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矿工在矿场、井下作业生产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创伤和重大事故(冒顶、透水、瓦斯、煤尘爆炸、运输及中毒事故等),使人体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每一个矿工都应懂得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掌握一些事故的基本抢救措施,以便现场进行自救和互救。
所谓自救,就是矿工在井下遇到意外伤害时,能懂得自己如何进行止血、包扎、撤离危险环境等一套自我保护方法;所谓互救,就是矿工在有效地进行自救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现场中其他受伤员工,如包扎止血、肢体固定、搬运护送伤员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急救方法、措施介绍如下。
第一节急救的组织和任务一、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和任务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由井下作业各单位的干部、工人、卫生员及急救员、矿山救护指战负责人员组成,必要时医院医生也应奔赴现场参加急救。
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的救护。
(一)矿工现场急救当有人受伤后,首先向井下救护站进行汇报(电话536),简要汇报伤员的基本情况,其次汇报井上调度室,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
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二)急救员现场急救井下救护站,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急救。
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应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有无畸形及伤员出血等。
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绞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磨擦者及异常活动。
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2kp a 时,应警惕出现休克。
对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急救处理包括清理呼吸道保持其畅通,伤口止血、止痛防止休克以及固定伤肢,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立即现场抢救。
安全自救、互救知识

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手册一、自救、互救的定义1.所谓自救,就是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2.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二、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
2.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
3.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5.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
6.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1.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
2.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
3.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
4.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
四、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2.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向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面部朝下卧倒,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双目紧闭,用衣服尽量将身体的裸露部分盖严。
条件许可时,可躲在坚固的障碍物后面。
3.在爆炸或气浪传来的瞬间,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人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灼伤气管、内脏。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

战伤自救互救6项基本技术战伤自救互救,这可是个严肃又重要的话题。
咱们都知道,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出门在外,谁能说得准呢?突如其来的伤害让人措手不及。
想起一个朋友,他那次滑雪摔了个四脚朝天,哭笑不得的样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得学会几招自救互救的基本技术,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别慌得像无头苍蝇。
最基本的,咱们得学会止血。
这可是重中之重呀!如果不止血,伤口流血不止,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你知道,身边总有那么几个朋友,遇到事情总是一脸懵。
止血其实挺简单,首先你得找个干净的布,千万别用脏兮兮的东西,那个可不行啊。
然后,对着伤口施加压力,记住,压力要大,但也别把人家疼得哇哇大哭。
别着急,慢慢来,等出血减轻了,再找个绷带缠上,稳稳当当的,安全第一嘛。
再来就是包扎,包扎得好,伤口愈合快,这可是大家都希望的。
包扎也不是随便缠几圈那么简单,要注意伤口的清洁,不能让细菌有机可乘。
你想想,细菌就像那些讨厌的苍蝇,恨不得随时随地都能叮你一下。
清洁之后,才能包扎,包扎的时候,尽量做到严密,但又不能过紧,毕竟血液得流通嘛。
哎呀,真是有点儿像给食物裹保鲜膜,太紧了不行,太松了也不行,得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固定伤肢,特别是骨折的时候,这个就更重要了。
想象一下,一个朋友跑步时摔了一跤,结果一骨碌摔倒在地,哎呀,那叫一个狼狈。
我们得迅速找到些木板、衣物什么的,给他固定好。
就像打包行李一样,得让他稳稳当当,才能减少疼痛和进一步受伤的风险。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越快越好,别让他在那儿白等。
咱们要说的就是心肺复苏。
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要知道,心脏一旦停跳,那可就麻烦大了。
你得先检查一下人家有没有意识,呼叫几声,如果他像个木头人一样没反应,那就得开始了。
先把人躺平,再找个平坦的地方,保证周围安全,然后双手交叉,往下压,记得节奏要稳,像在跳舞一样,压一压,松一松,心脏得重新开始转动。
还有一招,就是识别休克症状,休克可不是开玩笑的。
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

战伤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前言在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战伤自救和互救是每个士兵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旨在介绍战伤自救和互救的基本原则,帮助士兵们在战场上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同袍。
二、战伤自救的基本原则1. 保持冷静当士兵受到伤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否则会影响判断力和行动能力。
要尽可能地控制情绪,避免出现过度紧张或恐慌的情况。
2. 停止流血止血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果伤口不大,可以用手指捏住伤口两侧的血管,并用纱布或绷带包扎住伤口。
如果伤口很大或者流血量很多,需要用紧急止血带进行止血。
3. 保护受伤部位受伤部位需要得到及时的保护。
如果是手臂或腿部受伤,可以用木棒或其他物品进行固定;如果是头部或脊柱受伤,需要保持静止状态,避免翻身或移动。
4. 确保通畅呼吸如果受伤的是胸部或腹部,需要确保通畅呼吸。
可以采用侧卧位或半坐位的方式进行呼吸。
5. 保持体温在战场上,受伤后往往会出现身体失温的情况。
要及时用毛毯、衣服等物品保暖,避免出现低体温症。
6. 寻求救援在自救措施采取完毕后,需要尽快寻求救援。
可以通过无线电、手信等方式向同袍发出求救信号,并告知自己的位置和伤情。
三、战伤互救的基本原则1. 优先处理重伤员在战场上,重伤员需要得到优先处理。
因为重伤员生命垂危,需要及时得到抢救。
2. 分清轻重缓急在互救过程中,需要分清轻重缓急。
对于一些轻微的伤者,可以先行自救,并协助其他同袍进行互救;对于一些严重的伤者,则需要尽快进行抢救。
3. 合理分工在互救过程中,需要合理分工。
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协助其他同袍进行互救。
在分工时,需要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合理分配。
4. 保证安全在互救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
要注意避开爆炸、枪击等危险区域,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5. 保持沟通在互救过程中,要保持沟通。
要及时向同袍传递信息,并与指挥员保持联系,及时汇报伤情和求援情况。
四、总结战伤自救和互救是每个士兵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战场自救与互救 ppt课件

PPT课件
83
胸外按压示意图
• 每分钟至少100次 • 按压深度>5cm • 保证胸廓充分回弹 • 尽量减少中断 • 避免过度通气
PPT课件
84
注意
直接用力,依靠部分术 者的体重下压
双臂伸直,掌根压紧胸骨
手的其它部位应离开肋骨, 以免肋骨骨折
PPT课件
85
胸外按压每分钟至少 100 次
(1)颞浅动脉:一侧头顶部出血,压迫同侧 耳前搏动点。
PPT课件
6
(2)面动脉:一侧面部出血, 压迫下颌角前约3厘米的搏动 点就可以。
(3)颈总动脉:一侧头面部 出血,压迫气管和胸锁乳 突肌之间的搏动点。
PPT课件
7
(4)锁骨下动脉:肩和腋部出血, 压迫锁骨上窝中部的波动 点就可以。
(5)肱动脉:前臂出血,压迫 内侧肱二头肌和肱骨之间的波动
• (2)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出血伤口的最近 端
PPT课件
12
第二部分、包 扎
(field dressing/Bandaging)
PPT课件
13
一、概述
(一)包扎的作用 1.可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2.保护伤口,减少污染机会 3.有利于伤口尽早愈合
PPT课件
14
(二)包扎步骤
1、寻找伤口:看、问、摸 2、暴露伤口:脱、卷、剪 3、检查伤口:全面、仔细 4、处理伤口:五个不准
2、静脉血:颜色暗红,呈涌出状或是徐徐外 流,出血量和速度不如动脉血。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从伤口向外渗 出,出血点不易判断。
PPT课件
4
二、止血
• 1、加压包扎止血法:毛细血管出血,用敷 料放在伤口上加压包扎,力度适中但要达 到止血目的。
应急自救互救科普知识小手册

应急自救互救科普知识小手册在热闹的商场里,人们来来往往,挑选着商品。
突然,“轰” 的一声,像是有什么重物倒塌了。
紧接着,有人大喊:“地震了,快跑!” 刹那间,人群像炸开了锅,慌乱起来。
一个小男孩摔倒在地,吓得大哭。
“妈妈,妈妈!” 他的声音被嘈杂声淹没。
旁边的一位大叔见状,赶忙冲过去,抱起小男孩,“别怕,孩子,大叔在呢。
” 一位大妈也在喊:“大家别挤,慢慢走,挤在一起更危险。
” 可还是有人惊慌失措,乱跑乱撞。
应急自救互救,这就像一把能在危难时刻打开生命之门的钥匙,咱得好好了解。
先说地震这种情况。
地震来了,要是在室内,桌子、床这些结实的家具就像我们的“救命岛”。
迅速躲到它们下面,用坐垫、枕头之类的保护好头部,就像给脑袋戴上了安全帽。
可别小看这一步,那些掉落的天花板碎片、灯具就像“暗器” 一样,有东西保护着,能少受伤呢。
要是在室外,空旷的地方是我们的目标,像操场、广场这些地方,就像安全的港湾。
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这些危险家伙,它们在地震时就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可能会砸到我们。
火灾也是个大麻烦。
一旦发现着火了,可别慌。
如果身上着火了,就地打滚,就像个小火球在地上滚来滚去,这样能把火扑灭。
要是有灭火器,那就像有了个“灭火小战士”。
不过得知道怎么用,不同的灭火器有不同的用法,就像不同的锁要用不同的钥匙。
干粉灭火器就像个白色的魔法棒,拔下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压下压把,火就可能被打败啦。
在逃生的时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态前行,烟雾就像个大坏蛋,想把我们困住,湿毛巾能挡住它,让我们找到逃生的路。
要是有人受伤了,急救知识就派上用场了。
比如有人流血了,止血是关键。
按压止血就像给伤口的小河流筑起堤坝。
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手帕,用力按压在伤口上,要是伤口在胳膊或者腿上,还可以把受伤的部位抬高,这样能减少血液的流出。
要是有人骨折了,可不能乱动,骨折的地方就像脆弱的瓷器,动一下可能就更严重了。
找个木板或者硬纸板固定住受伤的部位,就像给它穿上了一层保护铠甲。
自救互救基础知识

自救互救基础知识
1. 保持冷静: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是至关重要的。
冷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思考和应对问题,避免恐慌和错误的决策。
2. 评估危险:在采取行动之前,评估危险的程度和可能的影响。
如果危险较小,可以尝试自行解决;如果危险较大,应立即报警或寻求专业帮助。
3. 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关键的帮助。
例如,学习心肺复苏术、止血、烧伤处理等基本急救操作。
4. 制定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个人或家庭的应急计划。
包括紧急联系方式、逃生路线、应急物资储备等。
5. 加强安全意识:平时要加强安全意识,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用火用电安全、避免冒险行为等。
6. 互相帮助:在紧急情况下,互相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帮助他人可以增加生存的机会,并建立更强大的社区。
总之,自救互救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24049word版本

战伤救护基本常识24049战伤救护基本常识一、战伤救护的意义战伤救护是战时为减少伤亡,迅速恢复战斗力,以保持战争实力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进行战伤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加强敌情观念和灭菌观念,要迅速、准确、及时地抢救伤员。
在救护中要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近后远。
要做到不用手接触伤口,不用碘酒涂擦伤口,不随便用水冲洗伤口(化学烧伤和磷弹伤例外),不随便取出伤口内的异物,不准塞回突出的脏器,不轻易放弃和停止抢救时机。
二、战伤分类(1)贯通伤:子弹、弹片、刺刀将人体组织击穿、刺穿,伤口有入口和出口。
(2)盲管伤:子弹或弹片进入人体,只有入口而无出口。
(3)擦伤:子弹或弹片擦过人体的体表,伤区呈沟状或仅有体表擦破者。
(4)穿透伤和非穿透伤:子弹、弹片穿透体腔及其保护膜(脑膜、胸膜、腹膜及关节囊),与外界相通者,叫穿透伤,把之中非穿透伤。
按受伤部位还可分为头部伤(包括颅脑伤与颌面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伤、脊柱脊髓伤、上肢与下肢伤。
三、战伤救护的六项技术(一)通气呼吸道一旦发生阻塞,伤员在数分钟内就会因窒息、缺氧而死亡,必须分秒必争地除去各种阻塞因素,使气道通畅。
常见的通气术有:1、手指掏出术适用于口腔内气道阻塞,多为面颌部伤。
急救者用手指伸入口腔内将碎骨片、碎组织片、血凝块、泥土、分泌物等掏出。
2、托下颌角术适用于颅脑损伤或火器伤后舌根后坠、深度昏迷而窒息者。
急救时将伤员取仰卧位,急救者用双手托起伤员两侧下颌角,即可解除呼吸道阻塞。
呼吸通畅后改俯卧位。
(二)止血1、出血的种类与特征血液从伤口向外流出称外出血。
皮膜没有伤口,血液由破袭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体腔等称为内出血。
出血判断动脉出血:呈现喷射状,血色鲜红,生命危险大。
静脉出血:呈缓慢流出,血色暗红色,生命危险小。
毛细血管出血:呈片状渗出,血色鲜红,生命危险性较小。
如果一次出血量达到全身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确定出血部位一问:伤员清醒时,询问受伤部位;二摸:手摸被浸湿的衣服,注意温度和粘度三看:借用月光,信号弹等光线,迅速查看身体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战伤自救互救知识手册》战时伤员的及时救护和快速转运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死率、伤残率,维护和再生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
自救互救是指伤员或者战友在战场上利用简单的材料进行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初步急救处理的过程。
自救互救技术并不复杂,所用器材也较为简单,如制式三角巾、绷带、止血带等,甚至可现场取材代替。
自救互救一般按以下基本步骤进行:1.快速接近伤员,立即脱离危险环境,避开火力直接打击。
2.快速验伤,主要检查伤员意识、呼吸及有无出血、骨折等情况。
3.快速对损伤部位进行自救互救。
4.准备好搬运工具,及时后送。
一、出血与止血损伤部位紧急止血是自救互救重要而常用的急救措施,若未能及时止血,可危及伤员生命。
根据出血的特点,可迅速判断出血的类型和部位。
⑴动脉出血。
⑵静脉出血。
⑶毛细血管出血。
一般将出血分为三类:⑴动脉出血,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且量大。
⑵静脉出血,出血呈涌出状,颜色暗红,速度稍慢,但量也大。
⑶毛细血管出血,从伤口向外渗血,色鲜红。
应根据出血类型及部位,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面、颈、四肢动脉出血的急救,是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⑴颞浅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顶部和颞部出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的前方、下颌关节附近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力压向颞骨达到止血目的。
⑵面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面部出血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处前方3厘米附近摸到面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于下颌骨上。
⑶颈总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头部和颈部大出血将拇指或其他4指并拢置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在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下压于椎骨上。
注意事项: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
⑷锁骨下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腋窝、肩部和上肢大出血在锁骨上窝内触摸到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将锁骨下动脉压向肋骨。
⑸肱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上臂下段、前臂和手大出血。
在上臂上1/3段内侧触摸到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将动脉压向肱骨。
⑹股动脉指压止血适用于:大腿、小腿和足部大出血。
将两手拇指重叠置于大腿前面上部最明显的搏动点,并用力将股动脉向后压向股骨;由他人救助时,救助者双掌交叉叠放于动脉搏动处,用力向后压向股骨。
指压止血应注意:⑴选择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
⑵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其用于四肢止血,⑴先用无菌或干净的纱布、敷料等盖住伤口,再用纱布卷或毛巾折成垫,压住伤口。
⑵用三角巾、绷带等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1、无急救包时可用手边的清洁布类织物。
2、加压包扎压力适度,以保证肢体远端能扪及动脉搏动为原则。
3、包扎后抬高肢体,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
4、伤口内有粉碎性骨折块突出时要慎用。
(三)屈肢加垫止血适用于:没有骨关节损伤的前臂或小腿出血。
方法:将纱布垫、毛巾等物卷成圆筒状置于肘窝(前臂出血)或腘窝(小腿出血),然后强屈关节,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屈曲的肢体紧密包扎。
注意事项:定时放松屈曲肢体,防止肢体坏死。
(四)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止血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止血手段。
止血带有多种,如橡皮管止血带、充气止血带、卡式止血带等。
适用于:加压包扎不能控制的肢体大出血。
⑴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敷料全周覆盖。
⑵将止血带包绕2周后拉紧固定。
如无止血带,可用三角巾、布带、皮带等替代。
注意事项:1.止血带应捆在伤口近心端,不宜直接捆扎在皮肤上,须垫以敷料、毛巾、衣物等。
2.止血带松紧应以控制肢体明显出血为宜。
3.上止血带要有醒目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
每1~1.5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松开5~10分钟。
4.放松止血带不可过急过快,以免引起血压下降。
二、包扎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并具有止血和固定的作用。
目前列装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等。
注意事项:⑴操作轻柔、松紧适度、覆盖完全。
⑵四肢包扎要露出手指和脚趾,以便观察血运情况。
⑶不要在伤口上打结。
(一)三角巾包扎三角巾包扎简便、易掌握,包扎面积大。
可将三角巾叠成多种形状,如燕尾状、双燕尾状或蝴蝶状。
1、头面部包扎1.1、三角巾风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顶部、颞部、前额部、枕部、耳部、面颊部、下颌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平放于伤员头后部,顶角打死结。
⑵将三角巾底边折叠1~2层,两侧边向前牵拉。
⑶两侧边向前经下颌部交叉,再向后在枕后打结。
1.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适用于:颜面部伤口。
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套在面部,顶角打结后置于下颌部;⑵将两边角拉到枕后;⑶在枕部交叉后绕到前方;⑷在额部打结,并在眼、鼻、口部开窗。
1.3斜帽式包扎适用于:单侧眼、额、颞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底边折叠1~2层置于伤处。
⑵双底角分别经耳下颌对侧颞部至枕后。
⑶双侧底角在枕后压住顶角后交叉向前绕。
⑷在额部打结。
2、三角巾躯干包扎2.1、三角巾胸部包扎适用于:胸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放在胸部。
⑵顶角绕过肩后背部,两底角向后侧牵拉。
⑶两底角与顶角在后背部打结。
2.2三角巾背部包扎适用于:背部伤口。
方法: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横放背部。
⑵两底角与顶角在前胸部打结。
⑶顶角过肩绕向前胸部,两底角向前牵拉后打结。
2.3三角巾腹部包扎适用于:腹部、骨盆、会阴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顶角在下,底边在上。
⑵两底角向后腰部牵拉打结。
⑶顶角经会阴部拉至臀部,与底角打结。
3、三角巾肢体包扎3.1、三角巾上肢包扎适用于:上肢(大面积)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
⑵另一底角向后绕向对侧肩上,顶角缠绕包扎伤肢。
⑶前臂屈曲胸前,两底角在对侧肩部打结。
3.2、三角巾肩部包扎适用于:肩部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三角巾倒放在伤肩上,两底角经前胸和背部在对侧腋下打结。
⑵左手拉住顶角,右手提起侧边中点。
⑶顶角及底边中点分别向后绕向腋下和向前下包绕,腋下打结。
3.3、三角巾手、足包扎适用于:手、足伤口、伤肢残端⑴用敷料覆盖伤口,手放三角巾中央,手指向顶角,顶角折叠覆盖手。
⑵两底角左右交叉压住顶角。
⑶两底角于腕部和前臂交叉缠绕后打结。
3.4、三角巾下肢包扎适用于:大腿、小腿伤口⑴用敷料覆盖伤口,将三角巾横放于伤处(底边可折叠),顶角向下或向上。
⑵两底角向后或向前牵拉,在后或前方交叉缠绕。
⑶压住顶角打结。
(二)绷带包扎绷带包扎用于固定敷料或夹板,防止移位或脱落;并可固定骨折及关节,支持、悬吊肢体,加压包扎止血。
注意用力均匀,松紧适度,观察远端肢体血循环。
1、环行包扎适用于:额部、颈部及腕部伤口方法:用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缠绕数圈,每圈均盖住前一圈,用胶布固定或撕开成两股,交叉环绕打结。
2、蛇形包扎适用于:较大伤口的敷料、夹板固定用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重叠。
3、螺旋形包扎适用于:躯干及四肢伤口覆盖伤口,环形包扎数圈,再螺旋缠绕,每圈遮盖住前圈的1/3~1/2。
4、“8”字形包扎适用于:肘、腕、膝、踝、肩等关节包扎。
用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斜形交叉绕经关节作“8”字形缠绕。
每圈叠盖前圈1/3~1/2。
5、回返包扎适用于:头部伤口或肢体残端。
用敷料覆盖伤口,绷带环形缠绕两圈固定,然后从中线开始,作前后、左右来回返折,直至全部被包完为止。
(三)几种特殊伤的包扎与处理1、开放性颅脑外伤⑴颅脑外伤无脑组织膨出者,按一般包扎处理。
⑵有脑组织膨出者:创口用清洁敷料覆盖,用小碗扣上,也可用纱布或绷带做成圆圈围绕膨出的脑组织,轻柔包扎。
注意事项:⑴处理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⑵包扎时应避免压迫脑组织。
2、开放性气胸胸部伤口与胸腔相通,成为开放性气胸。
用急救包外皮带胶的一面,将其紧贴于伤口,再加多层敷料覆盖后,用三角巾包扎。
注意事项:⑴包扎后保证伤口无气体溢出。
⑵包扎应严密,防止敷料松动、位移。
⑶如无消毒敷料,可剪裁雨衣、雨布或其他代用品。
3、腹部内脏脱出以湿润的大块敷料覆盖后,扣以干净的碗状物,包扎固定。
注意事项:⑴不要还纳脱出的内脏。
⑵浸湿覆盖在内脏上的敷料。
⑶伤员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
三、固定固定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加重损伤,便于伤员转送。
损伤部位出现青紫、肿痛、变形或伤口处骨折端突出,即可判断为骨折,需要固定;固定器材:除制式固定器材外,可用木板、树枝、弹夹、胶鞋等替代。
固定需要超过关节、骨突出部位加垫。
1.锁骨骨折固定用两条三角巾,分别折成5横指宽的条带。
固定时腋窝加垫,用三角巾条带环绕腋部一周,在腋后打结,然后把左右打结的三角巾一角拉紧,在背后打结,使左右肩关节后伸固定。
也可用“8”字绷带法挺胸固定。
2.上臂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用一块夹板时,夹板放在上臂外侧;用两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的内、外两侧。
然后用布带在骨折上、下端捆扎,松紧以捆扎带上下能滑动1厘米为度。
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腰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⑵上臂骨折三角巾躯干固定:将三角巾固定在躯干上。
屈肘90度,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3.前臂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在前臂掌、背侧各放夹板一块,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屈肘90度,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⑵三角巾悬吊固定:先用三角巾将伤臂悬吊后,再用一条三角巾条带或一条绷带将伤臂固定于胸前。
4、大腿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用一块长木板,放在伤肢的外侧。
在骨突出部、关节处加衬垫,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分别在骨折上下端、腋下、腰部、髋部和踝关节等处打结固定。
⑵三角巾健肢固定:将两下肢并拢,在两腿间的骨突出部位加垫,然后用5-6条三角巾条带,将伤肢固定在健肢上,踝关节和足做“8”字固定。
5、小腿骨折固定⑴夹板固定:用两块长于大腿中部到足跟的木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内、外侧(如只有一块木板,放在小腿外侧)。
骨突出部位加垫,用三角巾分别在骨折的上、下端,大腿中部、膝下和踝关节部打结固定。
足部作“8”字形固定,使足尖与小腿成直角。
⑵三角巾健肢固定方法:用三角巾折成条带,在骨折上下端、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部,分别将伤肢与健肢固定在一起。
6、脊柱骨折的固定伤后肢体不能活动或失去知觉,应怀疑脊柱骨折。
⑴颈部骨折固定头颈部不要移动,轻轻抬起肩部,在颈项部垫入一张毛巾卷成的小卷进行固定。
在头颈部放置沙袋等重物,可用伤员的皮靴装入泥土代替。
移动伤员时,须多人配合,移动后在木板或担架上进行固定。
⑵胸腰部骨折固定伤员俯卧时,维持该位置,保持呼吸通畅;伤员仰卧时,在腰部垫上用用衣物折叠的垫子。
四、搬运搬运的目的是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至隐蔽地,以防止伤员再次受伤,并能得到及时救护。
(一)基本搬运方法1.脊柱损伤搬运三人平托,保持身体平直,其中一人扶持稳住头部,避免伤员身体弯曲或扭转。
2.侧身匍匐搬运救护者侧身匍匐到伤员处,将伤员腰部垫在救护者左腿上,伤员两腿放于胸前,救护者右手穿过伤员腋下抱胸,左肘撑于地面,蹬足向前。