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3.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安徽和县人。
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
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
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
2.相关背景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3.解题①念奴娇:词牌名。
②过:经过,途径。
③洞庭:洞庭湖。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琼.(qióng)扁.舟(piān)挹.(yì)斟.(zhēn)2.解释下列词语①琼:美玉。
②素月:洁白的月亮。
③萧骚:稀疏。
④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⑤沧浪:青苍色的水。
⑥挹:舀水。
⑦万象:万物。
(二)诵读感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三、文本研究【思考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明确悠然【思考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明确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借景抒情,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解读《念奴娇过洞庭》的题目和韵律。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简介《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题“念奴娇”和“过洞庭”的含义。
4. 讲解诗的韵律和结构。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词语言和意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意。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解读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章:诗词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欣赏《念奴娇过洞庭》中的精彩诗句。
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教学步骤:1. 分享《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优美诗句,引导学生欣赏。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第四章:互动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学习的拓展。
教学内容:2. 推荐相关的诗词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2. 推荐相关的诗词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欣赏。
第六章:文学背景扩展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宋代文学及苏轼地位的理解。
2. 扩展学生的文学常识和批评思维。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所处的宋代文学环境。
2. 分析《念奴娇过洞庭》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3. 引导学生思考苏轼诗歌的历史影响。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设计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念奴娇过洞庭教案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诗词诵读 《念奴娇 过洞庭》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 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3. 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2. 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
3. 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诗词,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诗词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
2.2 学生自主学习,解读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3 教师讲解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
3. 情感体验3.1 学生分组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应用拓展4.1 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或仿写。
4.2 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和表演。
5.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6. 作业布置6.1 学生背诵诗词。
6.2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6.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内容。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词背诵、练习题和创作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作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人教版高一下册语文《念奴娇过洞庭》教案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引导学生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念奴娇·过洞庭》的基本内容。
o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o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o运用对比、联想等思维方法,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情感。
o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体会张孝祥在诗词中表达的豁达情怀与高尚情操。
o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o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赏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o理解张孝祥在诗词中表达的豁达情怀与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个人情感与自然哲理。
o引导学生将诗词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度思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念奴娇·过洞庭》原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播放一段关于洞庭湖美景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o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洞庭湖的诗词或故事?引出课题《念奴娇·过洞庭》。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o介绍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他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词风豪迈奔放,为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
o简要介绍张孝祥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强调其诗词的深刻内涵与广泛影响。
o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过洞庭》的创作背景,体会张孝祥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3.初读感知o学生自由朗读词作,初步感受词作的韵律与节奏。
o提问:你认为这首词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4.字词疏通o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作中的生字词及难理解的句子。
o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二课时1.深入解读o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词作,并逐句分析词作的内容与情感。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1.1.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苏轼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1.2.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艺术手法等。
1.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哲理。
1.2.4 诗歌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背诵并能够默写《念奴娇过洞庭》。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1.2 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分析。
2.1.3 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2.2.2 诗歌艺术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2.2.3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解释、翻译等。
3.1.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诗歌意象和艺术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3.2.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介绍苏轼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4.1.2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艺术手法等。
4.1.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哲理。
4.1.4 诗歌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背诵并能够默写《念奴娇过洞庭》。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诗歌逐句解析:15分钟4.2.3 诗歌主题探讨:10分钟4.2.4 诗歌背诵与默写: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 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4.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5.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和意境的分析。
3.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解释。
2. 诗歌句子结构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李白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2. 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并解释其作用。
5. 难点词语解释: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6. 句子结构分析:分析诗歌中的句子结构,解释句子的意思。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8. 总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背诵、理解、修辞手法分析和难点词语解释的能力。
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成绩、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能力。
3. 评估工具: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测验评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七、教学延伸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念奴娇过洞庭》的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 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其他古典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3.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作品,加深对李白诗歌风格和主题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资源:诗歌原文和翻译、背景资料、图片、朗读和背诵指导材料、相关练习和作业。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手法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导入《念奴娇过洞庭》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念奴娇过洞庭》。
3. 查找其他刘禹锡的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文的意境和哲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理解诗文内容,领悟诗文情感。
4. 欣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诗文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念奴娇过洞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3、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教学重点: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赏析。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超拔高洁的人格。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同学们,这句诗写的是哪个湖泊?是洞庭湖,那同学们还学过哪些跟洞庭湖有关的诗句呢?学生可能答到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天,我们就再来接触一首跟洞庭湖词《念奴娇过洞庭》。
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
1、准备两分钟,让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配乐为《秋湖月夜》
读音三万顷qǐng 细斟zhēn 扣舷 xián 扁舟pīan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细节感知,理解课文。
(其景其人其情)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要理解全词,得读懂这么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要理解这句,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
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
1、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悠然
2、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景物特点:开阔静澄澈(板书)
朗读上片。
3、下片。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分析:我们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其中那个金榜题名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多少人为了鲤鱼跃龙门而皓首穷经,当上了官当然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人生一大喜事,但是丢了官呢,那又该是怎样的失意?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愁会哀叹,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
”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如今作者也丢了这一生的梦了,他有没有哀愁呢?那句话能读出他的性格和心胸?
肝胆皆冰雪---澄澈
稳泛沧浪空阔。
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心胸开阔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静
细斟北斗细----心静
(板书:平静心胸宽阔肝胆冰雪)
朗读下片。
4、现在我们把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品性放一起,你们在看看,发现了什么?作者“悠然心会”了什么?(学生讨论问答)
↗诗人的品性:平静心胸宽阔肝胆冰雪(内)(人)
心会
↘景物特点:静开阔澄澈(外)(天)
----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作者心会的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用文章里的话概括就是:“表里皆澄澈。
”无独有偶,杜甫有句话正好跟这句配成对联:心迹喜双清。
说的就是做人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作者心会的,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表里皆澄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又是什么呢?
-----妙处
6、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学生讨论,派代表发言)
讨论结果(板书):
1)景色美,体验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
此种真意,只可意
会不可言传。
2)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找到的诗人孤独的根据:
a.孤光自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吸尽西江,细斟北斗。
——借酒来“销万古愁”
类似的诗句如: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石渔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c.万象为宾客。
——以自然之物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又。
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独,无知己。
类似的诗句如:
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贺新郎》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无人理解的孤独。
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
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
四、总结全词。
读完这首词,我们发现,这里有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却没有了屈子那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狠狈,这里当然也有着仰月映湖“对影成三人”的清高,却也没有了李白那种“行乐当及时”的庸俗。
词人感到了从未感受过的恬淡和安宁。
在月光的照抚下,在湖波的摇篮里,他原先躁动不安的心灵,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
人之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的开阔而洁净的心灵之与澄澈的景色“合二而一”,这岂不就是最大的快慰与欢愉?此种“妙处”,又岂是“外人”所能得知!这种妙处,外人不可得知,而时跨千年之后的你们却读懂了诗人的心,成为了作者的知己,那些现在,就让我再一起齐读知己的《念奴娇过洞庭》吧。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词
六、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