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 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答案】 C【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

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

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

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这是并列复句。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A. 曹操B. 刘备C. 谢安D. 孔子【答案】 C【解析】【分析】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故答案为:C【点评】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2.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

B. 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C. 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D. 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

”【答案】 A【解析】【分析】A.有误。

“手足”指兄弟。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这是一道选择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内容。

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基本的文化常识的积累。

2.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

其诗多咏山水田园。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傅雷家书》中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

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C. 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

D.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不正确。

B四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B. ③⑤①④②C. 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故答案为:B【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

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

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

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2.下面对名著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为童心之作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西游记》。

B. 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刘思扬,小萝卜头都是长篇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清代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贯穿全文的主人公范进的故事,抨击了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答案】 D【解析】【分析】D.分析有误,应该是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阴阳”二字在古代指的是方位。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 我国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指儿童;而始龀是指小孩七八岁。

【答案】 A【解析】【分析】A.《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

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盛于宋。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豪放词创于苏轼,到辛弃疾发扬光大。

B.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十二地支不仅对应了十二生肖,也与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对应。

《智取生辰纲》中说“辰牌起身”,“辰牌”对应的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的时间。

C. 《水浒传》中,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D. 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社戏》是小说,不是《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积累。

文学和文化常识是考试中常会考到的知识,中考文学常识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所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选出作品、年代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名著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年代及作品人物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文体知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选出作家作品及作品人物表述正确的一项;选出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小联结识了许多朋友,时常保持联系,互通资讯相互帮助,成了“后天亲人”,这可以用下列哪句话来表达()A. 德不孤,必有邻B.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C.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答案】 B【解析】【分析】A项,“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B项,“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意思是:天下的人民都像兄弟一样。

C项,“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的意思是: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D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意思是: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是对心目中的追求表达出非常的向往。

父母和兄弟姐妹是“先天亲人”。

“后天亲人”是相对“先天亲人”而言的,指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人。

据此,符合题意的是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辨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曹刿论战》选自纪传体史书《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诸葛亮的《出师表》选自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B. 日本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中作为一只猫的“我”,只能把看到的故事用“我”觉得最有趣——荒诞、新奇、夸张、诙谐——的方式讲给人们听。

C.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 “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此句为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A【解析】【分析】A.《左转》属于编年体。

《三国志》属于纪传体。

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积累及复句关系的辨析。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

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

也可以根据关联词辨析。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

“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4.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答案】 B【解析】【分析】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雁门太守行》中“黄金台”运用的是燕昭王筑台以重金招贤纳士的典故。

B. 《醉翁亭记》中的“太守”,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有《乡愁》《听听那冷雨》等。

D. 《皇帝的新装》《小红帽》《白雪公主》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短篇小说。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

《小红帽》《白雪公主》都是格林童话。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九年级学生小英想找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文学问题。

若有以下四个文学爱好者微信群,她选哪个最适合?()A. 不惑岁月B. 豆蔻年华C. 而立之年D. 弱冠一族【答案】 B【解析】【分析】A.不惑之年是四十岁。

B.豆蔻年华指十四五的女孩子。

C.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弱冠指男子成年二十岁。

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 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 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9.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农事,“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冰心和穆旦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D. 古人把山的北向、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

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指黄河北岸。

【答案】 D【解析】【分析】A项,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项,“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C项,《我爱这土地》作者是艾青。

故答案为: D。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0.请根据情境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手足”指同学,等等。

B. 兰兰勇敢地制止了商场里的一个小偷的偷窃行为,李晓明夸赞她说“你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C. 你到同学家做客,同学对你的到来表示欢迎说:“你大驾光临,我们家真是蓬荜生辉啊!”D. 小华最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想请教书法家王老师的指导,她恭敬的对王老师说:“请王老师斧正。

”【答案】 A【解析】【分析】A.有误。

“手足”指兄弟。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这是一道选择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内容。

要求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基本的文化常识的积累。

11.中国国学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先民智慧的结晶。

作为华夏子孙,你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吗?(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________。

(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写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________。

(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女子十五岁被称为“________”。

(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历史故事________。

(5)“沉鱼落雁”这一成语中“沉鱼”是指西施,“落雁”是指四大美女中的________。

【答案】(1)妻子生了男孩(2)酒窝(3)及笄(4)苏武牧羊(5)王昭君【解析】【分析】(1)弄璋,汉族民间对生男的古称.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中的“靥”即酒窝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