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一、呼救急救篇1.紧急呼救(1)110报警电话●发现杀人、抢劫、盗窃、强奸、放火、斗殴等刑事、治安案(事)件时,应立即报警。
若情况紧急,无法及时报警,应在制服犯罪嫌疑人或脱离险情后,迅速报警。
●发现自杀、坠楼、溺水者,老人、儿童或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走失,公众遇到危难孤立无援,应拨打110电话报警。
●要保护好现场,以便民警赶到现场提取痕迹、物证。
●未成年人遇到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安全。
(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拨打110电话报警时,要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在交通民警到来前,要保护好现场。
●遇到肇事车逃逸时,要记下车牌号码、车型、颜色及特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电话,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如因车辆变形,人员被困车内,应立即拨打110电话求助。
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位置的,应当做好标记。
(3)119火灾报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楚失火处的地址或地理位置及周围明显标志。
●报警时,应讲清起火部位、面积大小、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围等情况。
同时,要派人到路口迎候、引导消防车到达现场。
●在消防车到达现场前,设法利用就便器材灭火,控制火势蔓延。
(4)120医疗急救求助电话●拨通电话后,应说清楚病人所在地址、年龄、性别和病情。
如不知道确切地址,应说明大致方位,如在哪条大街、哪幢标志性建筑物附近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典型的病情,如肚子疼、意识不清、吐血、呕吐、呼吸困难等。
●尽可能说明病人患病或受伤的时间。
如意外伤害,要说明伤害的性质,如触电、爆炸、塌方、溺水、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报告受害人受伤的身体部位等有关情况。
●尽可能说明您的特殊需要,并了解清楚救护车到达的大致时间,准备接车2.急救常识(1)人工呼吸法●保持呼吸道打开的状态,用拇指、食指捏紧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气后,用嘴严密地包住病人的嘴,以中等力量将气吹入病人口内,不要漏气。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培训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培训随着灾害和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应急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紧急情况下的自救1. 火灾逃生:在火灾中,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迅速判断火势,并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
如果无法逃生,应选择封闭空间,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避免烟气进入。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保持低姿势,避免吸入有毒烟气。
2. 地震避险:地震发生时,要尽量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选择开阔地带或桌子底下等相对安全的地方,保护头部和颈部。
在地震过后,要注意避免进入破损的建筑物,防止余震和坍塌。
3. 溺水自救:若不擅长游泳或被水淹没,应尽量保持镇静,避免慌乱挣扎。
尽量保持头部露出水面,采取狗刨式或蛙泳等简单的浮水姿势,以减少体力消耗。
在有人救援时,要配合救援人员的指示。
二、互相帮助的应急互救1. 意外事故:在意外事故中,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有人受伤,要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尽量避免移动伤者,以免加重伤势。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止血、人工呼吸等。
2. 紧急救护:在紧急情况下,如遇到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及时提供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术、止血法、人工呼吸等,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伤者及时的救助。
3. 群众疏散: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群众疏散是非常重要的。
应及时向周围人员传递紧急情况信息,并引导大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点。
在疏散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队伍的整齐和稳定,以免引发踩踏事故。
三、应急自救互救的注意事项1. 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是关键,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技能。
2. 平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3. 建立应急预案和逃生路线图,家庭成员要共同熟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行动。
安全自救互救知识点总结

安全自救互救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意外事故或是突发情况,这时候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因此,掌握一些安全自救互救的知识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些安全自救互救的知识点。
一、安全自救知识点1. 火灾自救当发生火灾时,首先要迅速冷静地判断火灾的位置和范围,若发现火势较小,则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撤离现场;若发现火势过大,应立刻将更衣物或毛巾浸湿,然后摆动盖住口鼻低姿势逃生。
另外,在逃生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乘坐电梯,要沿着安全疏散通道撤离。
2. 溺水自救遭遇溺水时,首先要保持镇定,尽力保持头部离水面的位置,减少呼吸困难的发生。
然后,用力摆动手臂和踢腿,尽量保持浮起状态;若周围有救援设备或救生员,可以大声呼救。
如果身边有浮动物体,可以抓住它让自己浮起来,然后尽快游向岸边。
3. 突发疾病自救在遭遇突发疾病时,首先要保持镇定,寻找适当的场所休息,并寻求帮助。
同时,如果患者已经诊断出患有某种疾病,并且已经有相应的药物治疗的话,可以按时服药。
另外,如果身边有医疗设施,可以直接就诊。
4. 地震自救在遭遇地震时,首先要迅速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躲避,避免被物体砸伤。
然后,用手保护头部,尽量保持冷静。
在地震过后,应该尽快逃离受损建筑,以免继续受到威胁。
5. 交通事故自救在遭遇交通事故时,首先要立即按下车窗或开车门,然后快速冷静地离开车辆,避免再次受伤。
若有车辆冒烟或汽油泄漏,应迅速远离车辆。
另外,如果受伤过重,不要随意活动,应该保持原状等待救援。
二、安全互救知识点1. 火灾互救在发生火灾时,人员应该互相帮助逃生,尽量不要单独留在火场中。
可以互相搀扶或者搭伴逃生,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另外,如果发现有人被困在火场中,应该立即报警并寻求救援。
2. 溺水互救在发生溺水事故时,周围的人员应该尽快施救,可以使用救生圈、救生筏等救援设备,或者徒手游向患者救援。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

公共场所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常识在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发生时常让人措手不及。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自救互救的常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键的知识和技巧,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1. 灭火器的使用:在发生火灾时,灭火器往往是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当你见到明火时,应立即找到最近的灭火器,并按下刹车,从距离火源10米的地方开始灭火。
将灭火器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并进行左右扫射,直到火势被扑灭。
此外,在火灾期间,要尽量保持低姿势,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2. 躲避烟雾:火灾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烟雾中的毒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火灾中保护好呼吸道非常重要。
当你被困在浓烟之中时,应尽量靠近地面,因为烟雾的密度越往下越小。
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阻挡烟雾的进入,然后尽快找到安全出口。
3. 消防疏散通道的使用:在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疏散通道是最安全的逃生通道。
通常,疏散通道会被标志为“应急出口”或者用绿色的“EXIT”字样标示。
在疏散过程中,不要使用电梯,因为电梯会停电或失去控制,增加逃生的风险。
另外,不要逆行或携带大型物品,以免阻碍他人的逃生。
4. 快速发出求救信号:当你陷入危险时,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可以提高被救援的几率。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手电筒等工具来进行求救。
用手机拨打紧急电话(如110、119)并向对方描述你所处的位置和状况。
使用手电筒时,要将光束直接指向空中,或者使用SOS的国际摩尔斯码发出求救信号。
5. 互相帮助伤者:在突发事件中,许多人可能会受伤或陷入困境。
如果你看到有人受伤,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量寻找医疗设备或人员。
对于一些常见的急救处理,如止血、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如果你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可以尝试进行紧急处理。
但如果感觉无法处理或者对伤者的伤势不确定,请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或联系急救人员。
6. 合理利用建筑结构:在紧急情况下,建筑结构可以成为我们躲避、保护自己的武器。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
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是人们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保障自身安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应急自救互救知识:
1. 灭火: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的技巧。
2. 求生技巧: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如止血、包扎伤口等,了解求生常识,如寻找水源、建立庇护所等。
3. 逃生自救: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如警觉性、安全通道选择、紧急避难等。
4. 紧急求助:掌握紧急求助的方法,如拨打报警电话、发送求救信号等。
5. 防护措施:了解不同紧急情况下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避免接触有毒气体等,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如灾害防护面具、手电筒等。
6. 互救技巧:在紧急情况下,尽量保持冷静,合理分配资源,与他人合作互助,提高生存机会。
7. 预防知识:了解预防事故和灾害的基本知识,如火灾预防、地震预防等,减少发生紧急情况的可能性。
8. 参与培训:参加相关应急知识培训或教育活动,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总之,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对于应对紧急情况、保障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公众应该加强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自救互救知识

自救互救知识一、前言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突发意外或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车祸等。
这些情况下,我们要能够自救和互救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救知识1. 火灾自救(1)烟雾中爬行逃生:在火场中,由于烟雾密度大,氧气含量低,人体很容易窒息。
因此,在烟雾较浓的地方应该蹲下或匍匐前进,并尽量贴着墙壁向外走。
(2)湿毛巾包裹口鼻:在火场中,空气中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这些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该用湿毛巾包裹口鼻。
(3)避免乘坐电梯:在火场中乘坐电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如果电梯停电或者出现其他问题,就会被困在电梯里面。
因此,在火场中应该使用楼梯逃生。
2. 地震自救(1)躲避桌子等遮蔽物: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量躲避桌子等遮蔽物。
这些物品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人体。
(2)迅速撤离:在地震发生后,应该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如果身处高层建筑中,应该使用楼梯逃生。
(3)注意安全隐患:在地震后,建筑物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如裂缝、倒塌等。
因此,在逃离危险区域后应该注意安全隐患,并避免再次进入危险区域。
3. 车祸自救(1)系好安全带:在驾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
这是保护驾驶者和乘客的最基本措施。
(2)打开车窗:如果车辆出现意外情况,如车辆失控、着火等,应该及时打开车窗以便于逃生。
(3)寻找绿化带或隔离带:如果车辆失控,应该寻找绿化带或隔离带以减轻撞击力度。
三、互救知识1. 火灾互救(1)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中,烟雾会影响呼吸系统,因此,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蹲下或匍匐前进。
(2)扶老人和小孩:在火场中,老人和小孩的逃生能力较弱,因此应该及时给予帮助。
(3)组织逃生:在火场中,组织逃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喊话、手势等方式引导大家向安全出口逃生。
2. 地震互救(1)协助受伤者:在地震后,如果有人受伤需要帮助,应该及时给予援助,并将其送往医院。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一、什么是自救互救自救互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个人或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互相帮助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行为和能力。
自救互救的目的是提高个人和群体的生存能力,减少灾害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自救的基本知识1. 灾害事故的分类•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人为事故:如火灾、交通事故、爆炸等。
2. 自救的原则•首先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迅速采取适当的自救措施。
3. 自救的基本技能•火灾逃生技能:了解火灾的燃烧原理和逃生通道,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溺水救生技能:学会游泳和救生的基本技巧,遇到溺水事故时能够有效自救。
•地震逃生技能:掌握地震的预警信号和安全避险的方法,避免被倒塌建筑物压住。
4. 自救的注意事项•保持冷静: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保持沟通:与他人保持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不轻易放弃: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努力,不轻易放弃。
三、互救的基本知识1. 互救的意义•提高灾害应对能力:通过互相帮助,可以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成功率。
•增强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互救过程中,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2. 互救的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团队成员的情况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
•互相支持和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遵守团队规则和纪律,保持团队的秩序和效率。
3. 互救的方式和方法•分工合作:根据个人的特长和能力,合理分工,互相配合。
•信息共享:及时交流和分享信息,提高团队的整体情报水平。
•互相教育和学习:通过互相教育和学习,提高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4. 互救的注意事项•保持有效沟通:在互救过程中,保持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谦虚和尊重: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要保持谦虚和尊重,不要傲慢和自大。
•共同目标:团队成员应该明确共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
四、自救互救的案例分析1. 火灾自救互救案例•自救:在火灾发生时,及时逃离火灾现场,找到安全的地方。
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迅速撤离灾区: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如果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的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撤到井上。
2. 自救:是指人们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
在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扩大活动空间,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若无力自救脱险时,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要延长生命,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等待救援。
3.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埋压人员的救助。
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救人方法包括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矿工在矿场、井下作业生产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创伤和重大事故(冒顶、透水、瓦斯、煤尘爆炸、运输及中毒事故等),使人体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每一个矿工都应懂得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掌握一些事故的基本抢救措施,以便现场进行自救和互救。
所谓自救,就是矿工在井下遇到意外伤害时,能懂得自己如何进行止血、包扎、撤离危险环境等一套自我保护方法;所谓互救,就是矿工在有效地进行自救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现场中其他受伤员工,如包扎止血、肢体固定、搬运护送伤员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急救方法、措施介绍如下。
第一节急救的组织和任务一、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和任务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由井下作业各单位的干部、工人、卫生员及急救员、矿山救护指战负责人员组成,必要时医院医生也应奔赴现场参加急救。
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的救护。
(一)矿工现场急救当有人受伤后,首先向井下救护站进行汇报(电话536),简要汇报伤员的基本情况,其次汇报井上调度室,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
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二)急救员现场急救井下救护站,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急救。
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应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有无畸形及伤员出血等。
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绞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磨擦者及异常活动。
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2kp a 时,应警惕出现休克。
对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急救处理包括清理呼吸道保持其畅通,伤口止血、止痛防止休克以及固定伤肢,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立即现场抢救。
(三)井下急救站抢救我矿井下急救站东翼进风大巷末端设在井下调度站硐室内。
站内设有急救电话536,小型供氧设备以及为通畅呼吸道、包扎、止血、固定等必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站附近进车厂内电机车为急救车、担架或其他运送伤员的工具。
轻伤员在此做初疗救护,伤肢固定,重伤员要进行包扎、输液、维护血压,然后送往矿医院或上级医院。
第二节伤情判断一、判断方法一旦出现大批伤员时,一般是先救重伤,后救轻伤。
伤情轻重的判断,主要是根据伤员受伤的情况和伤情的变化来进行。
即首先要检查心跳、呼吸和瞳孔等三大特征,并观察伤员的神志情况。
(一)心跳正常人的心跳为60次/分---100次/分,严重创伤,大出血的伤员,心跳多增快。
(二)呼吸正常人呼吸16次---20次/分,重危伤员呼吸多变快,变浅或不规则。
(三)瞳孔正常人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严重颅脑损伤伤员,两侧瞳孔可不一样大,用电筒光线刺激,可以不收缩或反应迟钝。
(四)神志正常人神志清醒,对外来刺激能引起反应,伤势严重的伤员,神志模糊或出现昏迷,对外来刺激没有反应。
二、伤员类别及其处置原则(一)危重伤员中毒性,外伤性窒息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呼吸困难、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等伤员。
对这类伤员的处置原则是:必须立即抢救,并在严密观察和继续抢救下,迅速护送医院。
(二)重伤员骨折及脱位、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内脏损伤等伤员。
对这类伤员的处置原则是:需要立即手术治疗的伤员应迅速转送医院,可以暂缓手术的伤员,要注意防止休克的发生。
(三)轻伤员软组织擦伤、裂伤和一般性挫伤等伤员,这类伤员多能行走,其处置原则是:在现场进行一般性处理后,升井回住地休息,根据情况是否送医院治疗。
第三节现场急救技术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
如果停止呼吸不久,大都能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将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注意保护体温。
仰卧时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使胸部张开。
应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一)口对口吹气法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用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最好放二层纱布或手帕;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
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吹14次~16次(见图1-1)在抢救过程中,救护者须有耐心,有时需坚持1 h~2 h之久,因此,人工呼吸一般由两人轮流进行。
(二)仰卧压胸法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的胸部,挤出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因而空气人肺。
如此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约16次~20次(见图1—2)。
(三)俯卧压背法伤员俯卧,头偏一侧,两臂前伸,或一臂前伸、头枕在另一弯曲的手臂上。
救护者骑跨在伤员大腿部,两臂伸直,俯身向前,用稳定的压力稍向前推,向下压,把空气从肺部排出。
然后,救护者两手放松,伤员胸部自然舒张,空气吸人肺中。
如此反复,每分钟约14次~16次(见图1—3)。
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因便于排出肺内积水,但对背部、肋部受伤者不能用。
(三)胸外心脏按压(一)胸心前区叩击法:用于心脏刚刚停止跳动。
方法:手握拳在距离胸壁上方30cm 左右的高度向胸部捶击,连捶3—4次后,听心音,摸颈动脉或脉搏,如此法无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二)胸外心脏按压法:原因,触电、溺水、中毒、窒息等导致的心脏骤停。
方法:仰卧在硬板或平地上,头低于心脏水平,急救者站或蹲在伤员一侧,面向病病人头左手掌握放胸骨中线的1/3交界处,右手掌交叉重置在左手的手背上,保持两掌根平行手指交叉或伸直,但不要接触胸壁,抢救者,上肢肘部伸直利用上身体重和肩、臂肌肉的力量,有节奏的垂直的按压,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接的肋骨陷3-4cm,随即放松压力手掌根随胸部弹力恢复到原来位置,但手掌根部不要抬起,每分钟80-100次/分钟,如呼吸停止,必须同时人工呼吸一块进行(见图1—4)。
(见图1—5)。
(三)观察效果,在进行心脏按摩时,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测到血压、皮肤和粘膜色泽转红润,说明按摩已有收效,心跳和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即可停止按摩。
(四)注意事项:操作时切忌用力过猛,以免引起肋骨骨折,血胸、气胸、肝损伤等并发症,心跳恢复后,立即转医院诊治。
三、止血创伤一般会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出血过多,伤员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这种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然后再采取其他急救处理措施。
出血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随心脏跳动的频数从伤口向外喷射,速度也快,危害性很大;二是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或紫红色的,缓均匀地从伤口流出;三是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是红色的,像水珠样地从伤口流出,多能自身凝固止血。
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就可以止血,大的静脉和动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一)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见图1—6)。
采用此法,不宜过久,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等。
所以,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常用的指压法有如下几种:(1)上肢指压止血指血法。
手、前臂、肘部、上臂下段动脉出血,可压迫上臂中上三分之一内侧搏动处(即肱动脉),即可止血。
(2)下肢指压止血法。
脚、小腿或大腿动脉出血,用两手指压迫大腿根部内侧搏动处(即股动脉),即可止血。
(3)肩部指压止血法。
肩部或腿窝大出血,可在锁骨上窝内三分之一处摸到搏动(即锁骨下动脉)时,向第一肋骨施压,即可止血。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这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
操作方法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见图1—7)。
也可在肢体的弯曲处加垫,然后用绷带缠好(见图1—8)。
.(三)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橡皮止血带,也可用大三角巾、绷带、手帕、布腰带等布止血带代替,但禁止用电线或绳子。
止血带可以把血管压住,达到止血目的(见图1—9),故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
使用止血带止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上止血带后,要有标记,并在标记上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以免忘记定时放松,造成肢体缺血过久而坏死。
(2)上止血带后,一般30 min至1h放松1次;若仍然出血,可压迫伤口,过3min~5min再缚好。
(3)受严重挤压伤的肢体或伤口远端肢体严重缺血时,不能上止血带。
(4)如肢体重伤已不能保存,应在伤口近心端紧靠伤口上止血带,不必放松,直至手术截肢。
(5)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先衬垫上绷带、布块或绑在衣服外面,以免损伤皮下神经。
同时,绑的松紧要适宜,以摸不到远端脉搏和停止出血为限度。
四:包扎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入口。
如果受伤矿工伤口被污染,就有可能引起化脓感染、气性坏疽及破伤风等病症,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矿工受伤以后,在井下无法做清创手术的条件下,心须先进行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1)保护伤口,减少感染。
(2)压迫止血。
(3)减轻疼痛。
(4)固定敷料和夹板。
(二)包扎的材料(1)胶布。
也叫橡皮膏,用作固定纱布和绷带。
(2)绷带。
用于四肢和颈部包扎。
(3)三角巾。
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4)四头带。
多用于鼻、下颌、前额及后头部的包扎。
若现场没有上述包扎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用手帕、毛巾衣服等代用。
(三)包扎的方法1.绷带包扎(1)螺旋包扎法。
通常是先做环形缠绕开头的一端,再斜向上绕,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见图1—10)。
此法适用四肢、胸背、腰部等处。
(2)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用环形法包扎开头的一端,再螺旋上升缠绕,每圈反折一次(见图1—11)。
此法适用于小腿、前臂等处。
(3)“8”字环形包扎法。
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形来回包扎,每圈在中间和前圈相交,并根据需要与前圈重叠或压盖一半(见图1一12)。
此法适用于关节部位。
2.三角巾包扎把1 m见方的本色白布对角剪开,即成两块大三角巾。
如果再将三角巾对折剪开,即成小块三角巾。
三角巾用途很广,适用于人体各部的包扎。
(1)面部包扎。
把三角巾的顶角先打一个结,然后用以包扎头面,在眼睛、鼻子和嘴的地方挖几个小洞,把左右角拉到脖子后面,再绕到前面打结(见图1—13)。
(2)头部包扎。
先沿三角巾的长边折叠两层(约两指宽),从前额包起[图1—14(a)],把顶角和左右两角拉到脑后[图1—14(b)] , 先做一半结,将顶角塞到结里[图1—14(c)] ,然后在将左右角包到前额打结[图1—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