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秋水》课堂实录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介绍《秋水》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强调秋水的重要性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欣赏秋水的美丽和深度。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分析秋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解读秋水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秋水,理解文章的大意。
分组讨论秋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解读结果。
第三章:教学活动设计3.1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秋水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创作与秋水相关的短文。
3.2 教学材料准备提供与秋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分发写作练习的纸张和文具。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检查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强调秋水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作用。
5.2 教学拓展提供与秋水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相关活动,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文学才华。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秋水的兴趣和思考。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秋水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6.2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秋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七章:教学难点与解决办法7.1 教学难点秋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
学生可能对秋水的深层主题和寓意有一定的难度。
7.2 解决办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秋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分层次提问和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秋水的主题和寓意。
第八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8.1 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时间安排。
《秋水》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水》。
(2)理解《秋水》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秋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增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秋水》的诗意和意境。
2. 分析《秋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秋水》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领悟作者通过《秋水》所传达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水》的文本材料,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秋水》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秋水》全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水》,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品味:(1)学生欣赏《秋水》的优美诗句,体会诗情画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水》的诗意和意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背诵《秋水》。
(2)写一篇关于《秋水》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秋水》教学实录诗意意境修辞手法哲理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学生评价:1. 学生对《秋水》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秋水的美丽与神秘。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秋水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欣赏秋水的美丽景色。
3. 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秋水的美丽景色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水的魅力。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各自的看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秋水的美丽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秋水。
2. 讲解秋水的概念及其特点:解释秋水的含义,阐述其独特之处。
3. 欣赏秋水的美丽:让学生欣赏秋水的景色,感受其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欣赏秋水的美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水的美丽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秋水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秋水的美丽特点。
2. 欣赏秋水的美丽景色。
3. 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的美丽背后的原因。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秋水的美丽景色图片,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秋水美丽背后的原因。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秋水的美丽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秋水。
2. 讲解秋水的美丽特点:解释秋水的美丽特点,如清澈、宁静等。
3. 欣赏秋水的美丽:让学生欣赏秋水的景色,感受其魅力。
4. 引导思考:让学生思考秋水美丽背后的原因,如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第三章:探讨秋水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水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认同。
3. 引导学生思考秋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秋水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秋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秋水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解:讲解秋水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秋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享各自的看法。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水》;(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勤奋好学的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背诵;(2)课文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课文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课文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掌握;(3)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秋水》,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美;(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课文描绘的秋水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秋水的作文;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秋水》激发兴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总结情感体验:想象秋水景象,体会作者情感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秋日的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堂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秋水》诗歌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介绍《秋水》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对秋水有什么印象?2. 教师介绍《秋水》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3.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和意象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 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第三章: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写作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
2. 学生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活动:1. 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和素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诗歌。
2.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创作成果。
第四章:诗歌朗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音和语调的感知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教学内容: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
2. 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和展示。
教学活动: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的技巧。
2. 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并展示自己的朗诵能力。
第五章:课堂总结教学目标:1. 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秋水》诗歌创作的背景文化。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秋水》诗歌创作的的历史文化背景。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堂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秋水》的背景和作者。
2.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
3. 简介《秋水》的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和文字介绍秋天的自然景色和特点。
2. 介绍《秋水》的作者和课文背景,强调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描绘。
3. 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水》。
第二章:课文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秋水》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解读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如作者对秋水的描绘、对自然的感悟等。
第三章:文学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秋水》中的美。
教学方法:1. 引导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如文字的优美、意象的独特等。
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如文字的优美、意象的独特等。
2. 学生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写作等方式。
第四章:课堂互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现实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分享展示,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讨论成果。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秋水》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秋水》的背景和作者。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秋水》的来源和作者司马相如。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简要介绍司马相如和他的作品。
2. 让学生阅读《秋水》的开头部分,感受文章的氛围。
3. 提问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了解他们对文章的兴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时的表现。
第二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秋水》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秋水》中的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
2. 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1. 引导学生关注《秋水》中的重点词汇,并进行解释。
2. 提供例句,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词汇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了解他们的学习交流情况。
第三章: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分析和理解《秋水》中的重要句子。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秋水》中的重要句子,解释其结构和意义。
2. 让学生通过翻译和改写来运用这些句子。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秋水》中的重要句子,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2. 提供翻译和改写的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些句子。
3. 讨论学生的翻译和改写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析和运用句子时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收集学生的翻译和改写成果,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第四章:文章分析1. 分析《秋水》的文章结构和思路。
2. 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秋水》的文章结构和思路,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秋水》语文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秋水》语文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秋水》语文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秋水》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了解在《秋水》中所体现的庄子的思想及本文寓意。
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
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句《登鹳雀楼》。
(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后两句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绍:教师:同学们了解庄子哪些信息?学生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起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
学生 2.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
学生3.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经常是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庄子》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庄子》一书共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 教师补充:有一个故事能帮助我们了解庄子:“据说庄子的妻子死了,一位朋友去吊唁,却见庄子正敲着瓦盆在唱歌。
朋友说:‘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辈子,给你生儿育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秋水》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好!老师非常喜欢一首歌,歌名叫《思念》,这首歌是由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歌词,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的曲,毛阿敏演唱的。
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这首歌,好吗?生:好啊(全班齐声说)师:操作多媒体播放《思念》师:好,我们一起欣赏了《思念》,是否感受到了一个美丽的意象-----蝴蝶?生:部分说:是的。
师:因势利导说:其实乔羽先生的蝴蝶情结并非首创,它是有渊源的。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思想家痴迷蝴蝶(一生插嘴说那是庄子),他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好象真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觉得很得意啊,不知道自己本是庄周!忽然醒来,又成了一个惊疑未定的庄周。
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于蝴蝶则必然各有自己的本分,这种转变就叫做“物化”。
“物化”意指消除物我界限,万物融合为一体。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周是个最具浪漫的诗情、最有生命体验、最具批判头脑的哲学家。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学习他的文章《秋水》来领略他独特的风采。
二、教学主体流程师:请同学们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来演绎一下《秋水》,请大家用心倾听。
生:推荐出的女生很认真的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请一位同学来点评一下她的朗读。
生:一位男生主动站起来回答说:’她的声音很好听,没有读出河伯自满的的情形。
感情投入得不太到位。
’师:刚才这位同学点评的很中肯。
下面我们再推荐一位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诵,读时尽量避免前一位同学的不足之处。
生:一生朗读了一次课文。
声音洪亮,读出了河伯的心理。
师:这位同学读的声请并茂。
很好。
下面那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您所了解的庄子。
生:一生说:我知道庄子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楚过有个国君,派人用千两黄金想请庄子出来做官,庄子说他不去,他宁愿做一只乌龟在污泥里爬来爬去。
另一个故事是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去安慰他,庄子敲着瓦盆在唱歌,他说他的妻子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了,没什么好悲伤的。
师:这位同学知识面很宽,老师也有个有关庄子的故事,和你的相近。
楚威王知道庄子有才华,派人带着千两黄金去请他,他说:“您看那祭祀的牛,人们把它养上几年,然后给它披戴锦绣,把它送去杀了祭祀,到那时,它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都不可以了。
您还是让我做一头小猪吧!”师:放幻灯介绍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或稍后。
自幼家贫,轻视高官厚禄,不愿出仕。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他的思想是先秦各家中最为深奥难懂的一个,也是涵义最丰富的一个。
庄子主张绝对的精神自由,追求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庄子》是庄子和他的弟子所著。
这部散文集是先秦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是诸子散文中文学色彩最浓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它语言绮丽,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消化文言文的知识点师:请全班同学都把书合上,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请同学不要借助书和任何翻译,把课前布置的归类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议字、特殊句式对着频幕来做一遍。
请同学们自动起来答后,然后自动坐下。
师:用幻灯打出如下知识点,请生独立做答。
一个学生解决两个词或两个句子。
生回答问题很踊跃,都是自动答了,自动坐下。
幻灯片内容略师:下面我们检查预习布置的第二项任务。
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自己设想河伯和若的对话,编成剧本脚本和小品都行。
每组派人来表演。
下面是演出的情况实录:阴贺组表演:河伯从滔滔黄河水中里蠕动地身体钻出来(身体半蹲,蠕动身体站起来),抬手举目四望,身体向右一倾,嘴一张,曰“前面的那是一匹马呢?还有一头牛呢?”接着又兴奋地说:“天下的壮美景观全都是我的了,嘿嘿。
”接着兴奋地跳着单腿向前跑,边唱道:“小呀么小二郎啊!”遇到站在前面的海神,看到它的广阔,身体向右一倾眼睁得大大的,嘴巴呈O型,道“哇!”接着河伯说:“你比我还硬”(用惊讶的表情),海神说:“你以为呢!”河伯此时立马红脸低头,一边接抽泣一边道:“听的道理多了,就以为谁也比不上自己了,原来说的就是我这一类人啊,若不是我今天来此,我还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我差一点见笑于大方之家啊!”海神走过来,拍拍河伯的肩膀,严肃的说:“NO,NO,NO,你说得有点过火了,如果没有你的不断注入与补洽,哪有我的无边无际?故曰“不积小流无惟成江河也”。
另外,重要的是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骄傲自大,继而改之,只要不断塑造人格完美,就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河伯惭愧地说:“君之所言极是啊!”海神说:“让我们一起承华夏传流,纳四海文明吧!”(落幕)米开开组表演:秋水旁白:秋雨随时令,到来,大大小小的河流注入黄河,增加了河伯的气魄,也增加了他的傲气。
河伯(夸张地):哈哈哈……自古道:“黄河之水天上来”,看我这百川灌河之下的宽广瀚漫的黄河之水,叫人喜爱得不得了,谁又能与我争锋?我且去看那无用的海神老兄!(自负的)海神老兄……旁白:于是他来到海神若这里。
想炫耀炫耀,可是当他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惊呆了。
河伯:这是什么地方?怎得这般广阔?幸得我早来此地,否则传出去,我可将会被人贻笑大方哪!(自卑的)海神(拍拍河伯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冯夷老弟呀!你也别太自卑了。
俗话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
有了错,改正了,照样还是好同志嘛!何况不是有很多赞美你黄河壮美的诗句吗?像“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等等,人们对你的评价很高的哦。
你不像那井底之蛙一样,不知天高地厚,勇敢的跳出了那口挡住你视线的井,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嘛。
再说了,等我退休之后,这海神的位置,迟早都是你的嘛!呵呵……河伯:啊!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可真羞杀我也!不提不提!还是待来年再继续努吧!好了,海神老兄,咱们兄弟俩吃酒去!海神:走!康慧娟组:旁白:秋雨时至,黄河水涨船高,河面泠宽……。
河伯(沾沾自喜):嘿,看这河岸,一眼望去,连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还不是因为黄河它河岸宽吗?天下之美景尽在此啊!旁白:原来河伯也会骄傲自大呀!河伯:早听人说,大海无边无际,不妨前出一探虚实。
旁白:河伯顺流东行,至于北海,见海神。
海神:河伯兄,几日不见,进步不少啊!水位又升高了吧!河伯:那是自然,否则又怎能如此汹涌澎湃地前来拜见海神兄你呢?海神:闻河伯兄之言,似有不满呀?河伯:人们都说你无边无际,也不过如此吗?海神:河伯兄难道没有注意到,你那自视汹涌的河流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这大海吗?你可知,每日要有多少条像你这样的河流江入大海,你又怎么会说出“不过如此”这样的话呢?曾有人轻视孔子,小看伯夷,河伯兄此行,岂不与他们相同吗?河伯:惭愧,惭愧,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俗话说“闻道白,以为莫已若”,也就是说的我这类人吧,居安思危:“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我如果不到你这来,就要被深明大道理的人所耻笑了。
海神:河伯兄不必自责,浩瀚宇宙,能人盛多,切记不可自傲呀!旁白:于是河伯向东望去,只见茫茫大海,波涛汹涌与天相接,无边无际,此时,河伯的脸上已找不到半分喜悦之情。
康涛组:(康涛一人演两个角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诶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曰:“天之下美尽归吾所有!”当是时,空中一语传来:“凡夫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口出狂言!若东行,必有获!”河伯不服,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西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云,’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若大笑:“哈哈哈!井底之蛙,仰者不过片碧,不出,斯将永不知天地之广大也!小流之虾,俯身不过数尺,不出,斯将永不知波澜之壮大域,且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也。
”“甚矣,汝虽骄,知过,将改,为善也!”河伯愧而叹曰:“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矣于大方之家。
”张波组: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望河兴叹。
河伯(从水底出来):瞧瞧瞧瞧,瞧这河,瞅瞅,瞅瞅,瞅这水……咦?对岸是牛?非也……,是马?NO~,分不清,分不清也!哈哈哈哈……,天下之美景尽收于此出。
放眼天下群雄,谁敢与我争锋?待俺腾云驾雾到那北海去look,look,(至北海,一手遮前额,作远眺姿势)哇~塞~myGood!哪里是边?哪里是际?无边无际!无边无际也!(海神若忽然出现在河伯背后,一拍他的肩膀,说)海神:河伯老弟?什么风儿把你吹到北海来观光了?愚兄真是好久不见(伸出右手呈握手状)河伯:非常想念。
海神:我带你四处逛逛,兜兜风儿如何?河伯:怎敢劳您大驾?俗话说:闻道百,以为莫已若。
引乃吾辈矣,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海神:兄弟能有此番觉悟实属不易。
有句话叫:泰山不是堆的,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
北海虽纳百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咱哥儿俩既同是中华水神,更应竭力造福人间。
河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作揖)厉害,厉害……海神:(作揖)过奖,过奖……四、结课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真可谓春兰秋菊各显芬芳。
富有创意地演绎了“秋水”的寓意。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涉猎庄子的文章,多钻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