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比较

合集下载

关于金粉世家和京华烟云

关于金粉世家和京华烟云

闲来无事,最近就看了两部电视剧《京华烟云》和《金粉世家》,看过之后,感慨颇多。

还是从《红楼梦》说起吧。

《红楼梦》原著是一个小说界的一个巅峰,无论从艺术方面,还是从封建大百科全书,自然不用多谈。

《红楼梦》电视剧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大家都看过的87版,一个是2010年的《新版红楼梦》。

87版的《红楼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邓婕演的王熙凤,她把王熙凤这个形象演的深入人心,其次是欧阳奋强演的贾宝玉以及陈晓旭演的林黛玉,他们两个也创造出了经典形象。

2010年的《新版红楼梦》我也看过,个人觉得没法跟87版的比较,无论是从主观感受还是具体细节上,都不在一个级别上。

虽然87版的《红楼梦》的拍的还算可以,但是与原著比较起来,仅能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大概的故事经过。

这是因为《红楼梦》的博大精深,电视剧真的难以表达出原著的十之一二。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

林语堂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于是写出了《京华烟云》。

这本原著我只看了100来页,后来没再看下去,对于书籍,不敢妄评。

电视剧倒是看过赵薇版的《京华烟云》,赵薇的演技自不消说,故事情节风生水起,紧紧的吸引着读者的心,其中穿插着许多意味深长、颇具哲理的话,引起读者深刻反省,电视剧的成功拍得很成功。

《金粉世家》是著名章回小说大师、报人张恨水先生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生活素材的一次喷发,以一个豪门弃妇为贯穿线索,描写平民女子冷清秋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国务总理金铨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出走的悲剧过程。

原著没有看过,无权评论,电视剧最近刚看完。

《金粉世家》如同《红楼梦》,同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同是一段受封建势力阻挠的自由恋爱。

金燕西与冷清秋的遭遇,难道只是因为齐大非偶吗?看完《京华烟云》和《金粉世家》这两部电视剧,首先觉得这两部书都受到《红楼梦》很大的影响,讲的故事也和《红楼梦》相像。

《红楼梦》与《金粉世家》异同之探讨

《红楼梦》与《金粉世家》异同之探讨
的风波。
题材决定 了结构。 因此两部作品在艺术结 构上 就有 了相似性 。
既然是写大家族 日常生活的矛盾 ,一方 面人物众 多,不 便一一道来 ;一 方面事情琐碎 ,不易把握叙事线索。但艺术 就是克服 困难 ,克服 困难就创造 。在这方面 ,曹雪芹与 张恨 水都显示 了卓越的艺术才华。他 们一方 面分 别给人物选择 了 大观园 、乌衣巷——金府这样 的典型环境 ,把 主要人物都 引 进来 ,从而展开 了贵族生活方方面 面的描写 ,构成 了一幅完 整的封建社会 的艺术 图画;另一方 面尽量选择那些把各种矛 盾和冲突都扭结 在一起 的生活插 曲,从而在性格与性格的斗 争、 性格 与性格的对 比、 性格 与性格 的联 系中突现人物形象 。
却无不 直接或间接 地与这两条线索有联系。
二、具体创作方法的借鉴 两部作 品不仅在整体结构上有相似之处 , 在设计人物上、
伏笔 的设置 、人物性格塑造等具体写作方面 ,张恨水对 《 红 楼梦 》也有借鉴。 比如穿插人物的设置 ,让穿插人物 的活动 和 主要情 节的演进 形成 纬线和 经线 的关系 ,是 《 红楼 梦》 、
中交织 发展 ,时 隐时现 ,使得人物 故事 得以渐次展开 。《 红
楼 梦》 中贾 家经 历了虚 假浮华 后 “ 的个 白茫 茫大地 真干 落 净” 金粉世 家》中象征着金钱与权利 的 “ ;《 金铨”去世后 ,
鸟字 辈凤举 、鹤荪 、燕 西等子孙 ,也是 ‘ 倒猢孙散” 树 。无 论是皇 亲国戚 的贾家 ,还是国务总理 的金家 ,“ 亏空” 是两
也包括贾府与外部社会 ( 如与宫廷 、与其 他官宦 、与市 民 、
与农 民之 间 )的矛 盾。《 金粉 世家》写 的是一个豪 门贵族家 庭——金府 的衰败过程 。金府里的矛盾 冲突不外乎就是贾家 所存 在的那些 ,只不过由于处在现代 ,多 了一些经济纠纷 。

_红楼梦_与_金粉世家_人物语言优劣谈

_红楼梦_与_金粉世家_人物语言优劣谈

收稿日期:2003-03-10作者简介:蔚然(1972-),女,内蒙古卓资县人,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5红楼梦6与5金粉世家6人物语言优劣谈蔚 然(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摘要:5红楼梦6中许多人物语言音调和谐流畅,具有声韵节奏之美,而现代小说5金粉世家6中描写同样场景时的人物语言,则显得冗长口罗嗦,迟缓呆板。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中国古代白话语言比五四以来吸收欧化语言成长起来的现代白话语言更具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金粉世家;古代白话语言;现代白话语言;比较中图分类号:I2071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3)03-0050-03文学创作中,语言对作品情感的传达、氛围的凸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不同,它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陌生化,把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语言加以修饰,经过变形处理,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借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下面以5红楼梦)[1]与5金粉世家6[2]中一个场景描写为例,比较语言的不同功效。

5金粉世家6是中国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力作,完成于1932年5月。

小说以国务总理金铨显赫华贵的庞大家族为中心,描写了金铨及其子女的爱情婚姻生活,并涉及男仆侍女三四十人,外及姻亲好友、政客军阀、坤角妓女,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并展示了他们在树倒猢狲散之后的凄凉景象。

5金粉世家6一向被人们视为现代的5红楼梦6,作者在小说序言中就提到:/有人曰:此颇似取径5红楼梦6,可曰新红楼梦。

吾曰:唯唯。

0[2](P2)更有甚者,徐文滢评曰:/,,我们的-民国红楼梦.5金粉世家6成熟的程度其实远在这些前辈之上。

5金粉世家6有一个近于贾府的金总理大宅,一个摩登林黛玉冷清秋,一个时装贾宝玉金燕西,其他贾母、贾政、贾琏、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诸人,可以说应有尽有。

0[3](P718)可见,5金粉世家6确实与5红楼梦6具有可以比较的基础,不同的是,5红楼梦6是以明清时期的古代白话语写成,而5金粉世家6则出现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以接受欧化语言影响的现代白话文写成。

读后感 论文 近代红楼,游园惊梦——读《金粉世家》有感

读后感 论文 近代红楼,游园惊梦——读《金粉世家》有感

近代红楼,游园惊梦——读《金粉世家》有感
比之才子佳人缠绵泪水交织的爱情,《金粉世家》更多地表达了时代变革中的无奈与警醒。

张恨水先生是近现代一极高产的小说家。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

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他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

被尊为“教授之教授”的大学者陈寅恪也是张恨水的粉丝。

早在西南联大之时,陈寅恪身染重疾,双目失明,他请好友吴宓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每日读给他听,这便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

《金粉世家》可谓是张恨水早期新闻生涯积累的。

浅析《金粉世家》借鉴《红楼梦》创作经验

浅析《金粉世家》借鉴《红楼梦》创作经验

浅析《金粉世家》借鉴《红楼梦》创作经验摘要: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祖籍安徽潜山。

童年就读于旧式书馆,并沉溺于《西游》、《列国志》一类古典小说中。

尤其喜爱《红楼梦》的写作手法。

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诗词典章及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情节。

他的第一部长篇《南国相思谱》于1919年发表,1924——1929年《世界日报》连载《春明外史》一举成名。

他于1927年边写边在《世界日报》连载《金粉世家》,历时五年写毕,是他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

关键词:封建性、悲剧、时代性、新思想。

引言:《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先生创作生涯中的得意力作之一,该书主要描写京城三世同堂的国务总理金铨家,以七少爷金燕西与清贫女子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了一场感人的爱情故事,演绎了一出矛盾的豪门悲剧。

该书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幅乱世之秋的巨幅画卷。

封建残余思想对人民新思想的禁锢,摧残了春节的爱情,毁灭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既鞭挞了封建意识又唤醒了人民真诚意识的觉醒。

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气息的新思想。

《金粉世家》在《世界日报》上从1927年到1932年历时五年连载完。

1935年全书由世界书局出版,该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该书的主旨是反对封建、反对军阀,主张恋爱真诚、婚姻自主。

张恨水先生自己也承认,《金粉世家》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是结构最为完整的一部,书中任务、结构、情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布局而形成的完整计划。

同是对大家族生活进行的描写章回体小说,加之张恨水先生对《红楼梦》的一往情深,使得不少文学爱好者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我的观点是《金粉世家》是张恨书先生借鉴《红楼梦》创作经验,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剖析而形成的著作。

第一、以当时处于社会上层的大家族作为故事北京并以男女主任翁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

《金粉世家》描述的是国务总理金铨府上所发生的大小故事。

祖上时代为官,显赫之至,金铨更贵为当时的国务总理,这样的家世庇荫下的儿女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奢华生活,正式这样一个平民百姓所羡慕渴望的优越环境,却不断上演着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丑剧。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关键词]《金粉世家》《;红楼梦》;悲剧主题;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
“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新文学是以西 方文化和文学为价值参照的,这样,中国传 统文化 和 文 学 则 遭 到 了 全 面 而 彻 底 的 批 判《,红 楼 梦 》可 能 是 少 数 的 例 外 者 之 一。 在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和模仿中,张恨 水的《金粉世家》最具典型性,可以说,它是 !"世纪中 国 文 学 中 更 多 接 受《 红 楼 梦 》深 刻影响的文本之一。这是因为:第一,张恨 水少年时代就熟读《红楼梦》。他说: “在我 家里,又有上半部《红楼梦》,和一部《野叟 曝言》,我一股脑儿,全给它看完了。”“我收 拾了 一 间 书 房,把 所 有 的 钱,全 买 了 小 说 读。第 一 件 事,我 就 是 把《 红 楼 梦 》读 完。”[=(]7@<C)第二,在《金粉世家》中,作者 不断借 人 物 之 口 提 及《 红 楼 梦 》里 的 人 与 事。如在第七回中有这样的对话:“佩 芳 道‘:十六七岁要什么紧?我没来的时候,
在小说创作中,最能吸引读者并给读
笔者认为,《金粉世家》对《红楼梦》人
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主要还是人物形 物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整体而系统的模
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物形象是小说的 仿,作品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可找到他(她)
灵魂。所以,真正的经典名著都离不开典 型的人物形象;真正伟大的小说家也都以
们的原型,这在"#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少 见的( 这 一 点 可 能 只 有 林 语 堂 的《 京 华 烟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 古今将相在何方 ? 荒冢一堆草没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子孙谁见了 ?
·83 ·
社会人士之教训 ,但愿一杖一盂 ,作一旅方 和尚而已 。顾有时儿女情重 , 辄又忘之 。 今吾儿死 ,吾深感人生不过如是 ,富贵何 为 ? 名利何为 ? 作和尚之念 ,又滋深也。 此以吾思想而作小说 ,所以然《, 金粉世家》 之如此开篇 ,如此收场者矣 。”而《金粉世 家》的开篇和结尾都充满人生这种绝望和 虚无感 。另外 ,张恨水还进一步说 “: 人生 无常 ,吾何能知也 ?”“嗟夫 ! 人生宇宙间 , 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 ?”[3 ] 看来 , 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存在悲 剧观是一脉相承的 。

作为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和 文 学 的 集 大 成 者《, 红楼梦》最具特色的方面是强烈的悲
[ 收稿日期 ] 2002 - 12 - 16 [ 作者简介 ] 王兆胜 (1963 - ) ,男 ,山东蓬莱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编审 ,文学博士 。
·82 ·
剧意识及其气氛 。尤其是到了后面 ,繁华 似锦的封建大家庭很快就变得萧瑟零落和 烟飞云散了 。最为重要的是 《, 红楼梦》里 的佛教“色空”主题 ,那就是人的存在式悲 剧体验 ,即强调人生的虚妄和无意义 。在 《红楼梦》第 12 支曲子的最末一首《收尾· 飞鸟各投林》中有这样的话 “: 为官的 ,家业 凋零 ;富贵的 , 金银散尽 ; 有恩的 , 死里逃 生 ;无情的 ,分明报应 。欠命的 ,命已还 ;欠 泪的 ,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 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 侥幸 。看破的 ,遁入空门 ;痴迷的 ,枉送了 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 大地真干净 。”最能反映人生乃虚无存在之 寄旅者 ,莫过于《红楼梦》第一回的《好了 歌》:

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

刘国权播出反响《金粉世家》被作为2003年央视8点档大戏在黄金时段播出,播出以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收视率较高,不过人们对它的反映不一。

据网上讨论情况和收视结果来看,赞赏者认为,该片场面豪华,画面精美,视听手段运用讲究;批评者认为人物塑造得不成功,剧情拖沓,对原著精神体现不足,形式大于内容。

主题分析枝金粉世家》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军阀统治中心的北平。

此时正值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该剧通过展示国务总理金铨家族的兴旺与衰败,折射出豪门家族内部的各种矛盾,从侧面反映北洋政府内部勾心斗角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年轻人在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表现门第和金钱、利害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命运的左右,从而揭示出动荡年代中人性的扭曲,表现出爱情难以战胜世俗的悲剧。

(一)改编得失该剧在改编上作了新的尝试,采用琼瑶小说的形式,用日、韩偶像剧的新模式来包装现代鸳鸯蝴蝶派的爱情故事,使该剧不同于以往名著的改编。

该剧不仅情节跟原作相比改动较大,观众的异议也比较多。

1.主题的改变。

张恨水在原作中传达的是对社会众生悲悯的关怀,表现的是青春的情感难以抵御社会的鸿沟,青春的浪漫无法与权力的角逐相抗衡。

而电视剧仅是从青春偶像剧的角度把原作改变成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一个始乱终弃的少爷情史,这等于抽走了原作的精神,仅留下了躯壳。

原作以金、冷的爱情悲剧暗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未来走向。

但是在剧中,风云际会、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被虚化了,尖锐的社会矛盾被搁置了。

国务总理金铨和总长白雄起的官场斗争寄附于金燕西和白秀珠小孩子般赌气的爱情游戏中。

曹雪芹曾告诉我们豪门“呼啦啦似大厦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鲁迅也以《伤逝》告诉我们光有爱是不够的,可是我们今天的编导仍然把眼光放在剧鉴赏电视剧鉴赏小儿女情感的痴缠上,因而直接影响了作品深刻的悲剧性。

2.文化特色的淡化。

原作极力渲染的京味儿被电视剧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张恨水注重的北京的世道风物、生活起居和北京地区的风景古迹及充满京味儿的语言在电视剧中都没有得到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的比较
从这学期开始,大概用了2个月的时间,看完了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而《红楼梦》,是从小学开始看的,前后大概看了3遍。

因为在我买的这版《金粉世家》扉页上有这样一行字“二十世纪的《红楼梦》”,因而产生了想将《金粉世家》与《红楼梦》做个比较的想法。

一.主旨
其相似点在于:
《金》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贯穿以金家豪门贵族的兴衰史,表现出了放荡腐朽的没落生活,温情脉脉中的杀机四伏,同时也展现了“二十世纪交织在门第、权力与金钱中的中国社会”。

《红》则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同样贯穿以贾府豪门贵族的兴衰史,表现出了放荡腐朽的没落生活,温情脉脉中的杀机四伏,同时也展现了封建社会末路下的中国社会。

注:有人认为,《金》和《红》都宣扬了一种存在悲剧观。

重点表现在《红》的《好了歌》和《金》的序中“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

个人认为有道理,但因为对哲学了解不够,对《红楼梦》也没有读到那么深,所以暂且不作讨论。

其不同点在于:
在对爱情悲剧的描写上,《金》无疑用了更多的笔墨描写了燕西和清秋从定情、结婚到反目、出走的全过程,就像是一部燕西和清秋的爱情史诗。

而《红》对宝黛二人的爱情过程的处理是放在整个贾家的大环境下的,只起到一个主线的作用,况且《红楼梦》的主要人物除了宝黛二人外,还有“金陵十二钗”,贾母,王夫人等人,所以,宝黛的爱情在一定程度上就被淡化了。

在表现封建大家庭中的倾轧时,我觉得《红》的描写更深刻、彻底。

特别是在“王熙凤计陷尤二姐”这个情节中,你可以感觉到封建大家庭中表面的温情脉脉下实则隐藏着的杀机四伏。

此外,你也可以从晴雯,金钏等贾府丫鬟“惊心动魄”的死亡中真切的体会到封建大家庭中的“步步惊心”。

而《金》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力就要略逊一些了,它只能算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算不上是“杀机四伏”“步步惊心”。

我认为造成这两点不同的原因是:一,张恨水是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代表,擅长才子佳人故事的创作,所以,自然有很大篇幅描写燕西和清秋的爱情过程。

二,从社会环境上说,封建末期和民国初期的社会风气不同,自然折射到一个大家族中后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有了变化;从个人成长环境上说,张恨水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至于奢华的大家庭中的生活是什么样,他并没有亲身感受过。

而曹雪芹成长于官宦世家,正是因为他身处这样一个煊赫的大家庭的环境中,所以他才可以从内部看问题,他所看到的自然也就比张恨水深刻。

二.人物形象
《金》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几乎都可以在《红》中找到原型。

金燕西的原型,毫无疑问,是贾宝玉。

金铭的是贾政,金太太的是王夫人,三姨太对应的是赵姨娘,而金家的大少爷,二少爷和三少爷,虽然很难说他们的原型真正对应着《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身上有贾府的那些纨绔子弟的影子。

至于三少奶奶,就明显了,她的精明善干,她的刻薄泼辣,活脱脱的就是《金粉世家》中的王熙凤!
此外还有一点,《金》和《红》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塑造时,无一例外的突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观点,但在《金》中“女儿”是有限制范围的,是专指未出嫁的“女儿”
的(冷清秋除外),金家的小姐一个个都是温柔贤淑,明理聪慧的,而金家的几位少奶奶,则每天勾心斗角,长于算计。

而《红》中的“女儿”范围就比较大了,单看“金陵十二钗”中就有元春、王熙凤、秦可卿、李纨四位已出嫁的“女儿”。

下面我想着重谈谈的是冷清秋和白秀珠两个人物的原型。

先说白秀珠,她出身于名门,白家和金府也算是门当户对,又是金府“王熙凤”——玉芬的表妹,所以她的身份原型,无疑是薛宝钗。

但她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她时不时向燕西使的小性儿,就比较像林黛玉了。

而关于冷清秋,她出身寒门,以至于进入金府后无依无靠,身份原型与黛玉比较接近。

至于她的性格,我觉得是糅合了黛钗两人的特点,比如她的随和大度,这是薛宝钗的特点,而她的聪慧喜静,爱书和细腻,就是林黛玉的特点了。

就连对冷清秋的居住环境的描写,“西屋脚边,栽有一丛竹子”“此外就是几堆石头,上面兀自挂着枯藤,却没有别的点缀”,不也正是潇湘馆和蘅芜院的结合吗?
三.情节
《金粉世家》中有很多情节和《红楼梦》有很大的相似度。

比如大少爷偷娶晚香,就和《红楼梦》中贾琏偷娶尤二姐极为相似。

还有冷清秋第一次进入金家,也是与《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段相似,具体表现在都是通过女主人公的眼睛对整个大家庭的人物和环境做一个完整的介绍。

这样一来介绍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二来也突出了女主人公聪慧机敏的性格特点。

特别想讨论的是《金粉世家》第四十七回中“一谈信物解佩快乘龙”一段,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燕西从小带着的是一块小玉牌子,而清秋如薛宝钗有长命锁一样,也有一个项圈子。

不正是《红楼梦》中“金玉良缘”的逼真模拟吗?而关于这一段,我觉得张恨水先生这样安排是有深意的。

他仿佛是在暗示:如果拥有长命锁的是林黛玉,如果宝黛二人终成眷属,那么他们的最终结局也会像燕西和清秋的一样,是个悲剧。

至于为什么会是悲剧,有人认为,张恨水先生的意思是:宝玉和燕西一样,不仅爱着黛玉(清秋),也爱着别的女子,比如宝玉爱着的袭人,燕西爱着的秀珠,白莲花等。

所以他们的爱情不能被婚姻所束缚,否则他们向往的爱情自由会伤害到他们自已和自己所爱的人,并最终导致爱情的破灭。

我不想考证这是否是张恨水先生真正的意思,但我并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在我看来,燕西和清秋的爱情悲剧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如此,这点我赞同,但导致宝黛二人婚姻悲剧的,应该不是宝玉的“博爱”,因为在《红楼梦》“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这一回中宝玉已经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从而使黛玉坚信了宝玉对自己是坚贞不二的,也使读者深入宝玉内心,知道了他对于别的女子,仅仅是有好感,愿亲近,而对于黛玉,才是真正的爱情。

至于什么才是导致宝黛二人婚姻悲剧的真实原因,曹雪芹毕竟没写到宝黛二人成为夫妻,自然也无法探寻他们的婚姻悲剧了。

《金粉世家》中也有一些情节,体现出了当时的进步思想。

令我影响深刻的是吴霭芳和卫璧安的爱情,他们的进步思想无疑为整个小说情节增添了一抹亮色。

此外冷清秋在对与燕西的爱情彻底绝望后愤然出走,也表现出清秋的一种反抗思想。

还有柳春江和小怜的爱情,表现出他们超越阶级的爱情观。

这些都使得《金粉世家》拥有浓郁的时代感。

四.环境
在对环境,特别是金家和贾府的环境描写,《红》较《金》更完整,更细腻,更真实。

具体表现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中,曹雪芹通过众人的游览路线将个人的起居环境差不多都介绍完全了,而且每处的布置陈设恰好对应出每个主人的性格特点,如宝玉的
怡红院,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院,探春的秋爽斋等。

而《金》中描写的最细腻的只有清秋和金太太的起居场所,对其他人的介绍就很简略了。

至于真实性,《红》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湘云扮作宝玉站在一个灯笼下时,贾母错认为是宝玉,说道“仔细灯穗子招下灰来眯了眼”,沾着灰的灯穗子,这是非常真实的环境,只有像曹雪芹这样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的人才能把如此奢华的环境写得如此真实。

总结
毫无疑问,《红楼梦》对后世描写家族性故事的小说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比如巴金的《家》《春》《秋》,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等。

要论揭露的深刻性,可能谁也比不上《红楼梦》,但是它们又各有特色,如《家》《春》《秋》重反抗精神的宣扬,《金粉世家》重才子佳人的缠绵。

其实,正是这些使得它们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发扬充满了创新感时代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