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型小城镇规划初步研究
刍议小城镇规划中的问题和对策

的规 划对 小 城 镇 的 和谐 、 康 发展 将 起 到 至关 重 要 的作 用 。目前 , 健 我 31结 合 自身实 际。 客 观分 析 , 定 相 应 的发 展规 划 . 制
城 镇 在 规 划 过 程 中 要 进 一 步 明 确 推 动 小 城 镇 建 设 的 目 标 ,促 进
市 场 机 制 在 小 城 镇 建 设 中 的 引 入 , 疑 加 快 了 小 城 镇 的 发 展 速 国 的 小 城 镇 规 划 在 具 体 实 施 过 程 中 还 应 注 意 以 下 的 几 个 方 面 问 题 。 无
化 的 基 地 。 小 城 镇 在 建 设 规 划 中 取 得 了 不 小 的 成 就 , 同 时 在 认 识 但
上 还 存 在 一 些 误 区 .这 使 得 现 阶 段 我 国 部 分 小 城 镇 发 展 已 经 面 临 众 多 限 制 ,因 此 需 要 加 强 引 导 . 极 推 进 。 积
维普资讯
¨
蝮堑 里
中国高新 技术企 业
刍议 小 城 镇 规 划 中 的 问 题 和 对 策
◆ 文 / 叶 斌
பைடு நூலகம்
【 要J 摘
当前 小城 镇 规 划 过程 中存 在 着不 切 实际 , 体 水 平 低 , 乏 特 色 , 位 不 明 , 环 境 因素 考 虑 较 总 缺 定 对
区普遍 地 是 开 而不 发.
2 4 环 境 污 染 .
这 些 年 来 。 中 城 市 对 建 设 项 目 的 环 保 评 估 抓 得 较 紧 了 , 多 有 大 许 水 平 和 资 金 投 入 方 面 都 不 可 能 达 到 严 格 的 环 保 要 求 , 害 气 体 和 废 有
城 镇 化 有 助 于 工 业 化 效 率 的 提 高 .促 进 第 三 产 业 的 繁 荣 和 发 污 染 的 项 目不 断 从 沿 海 地 区 向 内 地 小 城 镇 转 移 .小 城 镇 无 论 从 管 理 造 给 促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和 城 乡 融 合 。 城 镇 由 于 地 理 位 置 适 中 . 有 城 乡 两 水 往 往 直 接 排 放 , 成 严 重 的 大 气 和 水 污 染 , 附 近 村 民 的 生 活 和 小 兼 个 特 点 和 两 种 职 能 . 然 就 成 为 城 乡 融 合 的 交 汇 点 . 实 现 农 村 城 市 生 产 造 成 伤 害 . 自 是
小城镇建设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是指对于一个小城镇的整体发展进行策划和规划,以实现该城镇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份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700字的示例:一、市场分析通过市场调查和调研,了解该小城镇的经济基础、人口情况、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进一步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二、定位和目标根据市场分析的结果,确定小城镇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例如,小城镇可以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重点区域,目标可以是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包括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流入。
四、产业发展根据定位和目标,确定小城镇的主要产业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
例如,在生态休闲旅游定位下,可以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措施。
五、生态保护小城镇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该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通过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完善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六、城市规划通过制定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
例如,规划城市绿化、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场所。
七、教育和医疗注重教育和医疗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通过建设学校、医院等,并吸引优秀的教育和医疗人才,提高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八、文化传承通过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遗产,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节庆,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九、产业配套通过发展配套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例如,配套建设商业中心、餐饮住宿设施等,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
十、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例如,建立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等,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以上是一个关于小城镇建设规划的700字的示例。
当然,实际的规划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城镇发展模式探索——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为例

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城镇发展模式探索——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为例摘要: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在全国范围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逐步开展,至今已评选出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富有活力的各类特色小镇,起到了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的作用。
其中,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不同于其他产业特色小镇,它们城镇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更应该注重自身生态资源的保护。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这个一直存在于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的议题,又一次在特色小镇建设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凸现出来。
本文试以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总体规划为实例,结合围绕城镇发展现实问题展开思考分析,试图探寻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来规划引导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特色小镇;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浙江,随着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后,全国特色小镇评选、建设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平台,在顺应国家政策,着力培育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供给侧小镇经济的进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1]。
特色小镇建设是贯彻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推手,也是推动江西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的重点工作[2]。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这一问题在生态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尤为突出的。
面对如何确保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同时严坚守生态安全红线这一问题,下面结合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解析并试图探索出确保坚守生态底线,同时协调小镇产业发展的城镇发展思路。
1.江西省宜春市温汤镇概况1.1 综合概况温汤镇位于宜春市西南部,全镇辖地171.6平方公里,境内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明月山和国内罕见的地下富硒温泉。
景区旅游服务型城镇规划设计方法探讨——以金佛山景区三泉镇为例

系对接 的可行性 策略 ,最后 以重庆金佛 山风景名 胜 区三 泉镇 的 规 划 设 计 示例 解 析 了 “ 网格 法 ”建
构 “ 力 网” 的 组 织 逻 辑 。 魅
景 名胜 区发展旅 游服务业 的黄 山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汤 口镇 ,依托
(ra o r m p c ytm) a dte t tde ub ntui s aess s e , n ni s is h u
t e f n to a y t m n a d c p y t m f h u c i n ls s e a d l n s a e s s e o h t e“ ham e ‘ a l a wev l me t n e c r n t s wel st l e e e l s u d r ' ’ n
系统 .以满足景 区游客旅 游消费 的需求 ;二是形 成富有文化特色 的城 镇空间景观形象 .充分 挖掘 和开发 城镇 自身 的各 种旅游 资源 ( 自然 资源 、文 化资源 ) ,力争从 ( 以景 区为 目的地 的 ) 经停地升 3 冈 酥 港 i 莉 一 辩 帚 唑 瓣 垫 十 法 级 为 目的 地 之 一 f 。 一 自方法鸯 嚣吉 富于特 色 的规 划设 计 盘 以上建 设 目标 对
金 佛 山风 景 名胜 区的 重 庆 市 三 泉 镇 与 头 渡镇 ,以 及 依 托 美 国 大 烟 山国 家 公 园 的 田纳 西 州 盖林 伯 格 镇等等 ( 1 。 图 )
【 关键 词】景 区旅游服 务型城镇 ;魅 力网;网格 法;城 市设计 ;规划设计体 系;三 泉镇
ABSTRAC T i a e rt o n so tt a e h sp p rf sl p i t u tt i y h h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对策研究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交流平台。
全域旅游政策的实施,旨在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着手,以提升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推动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加强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旅游特色小镇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全域旅游政策下,如何更好的发挥旅游特色小镇的作用,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规划建设。
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要立足于深入了解当地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根据当地特色,搭建起自己的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旅游体验。
同时,建设一系列的生态、文化、娱乐等设施,引进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做好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重视人才培养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要想让旅游特色小镇更好发展,需要重视人才培养。
要围绕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专业化的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留住一批有梦想、有抱负的青年人才,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氛围。
旅游特色小镇的宣传推广十分重要。
要将旅游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具有文化、自然、社会和商业等多重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特色小镇的网络推广,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打造品牌形象,提高旅游特色小镇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
四、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本地的竞争,更是全国的竞争。
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注重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要加强旅游供应端的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规格。
同时,也要加强对游客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游客得到更高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文旅小镇规划运营方案范文

文旅小镇规划运营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文旅小镇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热门词汇。
文旅小镇是指以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小镇为载体,通过对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传统手工艺等元素的挖掘与保护,打造集旅游观光、传统文化体验、特色商品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在综合考虑文旅小镇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完整的文旅小镇规划运营方案。
二、文旅小镇的规划建设1. 挖掘文化资源,保护传统风貌首先,文旅小镇的规划建设要素之一是挖掘文化资源,保护传统风貌。
文旅小镇容纳了小镇的文化资源,例如历史建筑、传统手工艺、当地特色美食等。
因此,在规划建设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保护传统风貌,保留历史街巷,重点保护历史建筑,维护当地传统手工艺,并对当地特色美食进行保护与传承。
此外,对一些古老的村落和民俗文化也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2. 融合自然环境,打造宜居景观其次,文旅小镇的规划建设要素之二是融合自然环境,打造宜居景观。
文旅小镇通常依托自然环境,如山水、田野、森林等,因此要充分融合自然环境,打造宜居景观。
在规划建设中,可以考虑修建一些主题公园或休闲度假区,增加自然景观的呈现,同时也要注重绿化与环境整治,使小镇的环境更加宜居。
3. 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最后,文旅小镇的规划建设要素之三是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要,文旅小镇需要优化基础设施,如道路、停车场、公共卫生设施等,并提升服务品质,如建设信息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便民设施等,以便更好地接待游客。
三、文旅小镇的运营管理1. 制定详细的运营规划文旅小镇的运营管理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运营规划。
这包括市场定位、目标客群、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等内容。
文旅小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资源,选择合适的产品定位,如文化体验游、生态观光游、特色美食游等,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开展线上线下宣传、举办相关主题活动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旅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文旅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文旅小镇的定义及背景文旅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是指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以传统乡村为载体,结合现代化建设理念和服务设施,创建的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创意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小镇。
文旅小镇的建设旨在挖掘乡村的文化底蕴,提升当地的品牌价值,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文旅小镇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不少地方政府也将文旅小镇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推进,期望通过文旅小镇的建设,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二、文旅小镇的优势与发展前景1. 基于文化底蕴的优势文旅小镇的建设主要是基于当地乡村的文化底蕴,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这不仅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地方的文化魅力,也能够增加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心,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保护。
2. 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文旅小镇的建设还包括了多元化的旅游项目,如文化演艺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美食文化体验等。
这些项目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带动乡村振兴文旅小镇的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当地乡村的振兴,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设施和生活环境,提高当地民生水平,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文旅小镇的建设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当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4. 有利于地方经济增长通过文旅小镇的建设,能够打造当地的旅游品牌,增加地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旅小镇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人民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从以上几点来看,文旅小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充分考虑文旅小镇的建设模式、运营机制、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
下面将详细分析文旅小镇的可行性及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1.经济特征一一旅游是支撑产业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一一精致是一种美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
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内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
徽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一一消费是经济业态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1、束河模式一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案例简介:位于云南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 中国魅力名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服务型小城镇规划初步研究
[摘要]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新农村建设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而发展旅游小城镇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项有力举措。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休闲旅游度假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因此改造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现状,使之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 旅游服务基地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理论
前言
旅游服务基地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因旅游景区的空间、特征、旅游方式、规模、客源的不同而变化。
从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角度,探讨自然环境中旅游度假区生活服务基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如何在小城镇规划中体现旅游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安排,最终实现旅游小城镇健康发展。
2、旅游服务基地概述
2.1 旅游服务基地的基本概念
2.1.1 旅游服务基地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以满足人们游览、消遣、休养和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非居住性旅行和暂时性居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服务基地是指旅游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
览条件,旅游功能相对完整的,为游憩、休闲、修学、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能提供一定设施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整体。
旅游服务基地以休闲度假主要目的,它是环境质量高,为周边景
区服务,以开展旅游为主要功能空间,并有相应的统一管理机构的
地域基本单位。
“服务设施相对综合配套的旅游地,一般提供有广泛的旅游服务和设施,尤其是休闲娱乐设施”(e.inske,1991),“旅游度假区概念的中心原则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促进并提高愉快欢乐
感的环境,在实践中,它是通过提供娱乐设施及服务项目,创造愉快,宁静(或兴奋)的环境。
尤其是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设施来实现的”(朱卓仁,1992)。
旅游度假地是以闲暇为导向,自给自足的设施与服务有机组合体,用以为游
客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邹统钎,1990)。
2.1.2 旅游服务基地的特征
对许多小城镇来说,由于它们本身往往并不具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拥有毗邻景区的优良区位,利用较完善的设施条件,逐渐成为景区游客的主要集散地、食宿地、购物地和信息交汇地,因而小城镇逐渐发展为周边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
旅游服务基地是由各种景观环境、游憩设施、旅游活动、休闲服务组成的综合体。
一般的旅游基地都有三个主要特征:①以康体消闲、恢复体力精力、发展游憩技能为主导功能;②环境独特优美;③可以为游客提供广泛
选择机会的游憩设施与高质量的服务。
爱德华因斯克普认为选择旅游度假游九个标准:
1)旅游吸引物特征;
2)具有与开发类型相适应的气候条件;
3)自然环境有吸引力;
4)有足够的可利用开发土地;
5)便捷的交通;
6)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具有开发可行性;
7)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建造缓冲带,同时没有过度的空气、水或噪声污染;
8)当地居民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9)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保障供给。
2.2 旅游服务基地设施
2.2.1 住宿设施
住宿设施一般包括别墅、公寓、营地、汽车旅馆、假日村、饭店宾馆。
度假地是为了满足多层次游客的需求,一般配有不同等级的住宿设施,其中以中档宾馆二、三星为主。
2.2.2 餐饮购物设施
餐饮设施主要包括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餐厅、风味小吃店、快餐店等,星级以上宾馆一般都设立餐厅、宴会厅、特别餐厅、快餐厅等。
购物设施主要包括各种类型购物商店、纪念品商品、购物街、服装店、体育用品店等。
2.2.3 游憩设施
游憩设施是服务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体育设施、娱乐
设施、文化设施、风景观赏设施与特色交通设施等。
从广义的角度,服务基地接待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疗养康复设施、一些交通设施等都属于游憩设施,共同构成游憩体系。
不同的旅游类型服务基地的游憩设施也不同,如海滨地区一般有滑水、帆船、冲浪、潜水、垂钓、高台跳水等设施,山地、河流型地区一、骑马、独木舟、狩猎等设施等。
2.2.4 基础设施
服务基地基础设施包括给水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排水系统和医疗保健设施等。
随着科学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人们拥有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
们在闲暇时间内有从事户外游憩活动的需要,这既是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
人们离开居住地去外地从事各类户外活动,需要交通、通讯、宾馆业等许多行业的支持,称之为支持系统。
这样,旅游地规划分为游憩规划和支持系统规划,其中游憩规划是核心。
户外游憩活动的产业化、商业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2.3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含义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需要,在保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维持
系统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学的需要。
换而言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即要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最小限度的消耗旅游资源,并避免其遭受破坏。
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生态可持续、社会文化可持续和经济发展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是指旅游发展要与旅游地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维护协调一致。
社会文化可持续是指旅游发展要能维护和增强社区的个性,对当地文化有选择地加以保护和提高,保持当地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区特点。
经济可持续是指旅游发展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有效地管理资源,
造福子孙。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旅游规划必须注重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保持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结语
我国现今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中发展的转折期,度假旅游已成为我国主导旅游产品之一,并且比重在
不断上升中。
与此相适应,旅游服务基地也将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休闲
旅游度假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因此改造旅游服务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现状,使之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汪光煮. 加强引导创新机制促进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小城镇建设.
[2] 彭震伟、陈秉钊、李京生. 中国小城镇发展与规划回顾.时代建筑.
[3] 刘淑英.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4]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