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急救

注意:对骨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
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切勿弯曲或扭动。对 昏迷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谢谢!
1.指压法 通常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大骨的浅面。 例如,将颈总动脉压向第5颈椎横突,将肱动脉压在肱 骨干上,等等。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动脉血流。 应随即继用其他止血法。 2.压迫包扎法 常用于一般的伤口出血。注意应将敷料 的无菌面贴向伤口,包扎要松紧适度。 3.填塞法 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先用1~2层大的无 菌纱布铺盖伤口,以纱布条、绷带待充填其中,外面 加压包扎。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够彻底,且增加感染 机会。 4.止血带法 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用后可能引起 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 要用于暂不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五)搬运
火线上的伤员搬运,必须防备敌人火力, 而且常不可能使用平日的搬运工具。根 据过去的火线抢救经验,搬运伤员可用 背、夹、拖、抬、架等方法。
①背:背伤员匍匐前进;或者用背带加短木, 使伤员骑坐其上,然后背走。 ②夹:夹持伤员,侧身前进。 ③拖:用大衣、雨衣、布单等包裹伤员,拴绳 索或皮带于其腋下,然后拖拉运走。 ④抬:双人徒手抬送伤员。 ⑤架:就地取材制成临时担架,搬运伤员。
3.垂俯压腹法(腹部冲击法 Heimlich法)从背 侧用双手臂围抱伤员上腹部,将伤员提起使其 上半身垂俯,用力压腹,促使上呼吸道堵塞物 吐出、咯出。 4.托颌牵舌法 昏迷伤员的舌后坠堵塞声门,应 用手从下颌骨向前侧托起,解除舌后坠对气道 的阻塞。
(二)止血
战伤止血法有多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 用。
战伤急救 基本技术
战伤急救基本技术
战伤救治技术

1)一侧额、颞、头顶 部出血. 用拇指压迫同侧耳前 颞浅动脉止血
2)一侧颜面部出血 用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 面动脉位于下颌角 前方约1厘米的凹陷处。
3)一侧头面部大出血
用拇指压迫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 将颈总动脉压向第六颈椎横突止血。必须注意, 压迫时间不宜超过10min。严禁双侧同时压迫。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 红,缓慢渗出。
1、指压止血法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压包扎止血法 3、填塞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5、屈肢加压止血法
可选用一种,也可以把几种结合一起使用,以达到 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1、指压止血法
紧急时在出血动脉近侧用力将动脉压于 骨骼上,适用于头颈部和四肢血管大出 血的临时止血。
颈部伤口填塞止血法 将健侧上臂作为支架加压包扎,不能直接将绷带环绕颈部包
扎,以防因出血、水肿而引起窒息。
4、止血带止血法
多用于四肢较大的不易控制的动脉出血。缺点是 压力控制不好或应用时间过长会导致肢体缺血坏 死。
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先在出血近心端用纱布或衣服、毛巾等垫好,用左手拇、 食、中指夹持止血带距头端约10cm处,手背向下,右手 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左手食指与中指紧夹尾段止血带 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活结,外观呈A字型。
解过紧的包扎。
1)三角巾 带状三角巾 顶角、底角及顶角系带折叠成带状 燕尾式三角巾 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 成燕尾式
2)纱布绷带
纱布绷带材料来源广、制作简单、透气好、有足够拉力,而 且费用便宜。
由长条纱布制成,有多种规格。宽5cm、8cm,长600cm。 太宽不便于缠绕,太窄不易层叠。
4)一侧肩、腋部和上臂出 血
战伤救护基本知识与技术

3.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
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条缠绕伤 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 口刚好止血为宜。
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一、出血
(三)
止 血 的 方 法
4.屈曲肢体压垫止血 只用于没有骨折时,前臂或小腿动脉出血时可以把绷带或
一、出血
(一)
出 血 的 种 类
血液从体表伤口流出,称为外出血,易为人们发现;而体 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的内出血, 不易为人们发现,更为危险。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 险,必须及时止血。
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①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一、出血
(二)
布条卷成垫状,衬在肘关节或腮窝(膝关节后侧)处,并尽量 便关节屈曲,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屈曲肢体压垫止血
一、出血
(四)
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 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对内 出血 或可 疑内 出血 的伤 员的 处理
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的处理
二、通气
(2)下肢骨折固定
定
法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四、骨折的固定
上臂骨折的 夹板固定方法
大腿骨折夹板固定法
四、骨折的固定
(二)
(3)脊椎骨折
四
肢
骨
折
固
(4)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定
法
胸、腰脊椎 骨折的固定
锁骨骨折的三角巾固定方法
1.匍匐背驮 搬运法
2.侧身匍匐 搬运法
3.徒手搬运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战伤自救互救,这可是个严肃又重要的话题。
咱们都知道,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出门在外,谁能说得准呢?突如其来的伤害让人措手不及。
想起一个朋友,他那次滑雪摔了个四脚朝天,哭笑不得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得学会几招自救互救的基本技术,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别慌得像无头苍蝇。
最基本的,咱们得学会止血。
这可是重中之重呀!如果不止血,伤口流血不止,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你知道,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遇到事情总是一脸懵。
止血其实挺简单,首先你得找个干净的布,千万别用脏兮兮的东西,那个可不行啊。
然后,对着伤口施加压力,记住,压力要大,但也别把人家疼得哇哇大哭。
别着急,慢慢来,等出血减轻了,再找个绷带缠上,稳稳当当的,安全第一嘛。
再来就是包扎,包扎得好,伤口愈合快,这可是大家都希望的。
包扎也不是随便缠几圈那么简单,要注意伤口的清洁,不能让细菌有机可乘。
你想想,细菌就像那些讨厌的苍蝇,恨不得随时随地都能叮你一下。
清洁之后,才能包扎,包扎的时候,尽量做到严密,但又不能过紧,毕竟血液得流通嘛。
哎呀,真是有点儿像给食物裹保鲜膜,太紧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固定伤肢,特别是骨折的时候,这个就更重要了。
想象一下,一个朋友跑步时摔了一跤,结果一骨碌摔倒在地,哎呀,那叫一个狼狈。
我们得迅速找到些木板、衣物什么的,给他固定好。
就像打包行李一样,得让他稳稳当当,才能减少疼痛和进一步受伤的风险。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越快越好,别让他在那儿白等。
咱们要说的就是心肺复苏。
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要知道,心脏一旦停跳,那可就麻烦大了。
你得先检查一下人家有没有意识,呼叫几声,如果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没反应,那就得开始了。
先把人躺平,再找个平坦的地方,保证周围安全,然后双手交叉,往下压,记得节奏要稳,像在跳舞一样,压一压,松一松,心脏得重新开始转动。
还有一招,就是识别休克症状,休克可不是开玩笑的。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简介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831200 )8 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 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 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 B 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

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前言在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战伤自救和互救是每个士兵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旨在介绍战伤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原则,帮助士兵们在战场上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同袍。
二、战伤自救的基本原则1. 保持冷静当士兵受到伤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否则会影响判断力和行动能力。
要尽可能地控制情绪,避免出现过度紧张或恐慌的情况。
2. 停止流血止血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伤口不大,可以用手指捏住伤口两侧的血管,并用纱布或绷带包扎住伤口。
如果伤口很大或者流血量很多,需要用紧急止血带进行止血。
3. 保护受伤部位受伤部位需要得到及时的保护。
如果是手臂或腿部受伤,可以用木棒或其他物品进行固定;如果是头部或脊柱受伤,需要保持静止状态,避免翻身或移动。
4. 确保通畅呼吸如果受伤的是胸部或腹部,需要确保通畅呼吸。
可以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的方式进行呼吸。
5. 保持体温在战场上,受伤后往往会出现身体失温的情况。
要及时用毛毯、衣服等物品保暖,避免出现低体温症。
6. 寻求救援在自救措施采取完毕后,需要尽快寻求救援。
可以通过无线电、手信等方式向同袍发出求救信号,并告知自己的位置和伤情。
三、战伤互救的基本原则1. 优先处理重伤员在战场上,重伤员需要得到优先处理。
因为重伤员生命垂危,需要及时得到抢救。
2. 分清轻重缓急在互救过程中,需要分清轻重缓急。
对于一些轻微的伤者,可以先行自救,并协助其他同袍进行互救;对于一些严重的伤者,则需要尽快进行抢救。
3. 合理分工在互救过程中,需要合理分工。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协助其他同袍进行互救。
在分工时,需要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分配。
4. 保证安全在互救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
要注意避开爆炸、枪击等危险区域,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5. 保持沟通在互救过程中,要保持沟通。
要及时向同袍传递信息,并与指挥员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伤情和求援情况。
四、总结战伤自救和互救是每个士兵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

张松强(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8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B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 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国防知识:战场救护知识

国防知识:战场救护知识战场救护对于及早挽救指战员的生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赢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习和掌握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战伤救护的四项技术(一)创伤止血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线,要准确地止血,就必须掌握主要动脉的压迫点。
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急救包或消毒纱布、棉花、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
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
2.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目的。
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
头顶部出血时,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指压颞浅动脉。
颜面部出血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
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颈总动脉,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
肩腑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
前臂与上臂出血,用拇指工其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沟处的肱动脉。
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处的尺、桡动脉。
下肢出血时,大腿及其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沟蹭稍下方的股动脉;互救时,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压在其上。
足部出血时,用两手指或拇指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四肢大出血,主要采用勒紧止血法。
止血时,先在出血伤口近端动脉上放一块布料或纸卷做的垫子,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绕肢体1-2圈勒紧打成一活结,或用枪通条、笔杆、小木棒插入其中,一提二绞三固定。
使用此法止血时要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30分钟)松开一次,时间2-3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
(二)伤口包扎伤口包扎是为了压迫止血,保护伤部,防止感染,固定敷料、夹板。
包扎的常用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四头带。
以下只介绍最常用的三角巾包扎法。
1.头面部包扎风帽式包扎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简介
张松强
(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呼图壁 831200)8月上旬,在“健康军营”大型健康教育巡讲活动中,笔者有幸作为战伤救治专业教员全程参与。
战伤自救互救技术授课分三个阶段:在理论讲授阶段,以一个血淋淋的战伤自救互救案例为情景,与官兵就身边战友受伤如何正确实施自救互救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装备演示阶段,向官兵介绍了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多年来紧盯战伤救治需要,上下同心致力于战伤救治装备器材探索与研发,先后研制出一系列“管用、实用、好用”的急救装备和器材,如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特战鞋垫、战救扑克牌、装甲装备内吊运装具(四折型)、六自由度训练摇摆平台等20余项急救装备和器材,部分器材已申请国家专利。
重点演示了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和计时自由扣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实践训练阶段,指导官兵进行规范的战伤自救互救技术训练,介绍大队自研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受到基层官兵的高度赞誉。
案例:某班在执行战斗任务过程中,遭敌地炮弹炸伤,同时有三名伤员,伤情分别是伤员A大腿被弹片击中,红色血液喷射而出;伤员B右肩膀中弹片,右肢不能抬。
伤员C 头部中弹,当即不省人事,呼之不应。
你是其中一名战斗员,最近的伤员B距你5米,最远的伤员A距你15米,你们处在敌火力射程范围内。
伤员A和B都在向你呼救,请求你救治。
在卫生员到来之前,请问你如何救?(以案例为情景,引导官兵在情景中分析问题和处理伤情)
一、战伤自救互救概念
战伤自救互救是战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战人员负伤后由自己或身边战友实施的非专业初级急救,包含六项基本技术和其他自救互救技术。
它为挽救伤员生命、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创造有利条件,降低伤员死亡率和伤残率、鼓舞参战人员士气、维护部队战斗力。
二、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
1. 分级救治。
伤员战伤急救按照救治体系分为五级救治,分别是战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分级救治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救治机构划分,我们自救互救主要是在第一现场,受伤第一时间内完成。
这一内容,主要让大家了解战时伤员从受伤开始,到最终救治康复结束,这是一个连续的救治过程,从营连、团、师等救治机构都是其中的一个救治环节,自救互救是救治链条的最开始,受伤的现场开始实施。
2. 时效救治。
在正确时间实施正确自救互救,先保命救急、后补充疗伤。
服从战斗任务、就近就便就快、先自救后互救。
四个观念:敌情观念、爱伤观念、时间观念、无菌观念。
“时效救治”是指按照战伤救治的时效规律,在最佳救治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救治效果的保障原则和工作方式。
在战伤救治工作中,救治时机,救治措施和救治效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1)被击中者的自然存活时间是有限的,不同伤类、伤势自然存活时间不同;
(2)负伤后不同的时间内采取救治措施将会产生不同的救治效果与预后效果;
(3)救治时机中存在最佳黄金时间段;
(4)战时分时段采取救治措施可以挽救伤员生命。
《战伤救治规则》2006版规定:根据战伤救治的时效规律,提出了战伤救治时机的原则要求。
明确指出:“为达到最佳救治效果,力争在人员负伤后尽早实施救治技术措施。
首次战(现)场急救,宜在负伤后10分钟内实施;战斗员自救互救应在10分钟以内完成。
紧急救治,宜在人员负伤后3小时内实施;早期治疗,宜在人员负伤后6小时内实施;
专科治疗宜在人员负伤后12小时内实施。
”根据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应当夺取救治第一时间,缩短伤病员后送时间,把握救治黄金时间,优化救治措施时间。
三、伤情评估与技术顺序
1. 伤情评估。
粗略检查;初步判断。
评估伤员伤情时要注意敌情观念、解除武装、评估流程、伤员体位。
1)检查伤员意识--主要是询问。
如何问?问什么?“同志,同志,你怎么了?哪儿受伤
了?”
2)检查呼吸脉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
脉率、强弱,常用颈动脉等肢体的大动脉。
3)检查伤口情况—做好三查。
查看衣服破染、查找损伤伤口、查摸出血征象。
夜视不佳时
感觉温度,触摸步骤,全身检查,依次触摸,动作要轻,主要看大出血,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气胸。
注意事项要有受伤观念,不可加重伤员痛苦。
4)检查其他伤情—处理完致命伤后,再查其他伤情。
2. 技术顺序。
在接近伤员时,要先检查伤员是否存在以下三种伤情。
一是大出血,二是窒息,三是气胸。
5)转移——告诉伤员自行隐蔽,假死,迅速搬运伤员脱离火线。
6)处理致命性出血,用止血带控制伤员四肢大动脉出血。
7)解除窒息,恢复或保持气道通畅。
8)对开放性气胸进行密闭包扎。
9)包扎伤口,固定骨折。
10)使用抗菌、止痛药物。
11)脱离火力威胁后搬运。
3. 伤员分类。
伤员分类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因此分类工作常由卫生人员来分,将伤势的严重程度区分为:危重伤、重伤、中等伤、轻伤4类。
伤员伤势评估和处置顺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和参考条件。
这种伤势判断和分类方法较为全面客观,既能较全面地反映战伤的性质、状况与特点,又能满足战伤早期诊断、急救、后送和治疗的需要,并能动态地反映伤势的好转或恶化。
另外,将救治优先顺序与伤势判定相关联,可以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对大批伤员的急救后送次序做出判断,为伤员获得及时而合理的急救、后送和治疗创造条件,对伤员的救治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现场对伤员自救互救时的初步分类。
优先处置大出血伤员,同时开放呼吸道,处置开放性气胸,然后进行包扎、固定。
对于重度休克的伤员、深度昏迷伤员、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常作为危重伤,期待处置。
与我们平时急救时,发现昏迷伤员都当作重伤员而优先抢救有所不同。
战场上急救,时间有限,救治资源有限,要有最少的救治资源救治最多的伤员。
四、在战斗背景下接近伤员
火线条件下接近伤员的基本要求:战术重于技术、敌情观念和自我保护、利用最佳时机、采用战术动作。
火线条件下基本流程和步骤为:提醒伤员隐蔽、审视战场情况、预估伤员伤情、请求火力掩护、确定最佳路径、战术动作接近。
火线条件下常用的火线接近伤员的战术动作有8种。
跃进、滚进、匍匐前进、曲身前进等。
案例解析:
五、自研战伤救治器材展示和介绍
1. 战术卫生携行装具(卫生员)
研发目的:提高战术作战伤员救护效率,使卫生人员达到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的同时实施自身防卫的要求。
技术指标:满足火力下救治、战术区域救治和战术后送的救护器材配置和0.5个基数弹药携行量。
以美军MOOLE Ⅱ型背具为基础进行不同模块的组合。
立足卫生减员预计与伤情、伤势比,配备危重:重:中等:轻伤1:2:2:5器材(止血止痛、通气呼吸、包扎固定、简易手术、复苏输液、急救麻醉及手术加强模块)。
携行具共分为战斗保障部、保障补充部和单兵急救包。
配置定位:连、营、团军医及卫生员,野战医疗队、野战救护所派出急救小组及外科手术队人员。
2. 计时自由扣止血带
研发目的:提升火力下救治唯一救治技术----止血。
技术指标:全长80CM,主要材料为工程塑料与涤纶织带。
断裂强度≥500N,断裂伸长率≤120%,耐老化断裂强度≥500N,耐老化断裂伸长率≤120%,伸长比≤2:1,耐老化伸长比≤2:1,锁干抗拉力≥200N,标致栓抗拉力≥100N,加压止血时间≤15秒,解脱时间≤5秒。
计时器设定为1.5小时,无需松解后指压止血,避免污染记录时间或换人后,不能及时松解止血带造成组织坏死而截肢。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操作简便。
战斗救生员及战斗员经5-10分钟培训后,能将战(现)场急救四肢止血时间从平均1分05秒缩短至15秒。
配置定位:战术作战伤员救护(TCCC)中大出血伤员使用。
主要工作:
边防卫勤训练大队紧盯未来战场伤员救治需要,潜心钻研单兵战伤救治装备和器材,研发的新型战伤救治器材,操作方便快捷,贴近战场环境。
此次巡讲,大队领导重视,把关严格,教员准备充分。
为官兵普及健康知识和战伤救治自救互救基本理论,增进了官兵的健康理念,强调战时伤员救治的四个结合:救治技术和勤务、装备及战术相结合。
为官兵示范并训练战术卫生携行具的使用。
通过讲解示范卫生携行具的构造和主要功能,使官兵对这一新型卫生装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伤员拖运担架、计时自由扣止血带、伤员撤离救生包的训练,使官兵熟练掌握了自救互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止血技术,据测,官兵对四肢大止血止血时间由原来的50秒,提高到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