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运算律PPT课件(上课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 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 字母表示规律。 、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 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 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 题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知识。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乘法交换律: ×× 乘法结合律: (×)× ×(×)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交 换律进行验算。
× × ×
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表中哪个乘数 变化了,是怎样变化的?积又是怎样变 化的?
×
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三角形三个角上的三个数的积
5 2
17
20 4
35
29
37
25
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先算一算,在比一比每组中哪道算式的 计算比较简便。 × × ×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梨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18千克
××
×
××
× (× )
×× ×
× ××
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 ×
×× ××
× ×
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苹果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苹果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24千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练习题及答案及相关的简便运算(1)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一填。
(1)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
2. 先填空,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75×28=28×________,应用了( )。
25×74×2=(25×________)×________,应用了( )。
15×(8×44)=(15×________)×________,应用了( )。
3. 专门快写出每组数的积。
4. 依照乘法运算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8×=55×25×43×4=43×(×)×a=×1850×2×7=(×2)×5. 吉米安有一块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圃,假如每平方米花圃每天需要4千克水进行护理,那么这块花圃每天大约用水多少千克?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运算下面各题,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73×5654×3228×837. 如何样算简便就如何样算。
25×14×2125×(16×8)18×45 4×49×252×6×50 8×19×1258. 同学们排队做操。
每班站成4路纵队,每路纵队有12人,学校有25个班(人数相等),一共有学生多少人?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9. 甲数乘乙数的积是50,要使积变成200,两个因数能够如何变化?至少列举出三种不同的变化方法。
【数学风尚街区】一壶酒第3课时1. (1)a×b=b×a(2)(a×b)×c=a×(b×c)2. 略3. 340 13004. 55 28 25×418 a50 75. 2500千克6. 4088 1728 2324 验算略。
3.4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3.4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现象。
例如:小明买了 4 个苹果,每个苹果 3 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先算4×3,再算3×4,结果一样吗?2. 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a. 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交换律的现象。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a. 让学生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现象。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华有 6 块巧克力,他每天吃 2 块,可以吃几天?如果小华先算6÷2,再算2÷6,结果一样吗?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略)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现象,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实践应用环节,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力求严谨、简洁、生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乘法的哪些性质?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四、练习运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
2.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导入、探究、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反思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六、运用游戏深化理解(10分钟)教学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如“乘法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公式整理(附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公式整理(附练习题)小学四年级: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运算定律必须弄清加法交换律 a b = b a例:25 37=37 25加法结合律 a b c=a (b c)例:25 37 63=25 (37 63)(扩展) a-b-c=a-(b c)例:125-37-63=25-(37 63)a-b c=a-(b-c)例:300-159 59=300-(159-59)乘法交换律a×b×c=a×c×b例:25×9×4=25×4×9乘法结合律a×b×c=(a×c) ×b例:128×3×8=(125×8) ×3乘法分配律a×(b c)=a×b a×c例:8×(125 25)=8×125 8×25(扩展)a÷b÷c=a÷(c×b)例:100÷5÷2=100÷(5×2)a÷(c×b)= a÷b÷c例:100÷(5×2)=100÷5÷2二、必须背下来的几个算式2×5=102×50=1004×25=1008×25=20012×5=608×125=100037×3=111333=111×3999=333×3=111×9三、加法简便计算训练1、凑整法简便计算:例:(28 36) 64=28 (36 64)=28 100=128182 18 276 24=(182 18)(276 24)=200 300=500小结:多数相加,看尾数是否能凑成整数,将凑成整数的配对先加。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并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尚未形成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4.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于简便计算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即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8.反思总结,提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9.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共同关注学生在乘法运算定律学习中的成长。
1.学生在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归纳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6.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6.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实质。
2.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例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则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意义。
a.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4和4×3,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交换律。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2.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a.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3×4)和(2×3)×4,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结合律。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1. 概念:乘法交换律是指在乘法运算中,两个数相乘的顺序可以交换,其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教的是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简便计算,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
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然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我会安排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同时,我也会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为了这次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课件等。
板书设计方面,我会设计清晰易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讲解;2.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3. 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的布置和反馈。
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讲解,这是本次教学的基础部分。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律的应用。
我会强调,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两个律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并掌握。
例题的选取和讲解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讲解题目,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理解每一步的逻辑推理,从而加深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
再次,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7册p61-6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种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教学p61例题1
1. 出示p61例题1的场景图,学习乘法交换律
师:看图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知道有3队学生在踢毯子,每队5人)
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毯子吗?
(方法一:3×5=15(人)答:…… 方法二:5×3=15(人)答:……)
由于这两个式子都是求踢毯子的总人数,所以有2×5=5×2。
师说:观察2×5=5×2,你能在本子上写几个类似的式子吗?比较一下写出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用语言说一说。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若用a和b表示这两个乘数,这个发现又可如何表示呢?
(引出a×b=b×a)这个发现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二、情境导入,教学p61例题2,学习乘法结合律
出示p61例题2的题
师:华风小学举行跳绳比赛,一起去看一下吧。
你知道了什么?(三个条件:6个年级,每个年级5个班,每个班23人参加)
现在要求参加比赛的总人数,请你在本子上帮忙算一算。
(方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得(23×5)×6;
方法二:由先算出全校班级的个数得23×(5×6))
你会把这道算式列成一个等式吗?(引出(23×5)×6=23×(5×6))
比较这等号的两边,你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
(相同点:由于求的是同一问题,所以答案一样,
不同点:三个乘数的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看(23×5)×6=23×(5×6),在本子上写几个类似的式子,比较一下有何发现?用语言表达一下。
(引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a、b和c表示三个乘数,这个发现可表示为(a×b)×c=a×(b×c),这个发现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三、教学“试一试”
板书:23×15×2和5×37×2
师: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计算这两题吗?请做在本子上。
(引导学生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将两个相乘后可得到整十或整百的数进行计算)
板书:23×15×2
= 23×(15×2)(乘法结合律)
= 23×30
= 690
5×37×2
= 5×2×37 (乘法交换律)
=(5×2)×37 (乘法结合律)
= 10×37
= 370
●四、巩固与练习
1、“想想做做”的1
学生独立地填写在书本上,交流时学生先说说自己填写的想法,以强调所学的乘法运算律。
2、“想想做做”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