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 《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衔觞赋诗”中的“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五十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错误,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野有蔓草》与下列______项无关。

()A. 《诗经》B. 比兴C. 大雅D. 郑风【答案】 C【解析】【分析】《国风·郑风·野有蔓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恋歌,写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倾心,欣喜之情难以抑制。

全诗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层,表现出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和典型感情。

作为华夏先民圣洁自由的婚恋性爱的赞歌,无论是诗意想像,还是真实写照,此诗都带有原始的纯朴性和直率性而不同于后世表现男女邂逅的诗作。

故答案为:C【点评】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

是根据音乐来分类的。

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

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2.下面是歌词《说唱脸谱》中的节选部分。

横线处所填的内容与人物脸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a________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b________的曹操,c________的张飞叫喳喳……A. a处应填脸谱(2),此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

B. b处应填脸谱(1),此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

C. c处应填脸谱(3),此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张飞的形象。

【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对这首歌词的积累可知,a出应填红脸,b处应填白脸,c处应填黑脸。

观察脸谱图片,结合对人物形象和戏剧脸谱的常识分析,(1)脸谱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a关羽的形象;(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b曹操的形象; (3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c张飞的形象。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戏剧脸谱常识的积累。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

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 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不正确。

B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 B【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

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

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这句话把颔联和颈联搞反了,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答案】 B【解析】【分析】B:《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不是明代。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答案】 C【解析】【分析】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巴黎圣母院》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等,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2.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

下列选项中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C.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D.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与其它三项不同。

此项属于干支纪年。

“己亥”中“己”为天干之一,“亥”为地支之一。

其它三项都是皇帝的年号纪年。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对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加以识记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辨析。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答案】 B【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 “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

”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 “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

”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A“四书”是指《论语》《中庸》《孟子》《大学》,《诗经》属于“五经”。

B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此处使用属于望文生义。

故使用不正确。

C“耄耋——百岁”不正确。

耄耋是八九十岁。

D正确。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成语和复句的辨析。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成语类型和复句类型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迁谪”是贬官的意思。

“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有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常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姓名称谓、天文地理等,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4.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 A【解析】【分析】A.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基本能力。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5.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

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答案】 C【解析】【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

驾车出游属于现代。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孔子曾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曹操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者,也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的好父亲是苏洵,不是曹操。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7.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有误,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答案】 C【解析】【分析】C项“ 韵脚可平可仄”有误,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 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 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表述错误,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 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

B.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文化典籍等。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1.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联想起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挤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便撰写了一副对联: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1)“三闾大夫”指________。

(2)试分析这副对联的特点,并说说这种特点对表达内容有何作用。

【答案】(1)屈原(2)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使读者仿佛看到这位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泪流满面的形象,听到他失声痛哭的悲怆呼号。

【解析】【分析】(1)"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

屈原贬后任此职。

(2)认真观察这幅对联的每个字,可以看出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为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