点玩意儿
1.不配两只身上皆带有双基因的灰色鸟在一起子代会变小
2.派特最好是配原种虎皮
3.珍珠也是要配原种虎皮
4.肉桂不能配肉桂面具会变短
5.灰色配灰绿生出子代颜色太丑
6.不要天空蓝配天空蓝亮绿不要配亮绿
7.蓝色可以配灰绿
8.蛋白石可以配蛋白石
9.母鸟对面具斑点遗传比公鸟强
如何优化种群
近段时间看了一些有关鸽子优化的“内交法”的资料觉得有所启迪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在大头身上“内交法”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回交之前我也介绍了一些关于回交的方法。
但那只是针对种公的,这次介绍的这种公母同时运用感觉比较全面而且更合理。
要首先把你认为一对很好的种鸟拆开,这对鸟好不好要从近年繁殖出的小鸟质量来看,然后各配上对。
种公方面
第一步根据A+B=AB 1 的公式把这对种鸟中的种公配上外血的另外一只种母B 它们的第一代是AB1。
这时在AB1中选择一只与种公在外形最接近的一只母鸟这时我们认为该母鸟有种公A的基因的50%。
即种公+第一代雌鸟=第二代雌鸟
得到的第二代一定要经过挑选挑选的要求与前面的一样。
第二代母鸟A1AB2的基因我们认为有种公A的基因的75%即(100%+50%)÷2=75%。
第三步是把第二代母鸟与种公配对成为下面公式A+A1AB2=A1(AB) 3
即种公+第二代母鸟=第三代母鸟
在得到的第三代一定要经过挑选挑选的要求与前面的一样越像越好第三代母鸟A1AB 3的基因我们认为有种公A的基因的87.5%即(100%+75%)÷2=87.5%。
第四步是把第三代母鸟与种公配对成为下面公式A+A1AB3=A1AB 4
得到的一定要经过挑选挑选的要求与前面的一样。
这时挑选上的母鸟基本与种公一致
因为它们的基因已经完全接近。
母鸟A1AB 4的基因是种公A的基因的93.75%即
100%+87.5%÷2=93.75%。
这时可以在A1AB4中各挑选3只母鸟和公鸟作为留种的鸟因为它们的基因基本与种公A相同。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取种母C配上外血公鸟D 它们的第一代称作CD1不良信息作方
法与以上介绍种公A的作方法相同。
只不过在后代中挑选的是公鸟和种母配。
所以最后我们也可以在 C1CD4中各挑选3只公鸟和母鸟作为留种的鸟把它们与
在中公A A1AB4中挑选的3只公母鸟相配对。
也就是把A1AB4中的公鸟配上C1 CD4中的母鸟把C1CD4中公鸟配上A1AB4中的母鸟这样就得出与种公
A、种母C的直系后代基因基本相同的后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